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本章复习提升练习-《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 | |
格式 | docx | ||
文件大小 | 160.6KB | ||
资源类型 | 试卷 | ||
版本资源 | 人教A版(2019) | ||
科目 | 数学 | ||
更新时间 | 2025-08-15 11:23:41 |
|=
=,
结合向量的夹角公式,用含t的式子表示出cos θ.
讨论函数y=在t∈(0,4)上的单调性,
令t-3=s,则(t-3)2=s2,t2-6t+16=(t-3)2+7=s2+7,
8+(t-2)2=8+[(t-3)+1]2=9+(t-3)2+2(t-3)=9+s2+2s,8+(t-4)2=8+[(t-3)-1]2=9+(t-3)2-2(t-3)=9+s2-2s,则[8+(t-2)2]·[8+(t-4)2]=(9+s2+2s)(9+s2-2s)=-4s2=s4+14s2+81=+32,
∴y==,
设s2+7=r,则y==,
∵t∈(0,4),∴s2=(t-3)2在t∈(0,3)上单调递减,在t∈(3,4)上单调递增,且r=s2+7∈[7,16),
又y=在r∈[7,16)上单调递增,
∴当r=7,即s=0,t=3时,y=取得最小值,此时θ最大,即平面PDE与平面PFB的夹角取得最大值,选项C正确;
结合函数单调性,分析cos θ能否取得最小值.
对于D,设平面PDF与平面PEB的夹角为φ,
则cos φ=|cos
思想方法 函数思想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运动问题”和“最值问题”中,构造出来函数后一定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应当在定义域的约束下去求最值.有时需要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此时要注意应满足基本不等式适用的条件.
3.解析 (1)在翻折过程中,总有平面PBD⊥平面PAG,证明如下:
∵M,N分别是边CB,CD的中点,且∠DAB=60°,四边形ABCD为菱形,
∴BD∥MN,且△CMN是等边三角形,则△PMN为等边三角形,
在菱形ABCD中,BD⊥AC,
∴MN⊥AC,即MN⊥AG,MN⊥CG,故MN⊥PG.
∵AG∩PG=G,AG,PG 平面PAG,
∴MN⊥平面PAG,∴BD⊥平面PAG,
∵BD 平面PBD,∴平面PBD⊥平面PAG.
(2)易知四边形MNDB为等腰梯形,DB=4,MN=2,O1G=,∴S等腰梯形MNDB==3,
要使四棱锥P-MNDB的体积最大,只需点P到平面MNDB的距离最大即可,
易知当PG⊥平面MNDB时,点P到平面MNDB的距离最大,且PG=.
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点Q.以G为坐标原点,GA,GM,G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xyz,
则A(3,0,0),M(0,1,0),N(0,-1,0),P(0,0,),∴=(0,2,0).易知平面PMN的一个法向量为(1,0,0),记n=(1,0,0),
由题可设=λ(0≤λ<1),(当λ=1时,Q与P重合,此时不满足题意)
由点在线段上,结合共线向量定理引入变量λ.
又=(-3,0,),∴=(-3λ,0,λ),
∴Q(3(1-λ),0,λ),
∴=(3(λ-1),1,-λ).
设平面QMN的法向量为m=(x1,y1,z1),
则即
取z1=1,则x1=,y1=0,
∴m==(λ,0,3(λ-1)),
∴平面QMN的一个法向量为(λ,0,3(λ-1)),记m1=(λ,0,3(λ-1)).
设平面QMN与平面PMN的夹角为θ,则cos θ==,即=,
由向量的夹角公式,得到含变量λ的方程,根据方程的解得结论.
解得λ=.
综上可知,存在符合题意的点Q且Q为线段PA的中点.
思想方法 方程思想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探索性问题中,通过设置参数,建立方程(组)并求方程(组)的解来解决问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