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测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3道题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17分)
1.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笼统(lóng) 执拗(niù) 撵走(niǎn) 铰尽脑汁(jiǎo)
B. 炽热(chì) 点缀(zhuì) 稠密(chóu) 心急如焚(fén)
C. 挑逗(tiāo) 晶莹(yíng) 殷切(yīn) 大逆不道(dào)
D. 得惩(chěng) 矗立(chù) 功勋(xǖn) 直言不讳(huì)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智慧博物馆依托数字技术跨越时空,让历史场景生动再现,让馆藏文物“______”。无数时光留下的礼物,在博物馆里被______。博物馆是“没有墙垣的大学校”,应当充分______博物馆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______发掘并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才能让中华文脉绵延不绝,灿烂文明生生不息。
A. 触手可及 珍藏 发扬 只要 B. 近在咫尺 储藏 发扬 只有
C. 近在咫尺 储藏 发挥 只要 D. 触手可及 珍藏 发挥 只有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家庭观念,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都是传统的家庭美德。②传承优良家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③《易传·文言传·坤文言》中有句关于家风的名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④家,不只是居所,就是心灵的归宿、精神的港湾。⑤家风体现在家庭的方方面面,特别体现在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家庭氛围中。
A. ①句中“很”是助词,“强”是形容词,“观念”是名词。
B. ①句中“尊老爱幼”和②句中“优良家风”“现实意义”短语类型都相同。
C. ③句中方框里应填的标点符号是分号。
D. ④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港湾”调换位置。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铭”和“说”都是文言文中的常见文体,“铭”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说”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B.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传统习俗,如清明节的扫墓、祭祖,端午节的吃粽子、赏菊,中秋节的吃月饼、赏月等。
C.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驾驶着神秘的“诺第留斯号”,在海底世界自由穿梭,其非凡的勇气与智慧令人瞩目。
D. 《骆驼祥子》中下面关于祥子情节依次是:遇兵失车得三骆驼→重回车厂帮四爷庆生→酷热雨中拉车病倒→堕落后卖阮明苟活。
5. 名著阅读,请完成下面表格。
书名 作者 人物 书名含义
《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① 革命者就像红色的岩石一样,红色代表着他们内心深处对革命事业的炽热感情,岩石般的意志则体现在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 保尔·柯察金 ③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6. 古诗文填空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5)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3分)
7.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登泰山①
元·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②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③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④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⑤。
【注释】①作者青年时代初次登上泰山时所作。②齐州:济南古名。③井处:喻居处狭隘,下句中“巢居”意同。④洪崖:仙人名,也是山名,传说上古仙人洪崖得道于此,崖以仙名。⑤高寒:指天上仙人居处。
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三、四句中“钟”“割”字极具表现力,运用拟人手法,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B. 乙诗三、四句用夸张手法写诗人凭高俯视,中国的九州一览无余,渺如九点烟尘,由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脱出。
C. 两首诗都以登泰山为主题,用“凌绝顶”“到天关”分别写出了两位诗人已经登上泰山之巅后的愉悦心情。
D. 两首同为诗人青年时期作品,甲诗末两句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乙诗末两句表现了诗人登顶泰山后的豁达心境与超脱情怀。
(二)(14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的《爱莲说》)
【乙】
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②,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③而出,遇伏④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⑤,揖逊俯仰,若洙、泗⑥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⑦端冕正笏⑧,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节选自王守仁《君子亭记》)
