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推断题
一.推断题(共16小题)
1.(2024 达州)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D、E、F为不同类别的物质。A、F两物质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态,C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D的溶液呈蓝色。“—”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A转化为B和F的化学方程式为 。
(2)D与E反应的现象是 。
(3)C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2.(2024 辽宁)小丽学习酸、碱的知识后,构建了有关酸、碱与甲、乙、丙三种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其中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氧化物。请回答。
(1)Ca(OH)2的俗称为 。
(2)甲的化学式为 。
(3)乙与稀盐酸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丙与甲反应过程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2024 南京)图中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D、H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A是一种常见液体,生活中可用来灭火;D、E、J均为黑色固体;I俗称苏打;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I 。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2024 长沙)科学家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了两个汉字——“中国”。小明同学将初中常见的八种物质(A﹣H)连接成“中”字。其中B是常见的碱,俗称熟石灰,在农业上可与硫酸铜等配制波尔多液;A、B、C、D、E、F是六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物质类别包括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请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
(2)请写出F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 。
5.(2024 鄂州)如图,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E是单质,且A、E均为黑色粉末,人体胃液中含有B,物质C与D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原料,图中两圆相交表示圆中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A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
(2)B与C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3)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4)D与E的反应类型是 。
6.(2024 济宁)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写化学式);
(2)由②③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写化学式);
(3)由实验现象综合判断,固体粉末的混合组成中,最多是含有4种物质的混合,最少是含有 种物质的混合。
7.(2024 绥化)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相互之间发生如下反应:
①A+B→C+D ②B+E→F+H ③C+E→F+G ④G+IA
其中E、G、H、I为单质,通常状况下,H、I为气体,C溶液呈蓝色,A是一种黑色固体,B是铅酸蓄电池中的酸,反应③是湿法冶金的原理。请回答问题。
(1)物质H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②除了有气体生成外,还能观察到 。
(3)将E加入到C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溶液质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2024 达州)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D、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红棕色固体,C、E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E是农业生产中最好的气体肥料,D是纯碱的主要成分。(“—”表示两者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请回答下列各题。
(1)B的物质类别为 (选填“酸”、“碱”或“盐”);
(2)D→F的转化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写出A、C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2022 贺州)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Zn、HCl、KOH、CuSO4和CaCO3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Zn“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丁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图中连线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丙与丁两“队员”反应生成的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
(2)丁位置的“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或补钙剂)。
(3)请写出甲、乙两“队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若把纯净物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分类,某纯净物X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如果用X替换丁,它也能与丙反应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溶剂,X是 (写一种即可)
10.(2022 自贡)今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领略了无穷的冰雪魅力,如图“雪花”顶角上的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D是金属单质,A、C是氧化物,A是黑色固体,C是气体;B、E、F依次是酸、碱、盐,B的浓溶液能夺取纸张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E俗称熟石灰,F的溶液呈蓝色(图中“—”表示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能发生转化)。请写出你的推断:
(1)A的化学式为 。
(2)D、F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B、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2022 山西)在一次复习课上,同学们以图形转换的形式将六种常见物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如下整合。已知A俗称生石灰,三角形中的“→”指一种物质可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指两种物质可发生反应。
分析1:A的物质类别是 。
分析2:B生成E或F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3:C与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为 。
12.(2022 呼伦贝尔)如图所示,化学模拟空间站“天宫号”的舱室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已知A是可以供给呼吸的气体,B是最常见的溶剂,D是与血红蛋白结合可使人中毒的气体,E的俗名叫烧碱,E、F是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
(1)A的化学式为 。
(2)B与C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3)D→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空间站迎来了首批访问者,他们搭乘的载人舱X与连接舱C成功对接(如图所示),则载人舱X代表的物质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H2
B.Cu
C.Fe2O3
D.Na2CO3
13.(2022 长沙)小明在学完初中化学知识后,把常见八种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连接成如图所示。已知A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也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F、G、H三种物质的类别相同。(“→”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 。
