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1.课内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 世纪,在这个世纪人类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如 、 、 等。
(2)用“~~~~”画出能概括说明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句子。
(3)读画“_____”的句子,写一写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过去王公贵族不敢想的。
(4)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提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2.阅读。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节选)
①其余的几粒豌豆呢?曾经想飞到广阔世界里去的那一粒,它落到了屋顶的水笕里被一只鸽子吃掉了。那两粒在地上打滚的豌豆也没有走多远,也被鸽子吃掉了。它们还算有实际的用途。那本来想飞进太阳里的豌,却落到了水沟里,在脏水里够了好几个星期,而且涨得大大的。
②“我胖得够美了!”这粒豌豆说,“我胖得要爆裂开来了。我想任何豌豆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达到这种地步的。我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
③此刻,顶楼窗子旁那个小女孩——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亮光——正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洋溢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五粒豌豆最终的去处是哪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第①自然段中“它们还算有实际的用途”中的“实际的用途”指的是什么?
(4)第③自然段中有两个破折号,作用是
A.对前文的说明或注释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声音的中断或停顿
D.表示意思的转折
(5)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哪一粒豌豆才是最了不起的?
(6)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更深的思考,再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吧。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①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②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3.画“ ”的句子中的“反复”“终于”能删去吗?为什么?
。
4.文中的“秘密”指的是什么?用“﹏﹏﹏”画出来。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夜里,蝙蝠能利用超声波改变飞行的方向。
B.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C.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耳朵。
D.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6.你知道还有哪些发明创造是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吗?
阅读《耐渴的骆驼》,完成习题。
耐渴的骆驼
一望无际的荒漠里,阳光晒得沙粒滚烫,骆驼却可以忍饥耐渴地走着,走着。它半个月不喝水,体重减轻100千克,仍能驮着200千克以上的货物,不停地走着,据观察,它可以三四个月不饮水,只吃一些青饲料。
骆驼耐渴的秘密在哪里呢?
有人曾以为,一定是它那驼峰里贮存着水。但是科学家解下来,发现驼峰里尽是脂肪,根本没有水。当然,脂肪在体内氧化以后,会产生些水,但是脂肪终究还不是水。又有人认为,骆驼一定是有只专门贮放水的胃。科学家解剖下来,也没有发现这样的胃。
那么,秘密到底在哪里呢?
原来,骆驼排汗和排尿很少,呼吸次数很多,又不常开口,这就使它每天散失的水分很少。即使骆驼多天不饮水,失去的水分达到体重的四分之一,看上去骨瘦如柴,可它身体的各部分仍能照常新陈代谢,不会影响生存。而人如果脱水百分之三十,就会疲乏不堪,甚至死亡。
骆驼还有灵敏的鼻子,能嗅出1.5公里外埋在沙丘下的水源。当它找到了水源,在20分钟内,能一次喝下100千克的水,使体重马上恢复正常。它把喝下的水,贮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里,这样就可以几天,甚至半个月不喝水了。
7.骆驼可以多长时间不喝水?( )
A.三四天 B.三四个月 C.七八个星期 D.一年
8.解剖学家通过解剖,发现骆驼的驼峰里是什么?( )
A.水 B.肌肉 C.青草 D.脂肪
9.下列不是骆驼耐渴的原因是哪一项?( )
A.骆驼排汗和排尿很少,每天散失的水分很少。
B.呼吸次数很多,又不常开口,每天散失的水分很少。
C.骆驼的胃里分泌水分,可以降低对水的需要。
D.即使骆驼多天不饮水,失去的水分达到体重的四分之一,看上去骨瘦如柴,可它身体的各部分仍能照常新陈代谢,不会影响生存。
10.如果人脱水百分之三十,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
A.疲乏不堪,甚至死亡 B.身体正常,影响不大
C.浑身疼痛,甚至昏迷过去 D.出现幻觉,迷失心智
11.你喜欢骆驼吗?请结合文本说出至少两点理由。
12.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据观察”能否删掉?为什么?
