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7 15:0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总(3)课时第(
)课时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简图或举例说明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以黄土高原区域为例,说明该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说出该区域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从收集资料中体验和感受中说出不同地区之间自然环境存在差异4、运用景观图和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指出在水平方向上两种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归纳三种地域规律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形成因素。5、运用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说出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主要成因。6、举例说明某种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7、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其整体性,感悟因地制宜
过程与方法
采用读图分析、案例分析及学生讨论、探究的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给学生案例,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环境观,珍惜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
任务定位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各要素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表现
2、“牵一发而动全身”第2课时:地带性规律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分布特点(延伸、更替)典型地区分布纬度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第3课时:非地带性规律:影响因素---地形、洋流、海陆分布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课堂即时生成与对策
课标要求教


动学


动设


图(第1课时)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探索:
(出示材料:见人教版案例2: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过程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黄土高原自然环境中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刷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渐干旱,整个自然地理景观发生了变化。
(学生思考)(1)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 (2)据此事例,初步尝试动手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链图:(可能是单链条:生物
水文
土壤
气候
地貌;也可能是复链:水文
土壤
地貌生物
气候也可能是其他答案;也可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循环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明白地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各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引发探究这种联系究竟是单线的、复线的还是相互的?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是什么就是什么,同时启发学生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挖掘教材,提炼关键词,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
案例1、
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压带及信风带控制)
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地表水贫乏、风成作用盛行
大片沙漠、砾漠
动植物稀少学生因为认识不同自觉分成单链、复链和环链三个小组开始探究活动学生总结:气候
水文
地貌土壤
生物也可能是其他答案;也可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循环链)激发学生兴趣,激发竞争意识,让学生内心产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矛盾,从而自觉探究,学会从材料中提炼关键词,加深对地理环境各要素及相互关系的理解。给出学生一个案例,但是依然得不到科学的结论,启发学生寻找更多的案例或者培养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案例的兴趣,或者造成思维困顿启发新的研究思路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换个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继续探究:气候的形成和哪些自然地理要素有关?地貌的形成和哪些自然自然地理要素有关?土壤的形成和哪些自然地理要素有关?生物呢?水文呢?(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学会使用教材)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尝试动手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链图:(对照书上69页图3-2-3
)(学生归纳)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称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按照以上的方法只能得出笼统的相互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够全面,所以换个角度,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能会豁然开朗,更容易解决问题,从而进行严密的论证。活动1、
对比说明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因气候不同,形成不同的水文、地貌、生物、土壤条件。(学生归纳)对于任何一个区域而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但一个区域和另外一个区域又是不同的。启发学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暗示差异是绝对的,为后面学习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作铺垫活动2、人教版: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活动3、人教版: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活动4、中图版:美国“生物圈2号”实验(学生归纳)“牵一发而动全身”。多给学生案例,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环境观,珍惜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第2课时)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第3课时世界陆地自然带)[师]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去青藏旅游是一大热点,同学们经过一周的准备肯定有不小的收获。下面请部分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交流、分享收集的成果,畅谈两地区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包含的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创设情境,由学生收集资料引入新课,一方面从事实感受地域差异在自然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师]希望大家今后养成多观察、多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通过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发现各地的自然景色观察存在差异,为何存在着差异,差异的分布有没有规律?若有,有何规律?怎样形成?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内容[板书]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和自然带阅读教材P69-70加强认识,为后面学习做铺垫[师]下面做一个游戏:配对练习[展示中国行政区划图,在图中标有红点,红点所在地区为东北长白山,内蒙古呼伦贝尔、甘肃、塔里木盆地、北京、江西、海南和各区典型的植被景观图[师适时评判]结合配对图明确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做配对练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地域差异的感性认识,另一方帮助学生实现文字和图形之间的转换[分别展示中国陆地自然带图(配备典型景观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探究][师]现在我班被中国生态科研所选为植被考察团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求对我国东部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喜马拉雅地区的植被进行考察,下面分为小组进行,注意每一组探究完毕,作好总结,选派代表发言。要求代表上台指图交流成果;探究时间为15分钟。[巡视,第一组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进行点拨][巡视,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进行点拨][组织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师适时评价][在中国陆地自然带图上探究]第一组活动内容:①以大兴安岭起点,沿经线方向海南行进,注意观察沿途看到哪些自然带?有何差异?②在这条线路上的自然带大体上沿何方向延伸?③沿这条经线自然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第二组活动内容:①以北京为起点,沿400N向西行进新疆,沿途看到哪些自然带?②这条线路上的自然带大体上沿何方向延伸?③沿这一方向自然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第三组活动内容:从珠穆朗玛峰南坡山麓出发,从北坡返回,考察两坡植被分布,差异及形成原因。分享成果,每组代表交流完毕,提出问题:有没有不明白问题需要解释或欢迎其他组人员提出问题。创设情景,通过各种景观图发现差异,引导探究差异成因,并在地图上显示差异规律[师]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南向北,自西向东呈现巨大的差异,
那么在更大的范围内,在各个大洲甚至全球范围来看,是否存在这种差异呢?从我们能从中总结一些规律?[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创设情景,进行探究]世界植被种类繁多,景观各异,非常具有观赏价值,你能设计这样的观赏植被的线路吗?条件:植被沿赤道到两极或从沿海到内陆有明显的差异分布。如果你能设计,那么这条线路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哪一大洲?它分布在高、中、低哪个纬度?分析你设计的线路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比较它是否与我国植被分布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具有一致性?[巡视,适时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进行点拨][师适时评判,激励提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形成板书][在垂直地带性典型地区分布用P72图3-2-6图及P73图3-2-7点拨,得出低纬高山][引导学生阅读P71阅读部分,并展示世界气候与自然带分布对照图][师]:通过读图和阅读“阅读”部分。可以看到:自然带是因地域差异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所以自然带的分布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气候、植被、土壤在不同地域的分布情况,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生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探究交流、分享阅读P71阅读部分观看PPT图,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加以验证,同时起知识迁移的作用。列表归纳,提高整理知识能力。同时通过阅读部分让学生感受地理环境是一个内部紧密联系的整体,但又存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展示新疆绿洲景观图]思考:新疆绿洲说明上述哪个地域分异规律?创设情景,为学习非地带性规律做铺垫[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但是又具有特殊性。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非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
世界地形,洋流分布图(下)]对照图分析非地带性规律的成因: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读图分析能力[展示北方旱作农业和南方水田农业景观图]思考差异的主要因素成因创设情景,进一步使生明确地域分异规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普遍存在性(不仅在自然方面,而且在人文方面),初步感受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地域差异与人类生活的意义,突出学有用中的地理)课堂小结师生交流,PPP展示“知识结构图”归纳知识结构示意图构建知识线索反馈练
习适时评价,布置作业课堂巩固练习或游戏:课堂模拟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并说出水平方向上两种分异规律游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
教后反思
课后作业:收集山地垂直地域差异的谚语和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