(2)请写出E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2022 聊城)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分别是单质、氧化物、有机物、酸、碱、盐中的一种,且均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如“雪花”图案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稀盐酸,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A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D,且能与E发生中和反应,F是苏打的主要成分。
(1)D的化学式为 。
(2)A与B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3)C属于上述物质类别中的 。
(4)E→H2O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该化学方程式为 。
15.(2022 玉林)如图是我国古代钱币之一,其“外圆内方”应“天圆地方”之说,寓意和谐顺畅。某同学构建了如钱币模型的常见不同物质关系图。H为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的盐,A、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H、E、F物质类别相同(“—”表示相连两种物质或其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或其溶液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H的化学式是 。
(2)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 。
16.(2022 河南)A﹣F是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标注了物质类别和这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已知A与一氧化碳反应是工业制取B的主要原理,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1)这种金属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 (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
(2)A的化学式为 ;B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与氧气、水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推断题(共16小题)
1.(2024 达州)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D、E、F为不同类别的物质。A、F两物质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态,C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D的溶液呈蓝色。“—”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A转化为B和F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2)D与E反应的现象是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
(3)C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 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答案】(1)2H2O22H2O+O2↑;
(2)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3)置换。
【分析】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D、E、F为不同类别的物质。A、F两物质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态,A能转化成F和B,则A是过氧化氢,F是水(氧化物),B是氧气;C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则C是铁(单质);D的溶液呈蓝色,能和铁反应,则D可以是硫酸铜(盐);E能和硫酸铜反应,能和水相互转化,则E是氢氧化钙(碱);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A转化为B和F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D与E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反应的现象是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3)C与D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符合单换单、价改变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
(1)2H2O22H2O+O2↑;
(2)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3)置换。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2024 辽宁)小丽学习酸、碱的知识后,构建了有关酸、碱与甲、乙、丙三种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其中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氧化物。请回答。
(1)Ca(OH)2的俗称为 熟石灰(或消石灰) 。
(2)甲的化学式为 C 。
(3)乙与稀盐酸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4)丙与甲反应过程会 吸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答案】(1)熟石灰(或消石灰);
(2)C;
(3)Fe2O3+6HCl=2FeCl3+3H2O;
(4)吸收。
【分析】根据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氧化物,丙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丙是二氧化碳,甲是碳,乙会与碳、盐酸反应,所以乙是金属氧化物,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解答】解:(1)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氧化物,丙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丙是二氧化碳,甲是碳,乙会与碳、盐酸反应,所以乙是金属氧化物,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a(OH)2的俗称为熟石灰(或消石灰);
(2)甲的化学式为C;
(3)乙与稀盐酸反应得到黄色溶液,该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4)丙与甲反应过程会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1)熟石灰(或消石灰);
(2)C;
(3)Fe2O3+6HCl=2FeCl3+3H2O;
(4)吸收。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3.(2024 南京)图中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D、H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A是一种常见液体,生活中可用来灭火;D、E、J均为黑色固体;I俗称苏打;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I Na2CO3 。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
(3)写出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2+2C2CO 。
(4)写出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CO22C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碳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答案】(1)Na2CO3;
(2)CaO+H2O=Ca(OH)2;
(3)O2+2C2CO;
(4)C+CO22CO。
【分析】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D、H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D、E、J均为黑色固体。A是一种常见液体,生活中可用来灭火,则A是水;I俗称苏打,则I是碳酸钠;碳酸钠能转化成G,G能和水反应,也能转化成水,则G是二氧化碳;黑色单质D能转化成二氧化碳,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则D是碳;水能转化成单质B,单质B能个单质H反应,H能转化成黑色固体J,H能转化成F也能和F反应,碳和F都能和黑色固体E反应,则B是氢气,H是氧气,J是四氧化三铁,F是一氧化碳,E是氧化铜;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解反应),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置换反应),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复分解反应),则C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符合题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I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2)反应③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H→F是反应是氧气不足时,氧气和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C2CO。
