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部分学校中考适应性(二)模拟预测物理·化学试题-初中化学
一、选择题
2025年蛇年春晚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开场视觉秀《迎福》中16种非遗技艺惊艳世界,展示了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非遗项目现场展示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潍坊风筝 B.庆阳剪纸 C.确山打铁花 D.英山缠花
2.温州螺钿是一种将贝壳薄片镶嵌在器物上,构成精美图案的工艺。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属于
A.氧化物 B.碱 C.单质 D.盐
3.表演者身着的渐变黄、青色长裙由天然植物染料染制而成。其黄色染料来自黄栌中提取的漆黄素,下列关于漆黄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含有31个原子
C.含有三个氧分子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实验中,不需要标记的图标是
A.护目镜 B.洗手
C.明火 D.排气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B.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
C.大力开采矿物资源,加快经济发展
D.分类回收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6.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使用镀金钼丝天线,搭建了地面与“嫦娥六号”的通信桥梁。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钼的元素符号是Mo
B.钼属于金属元素
C.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D.1个M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4
7.2025年1月29日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一部奇幻动画电影,票房创历史新高。在电影里,太乙真人的炼丹房神秘又奇妙,那丹炉更是充满玄机,壁炉上刻着这样一个简化版化学方程式:2HgO2Hg+O2↑。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保持物质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
C.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D.甲、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8.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B.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D.探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9.“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所以含碳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C.燃烧均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取等质量的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升温过程中两支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C.t1℃时,两支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不相同
D.升温过程中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增多
11.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实践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汽油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B 亲自炒小白菜 补充维生素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氧气 氧气能供给呼吸
A.A B.B C.C D.D
12.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推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
C.分析: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评价:用改进装置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13.《梦溪笔谈》中记载:“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精铁”属于合金
B.“精铁”煅烧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C.“精铁”煅烧的目的是降低含碳量
D.铁元素是人体微量元素之一
二、填空与简答
14.生产、生活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1)图1是公共场所 标志。
(2)图2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从化肥分类看,尿素属 (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3)图3是某地空气质量指数(AQI)实时发布数据,其中可能直接导致雨水酸性增强的污染物有NO2、 。
(4)图4中,工业上把赤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阅读科普短文。
化学与航天
化学在航天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火箭发射需要强大的推进力,这主要依靠火箭推进剂。固体推进剂是一种混合物,例如由高氯酸铵(NH4ClO4)作为氧化剂和铝粉作为燃料混合而成。液体推进剂如液氢和液氧,该组合具有高比冲的优点,这意味着在相同质量的推进剂下,可以产生更大的推力或者说相同推力下消耗的推进剂更少。液氢和液氧的储存需要极低温度,液氢沸点为-252.8℃,液氧的沸点为-183℃,这对储存设备的要求极高。
航天飞行器在进入太空和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要承受极端的环境条件,如高温、高压、高辐射等。因此,外壳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例如,航天飞机的隔热瓦是一种特殊的陶瓷材料。这种陶瓷材料具有很低的热导率,可以有效地阻止热量从外部传入飞行器内部。
在载人航天中,二氧化碳的去除和氧气的补充是关键环节。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超氧化钾(K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氧气。这样可以保证宇航员在太空舱中有足够的氧气呼吸,同时有效地去除呼出的二氧化碳。
(1)固体推进剂高氯酸铵(NH4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将氧气压缩成液氧进行储存,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改变的是 。
(3)航天飞行器的外壳材料具有的性质有: 。
(4)载人航天中利用超氧化钾(K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氧气。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钴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具有重要用途。一种从报废高温合金中回收钴的主要工序如图所示。
(1)“球磨”工序中粉碎原材料的目的是 。
(2)“酸浸”后,从滤渣(回收钨)中推断,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钨要 (填“强”或“弱”)。
(3)“除铁”工序中先发生反应:2FeSO4+H2O2+X=Fe2(SO4)3+2H2O,X的化学式为 ;而后用NaOH调pH,NaOH与Fe2(SO4)3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4)“酸浸”的浸出率受条件影响如下图所示,“酸浸”的反应温度和硫酸的浓度应控制在_____(填序号)。
A.120℃,33% B.80℃,23% C.100℃,25% D.40℃,5%
17.现代工业常采用分子筛吸附、膜反应器等方法制取相关气体。
(1)利用碳分子筛制取氮气。
【查阅资料】在同等条件下,碳分子筛对不同气体的吸附强度不同,如图2所示。
由图1、图2可知:气体通过吸附塔时,碳分子筛对 分子吸附强度最弱;温度一定时,气压越 (填“大”或“小”),越有利于氮气从二氧化碳和氧气中分离。
(2)利用甲烷催化制取氢气。
一种甲烷、水蒸气催化制氢的透氢膜反应器如图3所示,通入的甲烷和水蒸气可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需持续提供能量才能不断进行)。
由图3可知:透氢膜不允许 (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通过,在反应器的膜外侧通入氧气与氢气反应的主要目的是 。
三、计算题
18.我国西汉时期就有用胆矾湿法炼铜的记载。现阶段,这种方法在生产有色金属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若上述反应中,用100克硫酸铜溶液和足量的铁完全反应,生成16克铜,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和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装置A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将装置中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先干燥,后进行相关性质实验,则试剂是 (填物质名称),性质实验中只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使其变红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五、科学探究题
20.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某校化学小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碳酸钠的性质、用途、检验、储存等展开了项目式问题探究。
任务一:碳酸钠的物质类别、性质和用途
(1)碳酸钠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有 。
(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 ,说明碳酸钠溶液呈 性。
任务二:碳酸钠的检验
(3)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该溶液是否发生变质,同学们采取以下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该溶液已发生变质
(4)下列物质中还可以替换上述澄清石灰水的有_____。
A.稀盐酸 B.氯化钡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酚酞溶液
任务三:碳酸钠的储存和运输
(5)在储存和运输碳酸钠过程中,要注意 。
参考答案
1.C 2.D 3.A
4.D
5.C
6.D
7.C
8.B
9.A
10.D
11.A
12.D
13.B
14.(1)禁止吸烟/禁烟
(2)氮肥
(3)SO2/二氧化硫
(4)
15.(1)+7
(2)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3)耐高温(合理即可)
(4)4KO2+2CO2=2K2CO3+3O2
16.(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强
(3) H2SO4 复分解反应
(4)B
17.(1) 氮/氮气或N2 大
(2) CH4/H2O/CO 利用氢气燃烧放热,为甲烷和水蒸气反应提供所需要的高温条件(合理说法即可)
18.
解:设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40g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0%
答: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0%。
19.(1)集气瓶
(2)
(3) 浓硫酸
20.(1)生产玻璃(合理即可)
(2) 溶液变为蓝色 碱
(3)产生白色沉淀
(4)AB
(5)避免与酸混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