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通过圈划、旁注、查工具等,掌握“绥靖、阻遏、锐不可当”
等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新闻相关知识: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背景、内容及结构特点,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把握新闻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写法与作用。
2.了解新闻的三特点,分析新闻的语言特点。
[资料补充]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
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简介:这一则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3、新闻知识介绍:(新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构知识:见课本研讨与练习一);
新闻的定义: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自主学习为主有疑难必求助)
批阅评分
[方法指导]:
1、读准音(生字注音)、记住形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横渡、区域、突破、溃败、抵抗、微弱、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签订、协定、泄气、督战、控制、业已、封锁、切断,
弃城、绥靖、阻遏、鄂豫区、豫皖区、管辖、阻隔、茂盛、策略、减租减息、逃窜、统率、惨败、白崇禧、宋希濂、杜聿明(补充:)
(自查互查)
2、分析两则新闻的背景、标题、导语、主体内容:
找出两电头对照相关内容读一读:交代了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背景:二则新闻都发生在
标题:第一则角度:
,
第二则角度:
导语:第一则角度:
第二则角度:
主体:第一则层次:
渡江部队
渡江地点
渡江时间
渡江兵力
渡过结果
第二则层次:我军已占南阳-插叙历史地位重要-
过去一年
-去年七月起
-去年下半年起
-最近
第一课时
20′自学成果展示擂台赛:
(规则:各小组三位代表轮流接受挑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给每人1个小题,题目来源以
“课前自学题”为主。一题过关换另一组,各组轮流接受挑战。各组人淘汰最少得6分,依次得分为6、5、4、3、2、1分,并列和相同分)
二、自主研读20′
(一)新闻写作一要清楚
、
、
、
、
的结构框架。
二要明白新闻的三个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内容真实;(真实性)、报道及时;(及时性)、、语言简明准确。(准确性)请从这三个特点出发,分析下列语句用词特点:
A、“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B、“至发电止……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C、“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再从课文中找出代表三个语言特点的句子:
真实性的语句:
及时性的语句:
准确性的语句:
三、作业:
1、完成《作业本》或《课时特训》中的基础积累和运用题
2、预习下课时题目
第二课时
一、自主研读:15′
(二)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1.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什么?
2.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 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研讨与练习二(见课本)
(四)《作业本》或《课时特训》中“阅读理解题”
二、小组学习:交流订正以上三大题5′——或疑难问题求助后巩固:5′
三、理解课文擂台赛(全班展示)8′
(规则同上,题目:“课前自学题2”与“自主研读题(一二三四)
四、阅读质疑:
我的题目有
五、作业
1、复习巩固以上所学
2、完成订正《作业本》或《同步特训》。
3、预习下文
2、《芦花荡》导学稿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复述课文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传奇色彩;
2、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3、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学习重点]
重点: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难点:注意揣摩景物描写。
第一课时
补充资料
1.孙犁,现代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淀》、《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称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写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的三千余道。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一.认识字词
悠闲(
) 疟子(
)
寒噤(
) 吆喝(
)
蹿(
)
仄歪(
) 飒飒(
) 泅着(
)转弯抹角(
)张皇失措(
)
二.梳理文章思路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中的问题。)
复述:
三. 再读课文,思考并明确下列问题
1、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画出来并加以分析
例如:
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2、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你从文中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头?
3、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体会老头形象的现实意义。
第二课时
一、体会孙犁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并体会其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2、体味下列句子,赏析其作用(与上题重复的语句可略)
①他“只穿一条兰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
②“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③“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④“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⑤“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
⑥“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问题探究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你看出了哪些反差?
2.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渲染,你认为是哪两个方面?
三、拓展延伸
讨论: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四、课堂检测:
听写本文部分字词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班级
组名
姓名
预习评分
【学习目标】
1.识记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内容。
2.体会雨果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他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品味这封信的精彩语言:热情的赞美和辛辣的讽刺。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感知信的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难点:品味赞美和讽刺的语言。
【学习过程】
同学们,巴特勒本想利用雨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所以写信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在回信中究竟写了什么?请你结合下面的指导,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吧!
