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信客
班
级
组名
姓名
预习评分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具体感知内容。
2、品味佳句,体会语言风格,从探究人物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3、了解信客这一职业及其可贵的品质。
学习重难点:
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信客的精神。
资料链接
1、走进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2、简介信客:“信”是由“人”和“言”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言为信。信的原本意思是言语真实,后发展为讲信用,在后来发展为信物,送信的人。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送信人,被称为信差,信使,信客。这一职业到20世纪初还没有消失。作者的故乡余姚离上海很近,很多人到上海谋生,因此,信客在这一地区还很活跃。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扫除字词障碍。
1、注音:
唏嘘(
)(
)
猝然(
)
昏厥(
)
吊唁(
)
伎俩(
)(
)
焦灼(
)
诘问(
)
嫉妒(
)(
)
2、释义:
猝然:
伎俩:
诘问:
焦灼:
颠沛:
潦倒:
吊唁:
连声诺诺:
二、初读感知
1你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吗?
信客:从业缘起——信客生涯(做信客、不做信客)——转行之后
2你能为信客写一份档案吗?
职业:信客
性别:
身体状况:
收入情况:
工作内容:
最高兴的事:
最痛苦的事:
最敬重的人:
座右铭:
三、再读品味
1、读过这篇课文后,你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你对“信客”这一职业的初步印象?
2、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
3、你喜欢信客吗?
信客是一个
的人。
四、合作探究
1、年轻信客是怎样评价自己这份工作的?体会他当时的心境。
2、文章写了几个信客?重点写哪个信客?
3、为什么要写老信客?
4、年轻信客的结局怎样?为什么要求死后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5、阅读积累:摘抄文中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五、能力提升:
他是四川藏族自治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名乡村邮递员,名叫王顺友。当地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还沿用着一种很古老的邮寄方式——邮递员骑着马走在漫长的邮路上挨家挨户送邮件,王顺友的邮路往返360公里,需历时14天。就这样,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雪域高原整整穿行了20年。二十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二十年,步行26万公里,环绕地球六圈半;二十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也因此,他当选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颁奖词】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信。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呵,世上最亲邮递员!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平凡的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2、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对死者生平事迹的概叙,语言要求简洁、通畅)
墓志铭
六、学习小结
信客答案:
信客档案⑴名字:⑵职业:信客⑶性别:男
⑷身体状况:老犯胃病和风湿病
⑸收入情况:收入微薄
⑹工作内容:①发散、接收信物。②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报死讯,收拾并送遗物。③代读代写书信。
⑺最高兴的事:①工作几十年从没有失过一封信,一件物品。
②给焦急等待的家属送来了在外亲人的消息,看着别人高兴,自己也高兴。
③信客的工作被乡亲们还有老信客认可,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最高兴。
⑻最痛苦的事:被怀疑和诬陷
⑼最敬重的人:老信客
因为他教“我”要诚“信”且我同情他,理解他,感激他。
⑽座右铭: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三1、“苦”2、工作劳苦:终年跋涉。
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3、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洁身自好、恪尽职守、善良厚道
4、重点写了两个事迹:概括写遇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的品德。
四、1“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住了。”
2、老信客和年轻信客。重点写年轻信客。
3、(1)写老信客为下文写年轻信客做铺垫。身上:职业讲究诚信、艰辛、报酬低
传授过程:执著、无私奉献;经验、教训给年轻信客铺就顺畅之路
(2)老信客艰难不易但执着,促使年轻信客不断鞭策自己
老信客对信客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加顺理成章,使人物更加饱满,使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突出。
4、理解、同情、敬重、感激。
写给信客的墓志铭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家乡与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思想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9
老
王
班级
组名
姓名
预习评分
【学习目标】
1、能读会写:”伛、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3、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
1.感悟老王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体察善良,关爱不幸者。
2.学习用简朴的语言记平淡的琐事和人物的技巧。
【日积月累】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滞笨(
) 荒僻(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取缔(
) 愧怍(
)
攥着钱
(
)
惶恐
(
)骷髅
(
)
伛偻
(
) 僵yìng
肿zhàng_
__
镶qiàn
_
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
一、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谈谈对老王这个人物的印象。可以用下列句式概括:
我从文中(
)处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
二、合作探究
1.研读老王之“苦”。朗读1至4段,说说老王受的苦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2.研读老王之“善”: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为什么
三、情感体验
作者一家是怎样关心老王的?
即便如此,作者为何还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四、拓展延伸
你周围有老王这样不幸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拓展性学习]
阅读《老妪》一文,回答问题。
老
妪
①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做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②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③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④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⑤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⑥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⑦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⑧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⑨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⑩“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11)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12)儿子仰脸看我。
(13)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14)而公园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15)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阅读文章第④段中划线句子,回答:
(1)“我”“不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产生“体恤”和“怜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第⑨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_描写。结合全文思考:这样描写老妪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找出文中分别描写两位老人的目光且前后呼应的句子,回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后来,“我”为什么又觉得自己的行为很“猥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台阶
班级
组名
姓名
预习评分
【学习目标】
1.识记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
2.品味细节描写,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难点】
品味细节描写,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学习过程】
同学们,台阶在生活中再普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过了,可是,它在父亲心目中却占据着极重的分量。父亲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呢?到底台阶有何代表意义呢?文中的父亲又是怎样一种形象呢?让我们一起感受台阶中的父亲吧。请你结合下面的指导,静下心来,认真阅读!
