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每课一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每课一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7 23:2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就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
B.城市和乡村不属于地理环境
C.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D.人文地理环境是指所有人类活动的空间环境
2.下列环境或环境构成要素中,属于人文地理环境的是(  )
①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②丘陵和低山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的缓坡梯田 ③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④沿海滩涂
⑤苏州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 ⑥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⑦北京天安门广场
A.①③④
B.②⑤⑦
C.①②③
D.②⑤⑥⑦
3.在北半球同为北纬30°~40°的大陆,但东西两岸气候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不同
B.环流条件不同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影响不同
4.下图为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对应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
A.甲、丁、丙、乙
B.甲、乙、丙、丁
C.丙、乙、丁、甲
D.丙、丁、甲、乙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5~7题。
5.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6.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7.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8.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并最终演化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是(  )
A.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B.人类活动
C.气候的变化
D.内力作用
读下图,回答9~11题。
9.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10.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
A.棕壤
B.黑土
C.黄壤
D.红壤
11.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
A.咖啡、甜菜
B.花生、咖啡
C.甜菜、亚麻
D.亚麻、花生
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2~13题。
12.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
( http: / / www.21cnjy.com )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14.读“气候因素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形成我国西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促进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4)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5.近年来,中非传统友谊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2010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喀麦隆、纳米比亚、南非正式友好访问,期间发表了题为《让中非友谊之花更加绚烂》的重要演讲。结合“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分布有________特点,自然带的分布反映出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3)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__________地域分异,它的形成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受何因素影响?
 
 
16.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为基础产生的。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律近似于________(A: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山脉是由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的________作用(挤压或张裂)而形成。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和乡村。]
2.B [自然保护区内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留了自然原貌,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天然草场和沿海滩涂也属于自然地理环境;法院和检察院属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不是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只有梯田、园林、广场是人文地理环境。]
3.B [在北纬30°~40°的大陆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岸,受季风影响形成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在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湿润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旱,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这主要是受不同的环流条件影响所致。]
4.C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指示四地状况。根据四地地理位置可知,海口位于热带,南京位于亚热带,北京和哈尔滨同属温带,但哈尔滨纬度高。]
5.B 6.B 7.A [本题图是一幅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值线图,即樱花初放日期等值线图,图上语言和表达形式完全符合一般等值线图。图内等值线的延伸和更替存在显著的纬度差异(即南北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即东西差异)和地形差异。第5题,解法(1):从图中可以看出,滨海地区无论是东南岸太平洋海岸还是西北岸日本海沿岸,樱花初放日期都是由南向北推迟,故导致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也可以说是纬度、热量等)。因为热量条件好,物候季节来得早。解法(2):排除法,植物花期早晚除了与植物本身性状有关外,主要取决于日照时间的长短和热量状况,只有日照时间积累到一定数值才能开花。故排除地形、土壤、降水等因素。第6题,本题容易误选A项,误认为N地位于冬季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间长,花期早;M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间短,花期晚。事实上,3月底4月初,日本的雨季尚未开始,降水量不大,地形对日照和热量的影响并不大。本题正确选项是B项,因为N地受日本暖流影响,M地受对马暖流影响,但日本暖流势力更强,增温作用更明显。而且此时M地受西北季风作用形成的季风洋流(沿海岸从北向南流为寒流)的影响,气温更低。第7题,P地的地形为山地,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花期比位于沿海平原的M、N地要晚。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异曲同工之妙。]
8.C [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化形成的,气候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气候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最后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9.B 10.A 11.A [根据气候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判断气候类型是解题的关键。从图中资料看出,甲地各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应位于热带,降水量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较多但没有突变,由此可以判断,甲地气候类型应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乙地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气温在20℃以下,全年各月降水量相差不大,多在50~100毫米之间,由此可以判断,乙地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9题,四个地区中只有巴西高原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第10题,棕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地带性土壤。第11题,咖啡属于热带的经济作物,甜菜、亚麻、花生主要为温带的经济作物。]
12.B 13.A [根据国土形状、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甲国为荷兰,乙国为肯尼亚。第12题,甲国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中纬度地区,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乙国在东非高原上,虽然位于赤道地区,但由于地势高,改变了水热状况,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第13题,与甲国相比,乙国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
14.(1)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垫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人类活动 (2)下垫面 (3)大气环流 (4)例一:兴修水库,人工造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例二:人类燃烧煤、石油等释放大量的CO2,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解析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太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和人类活动。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气温的垂直差异是由下垫面不同造成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分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15.(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纬度地带性
(3)非地带性 此处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使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偏少,形成热带草原带
(4)寒流(本格拉寒流)。
解析 本题以中非关系为背景,结合非洲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带的分布图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原因。从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可知A为热带雨林带,B为热带草原带,C为热带荒漠带,D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各自然带大体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且各自然带大体南北方向更替,明显地具有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图中E为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对流运动减弱,形成了热带草原带。赤道以南的热带荒漠带受沿岸寒流影响,呈南北狭长分布。
16.(1)热量
(2)A 随海拔的增加,水分、热量及其组合的变化 亚欧 印度洋(可互换) 挤压
(3)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或水分条件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