一、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标注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生字新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并给课文标好小节序号。然后自我检测一下(给加点字注音,解释下列成语):
1、快速默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理解成语含义。
给予(
) 珐琅
(
)
制裁(
)
赃物(
)箱箧(
)
眼花缭乱:
荡然无存:
不可名状:
独一无二:
2、关于雨果
雨果(1802一188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5),
作家。生于军官家庭。代表作品有小说《
》《
》,《九三年》等。
二、历史背景:1856—1860,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中国遭受空前劫难。巴特勒是这次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园。在他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回国后,他写信给雨果,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想得到一些赞美褒奖之辞,没想到,从雨果那里所得到的却是愤怒的抗议和痛斥。
三、自主探究
(一)读一读信的内容。
1.朗读课文,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
2.这封信的主体部分若分为两部分,我认为可以这样分:
(一)2——_
:赞美圆明园。
(二)_
——10:讽刺侵略者。
(二)品一品信的语言。
3.雨果强烈的感情是通过精彩的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言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并有感情的朗读。
4.讽刺侵略者的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5.怎样理解“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
(三)悟一悟信的感情。
5.
读到这里,
同学们,请概括一下,这封信表达了雨果怎样的感情?
6.你认为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大胆说出你的看法!
(四)谈一谈信的启示。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
四、还有的疑问:
五、课后巩固:①作业本练习;②把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以写给雨果的书信形式写下来。
【学习小结】5
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屠杀了”的主题,体会人们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2、揣摩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揣摩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学习流程】
一、预习导学(请用双色笔标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占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
2、识记重点字词,给画线字词注音。
杀戮(
)
悼念(
)
屹立(
)
肃穆(
)
恍惚(
)(
)
荒谬(
)
憧憬(
)(
)
响彻云霄(
)
3、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为了告诉人们怎样的心声(主题)?请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4、本文以参加纪念活动为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索,按参加纪念活动的先后,记述了不同的活动见闻和感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课文四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一、
;二、
;
三、
;四、
。
二、学习研讨
5、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萨特的话中“沉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记忆”和“美丽的记忆”的含义。(自己先在文章中找,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
6、大屠杀中许多无辜者被杀,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7、精读第一部分,分别找出一处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场面描写,并揣摩分析其作用。
8、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义(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三、拓展阅读
南京大屠杀(可上网查找资料)
导学稿部分答案
3、文中的话:“世界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4、纪念地见闻;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5、①
沉重——
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其中300个孩子遇害;
②
美丽——
整个民族的英勇:
a、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位老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
b、无辜平民(包括孩子们)的遗言,怀着强烈的爱、仇恨,没人乞怜
6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
7、精读第一部分,分别找出一处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场面描写,并揣摩分析
其作用。
景物描写:使人感到沉重。“气氛。苦雨。天昏。地暗。”是写天气,也是写心情。景物描
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们在纪念地的悲痛心情。
语言描写:“七千多人呀!”“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
突出了屠杀的残酷和悲惨。
神态描写:两位老人“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石碑。”“眼神木然,
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幸存者和地下长眠的死者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场面描写——纪念的人群是美丽的:“人已满山满谷。 站在47年前300个孩只发出最
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对生的渴望是美丽的。
8、
①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不仅写天气,而且一词一顿,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
②“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③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历史的印迹(包括两位生还者),在这凄风苦雨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与现实融为一体。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但不忘历史、纪念死者,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民族,是何等的荒谬。
④
作者想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⑤、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70分)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填合适的词语:(4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选项:
恐惧
呼唤
憧憬
喜悦
)
孩子们对未来的
,对生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对死亡的
,对亲人的
,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2、填写下列成语:(8分)
锐不可
眼花
乱
然无存
月明风
名
其实
丰
伟绩
转弯
角
永垂不
3、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
阻
è
管xiá
寒jìn
jū
躬
4、常识填空:(6分)
A、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
、
、
、背景和结语。
B、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有《
》、《
》。
C、《芦花荡》的作者是
。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3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
江阴要塞,________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封锁
6、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
,_______________。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你展示:
A、有关战争的成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B
有关战争的诗句:
,
。
