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1)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diāo xiànɡ( )者的店里。
(2)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bì hù( )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ài mù( )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4)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kǎi ɡē( )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5)蚊子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jiào liànɡ( )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终日在天中行止
(4)奈何忧崩坠乎 (5)只使坠 (6)亦不能有所中伤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复何及/及其家穿井
B.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
C.不若无闻也/未若柳絮因风起
D.有闻而传之者/传不习乎
4. 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终于明白,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一味地 ,只会阻碍孩子的健康发展。经过这番 的思考,他觉得以前那些顾虑简直就是 。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很浓的讽刺意味,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本文讽刺性之所在。
B. 《蚊子和狮子》这篇寓言描写了蚊子战胜狮子之后的得意忘形之态,告诫人们要戒骄戒躁,时刻保持清醒。
C. 《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一书,该书是由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
D.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该书是儒家学派重要的典籍,旧题为列御寇著。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2)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其人曰:“奈地坏何?”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要妄自尊大。
7.解释下列词语。
(1)凡人:
(2)庇护:
(3)虚荣:
8.故事中的三问三答的内容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9.“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他“笑”的原因是 。
10.写宙斯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的价钱用的手法是 ,这样写的作用是 。
11.故事的结局不屑赫尔墨斯的反应,但读者可以想象他的反应是 。
1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二)阅读语段,完成习题。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3.文中运用拟人手法,是通过对蚊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中心的。
14.文中“粘”的读者是__________;“不料”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蚊子第一次吹喇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蚊子第二次吹喇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则寓言讽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人舍然大喜(舍弃)
B.地,积块耳(罢了)
C.晓之者亦舍然大喜(……的样子)
D.若躇步跐蹈(你)
1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往晓之/家喻户晓
B.身亡所寄/寄人篱下
C.亡处亡块/名存实亡
D.天果积气/食不果腹
20. 下列对《杞人忧天》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一句表明杞人担忧的严重程度,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B.“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写出了有一个人想要开导杞人的原因。
C.“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晓之者”对星月的解释很幼稚,想哄骗杞人。
D.“其人舍然大喜”表现出杞人在消除心中的担忧之后无比轻松的心态。
21. 杞人为什么忧天 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杞人忧天》中“晓之者”开导杞人的话是否科学 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南一县郊外古寺,地僻山险,邑人罕至,僧徒久苦之。一日,有僧游方①至其寺,告于主僧②,且将与之谋所以惊人耳目者。寺有五百罗汉③,择一貌类己,衣其衣,顶其笠,策其杖,入县削发,误为刀伤其顶,解衣带白药傅④之。留杖为质,约至寺,将遗千钱。
削者如期而往,方入寺,阍者⑤殴之曰:“罗汉亡杖已半年,乃尔盗耶!”削者述所以得杖貌,相与见主僧,更异之。共开罗汉堂,门锁生涩,尘凝坐榻,如久不开者。视亡杖罗汉,衣笠皆所见者,顶有伤处,血渍药傅如昔。前有一千皆古钱,贯且朽。因共叹异之。传闻远近,施者日至,寺因大盛。数年,其徒有争财者,其谋稍泄,得之外氏⑥。
(选自《渑水燕谈录》,有删改)
【注】 ①游方:僧人为修行问道而云游四方。②主僧:寺院里的主持。③罗汉:指佛教寺院供奉的神像。④傅:通“敷”,涂抹。⑤阍者:守门人。⑥外氏:外祖父母家。
结合语境,请选出加点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加点字 注释选项 你的选择
①择一貌类己 A.类别,种类B.类似,像C.同类D.类推,类比
②将遗千钱 A.丢失 B.遗漏C.抛弃 D.给予,馈赠
③贯且朽 A.穿钱的绳子B.穿连C.贯通,通晓D.习惯
④施者日至 A.太阳 B.一天 C.每天,天天 D.时光
2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且将与之谋所以惊人耳目者。
(2)罗汉亡杖已半年,乃尔盗耶!
25. 读完故事,苏苏认为在整个骗局中,削者和主僧是同一类人,可是州州却不认同,请你联系文章,帮州州写出反驳苏苏的理由。
答案
1、(1)雕像 (2)庇护 (3)爱慕 (4)凯歌 (5)较量 2.(1)同“无”,没有
(2)告知,开导 (3)行动,活动 (4)为何,为什么 (5)纵使,即使 (6)伤害 3.C 4.A 5.D 6.(1)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2)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3)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7.(1)这里指世间的人。(2)包庇、袒护。(3)表面上的光彩。
8.不能。因为前两次是铺垫,有了这两次的铺垫,第三次的问答才构成鲜明的对比。
9.内心骄傲,轻视别人。
10.对照 辛辣地讽刺贪慕虚荣的人。
11.尴尬不堪。
12.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受人尊重。
13.语言 动作 心理
14.zhān 意想不到,表现蚊子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折
15.作了敌我条件分析后,充满胜利信心。
16.得胜后骄傲了,有意炫耀自己的胜利。
17.打败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18.A 19.B 20.C
21、怕天会塌下来。嘲笑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忧发愁的人。
22.就现在的科学水平看,“晓之者”对天、地、日、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在当时,其思想也算是相当进步了。另外,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
23.1.①B ②D ③B ④C
24.(1)将要跟他谋划一件让人吃惊的事情。
(2)罗汉的禅杖已经丢失半年,原来被你偷盗了!
25.首先削者在事情发生前并不知情,其次削者所看到的都是主僧他们安排好的,所以自然会相信,被动地成了帮凶,所以他们并不是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