阅读《人是微生物群居体(节选)》,完成习题。
人是微生物群居体(节选)
①你相信吗?你体内的大多数细胞并不是你自己的,甚至也根本不是人类的细胞,它们是细菌。我们的脚趾(zhǐ)上有肉眼看不见的线状真菌在生根发芽,我们腹部有重达1千克的细菌,我们的身体是由人类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组成的混合体,可以被看作是超个体或微生物群居体的一个最好例子。
②最近,伦(lún)敦(dūn)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了上述观点,并阐(chǎn)述了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他们说,在我们的身体内,存在5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了100万亿个细胞,外来的细胞大大超过了我们体内自身的细胞,我们自身的细胞只有几万亿个,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
③幸运的是,虽然这些细菌在分享我们的食物,但它们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实际上,细菌通常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它们通过与我们的免疫(yì)系统紧密合作,帮助我们抵(dǐ)御(yù)疾病的侵扰。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说:“我们已经知道某些时候很多疾病是由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引发的,生物群居体这个概念能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过程。”他相信这个方法运用于心脏病、某些癌(ái)症,甚至于一些神经疾病的研究。
13.人体大部分基因来自什么?( )
A.细胞 B.真菌 C.细菌 D.病毒
14.以下观点哪些不是伦敦大学的科学家提出的观点?( )
A.人的身体是由人类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组成的混合体。
B.外来细胞超过了我们体内的细胞,自身细胞只有几万亿个。
C.人体内的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是相互作用的。
D.细菌在分享我们的食物,但这些细菌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
15.第③段中“分享”一词能否换成“吞噬”“抢夺”等词语?为什么?
16.读了这篇文章,状状提出了几个问题,请你给问题分类。
①这篇说明文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②为什么说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
③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④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1)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是:
(2)针对文章写法提出的问题是:
(3)针对启示提出的问题是:
A.②③ B.① C.④
17.文中提到的“细胞”是什么?如果你无法解释,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阅读与欣赏
世界第一大力士
如果蚂蚁不是世界第一大力士,那什么昆虫能担此重任?没错,屎壳郎。它的学名叫蜣螂(qiāng láng),又叫粪金龟。它是一种腐生动物,以动物的粪便为主食,尤其喜欢把各种动物的粪便滚成球形,因此得名。
食欲旺盛的蜣螂在一天之内能吃下重于自身体重的粪便。虽然听起来略有些恶心,但它们清理粪便的速度和效率非常优异,备受澳大利亚农业学家们的青睐。1965年至1985年间,为应对牧场臭气熏天的粪便堆积成山这个问题,澳大利亚人开启了蜣螂计划,他们从世界各地引进了23个不同品种的蜣螂,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同时还减少了约90%的丛林飞蝇。人们还发现,蜣螂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在今日的美国,蜣螂为养牛业每年节省约3.8亿美元的粪便清理费用。
回到正题,为什么说蜣螂是世界第一的大力士呢?众所周知,蚂蚁可以举起自身体重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物体。这非同凡响的力量当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和蜣螂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每日邮报》2019年3月的一篇报道称,经研究人员实验,发现蜣螂可以推动相当于自身体重1141倍的物体!这相当于一个70千克重的正常人类男子,徒手推动重达79.87吨重的物体。在古埃及传说中,太阳是圆的,粪球也是圆的,于是人们将蜣螂视为太阳神的某种化身,称其为“圣甲虫”。蜣螂的形象还出现在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和平》中,被视为和平的象征。
蜣螂是一种益虫,请善待这种为我们清理粪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小家伙!
18.文中最终告诉我们:世界第一大力士是谁?( )
A.蚂蚁 B.蜣螂 C.大象 D.牛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哪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
A.打比方 B.排比 C.列数字 D.作比较
20.结合文本,你认为下列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蜣螂喜欢把各种动物的粪便滚成球形。
B.蜣螂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蜣螂在一天之内能吃下重于自身体重的粪便。
D.蜣螂在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笔下被称为“圣甲虫”。
21.文中列举澳大利亚人开启了蜣螂计划的例子具有什么作用呢?( )
A.强调蜣螂食欲旺盛。 B.介绍蜣螂是一种令人恶心的昆虫。
C.突出澳大利亚人特别聪明。 D.说明蜣螂清理粪便的速度和效率非常优异。
22.“在今日的美国,蜣螂为养牛业每年节省约3.8亿美元的粪便清理费用。”句中的“约”能去掉吗?为什么?
《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1) 20 电视 因特网 高速火车
(2)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坐飞机去旅游,这些都是过去王公贵族不敢想的。
(4)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哪些精神文化生活呢? 作者为什么要列举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例子?
【详解】(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结合“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可知“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20世纪。
20世纪的重大发明有: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
(2)本题考查中心句。
“能概括说明”表示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能概括文章内容和中心的句子。这段话先从两个方面写20世纪的变化,最后进行总结。因此中心句为: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本题考查综合实践能力。
划线句子中“过去王公贵族不敢想的”表示过去没有的,例如我们出门购物都不用带现金,可以用手机支付,不用见面,通过视频电话就能看到对方等都是过去王公贵族不敢想的。
(4)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
结合选文内容,指的是选文中提到的内容,但是没有做过多介绍的内容,不同角度指的是文本的主题、细节、观点、结构及语言风格。
例如:①科学在改变着人类哪些物质生活呢?
