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7 19:3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中国地图出版社SINOMAPS PRESS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1册[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能够分析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因素及形成的主导因素。
知道什么是非地带性因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各类专题地图中培养学生获取感性知识、总结理性知识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认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原理,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懂得人类活动要合理的利用环境资源;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通过大量图片使学生欣赏到生活中的地理美。 搜集中国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图片,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拍摄照片的大致位置。 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最直观地反映在植被景观的差异上。学.科.网西线南线江南——西藏线 三个旅游团从天津出发,分别沿着西线、南线、江南——西藏三条线路旅游,读图并讨论这三条旅行线路分别经过了哪些地理自然带?天津zxxkw[探究活动1]
西线、南线旅游团线路分析
1.根据地图分析沿途所经过自然带的延伸方向。
2.自然带更替的方向。
3.为什么自然带出现了更替?西线南线沿海内陆水分变化经度地带性西线zxxkwzxxkw低纬高纬热量变化为主纬度地带性南线[探究活动2]
江南——西藏旅游团线路分析
1.说出沿途所经过的自然带名称。
2.为什么自然带出现了更替?江南——西藏线[探究总结]
江南——西藏线沿途植被景观带的地域分异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沿海到内陆的差异。
2.也存在随海拔高度的差异。zxxkw[实例分析1]
不同的海拔会呈现不同的植被景观,下面以东北的长白山为例进行分析。海拔山 麓500米1 100米1 800米2 100米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高山苔原长白山垂直地带性热量水分的变化山麓山顶[实例分析2]
结合下列图表回答问题:从某山的山麓到山顶的过程中,自然带有什么变化规律。
1.自然带的更替方向?
2.产生这种更替的原因是什么?自然带更替方向影响因素差异性规律(分异规律)南北更替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东西更替从山麓到山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探究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的分类及特点1.图中所示的三个自然带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2.这种分异规律会出现在什么纬度范围(高纬、中纬、低纬)地区?[练一练]非地带性分异[思考]
新疆沙漠绿洲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地形起伏的影响非地带性分异坡向不同[思考]
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北两侧山坡的雪线海拔不同?[探究讨论]
1.影响黄土高原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通过阅读资料,探究黄土高原地区各自然要素与千沟万壑的地理景观之间的关系。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它对其他自然要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资料]
黄土高原的成因有许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是这一地区盛行的偏北风把新疆、宁夏北部、内蒙乃至远在中亚沙漠中的大量沙尘刮到黄土高原地区,然后遇到秦岭阻挡,便堆积下来而形成的。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其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自人类文明社会以来,过度地开垦、战乱和采矿等人类活动使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土质变得疏松,容易遭受外力侵蚀。同时,该地区夏季暴雨集中且雨量大,造成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在穿越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将两岸泥沙带入干流,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估计测算,流经这一地区的河流带入黄河的泥沙占黄河泥沙总量的90%。相互影响 相互依存[讨论问题]
某南方房地产开发商在天津投资楼盘。在后期园林设计中引入了大量的南方植物。但后来在物业管理中用于维护、更新绿化带的费用极大。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结果?如果同学们是开发商,你们将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