一、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标注出生字新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并给课文标好小节序号。然后自我检测一下: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凹凼(
)
gān
gà(
)
xiāng
qiàn(
)
撬开(
)
很倔(
)
倔强(
)
黏性(
)
涎水(
)
硌了一硌(
)
揩(
)
2.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神色、态度不自然——(
)
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
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
形容屈服顺从的样子—(
)
二、整体感知
读过课文后,你了解到哪些内容?试用第三人称概述课文内容。(注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自主探究
1.这篇小说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父亲”的性格特点,而“父亲”是中国农民的典型,所以说认识了“父亲”的特点,也就认识了中国农民的特性。而要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细节描写是最好的入口,因此请你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读台阶造成前后父亲的表现,把握“父亲”形象。
(请在书本上圈画批注,并摘录你认为最典型的三处在导学稿上)
知识链接: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之中。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摘录1:
摘录2:
摘录3:
2.在这么多对父亲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3.当时的千千万万农民都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下作着不懈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让我们感到伤感、心酸的同时,也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谈谈你对文中这位父亲行为的看法。
四、学习小结
提示:你可以从怎么概括内容、在阅读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今后在写作中如何使人物更鲜活、丰满来谈谈。
五、作业布置:①作业本练习;
②挖掘生活中你父亲或其他亲人让你感动最深的特点,用一段话写下来。7
背影
【学习目标】
1、边读边圈划、旁注课文,再查字(词)典,学习掌握文中生字常用词的音形义
2、感悟散文内容,品析散文中的关键语句或重要细节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弘扬孝道。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理解尊重自己的父母。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 们要学习一篇散文,散文在内容选择上一般与自己的比较真实的生活经历有关,在思想感情上一般要与自己的真切情感有关。本文中的几件事主要跟父子生活有关,请你也回忆一下,你跟父(母)一起生活中跟“背影有关的几个事例与此产生的情感:
事例一与产生的情感:
事例二与产生的情感:
事例三与产生的情感:
第一教时
一、字词学习,先在读课文时圈划,再结合“读写”及字(词)典等识记字词
1、交(jiāo)卸(xiè)
奔(bēn)丧(sāng)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典(diǎn)质(zhì)
赋(fù)闲(xián)
颓(tuí)唐(táng)
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
亏(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
拣(jiǎn)
搀(chān)
蹒(pán)跚(shān)
橘子(
)晶莹(
)迂腐(
)栅栏(
)
2、看意思说出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
3.凄惨暗淡,不景气(
)
4.失业在家(
)
5.短时间停留(
)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
7.衰颓败落(
)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边读课文边圈划标注,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节奏和感情)并思考下列问题。[先在课文中旁注,再答题]
1、本文的线索是
,
本文用
方法来开头段,主要用
等方法来结尾,中间部分写了三件事各用一句话概括内容:第二、三段
,
第四、五段
,第六段
。这几件事中表达了作者
感情。
2、找出并标注文中四次出现“背影”的语句,请你分析每次背影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分别给每次“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中的不同情感。
第一次
的背影,
第二次
的背影,
第三次
的背影,
第四次
的背影
3、
作者重点刻画的“背影”是哪一次在哪一段中?圈划出相关描写的语句,指
出内容、方法与作用(情感)
第二教时
三、研读赏析
1、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了四句话,找出来体会父亲的心理与情感
2、读散文理解文意,需要找出并划明文中的关键性语句。关键性语句有的提示文章的层次内容:如,表时间段的变化语句是为了交代不同的层次与不同的人事,请结合“整体感悟”题目分别列出不同的时间提示语与不同的事件
,
,
;
有的关键性语句提示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或感情,如:开头段,回忆开头,通过关键细节表达对父亲的怀念,(再从文章中找出三句并分析)
3、再读全文,请找出儿子对父亲态度与情感的语句进行分析(请标明在课文中)。
摘抄语句指出态度(或情感):
四、作业:1、作业本(或同步特训)
2、观察你父(母)亲劳动或关爱你时的一个背影,写一个片断。
五、学后小结:(整理一下本文所学的重要知识内容与学习方法,巩固)
PAGE
16
阿长与《山海经》
班级
组名
姓名
预习评分
【学习目标】
1.通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全面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详略得当地来表现人物性格、风貌的写法;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领会文中带有感彩的词句,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尊敬与感激。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把握阿长的形象,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2.难点:正确理解阿长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敬意”。
【学习过程】
同学们,在鲁迅一生中,阿长,即长妈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46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请认真阅读课文,悉心体会这种感情。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积累
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是一部 集。作者 ,我国现代伟大的
家、
家、
家;原名 ,字 ,浙江
人。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他的文章
、
、 。
2.
