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三单元(11—15课)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三单元(11—15课)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6 17:5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中国石拱桥》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这一体裁及其三个要素: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阅读课文了解一般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特点的异同,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3、掌握事物特征与说明方法之间的关系。
4、在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中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1重点2难点]
1、学习掌握筛查关键词句概括事物特征,掌握筛查说明方法来明确事物特征。
2、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品析。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 们要学习一篇说明文,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在内容上一般是介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在语言上一般讲究科学性与简明性结合,恰当也运用一些趣味性。它与我们过去主要学习的写人记叙文特点与一些明显的不同,请同学们关注。
第一教时
一、边默读边圈划课文。读课文前请标好节序哟!并借助字典或词典标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熟记“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常用词,再自我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框注音
雄跨(

雄姿(

残sǔn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古朴(
)推chóng(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xiáo(
)河
匀称(

弧(
)形
拱(
)桥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2)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3)巧妙高超,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4)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二、说明文知识学习: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2、读说明文首先要搞明白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对象是什么?(即说明什么事物),其次要明白说明文中的三个要素: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引用资料、分类别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南到北等,
逻辑顺序:从因到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从主到次等)。
[根据以上提供的说明文知识,在课文中圈划出下教时“整体感悟”的7个题目内容。]
第二教时
三、整体感悟:(带着问题边默读边圈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本文第一二两段的说明对象是
。它的特征主要有
,为通俗地说明这些特征,这两段运用了
等说明方法。
2、本文第三段的说明对象是

它的特征主要有
为通俗地说明这些特征,这两段运用了
等说明方法。
3、本文第四五两段说明对象是

它的特征主要有
为通俗地说明这些特征,这两段运用了
等说明方法。
4、本文第六至八段说明对象是

它的特征主要有
为通俗地说明这些特征,这三段运用了
等说明方法。
5、用圈划关键词句法,概括第七段的主要内容
第九段的主要内容
6、本文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这几座桥的说明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7、赵州桥和卢沟桥都是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拱桥的典型代表,举例时能不能去掉一个?为什么?
三、品析句子
1、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简要说说这样用的好处。
示例:第一自然段中:“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既能表现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又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说明方法句子1
说明方法句子2
2、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见课文“研讨与练习二”]
示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因此不能删去。
题1“比较”
题2“大约”
“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
题4“当时可算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
四、拓展训练:
1、赵州桥与卢沟桥的特点有哪些异同?分别列举两点。
五、作业本(或同步特训)
六、学后反思与整理:
12、桥之美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学习重点】
1、了解从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与准备
(一)课前准备
(1)搜集图片资料、雕塑等实物,并为其写一段美在何处的说明。
(2)请学生预习课文,对文中不懂的专业术语作了解。
(3)搜集古诗文中写桥的诗句,在下面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作者
诗句:
,出处:
,作者:
诗句:
,出处:
,作者:
(二)相关资料链接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
(三)标题索引
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作者吴冠中是怎么写桥的美的?在课文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二、展示与交流
桥梁专家茅以升解释说:“桥就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板凳”的外形越来越丰富美观。这节课我们来欣赏“板凳”的美丽风采。
1、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
①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
tóng)______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②方、圆之间相处(hé
xié)________、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③“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shī
jìng)________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解释下列词语。
驻足:
极目:
煞它风景: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3.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
②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有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遍史诗似的满足。(      )

、合作与探究。
1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抓关键语句)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并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明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3文中为何又列举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呢
(提示:作者是作为画家,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大桥的。)
4、阅读第4段,
在其所描述的画面中,你最喜欢那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美句欣赏
(1)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2)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3)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四、能力提高
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说明文有很大区别,试具体说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师提示: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
五、学习小结
13
苏州园林
班级
组名
姓名
预习评分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能通过找关键句方式,明确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把握课文的说明结构,理清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揣摩用词的准确性。
4.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领会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准确把握园林特征,层次清楚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
【学习过程】
一、字词积累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轩榭(

