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1.探索并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体会转化思想.
2.能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平方差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重点: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如图,在边长为am的正方形上剪掉一个边长为bm的小正方形,将剩余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根据此图形变换,你能得到什么公式?
探究点 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类型一 判定能否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例1】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a2-4b2 B.-1+25a2
C.-9a2 D.1-a4
【解析】根据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a2-4b2.
【答案】A
【方法总结】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是二项式,两项都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反.
类型二 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例2】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1)25x2-y2.
(2)(a-b)2-9b2.
【解析】根据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分解因式即可.
【解】(1)原式=(5x)2-
=.
(2)原式=(a-b)2-(3b)2
=(a-b+3b)(a-b-3b)
=(a+2b)(a-4b).
【方法总结】熟悉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在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分解的结果要彻底.
类型三 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应用
【例3】小宇是一位密码编译爱好者,在他的密码手册中有这样一条信息:x-1,a-b,3,x2+1,a,x+1分别对应昌、爱、我、 数、学、南这六个字.现将3a(x2-1)-3b(x2-1)分解因式,结果呈现的密码信息可能是( )
A.我爱数学 B.爱南昌
C.南昌数学 D.我爱南昌
【解析】∵3a(x2-1)-3b(x2-1)=3(x2-1)(a-b)=3(x+1)(x-1)(a-b),
且3,x+1,x-1,a-b分别对应我、南、昌、爱,
∴呈现的密码信息可能是我爱南昌.
【答案】D
1.下列多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x2+y2 B.-x2-y2
C.x2-y2 D.x2-xy
2.分解因式:
(1)x4-x2.
(2)a3(x+y)2-4a3c2.
3.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那么称这个正整数为“奇特数”.
例如:8=32-12,16=52-32,24=72-52.则8,16,24这三个数都是“奇特数”.
(1)填空:40 “奇特数”,2020 “奇特数”.(填“是”或“不是”)
(2)设两个连续奇数是2n-1和2n+1(其中n是正整数),由这两个连续奇数构造的“奇特数”是8的倍数吗?为什么?
(3)如图,拼叠的正方形边长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按此规律拼叠到正方形ABCD,其边长为199.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1.平方差公式:a2-b2=(a+b)(a-b).
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2.分解因式注意事项:
①有公因式要先提取公因式;②再运用公式分解因式;③每个因式要化简,分解要彻底.
本节课学习了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要熟记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本节课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让学生大胆探索,经历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过程,使学生对新知识不产生任何的畏惧感.通过例题的讲解、练习的巩固、错题的纠正,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要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特点,要针对各种题型不同的特点,采用特定的解法.摆脱题海战术,使整节课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学理念.
答案
课堂训练
1.C
2.解:(1)原式=x2(x2-1)
=x2(x+1)(x-1).
(2)原式=a3[(x+y)2-4c2]
=a3(x+y+2c)(x+y-2c).
3.解:(1)是 不是
(2)是.理由如下:
∵(2n+1)2-(2n-1)2
=[(2n+1)+(2n-1)][(2n+1)-(2n-1)]
=8n,
∴由这两个连续奇数构造的“奇特数”是8的倍数.
(3)S阴影=1992-1972+1952-1932+…+72-52+32-12
=(199+197)(199-197)+(195+193)(195-193)+…+(7+5)(7-5)+(3+1)(3-1)
=(199+197+195+193+…+7+5+3+1)×2
=×2
=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