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作文开头
如何写好
作文课
些些意
壹
贰
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写好开头的技巧及名作赏析
目
录
些些意
2025
叁
课堂练习及写作示范
写作
技巧
些些意
2025
1、炸弹式开头
2、开篇点题
3、设置疑问,问而不答
4、倒叙式开头
5、总结式开头
6、环境描写
7、生动的比喻
壹
些些意
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写好作文开头,就像给整篇文章安上了“眼睛”——它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是文章灵魂的初露,更是决定读者是否愿意继续读下去的关键。
首先,它是“钩子”,能瞬间抓住注意力。如果开头平淡如水,像“今天我要写一件事”“我认为这个观点不对”,读者大概率会失去兴趣;但若是用一个悬念(“抽屉里那枚生锈的钥匙,藏着奶奶从未说过的秘密”)、一个鲜活的场景(“暴雨砸在车窗上时,他正把最后一个行李箱塞进后备箱”),或是一句尖锐的追问(“当我们谈论‘努力’时,真的明白它不是自我感动吗?”),就能像磁石一样勾住读者,让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壹
些些意
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其次,它是“路标”,能快速锚定文章核心。好的开头会悄悄告诉读者:这篇文章要讲什么?是要赞美一种品质,还是要探讨一个问题?比如议论文开头直接亮明观点(“真正的成熟,是学会与‘不完美’和解”),记叙文开头暗示情感主线(“那碗凉了的馄饨,比任何时候都烫嘴”),读者能瞬间理清文章的方向,避免读了半天仍不知主旨的迷茫。
壹
些些意
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再者,它是“底色”,能奠定全文基调。开头的语言风格、情感温度,会像水彩的底色一样渗透整篇文章。写故乡的温暖,开头用“老槐树的影子漫过门槛时,奶奶总在灶台前哼着不成调的歌”,字里行间的柔软会贯穿始终;写对现实的反思,开头用“凌晨三点的写字楼,灯光比星星更刺眼”,那种冷静的批判感也会自然延续。
壹
些些意
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对考场作文而言,开头更是“第一印象分”的关键。阅卷老师短时间内判断文章优劣,开头的精彩度往往直接影响评分倾向——就像见人先看眉眼,灵动的开头会让人默认“这篇文章值得细品”。
古人说“文章开头要像凤头,小巧精美”,正是因为开头的重量,远不止“开头”二字。它是吸引力、方向感与氛围感的起点,写好了,整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写作技巧
些些意
第一,炸弹式开头。
“炸弹式”开头,是指用极具冲击力、颠覆性或极端张力的内容,像炸弹一样瞬间打破读者的思维惯性,在开篇就制造强烈的情感震荡或认知冲击,迫使读者立刻聚焦的写作手法。它的核心是“打破常规”——或用反常识的观点颠覆认知,或用极端场景制造紧张,或用尖锐矛盾撕裂平静,让读者在第一时间就被“炸”出强烈的情绪反应或探究欲。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1. 议论文中的“反常识炸弹”
谈“努力”的主题,常规开头可能是“努力是成功的基石”,而“炸弹式”开头可以是:
“我见过太多人用‘努力’杀死了自己——他们凌晨三点的咖啡渍,最终只泡软了一张毫无价值的考勤表。”
这里用“努力杀死自己”这种反常识的表述,瞬间颠覆了“努力即正义”的固有认知,像一颗炸弹炸开读者对“努力”的惯性理解,迫使他们立刻思考:“努力为何会变成伤害?”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2. 记叙文里的“极端场景炸弹”
写亲情主题,常规开头可能是“奶奶的手总带着烟火气”,而“炸弹式”开头可以是:
“我第一次见奶奶哭,是她举着菜刀对着自己的手腕,说‘这样你们就不用再管我了’。”
写作技巧
些些意
第二,开篇点题。
开篇点题式开头,核心是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在文章起笔就直接亮出主旨、点明核心——或揭示观点,或袒露情感,或锁定对象,让读者瞬间抓住文章的“灵魂”。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1. 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份绿意……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2. 利用诗句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 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写作技巧
些些意
第三,设置疑问、问而不答。
用一个带着张力的问题牵住读者的注意力——不急于揭晓答案,而是让疑问像一颗种子,在读者心里生根,引诱他们跟着文字去探寻。这种开头的关键,是让问题藏着细节、裹着情绪,让人忍不住想追问“为什么”“后来呢”。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1. 记人·关于外婆的木箱
“外婆床头那只红漆木箱,锁扣早就锈成了褐色,可她总说‘不能随便打开’。是里面藏着比我年岁还大的银饰?还是锁着她十七岁没说出口的话?”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2. 写景·雨夜里的老站台
“凌晨三点的雨,把老站台的铁皮顶敲得咚咚响。那个穿蓝布衫的老人,已经在雨里站了整整两小时——他在等一班早就停开的绿皮火车,还是等一个不会再来的人?”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3. 抒情·关于褪色的照片
“相册里那张泛黄的合影,我总盯着角落里那个模糊的背影。他是谁?为什么每次翻到这页,妈妈的指尖都会在上面停很久,像在抚摸一块会疼的疤?”
