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二 学习任务单
一:交流平台
这个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的”。
1.通过学习场面描写让我明白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写“面”要概括写,写“点”要具体写,要通过细节描写去表现。例如:人物描写要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去刻画。
2.结合具体内容交流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3.如何写好场面描写呢?
(1)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能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中发生的。
(2)要写出气氛。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写出场面应有的气氛,能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进行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这就是对面的描写。但场面描写也应该有重点,对重点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这就是对点的描写。
(4)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用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
二:词句段运用
反复:
读一读,体会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阅读《大堰河,我的母亲》,体会反复修辞的好处。
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1)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二句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第三、四句根本没有表示“说”的词语,而用了人物的行为和神态去“说”。
(2)仿写对话描写,注意不要使用“说”字。
三:日积月累
读背“日积月累”,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交流: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根据情境填入恰当的句子。
(1)“ ”作为一名军人,我相信,如果祖国有难,我和我的战友们必定挺身而出,浴血战场。
(2)敬爱的周总理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为我们树立了“ ”的光辉榜样,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无限爱戴。
4.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句,写一写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语文园地二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通过本单元场面描写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
通过学习场面描写让我明白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写“面”要概括写,写“点”要具体写,要通过细节描写去表现。例如:人物描写要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去刻画。
《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描写人们送总理的场面。
根据前面我们提到的几点展开我们今天的交流吧,请大家找出我们本单元课文中的场面描写。
特定的时间:十月一日
特定的地点:天安门广场
人物的活动:典礼、阅兵、群众游行
总体的情况:盛大、庄严、激动、
兴奋、喜悦
开国大典
气氛(场面)
庄严
隆重
热烈
特定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特定的地点:狼牙山上
人物的活动:五个人接受任务,后诱敌
上山,痛击敌人,把敌人 最后英勇跳崖
总体的情况:沉着冷静而又英勇无畏。
狼牙山五壮士
气氛(场面)
英勇悲壮
可歌可泣
课外阅读
我的阅读记录卡 批注栏
阅读书目 作者
运用了点面结合方法的地方:
在自己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写场面的?
在场面描写中要点面结合,要按顺序写,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场具体……
交流平台
看看下面的几组词,你能联想到什么场面?
哨声一响 拼抢激烈 运球过人 三分球
篮球比赛
动人的旋律 静静地欣赏 陶醉其中
音乐会
眼花缭乱 震耳欲聋 五彩缤纷 仿佛是白天
放烟花
花的海洋 人头攒动 叫卖声 赞叹不已
逛花市
读下面的片段,找出场面描写中的点与面。
接下来,各项比赛开始了,你看男同学精神抖擞,女同学英姿飒爽。跳远的同学猛跑几步,脚用力一蹬,身子一弓,向前一跃,像猛虎扑食一样腾空而起,然后轻轻地落到松软的沙坑里。跳高的同学信心十足地站在起跑线上,只见他摆动双臂,飞快地跑到横杆前,腾空一跃,像展翅飞翔的海燕,又像凌空翱翔的雄鹰,只听“唰”的一声,飞过栏杆,稳稳地落入沙坑,运动场上响起一片掌声。
面
点
如何写好场面描写呢?
(1)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能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中发生的。
(2)要写出气氛。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写出场面应有的气氛,能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进行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这就是对面的描写。但场面描写也应该有重点,对重点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这就是对点的描写。
交流平台
如何写好场面描写呢?
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用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
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老师、同学的表现。
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当然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反复
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升旗鸣炮的时候“全场肃静”的氛围。
突出表现了草原上的空气与众不同的特点。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词句段运用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句子中重复使用词语,是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能够更加鲜明地表达感情,强调某个意思,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加深读者印象。
词句段运用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双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赞美保姆——大堰河的勤劳和善良,
词句段运用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圈出表示说的词语。
1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2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写人物说话时,也可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来表达。
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
“说”字大家庭
讲、问、答、喊、嚷、吼、曰、论、叫……
商议、赞叹、责备、告诉、数落、质问
回答、探讨、请教……
打圆场、咬耳朵、悄悄话……
窃窃私语、自言自语、喃喃自语、
交头接耳、异口同声……
一
个字
四
个字
三
个字
两
个字
词句段运用
仿写对话描写,注意不要使用“说”字。
“救命啊!老爸要抓住我啦!”我大叫。
看着舞台上精彩的演出,观众们忍不住赞叹:“太美了!”
“你们俩就不要再吵了,只是一场小误会嘛!”学习委员赶忙上前打圆场。
生活中每个人说话时的体态动作都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既展示人物语言,又展示人物说话时的细小动作,二者搭配使用,能使人听其言、观其行、会其意。
“站住!作业写完了吗,就想出去玩?”爸爸往门口一横,一把抓住了他。
他一蹦三尺高:“我们赢啦!我们赢啦!”
