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线和角检测卷-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青岛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3时半,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成( )角。
A.锐 B.钝 C.直
2.学校举行放风筝比赛,规定用一样长的线。三名同学放风筝的线与地面形成角的度数如下,飞得最高是( )。
A.30° B.45° C.70°
3.如图是一把断尺,用它测一次可以测出( )种不同长度的整厘米线段。
A.3 B.4 C.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角和周角都可以看成一条直线
B.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C.直线、射线和线段的长度作比较,直线最长
5.乐乐妈妈的手机解锁用的是图文密码,他设计的图案有1个锐角、一个钝角和1个直角,可能是下面的图案( )。
A. B. C.
6.∠1+∠2+∠3=180°,其中∠1=80°,∠2=∠3,那么∠2=( )。
A.40° B.50° C.60°
7.下列各角不能用一副三角尺画出的是( )。
A.75° B.95° C.120°
8.如图,已知∠2=150°,那么∠3=( )。
A.30° B.150° C.180°
二、填空题
9.一根木条钉一个钉子容易转动,原因是( )。钉两个钉子就木条能固定,根据是( )。
10.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 )°、( )°、( )°的角。
11.如图,量角器所量角的度数是( ),它是一个( )角。
12.3时,钟表上的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 );6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 );9时半,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 )。(填写“锐角”、“直角”、“钝角”或“平角”)
13.图中,已知∠1=20°,则∠2= °。
14.如图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后的图形,∠1=30°,∠2=( )°;如果是∠2=70°,那么∠1=( )°。
15.阳光小学几位老师要在操场几个方向悬挂条幅。他们先把第一个条幅挂在操场东面,然后向右转( )°,面向南面悬挂了第二个条幅,接着又向右转180°,面向( )面悬挂了第三个条幅。
16.如图,某军事演习时甲炮兵发现一架敌机,如果现在发射炮弹,那么正好能命中敌机,这时炮筒枪与地面成25°角。如果敌机继续往前飞,那么炮筒枪与地面的角度应( )25°(填“<”“>”或“=”);如果敌机向后方逃跑,那么炮筒枪与地面的角度应( )25°(填“<”“>”或“=”)。
三、判断题
17.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
18.3时半,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90°。( )
19.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来看一个40°的角,所看到的角是400°。( )
20.喷气式飞机在天上“画”了一条长2000米的射线。( )
21.在平角中过顶点剪去一个锐角,剩下的部分可能是钝角,也可能是锐角或直角。( )
四、解答题
22.放飞比赛时,选手们所用的风筝线一样长,假若他们都把风筝线放到最长。
(1)量一量:下面两个风筝的线与地面所成的两个角的度数。∠1=( )°,∠2=( )°。
(2)说一说:风筝飞的高度和风筝与地面的夹角有什么关系?
23.如图,已知,求的度数。
24.折纸中的数学。如图,把一张正方形纸的一个角折叠一下,如果,那么是多少度?
25.如图,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再沿着两条对角的线对折,再打开。
你能直接从图中找出45°、135°和225°的角吗?并在图中标出来。
《第二单元线和角检测卷-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青岛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C B C B B B
1.A
【分析】钟面一周为360°,钟表上有12个数字,分12大格,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每个大格30°,3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位于3和4中间,时针和分针相差2个半大格,2个大格为2×30°=60°,半格为15°,60°+15°=75°,大于0°小于90°的角是锐角,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2×30°=60°
60°+15°=75°
75°的角是锐角,即3时半,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成锐角。
故答案为:A
2.C
【分析】已知风筝的线一样长,则风筝线与地面形成的角越大,风筝离地面越高。据此比较三个角的大小即可。
【详解】30°<45°<70°
所以,飞得最高的是70°。
故答案为:C
3.C
【分析】用尺子上每两个刻度之间的刻度之差即是可以测出的线段的长度;根据按顺序数线段的方法,先以0刻度为起点,可以测量出的长度分别是1厘米、4厘米、6厘米,再以刻度1为起点,可以测出不同的长度是刻度1至刻度4(即3厘米)和刻度1至刻度6(即5厘米),再以刻度4为起点,可以测出不同的长度是刻度4至刻度6(即2厘米);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用这把断尺,用它测一次可以测出的整厘米长度有:
1-0=1(厘米)
4-0=4(厘米)
6-0=6(厘米)
4-1=3(厘米)
6-1=5(厘米)
6-4=2(厘米)
所以,用它测一次可以测出6种不同长度的整厘米线段。
故答案为:C
4.B
【分析】(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平角是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所以平角和周角不能看成一条直线。