(4)D与G是反应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
故答案为:
(1)Na2CO3;
(2)CaO+H2O=Ca(OH)2;
(3)O2+2C2CO;
(4)C+CO22CO。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4.(2024 长沙)科学家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了两个汉字——“中国”。小明同学将初中常见的八种物质(A﹣H)连接成“中”字。其中B是常见的碱,俗称熟石灰,在农业上可与硫酸铜等配制波尔多液;A、B、C、D、E、F是六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物质类别包括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请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Ca(OH)2 ;
(2)请写出F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 2HCl+Fe=FeCl2+H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答案】(1)Ca(OH)2;
(2)2HCl+Fe=FeCl2+H2↑。
【分析】根据A、B、C、D、E、F是六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物质类别包括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B是常见的碱,俗称熟石灰,在农业上可与硫酸铜等配制波尔多液,所以B是氢氧化钙,G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会转化成C,所以C是碳酸钙,G是二氧化碳,碳酸钙、二氧化碳都会转化成H,所以H是水,A、F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A可以是甲烷,F可以是盐酸,E是氢气,D会转化成水,所以D可以是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F是六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物质类别包括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B是常见的碱,俗称熟石灰,在农业上可与硫酸铜等配制波尔多液,所以B是氢氧化钙,G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会转化成C,所以C是碳酸钙,G是二氧化碳,碳酸钙、二氧化碳都会转化成H,所以H是水,A、F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A可以是甲烷,F可以是盐酸,E是氢气,D会转化成水,所以D可以是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物质的化学式为:Ca(OH)2;
(2)F转化为E的反应是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HCl+Fe=FeCl2+H2↑。
故答案为:(1)Ca(OH)2;
(2)2HCl+Fe=FeCl2+H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5.(2024 鄂州)如图,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E是单质,且A、E均为黑色粉末,人体胃液中含有B,物质C与D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原料,图中两圆相交表示圆中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A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CuO或Fe3O4 。
(2)B与C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2HCl+Ca(OH)2=CaCl2+2H2O 。
(3)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
(4)D与E的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答案】(1)CuO或Fe3O4;
(2)2HCl+Ca(OH)2=CaCl2+2H2O;
(3)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4)置换反应。
【分析】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E是单质,且A、E均为黑色粉末,人体胃液中含有B,则B是盐酸,物质C与D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原料,则C、D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又因为两圆相交表示圆中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推测A是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B是盐酸,C是氢氧化钙,D是硫酸铜,E是铁粉。
【解答】解:(1)根据分析可知A是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故A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CuO或Fe3O4;
(2)B是盐酸,C是氢氧化钙,故B与C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HCl+Ca(OH)2=CaCl2+2H2O;
(3)C是氢氧化钙,D是硫酸铜,所以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钙和蓝色絮状氢氧化铜沉淀,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故现象是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4)D是硫酸铜,E是铁粉,硫酸铜和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D与E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鉴别与推断,本题难度一般。
6.(2024 济宁)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FeCl3 (写化学式);
(2)由②③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Na2SO4 (写化学式);
(3)由实验现象综合判断,固体粉末的混合组成中,最多是含有4种物质的混合,最少是含有 2 种物质的混合。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答案】(1)FeCl3;
(2)Na2SO4;
(3)2。
【分析】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FeCl3在溶液中呈黄色,形成的氢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可溶于硝酸,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
【解答】解:(1)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由于氯化铁在溶液中呈黄色,铁离子形成的氢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沉淀,所以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FeCl3),白色沉淀B中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故答案为:FeCl3;
(2)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也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无色澄清溶液A中一定含有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则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或氢氧化钡、氢氧化钠、氯化钡;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可判断白色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不含有硫酸钡,故可判断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钠(Na2SO4),故填:Na2SO4;
(3)由上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和硫酸钠,则固体粉末的混合组成中,最多是含有4种物质(CaCO3、NaOH、Ba(OH)2、BaCl2)的混合,最少是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钡两种物质的混合,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鉴别、推断,涉及碱和盐的化学性质。
