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分数乘法检测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单元分数乘法检测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2 16:1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分数乘法检测卷-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去米,另一根剪去它的,第一根绳子剪去的部分与第二根绳子剪去的部分相比,(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无法判断哪根长
2.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现在有水3升,结成冰后体积增加( )。
A.升 B.升 C.27升
3.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乙数均大于0),那么甲数( )乙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4.儿童背负的质量最好不要超过体重的,小军体重40千克,他的书包重5千克,小军的书包( )。
A.不超重 B.超重 C.无法判断超不超重
5.求4个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
A. B. C.
6.聪聪和爸爸用玻璃制作了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鱼缸,长20分米,宽10分米,高5分米。爸爸将600升水倒入鱼缸中,聪聪又往水里放了一些鹅卵石和水草(完全浸入水中),此时水面的高度是鱼缸高度的。这些鹅卵石和水草的体积一共是( )立方分米。
A.100 B.140 C.700
7.《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一根一尺(尺,中国古代长度单位)长的木棒,第一天取它的一半,第二天取剩下的一半,第三天再取剩下的一半……永远也截取不完。像这样计算,第四天取的长度是这根木棒的( )。
A. B. C.
8.下面哪道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下图的意义?( )
A. B. C.
二、填空题
9.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300毫升=( )升
10.赵大爷养的鸡是鸭只数的,它们总只数在80~90之间,鸡有( )只。
11.一台电视机降价,是把( )看作单位“1”。如果原价是3600元,那么现在降价了( )元,现价是( )元。
12.在括号里填上“>”“<”或“=”。
( ) ( )
( ) ( )
13.小明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剩下的。第二天读了全书的( )。
14.六(2)班有学生39人,男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如果此班有25名学生参加夏令营,其中最少有( )名男生参加。
15.“实际用水量比原计划节约”是把( )看作单位“”,数量关系式为:( )的用水量( )的用水量。
16.一条路长5000米,第一天修了,第二天修了千米,两天共修了( )米。
三、判断题
17.假分数的倒数都比原数大。( )
18.4千克的等于5千克的。( )
19.10千克减少后,又增加,这时是千克。( )
20.21× =21+7×3。( )
21.×表示求的是多少。( )
四、计算题
22.直接写得数。


