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7 23:4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情景导入
“修路难,修重庆的路更难!”重庆是有名的“山城”,山峦叠嶂,江河纵横,8.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山地和丘陵竟占了90%,同时还密布着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主要河流。过去人们提到重庆,常说一句话,叫做“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新课学前导航在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下,交通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后重庆将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思考】 重庆市交通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点拨】 山城重庆,地势起伏大,不利于交通建设。
目标定位
1.了解地形、气候、水、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线网密度和线路走向的影响。
3.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表形态对城市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4.结合阅读材料、案例研究以及当地实际,发现规律,剖析原因。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平原第三阶梯基础设施农副产品河谷两岸水源水运热带凉爽湿热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分布在具有适度________、适中温度的
______________和气候较优越的沿海地区。
(2)影响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对城市的影响降水中低纬度地带内部结构和布局交通通道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优良港湾转运点(2)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_________或_________。
(3)____________不足制约城市的发展。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1)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矿产资源的
__________和开采水平。
(2)城市发展:资源开采后期,要考虑城市的________,否则城市就会走向_______。带状组团状水资源蕴藏量转型衰退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4-1-4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据图分析:
(1)为何我国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绝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2)为何我国西部地区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稀疏?提示:(1)一方面,平原地区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还可减少投资;另一方面,平坦的土地有利于耕种,可满足城市居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
(2)一方面,西部地区多山地和盆地,城市建设成本高;另一方面,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
劣,交通不便,人口稀少。2.读教材图4-1-5 兰州地形与城市发展,据图分析:
(1)兰州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
(2)为何兰州呈东西向的带状分布?
提示:(1)水源。
(2)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南北为山地,受地形影
响,呈东西向发展。3.读教材图4-1-7 世界特大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据图分析:
世界上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区?为什么?
提示: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等。上述气候区可以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适宜的温度和降水。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
(1)大致走向:由产品________和_________的分布及相应的运输需要确定。
(2)具体走向:常受到各地__________的影响,以_______对铁路走向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山
区,铁路弯曲程度大,总长度____;在平原、丘陵区,铁路弯曲程度___,总长度小。产地销售地自然条件地形大小2.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1)分布:线路常选建在________条件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上,如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和山口等处。
(2)密度:自然条件好、_______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线网密集。自然经济3.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1)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地区发展_______运输,
陆地上发展_______运输和公路运输等。
(2)海港建设受到_____________、沿岸水深、附近泥沙移动及___________等条件的影响。水上铁路海岸线形态工程地质思考感悟
京沪高铁主要经过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为何还要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
【提示】 尽量少占用耕地,保护东部地区宝贵的耕地资源。1.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2)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中,污染大气的企业用地布局与风向有很重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3.河流对城市形成的影响方法突破 不同工业部门的环境污染及布局原则 读下图,有A、B、C、D四座城市,请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区位因素分析其发展前景,完成下列问题。(1)从地形因素考虑,图中________的城市区位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地
区。
(2)从气候因素考虑,图中________的城市区位较为有利,因为它们处于气温适中的________ 纬度地带。由于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所以其中______的城市区位更为有利。(3)从河流的供水看,城市沿河而建比较方便,其中______城市位于干支流交汇处,________城市位于河口;从河流的运输功能看,________城市位于通航河段内,其中________城市位于通航河段上游起点。
(4)综合以上区位因素分析,________城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解析】 解答该题思路如下:
【答案】 (1)A、B、D 平原 (2)B、C、D 中低 D
(3)C D A、C、D A (4)D1.自然条件对线路走向的影响2.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3.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4.“南船北马”形成的自然条件方法突破 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 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3)平原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4)山区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道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分布,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6月17日,成昆铁路白果至普雄区段遭遇暴雨,引发山体溜坍,导致成昆线全面中断运行。材料2:宜万铁路,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万州区,全长376.99千米,2010年12月22日正式通车。川藏铁路起于四川成都,到西藏首府拉萨,全长1629千米,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
(1)成昆铁路途经的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3)为减少泥石流灾害对铁路的影响,我们可采取哪些措施?
(4)结合材料,试比较自然条件对宜万铁路和川藏铁路建设不利影响的异同。
【解析】 第(1)题,成昆铁路连接四川和云南两省,途经的主要地形区有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第(2)题,泥石流的发生需要具备地形、降水、松散物质等条件。第(3)题,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可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第(4)题,从地形与地质构造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等方面入手。
【答案】 (1)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2)大量的松散物质;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地、丘
陵;短时间内有大量降水。
(3)非工程措施:加强监测,及时准确发布灾害信息;工程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建设护坡工程,加固地表;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4)同:跨越我国地势级阶梯的交界处,起伏大;河流峡谷众多,地形复杂;地质构造复杂,多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生态脆弱。异:川藏铁路受冻土、高原缺氧等问题的制约,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教材P76探索
1.由图可知东部铁路线布局较密,西部较稀疏。总体趋势是由东往西,铁路线布局由密变疏。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路线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第三级阶梯地区海拔较低,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也是我国各大平原所在
地,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也最
大;第二级阶梯地区海拔多在1000米到2000米之
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交通路线密度明显比第三阶梯地区低;第一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所组成,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是谷岭并列的高寒地区,因而为我国交通线路最为稀疏的地区。3.我国铁路线的分布与地形和地势有很大的关系。在东部平原、丘陵区分布较密,中部山区相对较疏,而西部高原区,分布更为稀疏。铁路线主要分布于第二、三级阶梯上。
教材P78思考
盛行西北风的某地,化工厂应建在居住区的东南方,因为化工厂是有严重大气污染的工厂,若建在西北方,大气污染物会随风扩散到居住地,造成污染危害,建在东南方会减少对居住区的影响。教材P80思考
在山区修建铁路所需工程量较大,造价也大,所以选线时往往选择有利于或便于修建铁路的地形单元
上,如在山间盆地或山谷处;而平原地形上,则相对较为容易,工程造价较小。在平原地区,发展河运与铁路线路,虽然工程量、造价方面占有优势,但要占用大量农耕田地。教材P82案例研究思考
1.修建青藏铁路的不利因素
①高寒缺氧,气候恶劣;②多年冻土广布;③地表崎岖不平。
2.修建铁路的意义
①铁路建成后有利于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②铁路建成后,中国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通过经济、便捷的铁路通道运抵青藏高原,高原上的居民靠砍伐爬地松作燃料的历史即将结束,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将得到保护。
③铁路建成后有利于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造福沿线各族人民,促进民族团结。教材P82复习题
1.世界主要城市多分布在温度、降水都比较适中的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特别是分布在沿海等交通便利的地带。这些地区往往城市密度,常形成城市群和城市带。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地形、交通条件等。2.如下表所示: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