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3 09:0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与欣赏
父亲
父亲支撑着这个家,父亲由壮年走向暮年,父亲的头发由黑变白,生活却越来越充满希望。
临近中考,父亲免不了每天一遍电话叮咛,嘘寒问暖,总是不放心我,常常骑着摩托,带着吃的过来看我。
离中考还有两天,学校给我们放假,让我们回家收拾东西,父亲托人开车把我带回家。回到家里,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我爱吃的菜,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父亲却为我准备了这么多!在家休息了两天,父亲总是问我的学习、生活,又拿出两百元塞给我,对我说:“到了县里,买点儿啥。”望着身形日渐消瘦的父亲,我更坚定了考试的决心。
送我走的时候,父亲站在村里的路边,我坐在舒适的车里。父亲向我摆手,我看见父亲的头发在风中飘动,那曾经乌黑的头发,现在多了点点银霜。飘动的头发像是一团黑色的火焰,只是由于燃烧,已经沉淀了许多灰烬。
父亲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生活在小小的村子里,家里世代务农,好不容易出了我这个有希望跳龙门的人,就尽全力供我读书。长年累月的劳作,过早地摧残了父亲的身体,使他落下一身病痛。农民,靠天吃饭,一年的收成全取决于老天爷的心情。收成好,父亲就焕发几分光彩,收成差一点儿,父亲的头上就又多了几根白发。尽管有时候家里用钱紧张,却从来没有少我一分吃穿。这些困难,藏在父亲心里,嘴上不说,却由新添的白发让我窥见。
我曾经抱怨,为什么我没有一个有钱的爸爸?这样我的生活会更加轻松。我也会一个人考虑,如果有一天我考上很好的大学,用钱很多,家里会怎么供我。关于这些,父亲对我说:“儿子,你放心,哪怕砸锅卖铁,我也供你读书。”父亲的话带给我力量,我把这些力量在中考中发挥出来,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在得知我考入县里最好的高中时,父亲开心地笑了,头发随着笑声开心地颤抖。在取回通知书后,父亲一遍遍地看。我想拿来看看,父亲不想给我,说:“儿啊,爸这辈子没见过,你让爸好好看看。”接着用手慢慢抚摸着。
那一刻,父亲仿佛年轻了十岁,任凭岁月在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把青丝染成白发,这个坚强的农家汉子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尽管白发使他容颜更加苍老,但那是他付出的象征。
苦心沥血待花开,青丝白发皆为爱。
1.“父亲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就尽全力供我读书”,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对父亲的农民身份不满。
B.“我”瞧不起父亲是一个农民。
C.强调父亲的身份是一个农民。
D.强调父亲的不易和对“我”充满期望。
2.“这些困难,藏在父亲心里,嘴上不说,却由新添的白发让我窥见。”对句中“窥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进一步说明了父亲有困难自己扛
B.也表现了孩子对父亲的关爱
C.体现“我”对父亲有困难隐藏不说的不满
D.是对“这些困难,藏在父亲心里,嘴上不说”的呼应
3.下列关于人物的描写方法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总是问我的学习、生活,又拿出两百元塞给我。(语言描写)
B.父亲开心地笑了,头发随着笑声开心地颤抖。(动作描写)
C.那曾经乌黑的头发,现在多了点点银霜。(外貌描写)
D.这些困难,藏在父亲心里,嘴上不说。(心理描写)
4.“苦心沥血待花开,青丝白发皆为爱。”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飘动的头发像是一团黑色的火焰,只是由于燃烧,已经沉淀了许多灰烬。”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课外阅读。
父亲的收藏
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的墙上挂着布菜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海顿、肖邦的乐谱。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是价值连城。
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逸事的。读完后我唏嘘不已。太可惜了,我说。然后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去,问已退了休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
父亲一愣。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我听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明清时代的官瓷?”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父亲仍然摇头。我急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
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
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么?”我一个劲儿地点头。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
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扉页上有某某学校三等奖字样,由于年代久远了,字迹己模糊得看不清楚;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然后就是几本剪贴簿,翻开来一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么,没有什么值钱的呀。”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在那里。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较起来,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就在那一刻,突然的,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分量。
6.父亲的藏品是 。
7.当“我”追问父亲时,“父亲一愣”是因为 ;当“我”看到父亲的“藏品”后,“我愣在那里”又是因为
8.文中对父亲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举例说说你从中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仔细读画“ ”的句子,想想“我”为什么这样说。
课外阅读。
母亲与读书
大抵所有少年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而我的,是成为齐天大圣孙悟空。犹记得四岁那年,妈妈买的《西游记》不过是套薄薄的连环画,却足以令我对这个上得天、入得地的孙大圣佩服得不得了。一把芭蕉扇能扇灭火焰山上的火,一双火眼金睛能识别是人是妖,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岂能不是英雄?可是,童年里,不仅有孙悟空带给我的惊喜,还有妈妈逼哄我读书,那犹如末日般的记忆!