【注】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②营:地界。③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④伏:暑天。⑤这句是说风吹翠竹发出的声音如旋律优美的音乐。⑥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⑦虞:虞舜。后:诸侯。⑧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
8.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 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C. 挺然特立 三十而立(《论语》)
D. 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 若止印三二本(《活板》)
9.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
10.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11. 甲乙两文都提到“君子”,分别概括其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8分)
小语根据第六单元“活动·探究”收集整理下面材料,请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ASO-S)发射一年多以来,已经观测到了100多例太阳白光耀斑。“夸父一号”卫星搭载的白光太阳望远镜的工作波段为360纳米±2纳米波段,这是人类首次在这个波段进行空间连续观测。观测时,白光太阳望远镜每两分钟对全日面进行一次成像,视场覆盖12个太阳半径。当有白光耀斑爆发时,白光太阳望远镜会自动进入太阳爆发观测模式,以1秒或2秒的时间分辨率对日面局部区域进行快速成像。观测同时发现,耀斑白光辐射出现的地点并不固定。下一步,“夸父一号”卫星团队将对爆发模式下的白光耀斑数据进行分析,对360纳米波段的白光耀斑进行探究。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4年5月9日)
【材料二】
嫦娥探月工程关键任务一览表
【材料三】
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近日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新飞行器的名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文化特色。“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体现了与神舟、天舟飞船家族的体系传承;新一代载人飞船包括登月版和后续执行空间站任务的近地版两个型号,其中,登月版采用“梦舟Y”(飞船名称+“月”字音节的大写首字母)。此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已被命名为“长征十号”。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2月25日)
12. 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夸父一号”卫星搭载的白光太阳望远镜,在白光耀斑爆发时,以1秒或2秒的时间分辨率对日面局部区域进行快速成像。
B. 嫦娥二号被月球引力捕获后,在太空中验证和试验了多项新技术、新设备,为探月第二步做准备。
C. “梦舟”是登月版载人飞船和后续执行空间站任务的近地版载人飞船的统称,其中登月版名称是“梦舟Y”。
D. 嫦娥系列探测器和新一代飞船“梦舟”都是载人月球探测任务飞行器。
13. 阅读材料二,结合杨利伟的《太空一日》和许晨的《“蛟龙”探海》,探究我国科技的伟大成就中蕴含了科学家们哪些科学精神。
14. 新时代以来,我国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数字通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型能源等科学技术和工程建造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请任举三例。(本试卷中出现的除外)
(二)(12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山中的小草
郭震海
①或许和年龄有关吧,我越来越喜欢回到乡村,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看一看那沟沟梁梁中错落的农舍,摸一摸身边的一草一木,疲惫顿消,心生愉悦。
②太行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包容万物。一片片白杨林、柳树林、松柏林交织在一起,还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丛,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长在大山的怀抱里。大山无声,默默地哺育着草木;草木无言,静静地供养着山里的动物。
③每当走在山中,我总喜欢俯下身子,去观察一株株小草。任微风从耳边吹过,小鸟在头顶欢唱。草木香混合着泥土的芳香,吸几口,如饮佳酿。
④在太行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山里的孩子从小就进山识草木。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可珍贵了,它可以作为餐桌上的美食,可以成为家畜的饲料,更可成为医治疾患的救命草。山里人代代相传,口口相授,对各种草木的习性和作用如数家珍。
⑤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跟在父亲身后上山采中草药。我最先认识的是黄芩,我喜欢它的向阳而生。除了喜欢阳坡外,黄芩似乎不再择地,荒石缝隙,道路旁边,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根茎深埋泥土,春天生出新芽,细小的躯干慢慢抽出。农人们懂得,此时的黄芩格外娇嫩,走过之时脚步会变得缓而轻,生怕把它踩疼。到了七八月份,它细长的躯干会高高上扬,如柳叶般的叶子在躯干两边展开,顶端开出紫色的小花,随风摇曳,很是漂亮。黄芩的根能入药,味道很苦,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山里人在挖黄芩的时候很讲究,比如发现成片的黄芩,会选一些年长的挖走,留下年幼的继续生长。
