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年八上物理(沪粤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年八上物理(沪粤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2 06:3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设计
课题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单元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以测量是物理科学探究的基础导入,引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引出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常用单位,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与操作要素,是初中物理实验技能的入门课程。
2022新课标要求 2.2.1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4.1.4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1、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常用单位,会进行相关单位的换算。(物理观念) 2、正确使用刻度尺,知道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等,学会估读并正确几率测量结果;会使用常见工具(主要是机械秒表)测量时间并正确读数。(科学探究) 3、学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的大小,了解测量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如果减小误差。(科学思维)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 “长度”“时间” 有朴素认知,能使用直尺、手表等简单工具进行粗略测量,但存在以下问题:单位换算易混淆、刻度尺使用不规范、对 “误差” 概念理解模糊、部分学生存在 “测量简单无需认真” 的轻视心理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通过趣味情境激发兴趣,用 “错误案例辨析” 纠正不良习惯,为以后的物理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 1、长度和时间单位的认识及换算;2、正确使用刻度尺经常长度测量;3、正确使用机械秒表(停表)测量时间;
难点 1、刻度尺读数进行正确估读;2、机械秒表(停表)根据小表盘读数进行大表盘的正确读数;3、认识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在实验中减小误差
材料准备 实验工具:刻度尺、表、机械秒表(停表) 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结合课本图片:比较铅笔长度、运动员跑步快慢、热水喝雪糕的冷热等我们可以通过感知直接得出结论,而生活中有许多比较需要通过工具得出数据进行比较,因此比较有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两种,从而引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使我们在学习物理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测量长度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描述长度的场景,如百米赛跑、量一尺布、65寸电视等,其中“米”、“尺”、“寸”等就是为了科学进行测量的标准量——单位 为了便于科技、文化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长度的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估测身边的物品的长度大小:如手指宽度约1cm,一个拳头长约1dm,一个跨步约60cm等等…… 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测量长度的工具,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测量需求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等 实际测量中,测量要求越精确,就要使用较为精密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用测度尺进行正确的测量,在操作中需要学到“六会”: “会认”——认出刻度尺的量程、零刻度线、单位、分度值 “会选”——根据实际需测量的物体选取最合适的刻度尺,并不是分度值越小的越好 “会放”——零刻度线应对齐待测物体、与待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紧贴待测物体 “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会读”——读数应估读得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组成 根据刻度尺的规范使用要点,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对物理课本和作业本进行长度和宽度的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得出的测量值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教师需明确说明误差≠错误 误差产生的原因:1、估计值引起的;2、测量仪器不够精密;3、测量方法不够精确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1、误差是在正确的操作下产生的,而错误是在错误的操作下产生的;2、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并且应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的方法;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4、校准测量工具; 阅读活动2内容,根据活动中的图表对某班学生身高进行分析 知识点二 测量时间 测量时间与测量长度一样,先要规定时间的单位,再选择测量时间的工具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 时间的基本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时间的换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摆钟、机械表、电子钟、电子秒表等…… 实验室常用的时间测量工具有:机械秒表(停表) 使用机械秒表(停表)首先认识大表盘和小表盘: 大表盘——指针转一圈一的时间是30s,分度值是1s 小表盘——指针转一圈的时间是15min,分度值是0.5min 或 30s 机械秒表(停表)的读数技巧: 1、先读取小表盘读数;2、观察小表盘指针是否过半分钟;3、没过半,读取大表盘0~30s;4、过半,读取大表盘31~60s 教师带领学生用表和机械秒表(停表)测量自己的脉搏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是艺人手持核雕作品——“核舟”的情景,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核舟”的长度约为( D ) A.1mm B.1cm C.3mm D.3cm 2、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B ) A.2.5km=2.5km×104cm=2.5×104cm B.3.0×106cm=3.0×106×10-2m=3.0×104m C.30min=30min×60=1800s D.2h=2×60=120min 3、下列几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C ) A.中学生用的课桌高约0.8dm B.上完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0.4h C.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5s D.1s内人的心跳大约为75次 4、如图所示,正确使用厚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是( D ) A. B. C. D. 5、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长9.60cm,分度值为1cm B.物体长9.6cm,分度值为1mm C.物体长4.60cm,分度值为1mm D.物体长4.6cm,分度值为1mm 6、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的四个数据正确的是( C ) A.1.8dm B.18.2cm C.183.2mm D.182.34mm 7、如图所示,要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选择下列哪种测量工具最合适( A ) A. 卷尺 B.直尺 C.游标卡尺 D.螺旋测微器 8、2021年7月郑州经历了极端暴雨天气。小明同学用饮料瓶和自制刻度尺制做了一个简易量雨器(如图所示),他测得某暴雨日一小时的降雨量为28.9m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结果不存在误差 B.结果中的“9”是准确值 C.该结果是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的 D.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必须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 9、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D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C.测量中的错误是由于实验操作为减小误差而造成的 D.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10、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港珠澳大桥全长55000m= 55 km (2)一张纸的厚度约1×10-1mm= 1×10-4 m (3)我国铁道标准轨距1.435m: 143.5 cm (4)人头发的直径约7×10-5m= 70 μm (5)1h= 60 min= 3600 s (6)24min= 1440 s= 0.4 h 1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单位符号) (1)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 ; (2)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 mm ;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 dm ; (4)一层教学楼的高度约为3 m 。 1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 尺(选填“A”或“B”),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2 cm,该木块的长度为 2.22 cm。 13、在做“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时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目的是 减小误差 。有五名同学先后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 14.82cm 。根据数据分析,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 14、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分度值是 0.1s ,读数为 247.5 s。 15、停表是测量 时间 的工具,如图所示该停表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 30s ,分度值是 0.1s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 15min ,分度值是 0.5min ;该表现在的读数是 2.6s 。 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测量值为 3.25 cm,其中准确值为 3.2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 17、某同学用厚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 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 (2) 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 。 (3) 读数的视线没有正对与刻度线 。 若用这把刻度尺进行正确测量,则能够达到的精确程度是 1mm 。 完成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点一 测量长度 (1)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3)认识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避免误差的方法 知识点二 测量时间 (1)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能正确使用常见的工具测时间 与教师共同归纳小结 复习知识点,巩固知识
板书
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内容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