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3 15:5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河南永城大汶口文化王庄遗址出土一组玉面饰,由30余件玉器及绿松石片组成。此类遗存是国内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首例,与先秦尤其是两周高等级墓葬中的“玉覆面”在形制与使用方式上颇多相类。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 )
A.奠定了中国多元一体发展基础 B.已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C.创造了先秦时期最先进的文明 D.对后世文明产生重要影响
2.西周时期,贵族服饰色彩有严格规定,而战国时期上层社会的服饰颜色则更加自由多样,整体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态势。这反映出( )
A.社会转型趋势明显 B.审美观念日益多元
C.染色技术进步巨大 D.华夏风俗逐渐异化
3.秦律法典《法律问答》中载:“殴大父母,黥为城旦春。”即殴打祖父母的,男性犯罪者要罚去修城墙,女性犯罪者则被罚舂米。这体现出秦朝( )
A.法律条文过于严苛 B.注重维护人伦秩序
C.严厉惩罚违法犯罪 D.礼制色彩较为浓厚
4.下图是明朝太湖经济区棉纺织业经济圈规划概貌图。它表明本地区( )
A.经济区域化专业化趋势明显 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D.出现自由雇佣劳动
5.晚清时期,中国产生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如:“外洋”“新学”“洋务”“改良、维新”“革命”“民主、科学”等。这些词语反映了中国( )
A.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
C.民族民主革命的日益高涨 D.西方学说逐渐本土化
6.下表为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年份 炒饺(枚) 布机(台)
1913 482192 1985
1918 647570 2736
1919 658748 3839
1921 1248282 4139
A.民族工商业摆脱了发展障碍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西方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7.下图是袁小斌创作的连环画作品之一,准确生动地呈现了某时期中国共产党活动的历史场景。该场景反映出( )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工农武装割据践行和发展
C.抗日根据地进行民主选举 D.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8.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某运动的示意图。这场运动( )
A.消灭了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 B.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C.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1985年6月,邓小平提出“两个转变”的外交思想,即转变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转变过去我们所奉行的“一条线”战略。这一思想的提出( )
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促使了世界格局的改变
C.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 D.展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
10.图1、图2是环地中海地区的古代遗存。这折射出该地区的古代文明( )

A.交流交融趋势增强 B.文化内涵走向统一
C.艺术中心分布广泛 D.民族文化逐渐消失
11.哥特式建筑风格发源于12世纪的法国城市,其特征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其流行反映出( )
A.宗教发展和社会需求 B.专制王权的形成
C.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 D.封建庄园的衰落
12.下图是托比亚斯·施蒂默作的《令人恐惧的美杜莎之头》,“画中的美杜莎象征的是教皇。这颗头是由各种各样的教会用具拼凑而成,皇冠是一口用蜡烛和其他物品装饰的钟,鼻子是一条鱼,眼睛是一只装圣水的杯子,嘴巴是一只半开的煎锅,而后背则是一本印着教皇纹章的祈祷书。围绕这颗头的有一只嘴含念珠的鹅,一头正在看书的驴,一匹戴主教帽、嘴里叼着一只羊的狼和一头放在熏炉里的猪。”这幅漫画最有可能与之对应的思潮是( )
A.人文主义 B.因信称义 C.浪漫主义 D.社会主义
13.19世纪,西方各国文化异彩纷呈,拥有各自的文化重心,如英国的经济理论、德国的思辨哲学等,文化色彩斑斓、相得益彰。这一现象( )
A.为工人运动兴起创造了条件 B.阻碍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C.导致了科技重心向美国转移 D.由各国所处发展程度不同导致
14.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的GDP年均增长率(%)。其中,乙所代表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苏联(俄国)
15.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美国联合了53个国家共同抵制,没有参加;1984 年,苏联联合了20多个国家、共同抵制了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奥运会。美国和苏联相互拒绝对方的奥运会( )
A.证明阵营内部稳固 B.是多极化产生的诱因
C.是冷战对抗的延伸 D.是对体育精神的捍卫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自钱国祥《汉唐时期城市布局渊源&演进》
(1)概括说明汉唐都城的变化以及折射出的发展新局面。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汉唐都城变化的看法。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郑观应的效国主张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较早具有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实业家和教育家。他于1894年完成的《盛世危言》一书,贯穿“富强救国”主题,主张“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迬立宪法,尊重通德,改良政治”,推动了培新史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请图示郑观应主张的逻辑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郑观应的主张,并指出如何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里的中国博物馆
材料一
图1 1908—2018年中国新增博物馆数量
材料二
——以上均摘编自《从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看“博物馆的力量”》
概括说明博物馆的变化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发展趋势。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拉美现代化
材料一:19世纪末,最早融入全球化、独立半个世纪之久的拉头,在个别地方开始尝试工业化,却少有成就,半殖民地化日益加深。