有时,妈妈会和颜悦色,“宝宝,咱们来读读《三字经》,来,‘人之初,性本善’”;有时,妈妈会一脸庄重,“儿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你必须要背过这几首诗”;更多时候,妈妈会字正腔圆地为我诵读长篇大论,说是培养我的语感。那时,在“高压”式的阅读训练下,我能在客人面前一字不落地背诵《三字经》和近百首唐诗,高兴得妈妈常常对我又抱又亲。那时,虽然阅读能愉悦母亲和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但在心底,我是抵触阅读的!讨厌晦涩的唐诗宋词,小小年纪,哪里明白什么“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呢?有那个琢磨的时间,我更愿和小伙伴玩球、打游戏!也以为,我永远也不会真心喜欢上阅读。
小升初很快来临,默写古诗词是必考题目。当许多同学为之困扰时,我却可以轻松应对。也因为语文的高分,得以进入当地最好的初中。看着录取红榜上自己的名字时,我心里略微明白了,妈妈的坚持还是有道理的。
上初中了,告别了《安徒生童话》和《一千零一夜》,我狂热地喜欢上了侦探小说。多少次,趁父母睡熟,我躲在被窝里偷偷看,代价是第二天上课时的昏昏欲睡。我还常常模仿侦探小说里反派人物的口气,故作阴沉地跟父母说话,全然不顾妈妈眼底深深的担忧。一次,妈妈劝我要读适合自己的、健康向上的课外书,我却振振有词:“不是您让我看书的吗?我看这些书挺好的啊,有什么不对啊?”妈妈叹息着走开了。一天晚上,我看完推理小说后入睡,梦见有人拿着一把枪在追我,小说里熟悉的场景让我大声呼叫、冷汗淋漓。闻声赶来的妈妈心疼地抱着我哭道:“儿子,你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不足以承受这些,我们不看了,好吗?”在母亲的泪水里,我突然明白:人生分好多个阶段,一个阶段只能阅读一个阶段的书,阅读不当,也会让成长变得不快乐!
曾经懵懂无知的少年渐渐长大,如今的我,已学会甄别和选择阅读更适合自己身心成长的书籍。《论语》让我沐浴圣贤光芒一路前行;《十万个为什么》是我通往大自然的密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我要坚强不屈,做命运的强者。而今,我吟诵唐诗宋词,也不再觉得它们晦涩枯燥,而是充满了灵动的生命力。
10.“可是,童年里,不仅有孙悟空带给我的惊喜,还有妈妈逼哄我读书,那犹如末日般的记忆!”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读《西游记》给“我”带来了惊喜。
B.妈妈总是逼“我”读书。
C.读书是容易做噩梦的。
D.小时后“我”不喜欢甚至厌恶读书。
11.小时候,“我”读书时有哪些误区?