⑥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不过它散发出的特殊香气总会暴露它的存在。这种植物在春天里很容易被发现,因为上一年的枯枝还未腐朽,懂它的人一眼就可认出。不过太行山里的农人不会在春天挖小柴胡,那样会遭到乡亲们的数落。小柴胡的叶子同样细长、秀丽,春生夏长,开出的小黄花香气四溢。小柴胡的根细长,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山里人偶感风寒,抓一把小柴胡,再配几根大葱的根,熬水喝,晚上出一身透汗,第二天便又精神焕发。
⑦益母草的性格则比较外向,田埂旁,小路边,它总喜欢与灌木比高低,长得很是旺盛。仿佛春来它先知,嫩小的新叶迎春破土,生长很快。进入夏季,远远望去,挺拔的个头开满了粉红色的小花。花开两三天后,就是采收最好的时候。选一个晴朗的天气,用镰刀齐地割下地上部分,留下的根来年又会旺长。采回后,稍作晾晒,清洗干净,母亲会将益母草分段,然后在一口大砂锅里熬,边熬边搅拌。最后过滤掉枝叶,再接着熬,直至熬成膏状,放入罐里,待入药用。
⑧每一次回乡,我总会走进山里,去看看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访一个个交情甚厚的老友。初春的风在苍茫的群山中、空旷的原野上奔跑,苏醒的小溪一路迈着轻盈的脚步边走边唱。背阴处偶有残雪待融,雪面上有山鸡、野兔走过,爪印如盛开的花朵。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老桃树、大柳树,枝条上已有新芽冒尖,让人惊喜。此时大地之下,成群结队的小草闻风而动,枯枝败叶中孕育着新生。阳坡上的黄芩,灌木丛中的小柴胡,田埂边的益母草,点点嫩芽已经在解冻的泥土中萌生。我轻声唤着它们的名字,微风中它们纷纷点头应答……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22日,有改动)
15. 选文中提到“山中的小草”有各自的性格,请阅读⑤——⑦段,填写表格。
小草 习性 性格
黄芩 喜欢阳坡,荒石缝隙,道路旁边,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 ②
小柴胡 ① 调皮
益母草 田埂旁,小路边,总喜欢与灌木比高低,长得很是旺盛。 ③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16.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在大人眼里,草木可珍贵了,它可以作为餐桌上的美食,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更可成为医治疾患的救命草。
17. 选文第⑧段在写景方面运用多种手法,请任选一种举例分析。
18. 选文借写黄芩、小柴胡和益母草这三种小草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三)(16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上大学去
①我们从没有做过上大学的梦。因为我们村从来就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小学上得也不安稳,谁的家里需要劳力,马上就叫他们的孩子辍学。所以,我们一个班本来有13个人,到了五年级,就剩下我们5个人了,而且都是本家。在村里,没有我们不敢办的事,都说我们“捣蛋得欺天”,就连班主任也被气病了,回城里看病再也没回来。
②过了好几个星期,学校就换了同村同族的王敬民来教我们。别看他比我们大十几岁,却是我们的晚辈。论辈分,我是叔叔,王连喜他们四个就是爷爷了。王敬民的课讲得很有意思,以故事开路,先吸引住你,再往下讲课,我们真的很欢迎。可是一让做作业,我们就不高兴了,因为我们已经两年没有做过作业了。他给我们都打了不及格,又在课堂上批评,我们可恼火了。王连喜叉着腰喊:“过来,过来,我是你爷爷,我叫你过来。”因为我们村就一个族,村里老人对辈分还挺重视的。王敬民无可奈何地走过来,按照我们的要求把腰弯下,我们伸出食指和拇指弯成一个圆,每人在他头上弹了一下。王敬民夸张地哎哟着,说:“你们这些捣蛋虫!”
③第二天上课,王敬民突然说:“你们想不想上大学去?”上大学去?是不是昨天我们下手太重把他弹成了神经病?我们有上大学的命?再说,才上小学五年级,离大学还差十万八千里。我们就笑嘻嘻地说:想是想,就是太空想。王敬民一下子摆出了晚辈人的随便来,大喊:走!咱上大学去。不由分说,拉着我们上了一辆开往城里的客货两用车。看着两边的树木飞快朝后跑去,我们可得意了,上不上大学先不说,这次旅游要比掏鸟窝、挖田鼠洞、捉水蛇有意思得多了。
④没想到王敬民真的领我们去了全省很有名气的一所大学。嗨,这真是从没见过的好地方!首先那个大门就气派得叫人吃惊。汽车来了,电动栅栏门会缩起来让路。绿茵茵的草地上伸着长颈灯,路边一丛一簇鲜花的香味沁人心脾。高大的楼房装饰着美丽的玻璃幕墙,像是神话宫殿一般。教室里,大学生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讲课;图书馆里,好家伙,一格格、一柜柜的书本快把我们的眼睛看花了;实验室里,瓶瓶罐罐整齐摆放,不知名的仪器高高低低,酒精灯吐着蓝色的火苗。还有那宽阔的体育场上,篮球、足球、排球飞上飞下……大学真大呀,大学真美呀!我们的心被震撼了,一张张小脸严肃起来,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在血管里膨胀。
⑤王敬民说:“咋样?”
⑥王连喜说:“这个……这个……真是比天堂还好啦。”
⑦我说:“让我在这个地方过一天就美啦。”
⑧王敬民说:“这里边出来的大学生,机关、学校、工厂、解放军都抢着要,为啥?人家有本事,有出息。自己工作稳定还不说,还光荣,为国家做贡献。像咱们村借用具农场的自动收割机,就是这所大学发明的。那还算是个小发明,这里一年大小发明几百项!你们是想窝在家里一辈子种田呢,还是想上大学,做大事,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过上更好的日子?”
⑨我们一时忘了自己是长辈的身份,一起回答:“想上大学!”
⑩王敬民说:“那就好,要想上大学,得靠自己用心,得靠自己吃苦!”
当我们琅琅的读书声响彻小村上空时,去地里劳动的好多人都拐过来看热闹,说:“王敬民真有本事,咋把这几个捣蛋泥猴制服了?”
一晃六七年过去了,我们5个同学真的都考上了大学,每逢回家过年,都去看望王敬民老师。我们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王敬民老师开玩笑说:“别这样,你们还是长辈呢!”
