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填空题
一.填空题(共14小题)
1.(2024 锦州)某自热火锅的发热包成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钙的化学式 。
(2)该成分中金属元素共有 种。
(3)标出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2.(2024 资阳)每年的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牙齿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请从羟基磷酸钙的组成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一种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 ;
(2)一种根的符号 ;
(3)一种碱的化学式 ;
(4)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 。
3.(2024 河南)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镁、铝分别放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的两溶液质量仍相等,则反应的镁与铝的质量比为 。
4.(2024 巴中)钛镍合金因其形状记忆效应,广泛用于航天领域,在我国空间站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生产钛的过程涉及到如下反应:
①TiO2+2Cl2+2C2X
②TiCl4+2MgTi+2MgCl2
(1)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5.(2024 吉林)锂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图1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1)锂原子的质子数为 。
(2)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图2中带负电荷的微观粒子名称是 。
6.(2024 襄阳)在化学发展史上,科学家把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铷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甲、乙、丙代表三种元素,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判断在化学反应中丙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7.(2024 攀枝花)有研究指出,MnO2催化KClO3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机理可细分为三个反应(反应机理一般不标注条件和状态):
反应①:2KClO3+2MnO2═2KMnO4+X+O2;
反应②:2KMnO4═Y+MnO2+O2;
反应③:X+Y→KCl+KMnO4(未配平)。X、Y分别代表某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MnO2催化KClO3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X、Y的化学式:X ,Y 。
(3)在催化KClO3分解制氧气的过程中,MnO2是否参加了化学反应: 。(选填“是”或“否”)
8.(2024 河南)某同学用pH传感器测定稀硫酸滴入稀氢氧化钡溶液的过程中pH的变化,测定的结果如图所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在a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会显 色。(提示:BaSO4难溶于水)
9.(2024 河北)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1)烧杯内的溶液呈 色。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10.(2024 益阳)如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中的图3﹣12。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排在同一横行的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核外 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2)排在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相同,但 元素除外;
(3)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氟元素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11.(2024 娄底)控制单一变量是化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思想,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迅速升温至50℃时,仅①中白磷燃烧,②③处无明显现象。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通过①②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要有空气参与,图中画线处应该填 。
(2)通过①③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12.(2024 吉林)化学活动小组对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的食物和药物进行了分类整理。
食物 馒头、皮蛋、苏打饼干、花生等
药物 有效成分 氢氧化镁 碳酸镁 氧化镁 食品级铁粉
类别 碱 盐 氧化物 单质
(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轻度胃酸过多时,可用馒头、皮蛋等食物调理;
(2)使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有些药物与胃酸反应时有气体生成,容易导致胃内压强变① ,引起不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换成表中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是② 。
13.(2024 北京)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铜可用于制作导线,主要利用了其延展性和 。
(2)湿衣服晾晒后变干,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其原因: 。
(3)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2024 河南)如图是某胃药标签的部分文字说明。碳酸氢钠与胃酸(含盐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将该胃药中的碳酸氢钠用相同质量的碳酸镁代替,则每次用药量应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14小题)
1.(2024 锦州)某自热火锅的发热包成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钙的化学式 CaO 。
(2)该成分中金属元素共有 四 种。
(3)标出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Na2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1)CaO;
(2)四;
(3)Na2O3。
【分析】(1)根据氧化钙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2)根据该成分中金属元素共有钙、钠、铝、铁四种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氧化钙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其化学式为:CaO。
(2)该成分中金属元素共有钙、钠、铝、铁四种。
(3)碳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价数在后。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Na2O3。
故答案为:(1)CaO;
(2)四;
(3)Na2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2.(2024 资阳)每年的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牙齿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请从羟基磷酸钙的组成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一种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 H2或O2 ;
(2)一种根的符号 PO43﹣或OH﹣ ;
(3)一种碱的化学式 Ca(OH)2 ;
(4)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 CaO(合理即可)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1)H2或O2;
(2)PO43﹣或OH﹣;
(3)Ca(OH)2;