课内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而言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醒来,枕边一片湿。
1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轮换( ) 明显( ) 亲切( ) 破旧( )
13.《父爱之舟》的开头这样写道“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而结尾是“……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的写法叫作 。结尾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14.姑爹的小船让人感到亲切的原因是( )
A.因为这只小船承载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B.因为这只小船对作者来说非常熟悉。
C.因为这是姑爹的小船,姑爹是作者的亲人。
15.用一句话概括原文所描绘的场景。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慈母情深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③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⑥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6.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毛票:
(2)龟裂:
17.选文第②和第③自然段是对母亲和工友的 描写,我们从三个“!”和两个“?”中,可以读出 。
18.选文第④自然段是对母亲的 描写,从四个加点词语中我知道这是一种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
19.结合第⑤~⑥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
20.结合选文和自己的体验,请用一句话写写你对母爱的理解。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21.“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巴迪的诗真的“精彩极了”吗?母亲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22.巴迪的父亲认为巴迪写的诗“糟糕透了”是从什么角度去看待的?巴迪的父母为什么对巴迪的这首诗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表现巴迪此刻 的心情?( )
A.神态描写 忐忑不安 B.神态描写 伤心欲绝 C.外貌描写 伤心欲绝
24.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父母是怎么爱你的。
《第六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D 2.C 3.C 4.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面上看是把父亲被风吹动的黑发比作黑色的火焰,把父亲的白发比作燃烧后沉淀的灰烬,实际也暗指父亲为了孩子无私地奉献自己,换来了自己的衰老,青春不再,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尊敬,和对父亲衰老的伤感。
【解析】1.本题考查对理解句子意思。
这句话中从“家里世代务农,好不容易”强调了父亲的不易,从“好不容易出了我这个有希望跳龙门的人,就尽全力供我读书”强调了父亲对“我”充满希望。
2.本题考查理解字词意思。
C.错误,“窥见”意思是暗中看出或觉察到,这是我”对父亲默默的关心,也藏着我“对父亲浓浓的情感。“窥见”说明父亲把困难藏在父亲心里,不想让这“我”知道,进一步说明了父亲有困难自己扛;与“这些困难,藏在父亲心里,嘴上不说”的呼应;“我”并没有不满。
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仔细分析句子,抓住关键字词分析描写方法。
A.错误。从“问、拿出”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
B.错误。从“开心地笑了”可知这是神态描写。
C.正确。从“乌黑的头发”可知是外貌描写。
D.错误。从“藏、说”可知是动作描写。
4.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
本文主要写了我“临近中考;父亲接“我”回家、送我“上学、打消“我”的顾虑;“我”被县里最好的高中录取,父亲很开心,“我”体会到了父亲深沉的爱。
“苦心沥血待花开,青丝白发皆为爱。”意思是父亲辛勤养育我,头发都白了,希望“我”长大有出息。在句末点明了中心,深化了主旨,总结了全文。
5.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本体是“父亲黑白相间的头发”,喻体是”黑色的火焰、灰烬”。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表面上看是把父亲被风吹动的黑发比作黑色的火焰,把父亲的白发比作燃烧后沉淀的灰烬,实际也暗指父亲为了孩子无私地奉献自己,换来了自己的衰老,青春不再,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尊敬,和对父亲衰老的伤感。
6.儿女的成绩报告书、奖状、获奖证书、新华字典、检查书、信件、剪贴簿。 7. 对自己收藏的东西还能引起“我”的关注感到意外 从父亲与众不同的藏品中“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 8.本文描写了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从“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温和的人;从“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还有一件件藏品,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细心,疼爱孩子的人。 9.父亲收藏的东西虽然不是珍品,父亲却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子女成长的痕迹,可以回忆和怀念自己子女小时候的事,这是任何珍品也代替不了的,所以在父亲眼里是无价之宝。
【解析】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提取关键信息。
从文中7段和8段中可知,父亲的收藏品有: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然后就是几本剪贴簿。可以归纳,父亲的藏品是儿女的成绩报告书、奖状、获奖证书、新华字典、检查书、信件、剪贴簿。
7.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第3段:“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可知,此时“父亲一愣”是因为对自己收藏的东西还能引进儿子的关注感到意外。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在那一刻,突然的,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的分量。”可知“我一愣”是因为没想到父亲的珍藏是这些东西,从父亲与众不同的藏品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
8.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本文描写了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运用了动作描写。“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运用了神态描写,通过父亲收藏儿女成长过程中的获奖证书、学习用品、信件等,说明这是一位个细心、温和、关爱孩子的好父亲。