写作技巧
些些意
第四,倒叙式开头。
倒叙式开头,是先抛出现实中沉淀的“结果”或“余韵”,再回头牵出当初的来龙去脉——像把故事的结尾先摊在读者眼前,再慢慢铺开通往它的路,自带一种“时光倒流”的悬念感。关键是让“现在”的细节里藏着“过去”的钩子,让人忍不住想知道“当初发生了什么”。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1. 关于“一枚旧邮票”
书桌抽屉最深处,那枚边角发卷的邮票还粘在泛黄的信封上。邮戳是十年前的,地址栏里的字迹被雨水洇得模糊,却总能让我想起那个蹲在邮局门口,数着硬币买邮票的午后——那时我总以为,把话写在纸上,就能走到任何地方。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2. 关于“半块橡皮”
铅笔盒里那半块橡皮,硬得像块小石子,上面还留着我用牙咬过的印子。是小学三年级的事了:那天同桌哭着说她的橡皮丢了,我攥着自己这块新橡皮,犹豫了半节课,终于在放学前,用尺子把它切成了两半。
这类开头的妙处,是用“现在的物件/场景”当锚点,轻轻一拉就拽出时光里的褶皱,让过去的故事带着温度,从“此刻”的细节里自然淌出来。
些些意
名作欣赏
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一定会想起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写作技巧
些些意
第五,总结式开头。
总结式开头,是用凝练的语言先提炼出事物的核心特质、一段经历的最终感悟,或某个现象的本质,像给整篇文章先画一个“轮廓”,再慢慢填充细节。它的关键是“先概括后展开”,让读者先抓住整体,再跟着文字走进具体的肌理。
即把你的总结、收获和感悟写在开头,然后再从头往后写。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1. 记一段支教经历
三个月的山坳时光,最终沉淀成两个字:‘生长’——不只是孩子们眼里长出的光,还有我自己,在泥土与粉笔灰里,重新学会了‘慢’的重量。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2. 谈“旧物”
那些被我们塞进储物箱的旧物,从不是没用的累赘。它们是时光的琥珀,把某个瞬间的心跳、某句没说出口的话,都封存在了磨损的边角里。
些些意
名作欣赏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些些意
名作欣赏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 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 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 鲁迅《一件小事》
写作技巧
些些意
第六,环境描写开头。
用笔墨铺展一个具体的场景——风的温度、光的角度、物的姿态,让读者先“走进”这个空间,再顺着环境里的细节,慢慢触碰到藏在其中的人、事、情。关键是让环境带着“情绪”,或静或动,或暖或凉,都为下文埋下伏笔。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1. 秋日午后的老院子
银杏叶转黄时,风里总裹着脆生生的响。阳光斜斜地切过院角的石磨,把奶奶的影子拉得老长——她正蹲在藤架下摘扁豆,蓝布衫的衣角沾着几片碎金似的落叶。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2. 雨夜里的巷口
路灯把雨丝染成昏黄的线,一根一根垂在青石板上,洇出星星点点的湿痕。巷口的修车铺还亮着灯,帆布棚被雨打得扑扑响,老周蹲在灯下敲打着什么,扳手碰撞的叮当声,混着雨珠落进铁桶的‘滴答’,在夜里漫得很远。
些些意
名作欣赏
……穿着雨衣的整修工、整齐划一的机场大厦上竖着的旗、BMW的大型广告牌,这一切的一切都像是法兰德斯派画里阴郁的背景。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高级的环境描写)
些些意
名作欣赏
交代环境和故事之间的关系。
我给您沏的这一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 张爱玲《茉莉香片》
些些意
名作欣赏
环境+动作+语言(身临其境)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一位姑娘从对面座位上站起身子,把岛村座位前的玻璃窗打开。一股冷空气卷袭进来。姑娘将身子探出窗外,仿佛向远方呼唤似地喊道:
“站长先生,站长先生!”
——川端康成《雪国》
写作技巧
些些意
第七,生动的比喻。
比喻句开头,是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让抽象的情感、无形的时光或复杂的人事物,瞬间变得可触可感——像给文字搭一座“桥”,让读者从已知的画面,走进你想表达的世界。关键是比喻要“贴”,既要像,又要藏着你想传递的温度或深意。
即具有化抽象为具象的效果。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1. 写“时光”
时光像老裁缝手里的软尺,明明一直在拉长,却总在不经意间,悄悄绕成一个圈——你以为走远的,其实早被它细细密密地缝进了现在。
写作技巧
些些意
举例
2. 写“城市的烟火气”
城市的烟火气,是熬在砂锅里的粥。初看平平无奇,可掀开盖子的瞬间,米香混着枣甜漫出来,才发现那些散在街巷里的早点摊、晾衣绳、傍晚的闲聊声,早被慢慢熬成了稠稠的暖。
些些意
名作欣赏
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的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
—— 张爱玲《小团圆》
习作练习
些些意
练习题:
以“旧书包”为主题,写一段作文开头,任意运用一种开头方法(如环境描写+倒叙,或比喻+设置疑问等)。
习作练习
些些意
示例:
1. 开篇点题式
旧书包的拉链早磨秃了边,却比任何新物件都沉——里面装着整段跑着跳着的初三时光。
2. 设置疑问式
书桌下的旧书包总敞着口,是在等那支被我摔断笔尖的钢笔回来,还是在念那个总借我橡皮的同桌?
3. 比喻式
旧书包像只褪了色的布口袋,被我塞过皱巴巴的试卷、没吃完的糖,最后把整个少年时代,都轻轻拢在了里面。
谢谢观赏
些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