(摘自《初中生之友》,有删改)
19. 请用简洁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0. 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
王连喜叉着腰喊:“过来,过来,我是你爷爷,我叫你过来。”
21. 请围绕“上大学去”从文中找出表现“我们”心理变化的句子。
22. 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王敬民作为老师有什么特点。
23. 阅读了选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简要谈一谈。
四、写作。(50分)
24. 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窗外的风景,便是心灵世界的映照。袁鹰笔下的井冈翠竹,翠绿挺拔,象征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宗璞眼中的紫藤萝瀑布,芬芳壮美,如同命运的长河,虽历经磨难却依旧蓬勃生长;周敦颐描绘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刘禹锡的陋室之中亦有清幽之美,不因环境简陋而失其雅致。你窗外的风景又有怎样独特的魅力呢?
请以“窗外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5.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总有一些人、一些物、一些情感,如同璀璨星辰,始终在生命的夜空中闪耀,长伴我们左右。它们或许是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本泛黄的书籍,亦或是一段珍贵的回忆……它们在我们迷茫时给予指引,在我们疲惫时提供慰藉,在我们孤独时陪伴身旁。
请将“________长伴我左右”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测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3道题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17分)
【1题答案】
B
【2题答案】
D
【3题答案】
C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题答案】
B
【5题答案】
①. 江姐(江竹筠)(或答:许云峰、成岗等) ②.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③. 钢铁是在烈火里煅烧、刚度冷却后炼成的,因此他很坚固。主人公保尔就是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无产阶级战士的。
【6题答案】
①.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 谈笑有鸿儒 ③. 独怆然而涕下 ④. 箫鼓追随春社近 ⑤.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⑥. 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3分)
【7题答案】
C
(二)(14分)
【8~11题答案】
8. A 9. (1)示例:它(莲)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2)示例:环绕亭子种植竹子(或答:在亭子周围种植竹子),并将它命名为“君子亭”。
10. 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11. 示例:甲文: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庄重正直、清高雅致;乙文:虚心谦逊、坚韧正直、明达睿智、有礼有节。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8分)
【12~14题答案】
12. D 13. 示例: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严谨的科学态度,反复的实践探索……(意思相近,任意三方面即可)
14. 示例:①天问一号火星探测 ②中国空间站建设 ③奋斗者号深海探测 ④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⑤5G技术 ⑥北斗导航技术 ⑦超级计算机技术 ⑧智能驾驶技术 ⑨人工智能芯片 ⑩高铁技术 C919大型飞机制造 太阳能光伏发电……。(任写三方面)
(二)(12分)
【15~18题答案】
15. ①. 示例:喜欢往灌木丛里钻,散发出的特殊香气 ②. 顽强(坚韧) ③. 外向
16. 示例:排比,句式整齐,强调了草木在人们生活中的多种价值,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草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7. 示例一:拟人手法,“初春的风奔跑”,“苏醒的小溪边走边唱”“小草闻风而动”等语句,使景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初春的生机与活力。
示例二:动静结合,动态如“风在奔跑”“小溪迈着轻盈的脚步边走边唱”“小草闻风而动”等,静态描写如“残雪待融”“枝条上已有新芽冒尖”等,动静结合的手法使画面更加丰富,既生机勃勃,又静谧祥和,表现了初春的多姿多彩。
示例三: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视觉如“苍茫的群山”“空旷的原野”“残雪”等,听觉如“小溪边走边唱”,多角度描写使读者能够从不同感官去感受初春,让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示例四:虚实结合,实写如“背阴处偶有残雪待融”“枝条上已有新芽冒尖”等,也有对未来的虚写,如“枯枝败叶中孕育着新生”“它们纷纷点头应答”等,虚实结合的手法让画面更具层次感和想象力,不仅展现了初春的现状,还引发了读者对未来的期待。
18. 示例:①它们是作者从小就熟悉的小草,寄托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②它们是造福山里人的“救命草”,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恩之情。③它们与家乡人关系密切,表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之情。④对山里人传统智慧的赞美。⑤对大自然生命力量的敬畏。(任意三方面即可)
(三)(16分)
【19~23题答案】
19. 示例:文章主要讲述了王敬民老师用多种方法激发“我们”对大学的向往,最终帮助“我们”实现上大学的梦想的事。
20. 示例: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王连喜被王敬民老师批评后的恼火和对王老师的趾高气昂,表现了王连喜当时的调皮捣蛋(与后文“我们规规矩矩,恭恭敬敬”作对比,突出王敬民对“我们”影响之大)。
21. 我们从没有做过上大学的梦。我们有上大学的命?想上大学!
