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
(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难点:依据实际问题构建分式方程模型.
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有哪几个步骤?
一化二解三检验
3.验根有哪几种方法?
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代入最简公分母;第二种是代入原分式方程.通常使用第一种方法.
4.我们现在所学过的应用题有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基本公式是什么?
基本上有4种类型:
(1)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以及它的两个变式;
(2)数字问题: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以及它的两个变式;
(4)利润问题:打折销售价=售价×(打折数÷10);销售利润=销售收入-成本;销售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探究点 分式方程的应用
类型一 列分式方程解决工程问题
【例1】抗洪抢险时,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筑起拦洪大坝,甲队单独做正好按期完成,而乙队由于人少,单独做则超期3h才能完成.现甲、乙两队合作2h后,甲队又有新任务,余下的由乙队单独做,刚好按期完成.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各需要多少小时?(列方程解答)
【解析】关键描述语为“甲、乙两队合作2h后,甲队又有新任务,余下的由乙队单独做,刚好按期完成”;等量关系为甲工效×2+乙工效×甲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要的时间=1.
【解】设甲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要xh,则乙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要(x+3)h.
由题意,得+=1,
解得x=6.
经检验,x=6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实际,
∴x+3=9.
答:甲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要6h,乙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要9h.
【方法总结】分析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分式方程的应用问题的关键.本题需注意乙工作的时间正好是甲单独完成这项工程的时间.
类型二 列分式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例2】为了响应“倡导绿色出行,从身边做起”,小李将上班方式由自驾改为骑共享单车.他从家到上班地点,自驾要走的路程为8.4km,骑共享单车要走的路程为6km.已知小李自驾的速度是骑共享单车速度的2.4倍,他由自驾改为骑共享单车后,时间多用了10min.小李自驾和骑共享单车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解析】设骑共享单车的速度为xkm/h,则自驾的速度是2.4xkm/h.根据“骑共享单车时间-自驾时间=10min”列分式方程求解即可.
【解】设骑共享单车的速度为xkm/h,则自驾的速度为2.4xkm/h.
根据题意,得-=,
解得x=15.
经检验,x=15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实际,
∴2.4x=2.4×15=36.
答:小李自驾的速度为36km/h,骑共享单车的速度为15km/h.
【方法总结】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
1.货车行驶25km与小车行驶35km所用时间相同,已知小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驶20km,求两车的速度.设货车的速度为xkm/h,依题意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2.某服装厂接到一份加工3000件服装的订单,应客户要求,需提前供货.该服装厂决定提高加工速度,实际每天加工的件数是原计划的1.5倍,结果提前10天完工.该服装厂原计划每天加工多少件服装?
第2课时 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2.设:根据所找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
3.列:根据数量和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4.解:求出方程的解.
5.验:有两次检验.①是否是所列方程的解;②是否满足实际意义.
6.答:注意单位和语言完整.
本节课学习了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题,要会找等量关系.
分式方程是中考的热点内容,也有一定的难度.第一步先找等量关系,可以从一些常规题目入手,再给学生呈现不同类型的题目,不断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路,直到学生能够独立地列出方程,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才能,找到解题的思路,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特别是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清晰时,就放手让学生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课堂训练
1.C
2.解:设该服装厂原计划每天加工x件服装,则实际每天加工1.5x件服装.
根据题意,得-=10,
解得x=100.
经检验,x=1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该服装厂原计划每天加工100件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