②为什么说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2.(1)文段中指小女孩流露出的情绪。
(2)第五粒豌豆飞到了石板缝里,最后生根,发芽,开花了!
(3)被鸽子吃掉了。
(4)A
(5)不是。第五粒豌豆才是最了不起的。
(6)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小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这个词语出现在文中的第③自然段“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文中指小女孩脸上流露出的情绪。洋溢:情感、气氛、思想等强烈地表现出来,弥漫在周围的状态。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①自然段“它落到了屋顶的水笕里,被一只鸽子吃掉了。那两粒在地上打滚的豌豆也没有走多远,也被鸽子吃掉了。”可知,一颗落到了屋顶的水笕里,被鸽子吃掉了,有两颗在地上打滚,也被鸽子吃掉了;“那本来想飞进太阳里去的豌豆,却落到了水沟里”可知,一颗掉到了水沟里;第③自然段“她的眼睛发着亮光——正注视着豌豆花”可知,还有一颗开出了豌豆花。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联系上下文,第①自然段“它落到了屋顶的水笕里被一只鸽子吃掉了。那两粒在地上打滚的豌豆也没有走多远,也被鸽子吃掉了。它们还算有实际的用途。”可知,它们最终的结果都是被鸽子吃掉了,说明“实际的用途”是被鸽子吃掉了。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
第一个破折号前是女孩子,后面是女孩子的具体情况,属于解释说明。第二个破折号前是“她的眼睛发着亮光”,破折号后面补充说明她的眼睛为什么发着亮光。这两个破折号的作用是对前文的说明。选A。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①自然段“那本来想飞进太阳里的豌,却落到了水沟里,在脏水里够了好几个星期,而且涨得大大的。”可知,它所说的“最了不起”,只是它自己被水泡得变“胖”了,而这个变“胖”并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它称自己最了不起是一种骄傲自大、目光短浅、自命不凡的表现。最后一粒豌豆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生病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所以,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不是最了不起的。最了不起的是最后的那粒豌豆。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课文内容,指的是课文中提到的内容,但是没有做过多介绍的内容,有价值的问题指的是对课文理解有帮助的问题。
例如: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什么?
3.不能删去。因为这两个词说明了研究成果来之不易,体现了科学家精益求精的精神,说明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5.C 6.蜻蜓——直升机;鱼——潜水艇
【解析】3.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的含义及作用。
第①自然段“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句话中不能删去“反复”和“终于”,因为这两个词强调了科学家对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进行实验和研究的过程,删去则不能体现实验研究的过程和科学家的付出。
4.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第①自然段“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些句子体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通过这种方式,蝙蝠能够精确地知道周围的环境,从而能够避免碰撞,并且能够在夜间飞行。
5.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C.第①自然段“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这句话说明蝙蝠是通过嘴巴发出超声波的,而这种超声波是人类无法听见的,只有蝙蝠的耳朵才能感知到。
第②自然段“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这句话说明雷达是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来探测目标的,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并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这与蝙蝠通过嘴巴发出超声波并感知回声来探测目标的方式类似。因此,雷达的天线可以看作是模仿蝙蝠嘴巴的功能而设计的。因为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嘴巴,而不是耳朵。此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故选C。
6.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国家建设中还有很多科研发明创造是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比如根据蜻蜓的翅膀发明了飞机,根据鲸的流线型身躯发明了潜水艇,根据鸟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飞机等。人们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和形态,从中得到启示并应用于科技和生活中,这种仿生学的思想贯穿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7.B 8.D 9.C 10.A 11.喜欢,(1)因为忍饥耐渴,仍能驮着200千克以上的货物,不停地走着,号称“沙漠之舟”,可以帮助人们运货;(2)因为骆驼有灵敏的鼻子,能嗅出1.5公里外埋在沙丘下的水源,人们利用他来帮助找到水源。 12.不能删除。“据观察” 是要根据以前仔细地察看到的事物或现象,还没有最终下定论;如果删除后就太过绝对;“据观察”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解析】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①段的“它可以三四个月不饮水,只吃一些青饲料”可知骆驼可以三四个月不喝水,故选B。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第③段的“但是科学家解剖下来,发现驼峰里尽是脂肪,根本没有水”可知解剖学家通过解剖,发现骆驼的驼峰里是脂肪。故选D。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⑤段“原来,骆驼排汗和排尿很少,呼吸次数很多,又不常开口,这就使它每天散失的水分很少。”和“即使骆驼多天不饮水,失去的水分达到体重的四分之一,看上去骨瘦如柴,可它身体的各部分仍能照常新陈代谢,不会影响生存。”可知骆驼耐渴的原因有三个,第一:骆驼排汗和排尿很少;第二:呼吸次数很多,又不常开口;第三:即使骆驼多天不饮水,失去的水分达到体重的四分之一,看上去骨瘦如柴,可它身体的各部分仍能照常新陈代谢,不会影响生存。故ABD项正确。