进入20世纪后,由墨西哥革命首举革命民族主义旗帜,拉美各国在凯恩斯主义和拉美经委会发展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开始了一个生气勃勃的、以进口替代工业化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墨西哥和巴西都曾创造过经济奇迹,拉美的现代化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重要进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末东欧剧交、苏联解体之后,“经济全球化”狂飙突起,在拉炎掀起了反凯恩斯主义的“革命”,新自由主义改革席卷拉美,原来生气勃勃的现代化运动僵旗息鼓,现代化进程变成了非工业进程。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摘编自曾昭耀《经济全球化与拉美国家的现代化》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地图已经铸就成一个由中心的“坚固建筑物”和外围的不发达“可变地域”所构成的模式,在那里,只容许每个依附国家在外围状况上有所改变,其根本的依附地位是不容变化的。
——(阿根廷)克劳迪奥·卡茨
提取材料信息,以“现代化·全球化”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D
2.A
3.B
4.A
5.C
6.D
7.B
8.A
9.C
10.A
11.A
12.A
13.D
14.C
15.C
16.(1)变化:西汉长安城布局规整,宫殿占地面积大,主要集中在城市北部;唐长安城规模宏大,布局较为规整,宫殿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主要分布在城市北部,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布更为广泛。新局面:折射出汉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局面,同时也反映出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看法:汉唐都城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西汉长安城的布局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宫殿占据了较大面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等级。唐长安城的规模更大,布局更加合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分布更加广泛,反映了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同时,汉唐都城的建设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都城的建设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能会给人民带来一定的负担。此外,随着城市的发展,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治安问题等。因此,在看待汉唐都城的变化时,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现代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17.(1)关系:改良政治→设立宪法→创办学校→发展工商业→实现自强。
(2)评析:郑观应的主张体现了他对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国家富强的渴望。他主张通过振工商、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等方面来实现国家的自强和致富,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他的主张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郑观应的主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的主张主要是基于对西方列强的学习和模仿,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此外,他的主张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无法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挽救民族危亡的方法:要挽救民族危亡,需要进行全面的社会变革。这包括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加强国防建设,抵御外来侵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等。同时,还需要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让他们参与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形成强大的民族合力。
18.
发展趋势: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反映了新中国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博物馆题材类型日益丰富,从以革命纪念、历史文化为主,到涵盖自然科技、艺术等多个领域,体现了新中国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博物馆的发展反映了新中国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注重挖掘和展示国家的历史文化底蕴。博物馆的发展也体现了新中国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关注和满足,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展览和教育活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19.示例:《现代化·全球化》。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则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在拉美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全球化却带来了复杂的影响。19世纪末,拉美地区开始尝试工业化,但由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少有成就。20世纪初,拉美各国在凯恩斯主义和拉美经委会发展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开展了进口替代工业化的现代化进程,取得了重要进展。墨西哥和巴西等国创造了经济奇迹。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新自由主义改革,拉美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冲击。原来生气勃勃的现代化运动逐渐停滞,现代化进程变成了非工业进程。到90年代,拉美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这表明,全球化在推动现代化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不平等和不稳定。拉美地区在全球化中处于依附地位,其根本的依附地位难以改变。这启示我们,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注重自主发展,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力量。同时,国际社会也应该努力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总之,现代化和全球化是相互关联的,但我们需要在全球化中寻求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以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和进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