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注出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新词,给“读一读,写一写”做好必要的注音和解释,并摘抄下你认为重要的或疑难的字词(音、形、义都可)。再给课文标好小节序号。
自我检测:①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惶急(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惊骇(
)
掳走(
)
震悚(
)
粗拙(
)chuāng(
)疤
jié(
)问
惧dàn(
)
zhòu(
)骂
孤shuāng(
)
pīlì(
)
②解释词语
震悚: 面如土色:
诘问: 情有可原:
二、整体把握,深入研讨
1.再读课文。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在重点写的事件的序号上打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鲁迅是怎样描写阿长的?写出了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请在书上圈画并旁注,摘录其中的三处(可以是原文,也可以概括)。
①
阿长的形象:
②
阿长的形象:
③
阿长的形象:
小结阿长的形象:
小结描写的特色:
3.文章寄托了作者对长妈妈怎样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始终如一的吗?画出表明作者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并说说为什么。
三、课外作业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请学习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一两件事把这个人刻画出来。
第二课时
四、交流作业
五、重点研读
1.文章为何要重点写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2.仔细阅读课文中阿长买《山海经》的部分,思考、讨论:
①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②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我”怎样的心情?
③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有伟大的神力”?这和前文“我”听她讲长毛故事时所说的“伟大的神力”意思一样吗?
④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这样写有何作用?
六、深入研讨
1.文章的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前半部分为何要写那么多的琐事?
2.题目“阿长与《山海经》”中“与”表示什么关系?作者用意何在
七、质疑问难:
八、拓展延伸
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读者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地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用一二百字记录下来。
【学习小结】
6
阿长与《山海经》参考答案
二、1.参考:①对她的称呼的由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③她的睡相;④元旦的古怪仪式;⑤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⑥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⑦她谋害“我”的隐鼠;⑧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重点写了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2.参考: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得逼真、生动。
描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一写说话的声音,一写说话时一种习惯性的动作,绘形绘声地写出了阿长饶舌多事的形象。
反复描写阿长的睡相,那是静态描写,说“伸开两脚两手”,还用个“大”字作比喻,传神地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粗俗、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写“元旦的古怪仪式”,写除夕阿长的叮
( http: / / www.21cnjy.com )嘱,用她的语言突出其“郑重”:开口便是“你牢牢记住”,交待过后,又说“记得么?你要记着”,且告诫“不许说别的话”。写第二天清早,哥儿不说恭喜,阿长也不好开口,就写她的动作,先是“一把将我按住”,再是“摇着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着我”,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可让学生想象潜台词)。哥儿一说,阿长心花怒放,先用语言描写,一迭连声的“恭喜”,且用四个叹号,再用神态描写,“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阿长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之状跃然纸上。写出了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她真诚善良的祝福,可见对“我”的关爱。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与淳朴。
写到买《山海经》时,故意不写阿长是怎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买到的,把想象空间留给读者。仅仅一句话,一个场面,就把阿长心地善良、关心爱护孩子、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形象写出来了。
教给“我”的烦琐的道理,不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迷信的成分,但都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对“我”的启蒙教育,比如: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这是珍惜劳动果实;不要从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钻过去,这是讲究形象;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这是避讳修辞。
还写到她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可见其出身之低下。
小结:课文形象生动地写出阿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是一个出身低微、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粗俗好事,而又淳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鲁迅的描写之所以特别出色,功夫在于选择、提炼,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或者动作,或者语言,或者神态。
3.怀念、感激、同情
“憎恶”“不大佩服她”“讨厌”→“特别的敬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这种敬意“逐渐淡薄”,最终“完全消失”→“发生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因为鲁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这种感情变化反映的是作者儿时情感变化的过程;写的是真实的阿长,表达的是46岁时作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五、1.最能体现她对“我”的关爱与帮助。
2.
①参考:“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一部书,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关于关心“我”,因此她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②参考:“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③参考: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不能做”的事,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阿长讲长毛故事时,是描摹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是孩子的“我”的心理,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但由成年的作者写出来,总带有戏谑的成分;而此处,语气庄重,感情极为诚挚。
④参考:此前,先写远房的叔祖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接近了书籍,交代了“我”是怎样地渴慕《山海经》,而又为什么求之不得,又是怎样地念念不忘。有了这些铺垫,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
六、1.参考:前半部分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妈妈有个全面的了解,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些真切的描写,很多都带着贬义,是“抑”的一面,可以说都是在为写《山海经》一事做铺垫。即便是这“抑”的一面,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着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的品质,由中年的鲁迅写出来,满是怀念、尊敬与同情,其实也就没能褒贬之分。
2.参考:表示并列关系。前后两者有相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方,都在作者的人生路上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山海经》的作用,激发了作者的学习兴趣,鲁迅的读书生涯就是从《山海经》开始,作者对它的印象也最深。文中说“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到现在还在眼前”就是例证。长妈妈的作用: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热情、乐于助人、主动承担教育责任、对孩子真诚的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教育着“我”。所以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激、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