由第③段“骆驼一定是有只专门贮放水的胃。科学家解剖下来,也没有发现这样的胃”可知,骆驼的胃并没有储存水分。故C项错误。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⑤段的“而人如果脱水百分之三十,就会疲乏不堪,甚至死亡。”可知如果人脱水百分之三十,会出现的后果是疲乏不堪,甚至死亡。故选A。
1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文本内容可以知道骆驼有顽强的生命力,失去的水分达到体重的四分之一也不会死亡;能够驮200千克以上的货物,帮助人类运货;嗅觉灵敏,能够感知水源,帮助沙漠中的人们找到水源。
12.本题考查字词的作用。
不能删掉,“据观察”意思是根据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如果删去,就变成骆驼一定是三四个月不饮水,太过绝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性。
13.C 14.D 15.不能换,因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为了说明了细菌对人类身体是有益处的用“分享”一词能够准确体现这一观点,而“吞噬”“抢夺”等词语带有伤害人体的意思,所以不能换。 16. A B C 17.联系上下文理解,我觉得“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如果无法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我会去查找资料或请教这方面的专家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析】13.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可知,人体大部分基因来自:细菌。故选:C。
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A.正确.结合“我们的脚趾上有肉眼看不见的线状真菌在生根发芽,我们腹部有重达1千克的细菌,我们的身体是由人类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组成的混合体,可以被看作是超个体或微生物群居体的一个最好例子。”可知叙述正确。
B.正确。结合“这些细菌组成了100万亿个细胞,外来的细胞大大超过了我们体内自身的细胞,我们自身的细胞只有几万亿个”可知,叙述正确。
C.正确。结合“伦敦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了上述观点,并阐(chǎn)述了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可知,叙述正确。
D.有误,结合“幸运的是,虽然这些细菌在分享我们的食物,但它们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可知,这不是伦敦大学的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故有误。
15.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科学、严谨的特点。作答本题时,要先要回答能否换词,再结合文段内容及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分析原因即可。“吞噬”“抢夺”含有贬义,但结合文中“幸运的是,虽然这些细菌在分享我们的食物,但它们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这句话可知,这里没有表示贬义的意思,主要说明了细菌对人类身体的益处,用“分享”一词能够准确体现这一观点,而“吞噬”“抢夺”等词语带有伤害人体的意思,所以不能换。
16.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辨别。
阅读文章可知,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及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相互作用的都是文中所讲述的内容。而说明仿写是文章写作时运用的方法,由此即可判断出②③是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①是针对文章写法提出的问题,④是针对启示提出的问题。
17.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文章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的身体是由人类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组成的混合体”及第二自然段中“在我们的身体内,存在5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了100万亿个细胞,外来的细胞大大超过了我们体内自身的细胞,我们自身的细胞只有几万亿个,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分析可知,“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如果实在无法解释什么是细胞,我们可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请教这方面的专家来解决这个问题。
18.B 19.C 20.D 21.D 22.不能。“约”是一个估计数,不是精确数;如果去掉了就变成准确数,与事实不相符合;“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解析】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①段“如果蚂蚁不是世界第一大力士,那什么昆虫能担此重任?没错,屎壳郎。它的学名叫蜣螂,又叫粪金龟。”可知,世界第一大力士是蜣螂。故选B。
1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画横线的句子中“1141倍”“0千克”“79.87吨”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具体地说明了蜣螂是大力士。故选C。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由第①段“它是一种腐生动物,以动物的粪便为主食,尤其喜欢把各种动物的粪便滚成球形,因此得名”可知该项说法正确。
B.由第②段“人们还发现,蜣螂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可知该项说法正确。
C.由第②段“食欲旺盛的蜣螂在一天之内能吃下重于自身体重的粪便”可知该项说法正确。
D.由第③段“在古埃及传说中,太阳是圆的,粪球也是圆的,于是人们将蜣螂视为太阳神的某种化身,称其为‘圣甲虫’”,被称为“圣甲虫”是在古埃及传说中,而不是阿里斯托芬的笔下,故该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赏析。
列举澳大利亚人开启了蜣螂计划的例子,具体明确地突出了蜣螂的作用,清理粪便的速度和效率非常高,对人类有很大帮助。故选D。
22.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不能去掉。因为“约”是大概的意思,表示不确定,去掉就改变意思,表达就不准确了,不可能精确地算出每年粪便清理费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