(2)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直线和射线都是无限长,不能比较长短,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平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平角和周角都不能看成一条直线,原说法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原说法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线段长度有限,直线和射线都是无限长,不能比较长短,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5.C
【分析】锐角是大于0°而小于90°的角;钝角是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直角是90°的角;由此数出各选项中各个角的个数即可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
A.此图中只有一个直角,不符合题意;
B.此图中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不符合题意;
C.此图中有一个直角、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B
【分析】根据题意,∠1+∠2+∠3=180°,∠1=80°,那么∠2+∠3=180°∠1=180°80°=100°又知∠2=∠3,求∠2,用100°除以2,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2+∠3=180°∠1=180°80°=100°
∠2=∠3
∠2=100°÷2=50°
∠1+∠2+∠3=180°,其中∠1=80°,∠2=∠3,那么∠2=50°。
故答案为:B
7.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三角板画特殊角,一副三角板中的角的度数分别为:45°、45°、90°;30 、60°、90°;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为以上两个角度数的和或差,据此对四个度数进行分析即可解答。
【详解】A、45°+35°=75°,即能用三角尺画出75°的角,正确。
B、根据90°,45°,30°,60°的组合不得出95°的角,即不能用三角尺画出95°的角,错误。
C、90°+30°=120°,即能用三角尺画出120°的角,正确。
故答案为:B
8.B
【分析】观察图中可知,∠1和∠2组成一个平角,平角=180°,用180°减去∠2的度数,即可求得∠1的度数;∠1和∠3组成一个平角,用180°减去∠1的度数,即可求得∠3的度数。
【详解】∠1=180°-∠2=180°-150°=30°
∠3=180°-∠1=180°-30°=150°
如图,已知∠2=150°,那么∠3=150°。
故答案为:B
9.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分析】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据此解答。
【详解】一个钉子可以看作一个点,一根木条钉一个钉子容易转动,原因是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两个钉子可以看作两点,钉两个钉子就木条能固定,根据是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10. 15 75 105
【分析】一副三角板通常有两个,一个三角板的角度分别是30°、60°、90°,另一个三角板的角度分别是45°、45°、90°。通过一副三角板角度的相加或相减可以画出不同的角。
【详解】通过一副三角板角度的相加或相减可以画出以下角:
15°:45° 30°=15°或者60°-45°=15°
75°:45°+30°=75°
105°:60°+45°=105°
120°:90°+30°=120°
135°:90°+45°=135°
150°:90°+60°=150°
180°:90°+90°=180°
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15°、75°、105°的角。(答案不唯一)
11. 55 锐
【分析】度量方法:量角要注意两对齐,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对齐,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做到两对齐后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线几,这个角就是几度,看刻度要分清内外圈,所以量角器所量角的度数是55°。
锐角大于0小于 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55°小于90°,所以量角器所量角为锐角。
【详解】由分析可知,量角器所量角的度数是55°,
55°<90°
所以它是一个锐角。
12. 直角 平角 钝角
【分析】直角是90°,平角是180°,钝角是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钟表上每大格是30°,3时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夹角是3个大格,用3×30°计算出夹角的度数;6时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夹角是6个大格,用6×30°计算出夹角的度数;9时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在9和10之间,夹角大于3个大格,也就是大于3×30°,据此解题。
【详解】3×30°=90°
6×30°=180°
3时,钟表上的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直角;6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平角;9时半,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钝角。
13.16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和∠2合成平角,平角是180°,∠1+∠2=180°,因此∠2=180°-∠1;依此计算。
【详解】根据分析计算如下:
∠1=20°
∠1+∠2=180°
∠2=180°-∠1=180°-20°=160°
14. 75 40
【分析】如下图,∠1+∠2+∠3=180°,由∠1=30°,得出∠2+∠3=150°,由对折的性质可知∠3=∠2,进一步求得∠2即可;
由于是折叠形成的图形,所以∠2与∠3是相等的,由于∠1、∠2、∠3组成一个平角,所以∠1等于180°减去∠2、∠3的度数。
【详解】由对折的性质可知:∠3=∠2
因为∠1+∠2+∠3=180°,∠1=30°,
所以∠2+∠3=180°-30°=150°,
