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语文园地四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中国的成语,感受我国语言文字魅力。
语言运用: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
思维能力: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学会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能总结使用资料对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的作用;能围绕“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课文的情感”展开交流。
2.能辨别词语的感彩并恰当运用。
3.体会顿号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4.了解古诗硬笔书写的两种行款,并能正确书写。
5.背诵与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
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回顾方法
1.读一读,找规律。
查阅资料对我们理解文章都有哪些帮助呢?请你阅读书中“交流平台”的内容,说一说你的收获。
(1)我们可以借助资料来了解写作背景,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去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2)查阅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不同的文章适合不同风格的朗读,我们的朗读也要跟随文章中的情感进行变化。
(3)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比如,《圆明园的毁灭》我们要读出痛惜之情,语调是悲痛的、气愤的;《少年中国说(节选)》要读出壮志豪情。
追问:想要读出悲痛的、气愤的情感,应该如何读呢?
预设:可以语调稍微低沉一些,语速缓慢一些。
总结:想要通过朗读来体现课文中的情感,首先就要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在把握好感情基调之后,还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感情。
2.练一练,学运用。
体会着刚刚说的朗读方法,读好几段话。(设计意图: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再次进行巩固,进而为今后在学习中的运用奠定基础。)
二 词句段运用
1.词语训练。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课件出示:
举世闻名 兴高采烈 足智多谋 呕心沥血
臭名远扬 得意忘形 诡计多端 处心积虑
(2)指名学生读词语,共同正音,再齐读。
(3)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请教同学。
(4)男女生合作朗读每组两个词语。引导:每组词语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预设:每组词语意思相近,但感彩不同。第一行词语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喜爱的情感;第二行词语含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的情感。
(5)从这几组词中任选一组写一段话。
预设:《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而曹操则可以说是诡计多端。
(6)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7)指名读话,师生共同评议。
2.标点训练。
(1)(课件出示前面两个句子)学生自由读句子,试着从停顿上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
①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评价交流。
②小结:在句子中,顿号表示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物,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也可以是短语间的停顿,较逗号短。逗号是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表示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
③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停顿。
(2)(课件出示最后一个句子)学生读一读,试着加上标点,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
毽子越做越讲究 有黑鸡毛 白鸡毛 芦花鸡毛等 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①指名读句子及标点,全班进行交流。(“黑鸡毛”“白鸡毛”和“芦花鸡毛”三个词语是并列关系,所以用顿号)
②再读一读句子,体会停顿的不同。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比较这些词语的异同,从而弄清褒义词和贬义词不同的感彩。在写话运用的实践过程中,真正帮学生理解不同的句子应用不同感彩的词来表达,不同感彩的词对表达情感也是不一样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硬笔书写的两种行款,并能正确书写。
2.背诵与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硬笔练习,正确书写
1.了解古诗硬笔书写的两种行款。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书上的两组书写,结合着旁边的“书写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古诗不仅可以横向书写,还可以竖向书写。
点拨:要学会一词连写,不要看一笔写一笔。
2.按照书写提示,仿照着将两首古诗写一写。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通过观察示例,了解硬笔书写的两种行款,对学生的书写起到了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学生练习并在小组内互相点评,有效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高书写水平。)
二 日积月累
1.游戏导入,切入主题。
男女生对读《少年中国说(节选)》第2自然段的四字韵文,玩对答游戏。
2.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学生自由朗读。
课件出示: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1)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读音。
(3)齐读成语。
3.理解词义,找出异同。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成语描绘的景象,试着理解成语的含义。
(2)师生交流成语的含义。
(3)各自再读成语,根据意思读出感情。
(4)同桌分组对读。引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组成语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
(5)交流后小结:这两组成语都是表现人们的生活状况的,但意思完全相反。第一组表现出了国家兴盛的繁荣景象,人民幸福生活的状态;第二组则是国家衰败,人们生活痛苦的场景。
4.指导学生想象成语所描绘的画面。
5.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和时代背景,用上其中的成语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6.全班男女生对读成语。
【设计意图】设计时注重多层次朗读,一边正音,一边想象画面,再次朗读理解,读出情感,最后积累和背诵。这样层层递进,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记忆,并且尝试运用,就能对成语的理解做到了然于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语文园地四
(部编)五年级
上
读一读 找规律
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
交流平台
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
我们还可以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圆明园的毁灭》——痛惜
《少年中国说》(节选)——壮志豪情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
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通过朗读,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方法:
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练一练 学运用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读这个自然段的时候,要读得慢一些,语调低沉一些,以体现沉痛的心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
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
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
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语调高一点,读出节奏,才有气势。
词句段运用
读词语,不理解的可以查字典或请教同学。
举世闻名
臭名远扬
兴高采烈
得意忘形
足智多谋
诡计多端
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
每组词语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每组词语意思相近,但感彩不同。第一行词语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喜爱的情感;第二行词语含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的情感。
从这几组词中任选一组写一段话。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而曹操则可以说是诡计多端。
自由读句子,试着从停顿上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
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小结:在句子中,顿号表示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物,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也可以是短语间的停顿,较逗号短。逗号是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表示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
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停顿。
试着给这个句子加上标点。
毽子越做越讲究 有黑鸡毛 白鸡毛 芦花鸡毛等 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这三个词语是并列关系,所以用顿号。
每一行诗句都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
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横写从左往右,从上到下书写。
落款
书写提示
落款
竖写从上到下,从右往左。
每一行诗句都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
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我会写
试着写一写《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
男女生对读下面的四字韵文。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你有什么发现?这两组成语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
这两组成语都是表现人们的生活状况的,但意思完全相反。第一组表现出了国家兴盛的繁荣景象,人民幸福生活的状态;第二组则是国家衰败,人们生活痛苦的场景。
再次朗读,想象这些成语所描绘的画面。
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和时代背景,用上其中的成语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