我们每个人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并不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说话的表情神态也不相同,所以用神态去“说”,一个鲜活的形象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老妈皱着眉头:“你怎么会连这个也错啊,是不会呢,还是粗心大意呢?”
我低着头,心里就像揣着一只兔子一样忐忑不安:“花瓶是我打破的。”
好的人物语言,不只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动作、表情以及肢体上的语言。人的表情很丰富,喜、怒、哀、乐、惊等;人的动作更多,就单单一个脚下动作就可以说走、跑、跳、跺。所以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在大量增加词汇量的基础上再来写好人物对话,这样,人物的对话才会更丰满。
怎样才能写好一幅作品?
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养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古诗词作品要求仿照教材格式书写,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可以配图,力文图和谐。
书信作品要求摘抄作品片段,自主设计版面,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文字优美,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主设计版面。
古诗词作品和书信作品各有什么要求?
日积月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日积月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日积月累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
曹植也生活在三国时期。他虽是曹操的儿子,也有政治上的雄心壮志,却不受重用,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只有在文学中才能施展其才华,抒发其壮志报国的豪情。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
日积月累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宣和七年冬,金兵两路攻宋,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听取了他的建议,把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
出自《宋史 李纲列传上》
日积月累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
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学以致用
根据情境填入恰当的句子。
“ ” 作为一名军人,我相信,如果祖国有难,我和我的战友们必定挺身而出,浴血战场。
周总理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为我们树立了“ ”的光辉榜样,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无限爱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日积月累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带领学生复习回顾了场面描写,以及场面描写中所采用的点面结合的写法;还学习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体会到了这一修辞的表达效果。理解了“说”的不同表达形式,体会到了语言应用的巧妙,能仿造示例进行遣词造句。另外,通过规范书写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在学习“日积月累”中有关热爱祖国的名人名言时,了解背景,结合相关诗作或故事的基础上理解内涵,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达到背诵与积累的目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二 分层作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场面恢弘,意义重大。场面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突出了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B.《狼牙山五壮士》文末描写了五壮士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并高呼口号的场面,这是又一次对战士们做了群像的描摹,突出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不仅写出了长征的艰难,而且展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
D.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这是“面”的描写;又注意通过细节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这是“点”的描写。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根据所学内容补全对话。
点面结合就是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如《狼牙山五壮士》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场面时,先整体描写了五位壮士痛击敌人的情形,这是“_____”的描写,再分别描写了每个壮士的表现,这是“_____” 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我还知道我们学过的《鸟的天堂》中也有这样的描写,其中“ ”属于“点”的描写,“ “属于“面”的描写。
(2)请你运用上题的写法把下面关于班级大扫除的场面描写补充完整。
每周一次的大扫除开始了,你看六(5)班的同学们 ,张明
,张华 ,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1.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2.对比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哪句更好,并说一说为什么。
①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②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乐曲声,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3.看图,用上反复的手法写一句话。
4.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词语。
(1)她不敢跟爸爸顶嘴,只能小声________:“这事儿又不是我的错。”
(2)爷爷把书包递给我,再三________我:“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哦!”
(3)“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________。
(4)“事已至此,我现在也没有办法了!”张华把两手一摊,一脸的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交流平台】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根据所学内容补全对话。
点面结合就是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如《狼牙山五壮士》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场面时,先整体描写了五位壮士痛击敌人的情形,这是“___面__”的描写,再分别描写了每个壮士的表现,这是“__点___” 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我还知道我们学过的《鸟的天堂》中也有这样的描写,其中“ 对画眉鸟的描写 ”属于“点”的描写,“ 鸟的天堂 ”属于“面”的描写。
(2)请你运用上题的写法把下面关于班级大扫除的场面描写补充完整。
每周一次的大扫除开始了,你看六(5)班的同学们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七手八脚地干了起来 ,张明
像只猴子爬上窗台,伸出窗外擦玻璃 ,张华 手拿拖把,左右挥动, 不一会儿一大块儿地板就擦干净了 。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词句段运用】
1.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B )
2.对比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哪句更好,并说一说为什么。
①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②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乐曲声,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第①句更好, 连用两个“只听见”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升旗鸣炮的时候“全场肃静”的氛围。在这个庄严的时候,人们屏气凝神,没有任何喧哗。
3.看图,用上反复的手法写一句话。
浪潮越来越近,只看见漫天卷地的海浪翻滚而来,只看见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发出山崩地裂的隆隆声。
4.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词语。
(1)她不敢跟爸爸顶嘴,只能小声___嘀咕_____:“这事儿又不是我的错。”
(2)爷爷把书包递给我,再三__叮嘱______我:“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哦!”