(4)CaO(合理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含有钙、磷、氧、氢四种元素。
(1)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每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是H2或O2;故答案为:H2或O2;
(2)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含有的根是磷酸根和氢氧根,其符号分别为PO43﹣、OH﹣;故答案为:PO43﹣或OH﹣;
(3)由提供的元素可组成的碱有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答案为:Ca(OH)2;
(4)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提供的元素可组成的氧化物有氧化钙、水、过氧化氢、五氧化二磷,其化学式分别为CaO、H2O、H2O2、P2O5;故答案为:CaO(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3.(2024 河南)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2SO4═Al2(SO4)3+3H2↑ ;镁、铝分别放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的两溶液质量仍相等,则反应的镁与铝的质量比为 32:33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答案】2Al+3H2SO4═Al2(SO4)3+3H2↑;32:33。
【分析】根据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依据所得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
假设镁、铝反应后,溶液质量都增加mg,设参加反应的镁质量是x,铝的质量是y
Mg+H2SO4=MgSO4+H2↑ 溶液增加的质量
24 2 24﹣2=22
x mg
xg
2Al+3H2SO4=Al2(SO4)3+3H2↑ 溶液增加的质量
54 6 54﹣6=48
y mg
yg
所以加入的镁、铝质量比为g:g=32:33。
故答案为:2Al+3H2SO4═Al2(SO4)3+3H2↑;32:3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2024 巴中)钛镍合金因其形状记忆效应,广泛用于航天领域,在我国空间站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生产钛的过程涉及到如下反应:
①TiO2+2Cl2+2C2X
②TiCl4+2MgTi+2MgCl2
(1)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 CO 。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 反应。
【考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1)CO;
(2)置换。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含有Ti、Cl、C、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4、2、2,反应后除去2X外,含有Ti、Cl、C、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4、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
(2)TiCl4+2MgTi+2MgCl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
(1)CO;
(2)置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置换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24 吉林)锂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图1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1)锂原子的质子数为 3 。
(2)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41 。
(3)图2中带负电荷的微观粒子名称是 电子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1)3;
(2)6.941;
(3)电子。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3)由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图2中带负电荷的微观粒子名称是电子。
故答案为:
(1)3;
(2)6.941;
(3)电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24 襄阳)在化学发展史上,科学家把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铷元素属于 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7 。
(2)甲、乙、丙代表三种元素,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判断在化学反应中丙元素的原子容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考点】元素周期表结构及简单规律.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1)金属;37;
(2)得到。
【分析】(1)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甲、乙、丙代表三种元素,它们的位置均位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左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7。
(2)甲、乙、丙代表三种元素,它们的位置均位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左边,均属于非金属元素,则在化学反应中丙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
(1)金属;37;
(2)得到。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排列规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24 攀枝花)有研究指出,MnO2催化KClO3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机理可细分为三个反应(反应机理一般不标注条件和状态):
反应①:2KClO3+2MnO2═2KMnO4+X+O2;
反应②:2KMnO4═Y+MnO2+O2;
反应③:X+Y→KCl+KMnO4(未配平)。X、Y分别代表某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MnO2催化KClO3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2)X、Y的化学式:X Cl2 ,Y K2MnO4 。
(3)在催化KClO3分解制氧气的过程中,MnO2是否参加了化学反应: 是 。(选填“是”或“否”)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化学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1)2KClO32KCl+3O2↑;
(2)Cl2,K2MnO4;
(3)是。
【分析】(1)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2)X、Y的化学式:X是Cl2,Y是K2MnO4;
(3)在催化KClO3分解制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参加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1)2KClO32KCl+3O2↑;
(2)Cl2,K2MnO4;
(3)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2024 河南)某同学用pH传感器测定稀硫酸滴入稀氢氧化钡溶液的过程中pH的变化,测定的结果如图所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OH)2═BaSO4↓+2H2O ;c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硫酸 ;在a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会显 红 色。(提示:BaSO4难溶于水)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H2SO4+Ba(OH)2═BaSO4↓+2H2O;硫酸;红。
【分析】根据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c点所表示的溶液的pH小于7,a点所表示的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c点所表示的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稀硫酸过量,c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为硫酸;a点所表示的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在a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会显红色。
