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 1.结合教材图示资料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熟悉的具体城市、案例,分析地形、气候、水、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结合教材中的资料,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走向、线网密度、分布格局及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新知梳理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地形
城市分布特点
城市分布成因
平原
世界上绝大部分特大城市位于①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我国特大城市大部分分布在③____________上
(1)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利于城市进一步扩大发展,还可以减少④____
(3)平坦的土地用于农耕,为城市提供⑤________
山区
⑥____________的区域
⑦____充足,水运条件便利
高原
热带平原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
⑧______上
热带地区高原上较⑨______,而平原地区过于⑩______,不适于人类居住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分布在具有适度 ______、适中温度的 ______和气候较优越的 ____________。
(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
3.水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
原因
表现
(2)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 ______或 ________。
(3)影响城市的发展。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1)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矿产资源的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2)城市发展:资源开采后期,要考虑城市的转型,否则城市就会走向衰退。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
(1)大致走向:由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及相应的运输需要确定。
(2)具体走向,常受到各地____________的影响,以地形对铁路走向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山区,铁路弯曲程度大,总长度长;在平原、丘陵区,铁路弯曲程度小,总长度短。
2.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1)分布:线路常选建在________条件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上,如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和山口等处。
(2)密度:自然条件好、________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线网密集。
3.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1)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地区适于发展________运输,陆地上适于发展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等。
(2)海港建设受到______________、沿岸水深、附近泥沙移动及__________等条件的影响。
思维激活
1.(1)试分析青海、西藏没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原因。
(2)城市外部形态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2.(1)影响山区修建公路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2)如何确定海港的区位?
探究点一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探究活动】
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来该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可能是向________和向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迁移运用1】 下图中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回答(1)~(3)题。
(1)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场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B.这里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
C.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D.这里风景优美,环境清洁
(2)在a、b、c、d四地中,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3)下列城市区位与b地相似的是( )
A.赣州
B.武汉
C.广州
D.大庆
探究点二 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探究活动】
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如图所示:
1.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2.地形是交通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吗?
3.山区公路必须沿等高线修建,此说法正确吗?
4.在山区为什么优先发展公路运输?
【反思归纳】
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
【迁移运用2】 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为避开________________。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前准备区
新知梳理
①濒海 ②濒湖或沿河平原 ③第三级阶梯 ④投资
⑤农副产品 ⑥河谷两岸较平坦 ⑦水源 ⑧高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⑨凉爽 ⑩湿热 降水 中低纬度地带 沿海地区
交通通道 生产用水 转运点 带状 组团状
蕴藏量 开采水平 产品产地和销售地 自然条件 自然 经济 水上 海岸线形态 工程地质
思维激活
1.(1)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严寒,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故没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
(2)地形影响城市的外部形态。一般情况是平原地区城市多呈团块状,谷地中城市多呈条带状,在河流和地形的共同影响下,城市多呈分散状态。
2.(1)山区修筑公路要尽量避开地形、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公路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2)海港的一般选址原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在天然海湾处,以避风浪;选在水深处,以利船舶航行和停靠;选在陆域开阔、地质基础好的地区,以利港口设施建设和布局;选在陆上交通便利处,以利于货物集散。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探究活动
(1)水运便利 取水方便
(2)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3)东 北 有高速公路、铁路通过,交通便利
解析 图示城市位于两河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汇处,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促进了早期城市的形成。石油化工工业有较大的污染,要求运量大,所以避开上风向,位于河流下游、接近铁路和高速公路的甲地,是建设石油化工城的适宜位置。该城东侧和北侧有高速公路和铁路通过,有利于城市发展。
反思归纳
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依次:地形 气候 河流 矿产
迁移运用1 (1)C (2)D (3)
( http: / / www.21cnjy.com )B [第(1)题,b、c两地均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第(2)题,在a、b、c、d四地中,d地位于河口处,便于河海联运,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第(3)题,赣州位于赣江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处,大庆是在石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城市区位与b地(b地位于干、支流汇合处)相似的是武汉。]
探究点二
探究活动
1.地形因素。
2.地形因素对交通线路的走向、施工难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投资等方面影响很大。但在现代社会中,决定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克服不利的地形条件,使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建设不再起决定性作用。
3.不正确。虽然山区地形崎岖,地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伏较大,多数情况下,为减小难度,降低成本,公路都是沿等高线修建的。但公路的修建要受多种因素如长度、地质状况等制约,不一定是必须沿等高线修建,而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出多种方案,从中选取最优方案。
4.山区地势起伏大,而修建铁路对地形的要求较高,且在山区修建铁路的工程量和工程造价都比修建公路高,故优先发展公路运输。
反思归纳
地形 工程造价 环境破坏
迁移运用2 (1)呈“之”字形分布 陡坡
(2)等高线 坡度小,工程量小 (3)公路 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解析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既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又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