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信息窗3--求图上距离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情境,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地思维,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串联情境 唤醒旧知。
谈话引入,回顾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二、综合运用 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第二题。
第一问:引导学生先量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第二问:引导学生先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然后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吗?
第三问: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解题方法。
2.自主练习第三题。
先引导学生回忆,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关系式,然后放手让学生完成。
3.自主练习第四题。
讨论:怎样求出实际面积。
交流解题思路后总结方法,先测出图上卧室的长和宽,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实际面积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巩固所学知识,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拓展训练 灵活运用
1、补充题:
在比例尺是1/25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26厘米,如果把它改画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应画多长?
2.自主练习第五题。
这是一道综合运用比例尺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选做题。练习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找到解题思路后再解题。
[设计意图:]以练习为纽带,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小结
五、作业:
根据所学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自行设计自己卧室的平面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