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每课一练2(中图版必修3)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属于( )?
A.西水东调 B.南水北调?
C.东水西调 D.北水南调?
答案 D?
解析 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和消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的特点,从而使得很多国家都建设了调水工程,将水资源充足地区的水调至缺水严重的地区。由图中可以看出,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而许多城市、人口则集中在南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所以该地应进行北水南调。
2.洛杉矶所处的农业带是( )?
A.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B.小麦和林牧业区?
C.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D.亚热带作物区?
答案 C?
解析 根据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可知,美国的中部平原为小麦带和玉米带,东北部为乳畜带,东南部为棉花带和亚热带作物区,西部的高山、高原发展了大牧场放牧业,而洛杉矶所在的沿海地区则发展了水果和灌溉农业。
3.影响上题所述农业带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光热 B.水源?
C.土壤 D.地形?
答案 B?
解析 该地处于亚热带大陆的西岸,尤其是炎热的夏季降水较少,因此在这里发展水果和灌溉农业需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条件。
4.煤炭资源开采对区域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 )?
①扰动地表,造成水土流失?
②采矿易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
③排放的废渣占据大量土地,同时还污染大气、水和土壤?
④阻碍了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煤炭开采会破坏地表造成水土流失,采矿后易导致地面塌陷,废渣会污染环境。
5.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逐渐增加,第三产业相对稳定?
B.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步增加?
C.第一产业逐渐增加,第二产业逐渐增加,第三产业逐渐减少?
D.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逐渐减少,第三产业逐渐增加
答案 B?
解析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步增加,遵循着基本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
? (2011·内蒙古赤峰二中期末)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共振。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回答6~7题。?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
环保门槛
苏南某市
5000万元
100万元左右
3000元左右
要求高
苏北某市
1000万元
20万元左右
1000元左右
要求较低
6.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答案 A?
解析 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失去了成本优势,被迫向外转移。
7.江苏省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经济落后地区在产业转移中接收一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进程;但因资源型工业有一定的污染,可能对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危害。
? 读“下列两地区图”,回答8~9题。?
8.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
A.淡水资源 B.渔业资源?
C.石油、天然气 D.煤炭、铁矿?
答案 C?
解析 根据经纬度、河流及区域轮廓可判断,甲图位于里海沿岸,乙图位于两河流域,两区域附近共有的自然资源是石油、天然气。
9.该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若不慎会导致当地( )?
A.水体富营养化?
B.水体放射性污染?
C.外来物种入侵?
D.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答案 D?
解析 在两水域开发利用油气资源的过程中若不慎会导致水体污染,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10.下列关于人类利用生物资源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B.在风浪较大的沿海地区植树造林,主要可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C.导致秘鲁渔场鯷鱼资源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D.人类可以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帮助下,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因而不用担心生物资源的灭绝
答案 A?
解析 B项在沿海地区植树造林主要起到防风防潮的作用。
? 工业部门的地域转移是和结构升级相联系的。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11~13题。?
11.如果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同一工业部门,则最可能是( )?
A.石油化工工业 B.航天工业?
C.电视机装配工业 D.制糖工业?
答案 C?
解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工业部门首先在美国迅速发展,继而转移到日本,然后是中国,由此可判定它为劳动密集型工业,电视机装配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
?
12.该工业的地域转移,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是( )?
A.日本—美国—中国 B.中国—日本—美国?
C.美国—日本—中国 D.日本—中国—美国?
答案 C?
解析 劳动密集型工业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然后转移到日本,又转移到中国,遵循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一般规律。
13.该工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迁出地环境优美 B.迁出地资源丰富?
C.迁入地市场潜力大 D.迁入地劳动力素质高?
答案 C?
解析 劳动密集型工业利润低,因此依次转移到劳动力丰富的国家;转移到我国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是有丰富的劳动力。
二、综合题?
14.读“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很多地区都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 。?
(2)露天煤矿建设易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危害??
(3)图中复垦区对环境的改善将会起到哪些作用??
答案 (1)当地的煤炭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 (2)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3)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解析 第(1)题,黄土高原地区煤炭储量十分丰富,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第(2)题,露天煤矿的建设,大面积开挖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使地表沙尘增加,污染大气等。第(3)题,复垦会逐渐恢复植被,减少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
15.近些年来,G市(下图)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G市属于 省,铁路名称是 铁路。?
(2)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 本题通过区域图的呈现,综合考查相关区域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特点。吸引产业转移的条件可从自然、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考虑。?
答案 (1)江西 京九?
(2)临近广东省,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劳动力和地价便宜(较低)。(答政府优惠政策、能源丰富等条件,合理即可)?
16.(2011·梅州期末检测)读“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和“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
材料二 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1)材料一图中A地区的地形区名称是 ,西气东输工程、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此处经过,其自然地理原因是 ( )?
A.河套平原 路程最短? B.宁夏平原 气候适宜?
C.河西走廊 地形平坦? D.柴达木盆地 物产丰富
(2)西气东输工程的中段B处发生了弯曲,比沿图中的虚线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原因是( )?
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
B.加快陕、晋两省的能源外运?
C.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途经陕甘宁鄂尔多斯气区?
D.拉动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发展?
(3)结合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分析西部输出了资源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4)在西气东输工程进行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1)C (2)C?
(3)西部地区通过资源的输出换来了资金、技术,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扩大了就业,提高了收入。?
(4)保护生态环境。因为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
解析:第(1)题,A处为位于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其地形起伏较小,有利于管道的修建 。第(2)题,B处为陕甘宁鄂尔多斯气区,作为西气东输的补充气源,能保障供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第(3)题,主要考查对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结合图表仔细阅读即可。第(4)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因此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