23.等式计算。


五、解答题
24.“苏绣”起源于苏州,为四大名绣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妈妈想绣一幅寓意为家和万事兴的苏绣,如果每天绣,一周能绣完吗?
25.草坪可以调节气温,草坪表面的温度是土壤表面的,土壤表面的温度是沥青路表面的。据有关数据显示:当气温为38℃时,黑色沥青路面的路表温度可以高达55℃,此时草坪表面的温度是多少?
26.一根彩带长米。
(1)第一次用去它的,还剩多少米?
(2)第二次再用去米,还剩多少米?
27.九月份计划生产电视机6000台,实际上半月完成计划的,下半月完成的与上半月同样多。九月份实际多生产多少台?
28.两条彩带都是a米,第一条用去米,第二条用去,小红说:第一条用去的长;小亮说:第二条用去的长;小明说:不一定。他们三人谁说得对?请通过举例说明理由。
29.明明每分钟吹一次肥皂泡,每次恰好吹出100个,肥皂泡吹出之后,经过一分钟有一半破了;经过两分钟还有没有破,经过两分半钟肥皂泡全破了。明明在第50次吹了100个新的肥皂泡,此时没有破的肥皂泡共有多少个?
《第2单元分数乘法检测卷-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B A C A A C
1.C
【分析】一根绳子减去米,是具体长度,另一根剪去它的,是减去的长度占绳子全长的分率,因为绳子全长不知道,两根绳子减去的长度无法比较长短,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第一根绳子剪去的部分与第二根绳子剪去的部分相比,无法判断哪根长。
故答案为:C
2.A
【分析】把水的体积看作单位“1”,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用水的体积×,即可求出结冰后体积增加的部分。
【详解】3×=(升)
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现在有水3升,结成冰后体积增加升。
故答案为:A
3.B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甲数=乙数,根据积一定,一个数乘的数越大其本身越小,进行分析。
【详解】甲数=乙数,>,因此甲数小于乙数。
故答案为:B
4.A
【分析】将小军体重看作单位“1”,小军体重×=小军最高负重,与他的书包重量比较即可。
【详解】40×=6(千克)
6>5
小军的书包不超重。
故答案为:A
5.C
【分析】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详解】求4个的和是多少,列式为:+++或×4。
故答案为:C
6.A
【分析】根据用排水法测量实物体积的方法,这些鹅卵石和水草的体积等于长20分米,宽10分米,高5×=3.5(分米)的长方体的体积减去600升水的体积,结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解答即可。
【详解】5×=3.5(分米)
20×10×3.5
=200×3.5
=700(立方分米)
600升=600立方分米
700-600=100(立方分米)
这些鹅卵石和水草的体积一共是100立方分米。
故答案为:A
7.A
【分析】假设这根木棒100分米,一半是,将这根木棒长度看作单位“1”,第一天取它的一半,还剩(1-);将第一天取完剩下的长度看作单位“1”,第二天取剩下的一半,还剩(1-);将第二天取完剩下的长度看作单位“1”,第三天再取剩下的一半,还剩(1-);将第三天取完剩下的长度看作单位“1”,第四天取,木棒原来长度×第一天取完剩下的对应分率×第二天取完剩下的对应分率×第三天取完剩下的对应分率×第四天取的对应分率=第四天取的长度,第四天取的长度÷原来的长度=第四天取的长度是这根木棒的几分之几。
【详解】假设这根木棒100分米。
100×(1-)×(1-)×(1-)×
=100××××
=6.25(分米)
6.25÷100==
第四天取的长度是这根木棒的。
故答案为:A
8.C
【分析】把整个图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是。把平均分成4份,网格阴影部分是其中的3份,则网格阴影部分表示的,据此解答。
【详解】通过分析可得:图中表示的,应列式为。
故答案为:C
9.
50
0.3/
【分析】根据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据此解答。
【详解】(立方厘米)
(升)
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 300毫升=0.3升
10.35
【分析】已知鸡是鸭只数的,把鸭的只数看作7份,鸡的只数就是5份。那么鸡和鸭的总份数是5+7=12份。因为总只数是12的倍数,且总只数在80~90之间。12×7=84(符合范围),所以总只数是84只。鸡占总份数的。所以鸡的数量是总只数乘鸡占总份数的占比。
【详解】5+7=12(份)
12×7=84(只)
(只)
鸡有35只。
11. 原价 1600 2000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原价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原价乘,得到降价的钱数,再用原价减降价的钱数,可得现价。
【详解】(元)
(元)
一台电视机降价,是把原价看作单位“1”。如果原价是3600元,那么现在降价了1600元,现价是2000元。
12. > = < =
【分析】根据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无法据此判断的直接计算两数相乘的积,再根据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大小。
【详解】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13.
【分析】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第一天读了全书的,还剩1-,再把剩下的看作单位“1”,第二天读了剩下的,可得第二天读了全书的(1-)×。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
=×

