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ppt课件(共21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ppt课件(共21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6 09:3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作者:徐铸成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 题目解说: 本文的标题包含着自己怎样对报纸产生兴趣,以及后来对报纸的认识过程。1、识记文中的恣肆、謇、署名 更逊一筹等字词和亦步亦趋、恣肆等词义
3、了解作者和课文的基本内容,品味作者为老报人对于报纸的那份热爱和执着。(重点)
4.学习本文“总-分-总”结构形式。(难点)目标导航:2.了解人物回忆录(随笔)的文体特点(重点) 作者简介:
徐铸成,记者、新闻学家,1907年生于江苏宜兴。1930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曾任北京、天津、上海《大公报》记者、编辑,香港《大公报》编辑主任,桂林、上海《大公报》总编辑,《文汇报》总主笔、社长兼总编辑。1957年后,历任上海市出版局编审,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著有《报海旧闻》、《旧闻杂忆》《新闻艺术》、《杜月笙正传》等,有的被翻译成外文出版。1991年逝世,享年85岁。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报海旧闻》。本书内容丰实而饶有趣味。在66篇专题回忆文字中,徐铸成先生他自1927年步入新闻界到1949年从香港回国这20多年间的新闻实践活动。作者生前曾称道:“这是我的代表作”。 人物回忆录(随笔)的文体常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本文就是一篇回忆录重点词语: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形式。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就有气势。
恣肆:言谈、写作等豪放不拘。
勾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朗读文章,谈谈读了文章的感受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是一篇回忆录,文章回忆了作者自己是如何开始读报的 ,写了他这样如饥似渴地寻找、阅读报纸的过程和自己对一些报纸、报人的评价。目的是在读报对人的成长的功用上给人以启示。再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学生浏览全文后,先思考,后讨论,明确行文思路。
寻报------读报------论报 ·第一部分:(1--2)写“我”最初千方百计地寻觅报纸看的原因。
·第二部分:(3--7)重点写“我”怎样寻报纸阅读并进一步了解报纸和报人。
·A(3--5)写“我”在师范学院怎样想方设法地寻求报纸读的事情。
B(6)写“我”所读的内容及对一些报人文风的评价,分析了最令“我”佩 服的几位报人的文章特色。
·
C(7)写“我” 与自己曾经崇拜的报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8--10)写“我”对某些副刊的部分内容的印象和评价。
·第四部分:(11)与首段照应,总写自己对报纸、对新闻事业深爱与憧憬·。阅读本文,小组讨论分析,本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分别讲了生么内容?问题探究一: 文章开头讲述与堂兄的往事有什么作用? 答:是堂兄对吴佩孚的描述,引发了“我”对报纸的兴趣,这正是“我”千方百计寻觅报纸的原因。用这样的故事引入,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六段第一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二:答:说明作者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浓。这就是读报的作用。问题探究三:文章表面上看起来散乱,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内在线索的,能否归纳找出这条线索?
答:文章中,有一条隐隐约约的线索,那就是“看报的兴趣”。起初是一般的兴趣,后来是读上海报纸的国内要闻的兴趣,再后来是国际新闻,及至副刊,乃至言论。 问题探究四:本文读来虽显杂乱,但读后还是会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原因何在呢?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章所记的事情虽然琐碎,但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现象的罗列。因为文中所记,均为国内报纸的历史中有相当价值的现象,而且这些史料却是我们所不熟悉的,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猎奇心理,我们能够从文中获取很丰富的历史信息,而且这种信息,是作者第一手的,又是感性的,奇特的,故读来是相当有趣的。
问题探究五:“吴佩孚的形象,逐渐由淡薄而变成憎恨的对象之一了。而我对报纸的爱好,对新闻事业的憧憬,却一天天浓重起来了。”简要分析“淡薄”和“浓重”的意味。
答:一方面逐渐“淡薄”,另一方面则一天天“浓重”,这一对比表明读报对自己成熟和成长的作用之大。
主题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文章回顾了作者自己是如何开始读报的,写了他如饥似渴地寻找、阅读报纸的过程和自己对一些报纸、报人的评价。目的是在读报对人的成长的功用上给人以启示。思考讨论作者读报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提取下面文段中的关键信息为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历时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始终将可靠性、安全性放在首位。火箭上多个系统采用了“双保险”设计;同时,提高了元器件质量等级和筛选标准,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由于严格的质量控制,该型火箭可靠性指标提高到了目前的 0.97,安全性系数更是达到了0.997,成为目前国内可靠性最高的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历时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始终将可靠性、安全性放在首位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据《英国医学杂志》网站报道,英格兰南部伯恩茅斯糖尿病和内分泌中心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含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会使人发胖。为遏制全球曰益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应严格限制他们的泡沫饮料饮用量。专家们鼓励儿童选择稀释过的果汁或者纯水为饮品,同时呼吁学校应采取措施避免儿童饮用泡沫饮料,各路明星也应停止为泡沫饮料做广告。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在全球5岁以下的儿童中,估计有1760万名超重。(不超过16个字)
“儿童远离泡沫饮料可防肥胖”或“儿童饮泡沫饮料过多会发胖(超重)”根据提供的情境,按要求答题。初三某班同学就“开卷是否有益”进行着热烈的辩论。正方主辩围绕“开卷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论辩。假若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⑴ ⑵
当你接过正方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在阐述观点前应该有几句恰当的话,这几句话应是:
开卷未必有益
(1)社会上各类书刊鱼龙混杂,青少年对好书坏书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
(2)社会上因读黄色书刊而犯罪的事例也不少。
是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你们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它的另一面,即消极的一面,我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在空格内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2004年6月3曰,雅典奥运会圣火离开雅典,正式开始为期35天的环球之旅。在雅典国际机场举行的火炬交接仪式上,雅典奥组委主席扎斯卡拉基表示,本次奥运圣火的环球传递活动将首次穿越5大洲,经过27个国家的33个城市。同时,火炬将首次到达非洲和拉丁关洲,并且途经每一座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
奥运圣火展开全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