(3)“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____后悔了____。
(4)“事已至此,我现在也没有办法了!”张华把两手一摊,一脸的__无可奈何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二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感受本单元课文中场面描写的作用,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体会句子中反复使用的字词的表达效果。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指导书写,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养成自我检视的好习惯。 4.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体会句子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5.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重难点 1.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写法,并会交流、会运用。 2.体会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3.体会古诗文名句中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通过本单元场面描写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 课件出示《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开国大典》中阅兵式的场面描写。 结合具体内容交流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设计课外阅读摘记卡。与同学们交流这种写法的好处。 我的阅读记录卡批注栏阅读书目作者运用了点面结合方法的地方:
5.在自己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写场面的? 生:在场面描写中要点面结合,要按顺序写,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场具体… 6.现在我们先一起来看几个词语,考考大家能否通过这些词语判断出描写的是哪些场面。 出示: 看看下面的几组词,你能联想到什么场面? 哨声一响 拼抢激烈 运球过人 三分球 (篮球比赛) 动人的旋律 静静地欣赏 陶醉其中 (音乐会) 眼花缭乱 震耳欲聋 五彩缤纷 仿佛是白天 (放烟花) 花的海洋 人头攒动 叫卖声 赞叹不已 (逛花市) 7.读下面的片段,找出场面描写中的点与面。 8.拓展:如何写好场面描写呢? (1)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能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中发生的。 (2)要写出气氛。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写出场面应有的气氛,能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进行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这就是对面的描写。但场面描写也应该有重点,对重点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这就是对点的描写。 (4)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用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当然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 二:词句段运用 反复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指名读句子。交流: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②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出示文段,体会反复修辞 3.仿照例句用反复的手法写一个句子。 春天来了,她用温柔的手拂醒了大地;春天来了,她用温柔的话语唤醒了鲜花和绿草。 (二)“说”的多种表达方式 1.出示要求: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2.交流: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二句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第三、四句根本没有表示“说”的词语,而用了人物的行为和神态去“说”。 3.知识链接: “说”字大家庭 一个字:讲、问、答、喊、嚷、吼、曰、论、叫…… 两个字:商议、赞叹、责备、告诉、数落、质问、回答、探讨、请教…… 三个字:打圆场、咬耳朵…… 四个字:窃窃私语、自言自语、喃喃自语、交头接耳、异口同声…… 4.“说”字竟然可以用这么多字来代替,我们的汉字可真是博大精深啊! 5.仿写对话描写,注意不要使用“说”字。 6.学会用人物的行为和神态去“说”。 (1)巧用伴随语言的行为动作。 生活中每个人说话时的体态动作都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既展示人物语言,又展示人物说话时的细小动作,二者搭配使用,能使人听其言、观其行、会其意。 (2)巧用伴随语言的神态。 我们每个人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并不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说话的表情神态也不相同,所以用神态去“说”,一个鲜活的形象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7.小结:好的人物语言,不只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动作、表情以及肢体上的语言。人的表情很丰富,喜、怒、哀、乐、惊等;人的动作更多,就单单一个脚下动作就可以说走、跑、跳、跺。所以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在大量增加词汇量的基础上再来写好人物对话,这样,人物的对话才会更丰满。 (三)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范字。怎样才能写好一幅作品? 2.古诗词作品和书信作品各有什么要求? 3.师小结:书法就要多联系,但也不能蛮练,要掌握技巧。书法虽无捷径,但掌握了书写技巧还是能起到很大帮助的。大家要把字写得更工整、更漂亮哦! 三:日积月累 读“日积月累”,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交流: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理解名句: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意思: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相关资料: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 意思: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 相关资料:曹植也生活在三国时期。他虽是曹操的儿子,也有政治上的雄心壮志,却不受重用,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只有在文学中才能施展其才华,抒发其壮志报国的豪情。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出自《宋史 李纲列传上》 意思: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相关资料:宣和七年冬,金兵两路攻宋,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听取了他的建议,把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 (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意思: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相关资料: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 4.学以致用 根据情境填入恰当的句子。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作为一名军人,我相信,如果祖国有难,我和我的战友们必定挺身而出,浴血战场。 (2)敬爱的周总理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为我们树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榜样,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无限爱戴。 5.拓展爱国的名句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带领学生复习回顾了场面描写,以及场面描写中所采用的点面结合的写法;还学习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体会到了这一修辞的表达效果。理解了“说”的不同表达形式,体会到了语言应用的巧妙,能仿造示例进行遣词造句。另外,通过规范书写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在学习“日积月累”中有关热爱祖国的名人名言时,了解背景,结合相关诗作或故事的基础上理解内涵,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达到背诵与积累的目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
作业设计 1.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 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赛的片段,注意点面结合的运用及细节的描写。 2.积累名言: 有关爱国主义思想的名言警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