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每课一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每课一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7 08:5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测控
1.有关地球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岩石圈在软流层以上
B.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根据地震波来划分的
C.横波可以通过地球的外地核
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是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界面
解析:选C。横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而地球的外地核呈熔融状态,横波不能通过。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2~3题。
2.该地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南极点
D.太平洋
3.下列关于图中表示的地震波及传播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横波 传播速度较慢
B.纵波 传播速度较慢
C.纵波 传播速度较快
D.横波 传播速度较快
解析:第2题,莫霍面深度为5千米,得出该地应该位于地壳薄弱的海洋上。第3题,在海洋中横波不能通过,纵波能通过液体,传播速度较快。
答案:2.D 3.C
4.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下图中的(  )
大气气温垂直变化曲线示意图
A.Ⅰ层底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解析:选D。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
5.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解析:选D。从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判断此题。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以此可知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
6.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选A。火山灰是岩浆喷出地表在大气中冷
( http: / / www.21cnjy.com )凝形成的,之后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岩。故迁移的起始圈层是大气圈,终了圈层是岩石圈。
7.右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是________面,B是________面,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是________(填字母)。
(2)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圈层名称:①+②是________;①+②+③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3)D层的物质状态是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及读图分析能力。第(1)、(2)题,从深度范围上可推断①②两部分为地壳,从深度范围及界面变化上可推知④为软流层,A为莫霍面,B为古登堡面,①+②+③为岩石圈范围,C为地幔,D为外地核。第(3)题,D层(外地核)横波不能通过,纵波通过时减速,推断出该层物质状态为熔融状态。
答案:(1)莫霍 古登堡 B
(2)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外地核
(3)熔融状态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层的物质密度比②层小
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
C.②是软流层
D.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2.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
A.莫霍面以上部分
B.①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
C.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D.①②③的全部
解析:图中所示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大洋板块密度较大陆板块大,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面。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答案:1.A 2.B
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
B.都在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
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
4.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
B.月球内部结构中没有“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到一个不连续界面解析:第3题,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第4题,地球表面附近没有气体、液体存在,所以无法找到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软流层”从图中地震波变化上无法显示出来;从题干可知,图示只是表示了月壳与月幔。
答案:3.C 4.D
(2012·河南省许昌六校高一联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发生地震,震中位于本州岛以东130公里处,震级9.0级,震源深度24千米。据此回答5~6题。
5.地震发生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和国际标准时间分别是(  )
A.11日13时30分,11日5时46分
B.12日13时30分,12日6时46分
C.11日13时46分,11日5时46分
D.11日12时30分,11日5时30分
6.当地震发生时在西太平洋上捕鱼的船理论上会(  )
A.上下颠簸
B.左右摇晃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解析:第5题,东京时间是东九区中央经线135
( http: / / www.21cnjy.com )°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是中时区的区时,由地方时或区时计算公式可直接求出:北京地方时=11日14时46分-(135°E-116°E)×4分?1°=11日13时30分。国际标准时=11日14时46分-(东9区-0区)×1时?1时区=11日5时46分。第6题,地震发生时,产生两种地震波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快于横波,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从理论上讲,捕鱼船只能感到上下颠簸。
答案:5.A 6.A
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据此回答7~9题。
7.上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极地地区
9.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热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垂直分层,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对流层密度大,气压强,空气对流强烈,不同纬度地区,其高度不同。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热源来自于地面辐射。
答案:7.B 8.A 9.B
10.(2012·湖南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从烟囱排出的烟尘扩散的形状与大气的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风速较小、地面平坦的地区,可以通过观察烟尘的扩散方式确定大气的稳定程度。观察下面一种烟尘的扩散方式(如下图),与之对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  )
解析:选B。该烟囱排出来的烟不易上升,这说明空气对流不畅,在近地面一定高度内存在着随高度增加而气温上升的逆温层,对应B图。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11~13题。
1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13.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
( http: / / www.21cnjy.com )、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的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答案:11.C 12.B 13.B
二、综合题
14.(创新探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圈层示意图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
解析:此图明显地表示莫霍面之上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壳及大气圈、水圈;结合对各圈层的了解,可填出它们的特点,其中的地壳厚度不均,从图中也可看出,大陆地壳较厚,而大洋地壳较薄。
答案:(1)略。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联系 制约
(4)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几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15.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________,
B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________千米处(大陆部分),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________为不连续面。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什么变化?
A波________,B波________。从而发现了D________为不连续面。
(4)C面以上为________,C面和D面之间为________,D面以下为________。
(5)说出E和F的主要不同点。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不仅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同时也可推知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因此正确读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左图反映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右图是地球内部结构,C、D为分界面。(2)读左图先分析纵、横坐标。纵坐标表示深度,横坐标表示地震波波速。再分析图中曲线。曲线表示地震波,其中速度快的为纵波,速度慢的为横波。地震波在33千米处(大陆部分)和2900千米处波速发生较大的变化,说明这两处是上下层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与右图C相对应的33千米处A、B波速度均明显加快。C为莫霍面。与D对应的2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D为古登堡面。(3)E处横波不能通过,说明E处物质为液态或熔融状态。F处纵波速度增加,物质为固态。
答案:(1)横波 纵波 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
(2)33 莫霍面
(3)突然消失(或不能通过) 速度突然下降 古登堡面
(4)地壳 地幔 地核
(5)E为液态或熔融状态,F为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