∠2=150°÷2=75°
∠3=∠2=70°
∠1=180°-∠2-∠3
=180°-70°-70°
=110°-70°
=40°
如图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后的图形,∠1=30°,∠2=75°;如果是∠2=70°,那么∠1=40°。
15. 90 北
【分析】在平面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基本方向,右转是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可以根据初始方向和每次转动的角度来确定最终的方向。
【详解】由分析知:阳光小学几位老师要在操场几个方向悬挂条幅。他们先把第一个条幅挂在操场东面,然后向右转90°,面向南面悬挂了第二个条幅,接着又向右转180°,面向北面悬挂了第三个条幅。
16. > <
【分析】根据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结合图意可知:如果敌机继续往前飞,则炮筒枪与地面叉开的角度变大,所以炮筒枪与地面的角度应大于25°;如果敌机向后方逃跑,则炮筒枪与地面叉开的角度变小,所以炮筒枪与地面的角度应小于25°。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某军事演习时甲炮兵发现一架敌机,如果现在发射炮弹,那么正好能命中敌机,这时炮筒枪与地面成25°角。如果敌机继续往前飞,那么炮筒枪与地面的角度应(>)25°(填“<”“>”或“=”);如果敌机向后方逃跑,那么炮筒枪与地面的角度应(<)25°(填“<”“>”或“=”)。
17.√
【分析】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量出长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只能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量出长度;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延伸,可以量出长度;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在直线上画两点,两点之间的部分就是一条线段,在直线上画一点,这点把直线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就是两个相反方向的射线,所以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故原题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
【分析】根据对钟面的了解,一共有12大格,每大格的夹角是30°,3时半时针指向3和4之间,分针指向6,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在(30°×2)和(30°×3)之间,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30°×2=60°
30°×3=90°
3时半,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在60°和90°之间,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
【分析】一个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角度的大小就由这两条射线的位置,即张开的程度所决定;角经放大镜放大以后,这两条射线的粗细和长短被放大了,但张开的程度不会改变,角度仍旧不变。
【详解】由分析可知,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来看一个40°的角,所看到的角是40°;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
【分析】根据射线的特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所以射线是无限长的,不能测量其长度。据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射线不能度量长度,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1.×
【分析】大于0°小于90°的角是锐角,等于90°的角是直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是钝角。平角等于180°,剪去一个小于90°的角,不可能是锐角或直角。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在平角中过顶点剪去一个锐角,剩下的部分可能是钝角,不可能是锐角或直角。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1)50;75
(2)风筝飞得越高,它与面的夹角越大,反之越小。
【分析】(1)量角的步骤是:先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依此测量并填空即可。
(2)比较风筝线与地面的夹角的度数,观察夹角的大小和风筝的飞行高度的关系。
【详解】(1)经测量∠1=50°,∠2=75°。
(2)∠1比∠2小,且第一个风筝的高度比第二个低。
答:风筝飞得越高,它与面的夹角越大,反之越小。
23.∠2=42°、∠3=138°、∠4=42°、∠5=90°
【分析】观察发现∠1与∠2组成一个直角,所以∠1+∠2=90°,由此计算出∠2的度数;∠2与∠3组成一个平角,所以∠2+∠3=180°,由此计算出∠3的度数;∠3与∠4组成一个平角,所以∠3+∠4=180°,由此计算出∠3的度数;∠5是直角,所以∠5=90°。
【详解】∠2=90°-48°=42°
∠3=180°-42°=138°
∠4=180°-138°=42°
∠5=90°
24.2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按图中折叠后,盖住了一个与∠1相等的角;已知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直角,即∠1+∠1+∠2=90°,则∠2=90°-∠1-∠1。据此解答。
【详解】90°-35°-35°
=55°-35°
=20°
答:∠2是20°。
25.见详解
【分析】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再沿着两条对角的线对折,再打开后图中最小的角是45度;如图,蓝色标注的角是45度,红色标注的角是135度,绿色标注的角是225度。
【详解】如图所示:
【点睛】图形的翻折部分在折叠前和折叠后的形状、大小不变,是全等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