7.(2024 绥化)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相互之间发生如下反应:
①A+B→C+D ②B+E→F+H ③C+E→F+G ④G+IA
其中E、G、H、I为单质,通常状况下,H、I为气体,C溶液呈蓝色,A是一种黑色固体,B是铅酸蓄电池中的酸,反应③是湿法冶金的原理。请回答问题。
(1)物质H的化学式是 H2 。
(2)反应②除了有气体生成外,还能观察到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
(3)将E加入到C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溶液质量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答案】(1)H2;
(2)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3)减小。
【分析】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相互之间发生如下反应:①A+B→C+D ②B+E→F+H ③C+E→F+G ④G+IA,其中E、G、H、I为单质,通常状况下,H、I为气体;A是一种黑色固体,B是铅酸蓄电池中的酸,A、B反应能得到蓝色溶液C,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水,则A是氧化铜,B是硫酸,C是硫酸铜,D是水;反应③是湿法冶金的原理,即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则E是铁,F是硫酸亚铁,G是单质铜;反应②是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H是氢气;反应④是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则I是氧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物质H是氢气,化学式是:H2。
(2)反应②是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除了有气体生成外,还能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3)将E加入到C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铁、铜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都是+2价,则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溶液质量减小。
故答案为:
(1)H2;
(2)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3)减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8.(2024 达州)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D、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红棕色固体,C、E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E是农业生产中最好的气体肥料,D是纯碱的主要成分。(“—”表示两者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请回答下列各题。
(1)B的物质类别为 酸 (选填“酸”、“碱”或“盐”);
(2)D→F的转化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复分解 反应;
(3)写出A、C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答案】(1)酸;
(2)复分解;
(3)Fe2O3+3CO2Fe+3CO2。
【分析】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D、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红棕色固体,则A是氧化铁(氧化物);C、E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E是农业生产中最好的气体肥料,则E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D是纯碱的主要成分,则D是碳酸钠(盐);B能和氧化铁、碳酸钠反应,则B可以是盐酸(酸);F和碳酸钠能相互转化,则F是氢氧化钠(碱);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B能和氧化铁、碳酸钠反应,则B的物质类别为酸。
(2)D是碳酸钠,F是氢氧化钠,D→F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符合双交换、价不变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3)A是氧化铁,C是一氧化碳,A、C之间的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故答案为:
(1)酸;
(2)复分解;
(3)Fe2O3+3CO2Fe+3CO2。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9.(2022 贺州)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Zn、HCl、KOH、CuSO4和CaCO3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Zn“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丁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图中连线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丙与丁两“队员”反应生成的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2HCl+CaCO3=CaCl2+H2O+CO2↑ 。
(2)丁位置的“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建筑材料 (或补钙剂)。
(3)请写出甲、乙两“队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2KOH=Cu(OH)2↓+K2SO4 。该反应属于 复分解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若把纯净物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分类,某纯净物X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如果用X替换丁,它也能与丙反应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溶剂,X是 CuO(答案合理即可) (写一种即可)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锌可与盐酸与硫酸铜反应,所以甲从这两种选择,乙与甲可以反应,则符合条件的只有氢氧化钾,而氢氧化钾可与盐酸和硫酸铜反应,因此丙也是从这两种物质选择,所以甲和丙从盐酸与硫酸铜中选择,则丁为碳酸钙,据此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1)锌与甲可以反应,则甲从盐酸和硫酸铜中选择,而乙可与甲反应,则乙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可与盐酸和硫酸铜反应,因此丙也从盐酸和硫酸铜中选择,剩余丁为碳酸钙,丁与丙反应生成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则丙为盐酸,甲为硫酸铜,所以甲为硫酸铜,乙为氢氧化钾,丙为盐酸,丁为碳酸钙,丙盐酸与丁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故答案为:2HCl+CaCO3=CaCl2+H2O+CO2↑。
(2)丁为碳酸钙,可以用作建筑材料,也可以作为补钙剂;
故答案为:建筑材料。
(3)甲硫酸铜与乙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uSO4+2KOH=Cu(OH)2↓+K2SO4;反应物相互交换组分,且反应后有沉淀生成,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故答案为:CuSO4+2KOH=Cu(OH)2↓+K2SO4;复分解。
(4)X替换碳酸钙,与盐酸可以反应,而又不属于酸、碱、盐、单质,则剩余符合此要求的为氧化物,所以X为氧化铜、氧化铁等,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CuO(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0.(2022 自贡)今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领略了无穷的冰雪魅力,如图“雪花”顶角上的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D是金属单质,A、C是氧化物,A是黑色固体,C是气体;B、E、F依次是酸、碱、盐,B的浓溶液能夺取纸张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E俗称熟石灰,F的溶液呈蓝色(图中“—”表示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能发生转化)。请写出你的推断:
(1)A的化学式为 Fe3O4 。
(2)D、F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置换 反应。