故答案为:
H2SO4+Ba(OH)2═BaSO4↓+2H2O;硫酸;红。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24 河北)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1)烧杯内的溶液呈 红 色。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3)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 减小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1)红;
(2)2NaOH+CO2=Na2CO3+H2O;
(3)减小。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造成气压变小分析。
【解答】解:(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管中的二氧化碳减小,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故答案为:(1)红;
(2)2NaOH+CO2=Na2CO3+H2O;
(3)减小。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0.(2024 益阳)如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中的图3﹣12。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排在同一横行的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核外 电子层数 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2)排在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相同,但 氦(或He) 元素除外;
(3)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氟元素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1)电子层数;
(2)氦(或He);
(3)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分析】元素的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1)周期数=原子电子层数,因此排在同一横行的元素,为统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2)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因此排在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相同,但氦元素除外;
(3)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氟元素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答案为:
(1)电子层数;
(2)氦(或He);
(3)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粒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以及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1.(2024 娄底)控制单一变量是化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思想,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迅速升温至50℃时,仅①中白磷燃烧,②③处无明显现象。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通过①②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要有空气参与,图中画线处应该填 白磷 。
(2)通过①③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答案】(1)白磷;
(2)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通过①②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要有空气参与,变量是空气,其它条件应相同,图中画线处应该填白磷。
(2)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电炉提供的温度是50℃,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
(1)白磷;
(2)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24 吉林)化学活动小组对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的食物和药物进行了分类整理。
食物 馒头、皮蛋、苏打饼干、花生等
药物 有效成分 氢氧化镁 碳酸镁 氧化镁 食品级铁粉
类别 碱 盐 氧化物 单质
(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盐酸 ,轻度胃酸过多时,可用馒头、皮蛋等食物调理;
(2)使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有些药物与胃酸反应时有气体生成,容易导致胃内压强变① 大 ,引起不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换成表中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是② 氢氧化镁或氧化镁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1)盐酸;
(2)大;氢氧化镁或氧化镁。
【分析】(1)根据胃酸的主要成分分析;
(2)根据碳酸镁与胃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氧化镁和氧化镁与胃酸反应时,不会产生气体分析。
【解答】解:(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2)使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有些药物与胃酸反应时有气体生成,容易导致胃内压强变大;碳酸镁与胃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导致胃内压强变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换成上表中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是氢氧化镁或氧化镁,因为氢氧化镁和氧化镁与胃酸反应时,不会产生气体。
故答案为:(1)盐酸;
(2)大;氢氧化镁或氧化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学生整合基本化学知识的能力。
13.(2024 北京)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铜可用于制作导线,主要利用了其延展性和 导电性 。
(2)湿衣服晾晒后变干,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其原因: 分子在不断运动 。
(3)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原理为 NaHCO3+HCl═NaCl+H2O+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物质额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铜可用于制作导线,主要利用了其延展性和导电性;
(2)湿衣服晾晒后变干,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其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3)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原理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答案为:(1)导电性;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NaHCO3+HCl═NaCl+H2O+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2024 河南)如图是某胃药标签的部分文字说明。碳酸氢钠与胃酸(含盐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 ;如果将该胃药中的碳酸氢钠用相同质量的碳酸镁代替,则每次用药量应 减少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碳酸氢钠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碳酸氢钠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MgCO3+2HCl=MgCl2+H2O+CO2↑,碳酸氢钠和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84,但碳酸镁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多,故如果将该胃药中的碳酸氢钠用相同质量的碳酸镁代替,则每次用药量应减少。
故答案为:
NaHCO3+HCl=NaCl+H2O+CO2↑;减少。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