所以,第二天读了全书的。
14.7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全班总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男生人数=全班总人数×,由此计算出男生人数,然后计算出女生人数,参加的人数中,男生最少多少人,说明所有女生都参加了,剩下的名额就是最少的男生人数。
【详解】39×=21(名)
39-21=18(名)
25-18=7(名)
其中最少有7名男生参加。
15. 原计划的用水量 原计划 实际比计划节约
【分析】根据判断比的方法:一般是在比、占、是、相当于后面的量看作单位“”可知把原计划用水量看作单位“”,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得出数量关系式。
【详解】因为实际用水量比原计划节约,
所以原计划用水量看作单位“”,
所以原计划的用水量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用水量。
【点睛】本题考查了判断单位“”的方法,熟练运用判断单位“”的方法所示解题的关键。
16.3000
【分析】把这条路的全长看作单位“1”,第一天修了全长的,单位“1”已知,用全长乘,求出第一天修的长度,再加上第二天修的长度,即是两天一共修的长度。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米。
【详解】千米=500米
5000×+500
=2500+500
=3000(米)
两天共修了3000米。
17.×
【分析】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据此举例解答。
【详解】如假分数,的倒数是;<;
如假分数,的倒数是;=。
所以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原数。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8.×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4×求出4千克的是多少千克,再用5×求出5千克的是多少千克,验证是否相等即可判断。
【详解】4×=(千克)
5×=(千克)
即4千克的不等于5千克的,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
【分析】现在的质量=原来的质量×(1-)×(1+),据此计算。
【详解】10×(1-)×(1+)
=10××
=(千克)
故答案为:×
【点睛】区分清楚题干中两个各自所对应的单位“1”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
【分析】根据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再乘。
【详解】21×==9
故答案为:×
【点睛】明确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
【分析】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分数乘法的意义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可知:×表示求的是多少。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乘法意义,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2.12;;0;;
;4;;
【解析】略
23.;;

【分析】(1)连乘运算,从左往右计算;
(2)加法交换律:a+b=b+a,先根据加法交换律,将原式变成,再通分从左往右计算即可;
(3)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详解】(1)
=×

(2)





(3)



(4)


24.
不能绣完。
【分析】根据题意,妈妈每天绣,用每天绣的分率乘一周的天数可计算出妈妈一周绣的苏绣占比,再与整数1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能否绣完。
【详解】一周有7天,
答:妈妈一周不能绣完这幅苏绣。
25.32℃
【分析】先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用黑色沥青路面的路表温度55℃乘求出土壤表面的温度,再用土壤表面的温度乘即可得到草坪表面的温度,据此列式计算。
【详解】55××
=40×
=32(℃)
答:此时草坪表面的温度是32℃。
26.(1)米
(2)米
【分析】(1)把彩带总长看作单位“1”,用总长乘第一次用去后还剩下总长的(1-),再用彩带总长乘这个分数得出答案;
(2)用第一次用去后还剩下的长度减第二次用的长度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把彩带总长看作单位“1”,则:
×(1-)
=×
=(米)
答:还剩米。
(2)-=-=(米)
答:还剩米。
27.1200台
【分析】据题意可知,把计划产量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计划产量乘,得到上半月完成的产量,由于下半月完成的与上半月同样多,则再乘2,即可求出九月份实际产量。用九月份实际产量减去计划产量解答。
【详解】
(台)
(台)
答:九月份实际多生产1200台。
28.小明;理由见详解
【分析】将1条彩带的长度看作单位“1”,第一条用去米,第二条彩带用去的长度=彩带长度×用去的对应分率,假设两条彩带都是1米,5米,米,分别计算出第二条彩带用去的长度,比较即可。
【详解】假设两条彩带都是1米。
第一条用去米。
第二条彩带用去:1×=(米)
两条彩带用去的一样长。
假设两条彩带都是5米。
第一条用去米。
第二条彩带用去:5×=1(米)
<1
第二条用去的长。
假设两条彩带都是米。
第一条用去米。
第二条彩带用去:×=(米)

第一条用去的长。
答:小明说得对,因为彩带长度不确定,即单位“1”不确定,不一定哪条彩带用去的长。
29.155个
【分析】将100个肥皂泡看作单位“1”,从明明第50次吹出肥皂泡算起,向前推算,第49次吹出的肥皂泡还有没有破,第48次吹出的肥皂泡还有没有破,第47次和以前吹出的肥皂泡全破了,没有破的肥皂泡是100个的(1++),100个×没有破的对应分率=没有破的个数。
【详解】100×(1++)
=100×
=155(个)
答:此时没有破的肥皂泡共有155个。
【点睛】关键是确定单位“1”,想清楚没有破的肥皂泡,不要被较多的次数迷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