22. 示例:①热爱学生:对学生的不敬不计较,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目标,实现梦想。②教学有法(教学水平高):讲究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③教育有方:对于这群调皮捣蛋的学生,采用激励的方法,带他们去参观大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3. 示例:首先,学习需要用心和吃苦,这是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其次,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动摇自己的决心。最后,我们应该感恩那些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的人,他们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力量。(围绕选文内容,三方面即可)
四、写作。(50分)
【24题答案】
例文:
窗外的风景
每当我疲惫地从书本中抬起头,望向窗外,那片风景总能让我瞬间沉静下来。
窗外不远处,是一片小小的公园。春天,万物复苏,公园里的树木纷纷抽出嫩绿的新芽,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柔软的绿毯。桃花、杏花竞相开放,粉的如霞,白的似雪,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引得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孩子们在公园里奔跑嬉戏,他们银铃般的笑声,仿佛是春天最美的乐章。
夏天,公园成了人们避暑的好去处。池塘里的荷花盛开了,碧绿的荷叶衬托着娇艳的荷花,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老人们摇着蒲扇坐在树荫下乘凉、聊天,讲述着那些过去的故事。偶尔有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丝丝凉意,让人忘却了夏日的炎热。
秋天,公园里一片金黄。银杏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在风中轻轻摇曳,然后缓缓飘落,给地面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枫叶红得似火,与金黄的银杏叶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大雁排成整齐的队伍,在天空中向南飞去,它们的叫声仿佛在诉说着对这片土地的眷恋。
冬天,一场雪过后,公园变成了一个洁白的世界。树木、草地、长椅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像是披上了一层白色的婚纱。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公园的每一个角落。而我,最喜欢站在窗前,静静地欣赏这银装素裹的美景,感受着冬日的宁静与纯洁。
窗外的风景,四季变换,各有千秋。它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我心灵的慰藉。每当我看到它,心中便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25题答案】
例文:
奶奶的槐花饼长伴我左右
老屋院角的老槐树又开花了,细碎的花瓣像撒了一地的月光。风一吹,甜香漫过矮墙,恍惚间又看见奶奶站在灶台前,围裙上沾着面粉,手里翻着滋滋作响的槐花饼。那股香甜,像一根无形的线,缠了十几年,始终长伴我左右。
六岁那年的春天,我总爱在槐树下捡花瓣。奶奶会提着竹篮,踩着板凳摘最嫩的花苞。“这丫头,花瓣哪有饼香。”她边说边把槐花倒进清水里,白瓷盆里浮起一层绿莹莹的碎影。她的手背上有被槐刺划出的小红点,却不妨碍指尖灵活地揉面。槐花拌进面糊时,她会特意多放两勺糖:“咱囡囡爱吃甜的。”饼在鏊子上鼓起金黄的边,热气裹着花香扑在脸上,我踮着脚抢刚出锅的饼,烫得直搓手,奶奶就在一旁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蜜。那时的槐花饼,是春天最鲜活的记号。
十二岁的夏末,我发着高烧躺在床上。窗外的槐花落了一地,奶奶踩着落英走进来,手里端着个青花碗。“试试这个,保管出汗。”她掀开碗盖,槐花饼上撒着细碎的姜末,香气里带着点辛辣。我皱眉躲开,她却固执地坐在床边,用小勺把饼掰成小块。“你小时候病了,吃两口就蹦蹦跳跳的。”她的声音轻轻的,像槐树的影子。我勉强咬了一口,温热的饼滑进喉咙,竟真的暖到了心里。那天下午,我靠着奶奶的肩膀,听着她讲年轻时摘槐花的事,饼的余温透过粗布衣裳,慢慢焐热了发烫的额头。
去年清明回去,老槐树被台风刮断了半枝。奶奶搬了小板凳坐在树桩旁,手里摩挲着锈迹斑斑的鏊子。“今年做不了多少了。”她叹着气,却还是从冰箱里拿出冻好的槐花。饼煎好时,我发现她的动作慢了许多,翻面时饼边总会烤焦。“人老了,手不听使唤喽。”她往我碗里塞饼,自己却没动筷子。我咬下一口,熟悉的香甜里多了点焦糊味,眼眶却突然发热——原来那些长伴左右的味道,从来都和岁月的痕迹紧紧缠在一起。
现在每次闻到槐花的香气,我都会想起奶奶的灶台。那些槐花饼的甜,混着柴火气、姜末香,还有奶奶掌心的温度,早就在生命里扎了根。它们藏在记忆的褶皱里,在每个思念的瞬间冒出来,像老槐树的影子,无论走多远,都始终守在身后,长伴左右,从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