(3)B、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H2SO4=CaSO4+2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答案】(1)Fe3O4;
(2)置换;
(3)Ca(OH)2+H2SO4=CaSO4+2H2O。
【分析】根据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D是金属单质,A、C是氧化物,A是黑色固体,C是气体;B、E、F依次是酸、碱、盐,B的浓溶液能夺取纸张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所以B是硫酸,E俗称熟石灰,所以E是氢氧化钙,F的溶液呈蓝色,硫酸会转化成F,所以F是硫酸铜,C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C是二氧化碳,D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D是铁,铁和A可以互相转化,所以A是四氧化三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D是金属单质,A、C是氧化物,A是黑色固体,C是气体;B、E、F依次是酸、碱、盐,B的浓溶液能夺取纸张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所以B是硫酸,E俗称熟石灰,所以E是氢氧化钙,F的溶液呈蓝色,硫酸会转化成F,所以F是硫酸铜,C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C是二氧化碳,D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D是铁,铁和A可以互相转化,所以A是四氧化三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的化学式为Fe3O4;
(2)D、F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3)B、E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故答案为:(1)Fe3O4;
(2)置换;
(3)Ca(OH)2+H2SO4=CaSO4+2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1.(2022 山西)在一次复习课上,同学们以图形转换的形式将六种常见物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如下整合。已知A俗称生石灰,三角形中的“→”指一种物质可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指两种物质可发生反应。
分析1:A的物质类别是 氧化物 。
分析2:B生成E或F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
分析3:C与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A俗称生石灰,A是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氧化钙都能与酸反应,所以C是氢氧化钙,B是酸;碳酸钠即可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D是碳酸钠;酸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又与相互反应,所以E、F是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A俗称生石灰,A是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氧化钙都能与酸反应,所以C是氢氧化钙,B是酸;碳酸钠即可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D是碳酸钠;酸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又与相互反应,所以E、F是二氧化碳和水,代入图中验证合理。
分析1:A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氧化物;
分析2:B生成E或F可以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分析3:C与D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2.(2022 呼伦贝尔)如图所示,化学模拟空间站“天宫号”的舱室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已知A是可以供给呼吸的气体,B是最常见的溶剂,D是与血红蛋白结合可使人中毒的气体,E的俗名叫烧碱,E、F是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
(1)A的化学式为 O2 。
(2)B与C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3)D→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O+O22CO2(合理即可) 。
(4)空间站迎来了首批访问者,他们搭乘的载人舱X与连接舱C成功对接(如图所示),则载人舱X代表的物质可能是 D (填字母序号)。
A.H2
B.Cu
C.Fe2O3
D.Na2CO3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碳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答案】(1)O2;
(2)化合;
(3)2CO+O22CO2(合理即可);
(4)D。
【分析】A是可以供给呼吸的气体,则A是氧气;B是最常见的溶剂,则B是水;D是与血红蛋白结合可使人中毒的气体,则是一氧化碳;E的俗名叫烧碱,则是氢氧化钠;E、F是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则F属于碱,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是可以供给呼吸的气体,则A是氧气;B是最常见的溶剂,则B是水;D是与血红蛋白结合可使人中毒的气体,则是一氧化碳;E的俗名叫烧碱,则是氢氧化钠;E、F是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则F属于碱,可以是氢氧化钙。C能与水反应,能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能与一氧化碳相互转化,则C是二氧化碳。
(1)A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
(2)C是二氧化碳B与C反应,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3)D→C,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合理即可)。
(4)X能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载人舱X代表的物质可能是D。氢气、铜、氧化铁均不能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
故答案为:
(1)O2;
(2)化合;
(3)2CO+O22CO2(合理即可);
(4)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13.(2022 长沙)小明在学完初中化学知识后,把常见八种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连接成如图所示。已知A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也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F、G、H三种物质的类别相同。(“→”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 H2O 。
(2)请写出E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常见的八种物质均为化合物,A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也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推出A是水;F、G、H三种物质的类别相同,F与E能相互转化,E能与H反应,可推出E为酸,F、G、H为盐,则B、C为碱,B、C均能转化成A(水),B能转化成C,氢氧化钙与酸反应能生成水,氢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推出B为氢氧化钙,C为氢氧化钠,E为酸,E能与B(氢氧化钙)反应,H为盐,H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且E能与H反应,说明H为碳酸盐,可以为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可推出H为碳酸钠,E为盐酸;E与F可以相互转化,且F为盐,F能与D反应,D又能转化成E,盐酸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氢,可推出D为硫酸,F为氯化钡;硫酸(D)能转化成G,G能与C(氢氧化钠)反应,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推出G为硫酸铜,代入检验,推导正确。
【解答】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A物质为水,其化学式为:H2O,故答案为:H2O;
(2)由上述分析可知E为盐酸,H可以为碳酸钠,该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4.(2022 聊城)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分别是单质、氧化物、有机物、酸、碱、盐中的一种,且均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如“雪花”图案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稀盐酸,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A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D,且能与E发生中和反应,F是苏打的主要成分。