重峦(
)叠zhàng(

镂(
)空
蔷薇(

池沼(

丘hè(

lín
xún(

zhēn
zhuó(

摘抄你认为重要的或疑难的字词:
2.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败笔:                 因地制宜:                
胸中有丘壑:                                   
二、资料补充
写作背景:苏州园林以其诗情画意的独创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垂青,诗文、绘画、影集,各种体裁的版本大量问世。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原先是他在75岁高龄,为香港一家出版社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一篇序文。开头从陈从周教授编撰的学术性著作《苏州园林》说起,说到这本书中的照片使他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叶老是苏州人,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情感),而且在最后一段交代了这篇文章是为将要出版的《苏州园林》摄影集作的序文。后来摄影集没有出版,这篇序文被《百科知识》杂志社发表在刊物上。题目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文章最后的几句话。后来在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文章的第一段,题目也改成了《苏州园林》。
三、整体把握,理清说明顺序
1.“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通过阅读课文,苏州园林给你总的印象(特点)是什么?(请先在原文中用“
”画出来)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点的?(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有难度,可以先思考一下这两个小问题,或许会给你某种启示:①第2段说“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句话能否调换顺序?②7、8、9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3.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的?这样安排对说明事物的特点有何帮助?
                                           
4.
你发现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四、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1.仔细阅读课文,全文哪些地方都提到了“图画”、“画”?用“﹏﹏”画出这些句子,读一读。
2.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是什么?                    
3.下面我们以3—6节为例,思考:苏州园林是怎样做到处处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的?说明事物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节3:                                      
节4:假山池沼:不是孤立存在、有景物相配合;说明方法:              
节5:                                      
节6:                                      
小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五、体会语言特点
1.说出下列句加点词的作用: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②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④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⑤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⑥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者蔷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3.小结本文语言特点:                               
六、质疑问难: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13课练习。
2.学写说明文: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也可以介绍校园、村庄、街道或小区等。题目自拟。
要求:①认真观察,抓准特点。  ②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③用2~3种说明方法。
【学习小结】
14
故宫博物院
班级
组名
姓名
预习评分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阅读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学习过程】
同学们,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请你结合下面的指导,静下心来,认真阅读!
一、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成语。
鳌头(

琉璃(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坤宁宫(

肃穆(

藻井(

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
二、资料链接:世界闻名的故宫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馆,一般大家都简称它为故宫,顾名思义,就是昔日的皇家宫殿。自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乐皇帝朱棣迁都于此,先后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城里统治中国长达五个世纪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时至今日这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由于这座宫城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1987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自主探究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品读
1.默读课文,标清段落,并写出课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
(方位词的准确运用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之一,请同学们用笔在课文中划出来。)
2.课文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用文中词语来回答。
3.根据课文说明内容,填写课后的故宫示意图。(用铅笔在书本114页完成)
(二)再读课文,仔细阅读文中介绍太和殿的部分,体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作者介绍里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课文第四自然段抓住太和殿的什么特征进行说明,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为什么一再强调三大殿在紫禁城的中心线上?
4.找出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5.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为什么这样写?
四、还有的疑问:
五、课后巩固:作业本练习
【学习小结】
同学们,你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小结:
想一想本文是抓住故宫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介绍前朝和内廷时,中间有什么?前朝介绍了哪些建筑?内廷介绍了哪些建筑?
15
说“屏”
陈从周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书写、理解。
2、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2.学习字词: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流萤(
) 锦
( http: / / www.21cnjy.com )屏(

闺房(
) 帷幕(
) 休憩(
) 忒(

(2)
词语解释:
伧俗: 纳凉:
缓冲: 雅俗之分:
(3)
还有哪些重要的字词?补充:
3自读课文完成:
(1)什么是“屏”?
(2)文章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3)文章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文章结构:
说明顺序:
(4)文章采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请在文中勾划出来并分析其作用(勾划在书上)。

二、讨论探究
1.你认为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引用古诗词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拓展
纸扇也是中国传统器物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那么对于纸扇,你了解多少呢?
四、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