9.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父亲的藏品不是名人字画,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我们姐弟三人成长过程中的获奖证书、学习用品、信件等,因为这些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可以回忆和怀念自己子女小时候的事,这是任何珍品也代替不了的,所以在父亲眼里是无价之宝。
10.D 11.不喜欢背古诗词,读不适合自己心智发育阶段的书。
【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可是,童年里,不仅有孙悟空带给我的惊喜,还有妈妈逼哄我读书,那犹如末日般的记忆!”和“有那个琢磨的时间,我更愿和小伙伴玩球、打游戏!也以为,我永远也不会真心喜欢上阅读。”可知,意思是小时后“我”不喜欢甚至厌恶读书。
1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一次,妈妈劝我要读适合自己的、健康向上的课外书”和“儿子,你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不足以承受这些,我们不看了,好吗?”“在母亲的泪水里,我突然明白:人生分好多个阶段,一个阶段只能阅读一个阶段的书,阅读不当,也会让成长变得不快乐!”可知,小时候,“我”读书时误区有:不喜欢背古诗词,读不适合自己心智发育阶段的书。
12. 轮流 显然 亲密 陈旧 13. 首尾照应 内容的省略 14.A 15.父亲送“我”去无锡师范上学时,为“我”缝制棉被的情景。
【解析】12.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
“轮换”意思是轮流替换,其近义词是“轮流”。
“明显”意思是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其近义词是“显然”。
“亲切”就是亲近,亲密,其近义词是“亲密”。
“破旧”意思是又破又旧,其近义词是“陈旧”。
1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本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意在强化作者对父母、亲人的怀念。结尾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对往事内容的省略。
14.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以此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最后一次提到小船时,作者明确地写道:“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以此点明题目,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可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故选A。
15.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段落的理解。
阅读文章,结合句子“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可知本选段主要写了父亲送我去无锡师范上学时,为“我”缝棉被的情景。
16. 一元以下的纸币。 母亲的手因工作辛苦而出现了裂纹或裂口。 17. 语言 旁边女人对“我”不懂事的斥责 18. 动作 反复 母亲争分夺秒的赚钱,工作非常辛苦。 19.因为当时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使我感动,想到自己的不懂事而内疚,所以“鼻子一酸”。 20.母爱就像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解析】1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毛票是指一元以下的纸币,在文中指母亲兜里的钱币很少。
(2)龟裂是指人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布满裂纹或出现裂口。在文中指母亲的手因工作辛苦而出现了裂纹或裂口。
17.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内容理解。
第②段写旁边对母亲说话和对我说的话,第③段是母亲回应女人的话,所以是语言描写。三个“!”可以看出女人对“我”的斥责与愤怒,斥责“我”的不懂事。两个“?”可以看出女人在教训“我”的同时,又心疼母亲。因此可以读出旁边女人对“我”不懂事的斥责。
18.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或修辞手法。
第④段中“坐、弯、俯”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从四个“立刻”组成的句子可以看出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四个“立刻”说了母亲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工作辛苦忙碌。
19.本题考查体会人物情感。
看到了母亲辛苦的样子,对我却如此慷慨,因此被她辛苦的场面所感动,再回头想想自己的自私不懂事,不但没有为母亲分担什么反而加重母亲的负担所内疚,因此“鼻子一酸”。
20.本题考查对母爱的理解。
解题时想想母爱的伟大,这种伟大的母爱像浩瀚的大海,像温暖的阳光。将对母爱的这些理解融成一句话即可,要注意句子通顺。
21.不是。因为母亲是为了鼓励他,给他信心。 22.父亲是是从诗的本身的角度去看待的;因为父亲是想严格要求巴迪,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母亲却非常爱他,不想让他丧失写作的信心。 23.B 24.父母是天下最关心我们的人,在生活中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学习上一直督促我们,有时候我们对父母发脾气,父母也是忍耐着,却都是为了我们好。
【分析】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巴迪是在“八九岁”的时候写的“第一首诗”。所以并不一定用“十分精彩”来形容,而母亲却看夸赞了巴迪,是因为母亲看重的是只有八九岁的孩子居然写了一首诗,应该肯定和鼓励,使它拥有继续写诗的信心。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父亲是从诗的“质量”角度去看待的,父亲看得非常认真,这点从“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可以看出。因为母亲看重的是只有八九岁的孩子居然写了一首诗,应该肯定和鼓励;父亲更看重诗的质量,他严厉的批评是想对“我”进行必要的提醒,担心“我”骄傲。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鞭策。母亲慈祥的爱,激励“我”满怀信心地前进;父亲严厉的爱,鞭策“我”不要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23.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的掌握。
“眼睛湿润”是人物神态描写。而“我”之所以眼睛湿润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是因为爸爸批评了“我”的诗句,“我”此时的心情是非常伤心的。选项B正确。
24.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综合实践。
写出父亲“爱”自己的情况即可。可以从生活或者教育的角度选材,举例说明父母对我们的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