(1)D的化学式为 H2 。
(2)A与B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
(3)C属于上述物质类别中的 有机物 。
(4)E→H2O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该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答案】(1)H2;
(2)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有机物;
(4)Ca(OH)2+CO2=CaCO3↓+H2O。
【分析】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分别是单质、氧化物、有机物、酸、碱、盐中的一种,且均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已知A是稀盐酸,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则B为氧化铁;F是苏打的主要成分,则F为碳酸钠;A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D,且能与E发生中和反应,则D为氢气,E为碱,可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分别是单质、氧化物、有机物、酸、碱、盐中的一种,且均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已知F是苏打的主要成分,则F为碳酸钠,属于盐类;A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D,且能与E发生中和反应,则D为氢气,E为碱,可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的化学式为H2;
(2)A是稀盐酸,B为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的现象为: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分别是单质、氧化物、有机物、酸、碱、盐中的一种,由分析可知,C属于有机物;
(4)E→H2O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则E为氢氧化钙,该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
(1)H2;
(2)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有机物;
(4)Ca(OH)2+CO2=CaCO3↓+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5.(2022 玉林)如图是我国古代钱币之一,其“外圆内方”应“天圆地方”之说,寓意和谐顺畅。某同学构建了如钱币模型的常见不同物质关系图。H为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的盐,A、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H、E、F物质类别相同(“—”表示相连两种物质或其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或其溶液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H的化学式是 CuSO4; 。
(2)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
(3)D→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Cu(OH)2↓+Na2SO4(合理即可) ,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 制取肥皂(或用于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等,合理即可)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答案】(1)CuSO4;
(2)CuO+H2SO4=CuSO4+H2O;
(3)2NaOH+CuSO4=Cu(OH)2↓+Na2SO4(合理即可);制取肥皂(或用于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等,合理即可)。
【分析】H为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的盐,可知H是硫酸铜,H、E、F物质类别相同,均为盐,结合图示转化关系,推测三者均为含有铜离子的盐,则E是氯化铜、F是硝酸铜。F可转化为G,G可转化为H,推测G是氢氧化铜,A、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 A、C能发生反应,A、C可分别转化为E、H,推测C是稀硫酸、A是氧化铜,D可与C反应且D可转化为G、推测D是氢氧化钠等,B可转化为F,且B可分别上 A、D发生反应,可知B是稀硝酸;代入框图分析即可。
【解答】解:H为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的盐,可知H是硫酸铜,H、E、F物质类别相同,均为盐,结合图示转化关系,推测三者均为含有铜离子的盐,则E是氯化铜、F是硝酸铜。F可转化为G,G可转化为H,推测G是氢氧化铜,A、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 A、C能发生反应,A、C可分别转化为E、H,推测C是稀硫酸、A是氧化铜,D可与C反应且D可转化为G、推测D是氢氧化钠等,B可转化为F,且B可分别上 A、D发生反应,可知B是稀硝酸;代入框图,验证合理;
(1)根据以上分析,H是硫酸铜,其化学式为CuSO4;故答案为:CuSO4;
(2)A与C的反应可以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H2SO4=CuSO4+H2O;故答案为:CuO+H2SO4=CuSO4+H2O;
(3)D转化为G的反应可以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若D是氢氧化钠,则可广泛应用干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等;故答案为:2NaOH+CuSO4=Cu(OH)2↓+Na2SO4(合理即可);制取肥皂(或用于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等,合理即可)。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6.(2022 河南)A﹣F是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标注了物质类别和这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已知A与一氧化碳反应是工业制取B的主要原理,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1)这种金属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 微量元素 (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
(2)A的化学式为 Fe2O3 ;B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
(3)D与氧气、水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人体内的微量元素;人体内的微量元素——碘、铁元素.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A﹣F是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的物质,A与一氧化碳反应是工业制取B的主要原理,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B是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A是氧化铁;C是铁的亚铁盐,F是铁盐;E是+3价铁的碱,为氢氧化铁;D是+2价铁的碱,为氢氧化亚铁,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F是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的物质,A与一氧化碳反应是工业制取B的主要原理,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B是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A是氧化铁;C是铁的亚铁盐,F是铁盐;E是+3价铁的碱,为氢氧化铁;D是+2价铁的碱,为氢氧化亚铁。
(1)这种金属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2)A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B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即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3)D与氧气、水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即氢氧化亚铁、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
(1)微量元素;
(2)Fe2O3;
(3)4Fe(OH)2+O2+2H2O=4Fe(OH)3。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