7、根据下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据台湾媒体报道
宋楚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的愿望回到台湾。宋楚瑜说,这次访问期间看到大陆的很多变化,也看到大陆乡亲和我们一样,都愿意追求和平。
二、阅读(34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③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⑤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⑧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2分)
9.“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 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
10.“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11.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一⑧/⑨一15
B.①②一⑦/⑧一15
C.①/②一⑤⑥一⑥
D.①/②一⑨/⑩一⑩-15
1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4分)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3.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三)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4、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3分)
15、“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 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4分)
16、文段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4分)
17、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法?把什么比作什么?(3分)
18、划“﹏﹏”句子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70分)答案
6、(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2)成语:草木皆兵、马革裹尸、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等
诗词示例: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还。②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英雄示例:花木兰、杨家将等。
7、分析:解答“新闻题”,必须掌握新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有关知识,如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此题的解答,就应抓住“导语”(第一句)去思考,因为它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事件。因此,你只须对导语进行适当的删减便可提炼出标题来,但一定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宋楚瑜率领访问团抵台北。]
8.第l段第一句。
9."均"是。全"的意思,突出我军渡江的气势。
10不能。删去后,是否包含九江就不情楚了。
11.A
12.主观原因:另一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很泄气;客观方面: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13.D
14、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15、“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16、动作、神态描写
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3
蜡烛
班级
组名
姓名
预习评分
【学习目标】
1.理清记叙文的要素,了解通讯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悟文章意蕴。
3.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象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体会老妇人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蜡烛的特殊含义。
【学习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联作家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时发生的一个故事。请你结合下面的指导,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吧,相信你一定会深受感动的!
一、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文中标注出生字新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并给课文标好小节序号。然后自我检测一下(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拂(
)晓
瓦砾(
)
地窖(
)
烧灼(
)
间(
)歇
颤(
)巍巍
揣(
)在怀里
jūgōng(
)
jīngpílìjié(
)
闪shuò(
)
二、通讯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归纳起来,通讯有四大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
通讯也属于记叙文,阅读时同样要注意记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要素。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这些要素填写在下面: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探究: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下了难忘的印象。为了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课文对某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着力描写。
1.
不厌其烦地对炮火的反复描写。请用单横线标出,读一读,体会其表达效果:
2.着力对老妇人的动作描写。
①请找出对老妇人动作描写的语句,反复朗读,圈出其中的重点词品味。
从她三次“爬”读出了
从她三次“跪”读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②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
她心里会怎么想?
她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
她心里又会怎么想?
3.反复描写蜡烛(6次)。请用波浪线标出,读一读,探讨:
①28节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②我们知道,蜡烛本身肯定会有熄灭的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一刻,但作者却在结尾说“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可见作者肯定赋予了蜡烛超出其本身的意义,那么,“永远燃着”的到底是什么?“烛光”象征了什么?
探究小结:作者通过这样富有诗意的描叙,想要表达怎样的主题?
四、还有的疑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五、课后巩固:①作业本练习;②把课堂上探讨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整理成文,100—200字。
【学习小结】
《3
蜡烛》参考答案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20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上
人物:老妇人玛利 育乞西、五个苏联红军(包括烈士契柯拉耶夫)
起因:在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苏联红军战士契诃拉耶夫牺牲了
经过: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
结果:这位老妇人的喜烛点在苏联士兵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事件归纳: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
预设重点:在事件感人的因素上着力描写、反复描写。
1、不厌其烦地对炮火的反复描写(11次)。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用:为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使得她的行为格外感人。
2、着力对老妇人的动作描写。
①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引导学生归纳出人物情感的核心:“敬爱”和“哀痛”。)
小结: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的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情好比是母亲对孩子的感情(让学生填),即情同母子,这是世界上最纯洁、最无私、最伟大的感情。
②略
3、反复描写蜡烛(6次)。
①蜡烛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②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探究小结: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