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外阅读。
读书是件快乐的事(节选)
①我的生活离不开书。
②每天必读,而且读得广而杂,可以说是博览群书了。但我一直偏爱读旧体诗,特别是唐宋诗,我很早就能背诵了,但我还是一有空就翻上几页读一读。古代诗人那精湛的诗句,巧妙的用词,以及优美的韵律,读后犹如品尝到一杯美酒,能使我忘掉生活中的很多烦恼,把分散的思想集中到写作中去。
③除了爱读旧体诗外,我还爱读历史书。我收藏了许多有关历史的书。我读书的方法与一般人似乎不尽相同,不做札记,也不做卡片,全凭自己的记忆,把重要的或感兴趣的记住,并及时地应用到写作中。这样自己写文章时就更有说服力,更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了。
④读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休息时,翻翻书、读读报,也是我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从中学阶段开始我就剪报。我常常剪报纸中的好文章,把它们订成一本本的剪贴本。这些剪贴本与书相比,更为我所喜欢。因为,它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喜欢的,而书刊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而可以说这一本本剪贴本是文章中的精品集。我时常拿出自己的剪贴本翻阅,一遍又一遍地阅读那些我旱已熟知的文章,但每次重读,我都会从中获得不少新的体会。剪贴本还是我收集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写《上海旧话》等书时,剪贴本曾给了我许多帮助。
⑤读书、看报、写书,每天,书就是我最忠诚的伙伴。我把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献给了它们。同时,它们也为我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我与书本之间这样不可分离的关系,真可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了!
1.选文主要通过介绍作者读 、读 、读 来说明作者 ,表达了作者 。
2.找出选文中的两个过渡句,用“ ”画出来。
3.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选文中介绍的读书方法。
4.选文中“不可一日无此君”中的“此君”指的是( )
A.旧体诗 B.历史书 C.剪报 D.书本
5.选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介绍一种你喜欢的读书方法。
阅读短文。
《忆读书》片段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① ”做不到了,“② ”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7.在文段画“ ”处补充合适的内容,①处应补充: ;②处应补充: 。
8.下面选项能恰当概括文段内容的是( )
A.读书好 B.多读书 C.读好书
9.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作者对以下书籍的评价。
《西游记》: 《封神榜》:
《荡寇志》: 《水浒传》:
10.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请用文段中的词句概括。
阅读短文《富兰克林的读书法》,回答问题。
19世纪的美国大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luè liè)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不厌不倦。”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富兰克林出身贫寒,从小没上过多少学,12岁便进了印刷厂做印刷工人。他的读书方法是:
一借。由于家境(jìn jng)贫寒,当印刷工的报酬也很低,他便从自己认识的几个书店的学徒和一些藏(cáng zàng)书多的人那里借书读。借来之后,他赶快回到家,点起一盏小油灯来读。读得疲乏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坐下来继续阅读,直到读完为止。第二天,他准时把书还给朋友。朋友们称赞他是一位守信用的“读书迷”。
二摘。富兰克林除借书读之外,对特别好的书,他也去买。买下的书,他在读的时候,总是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把最精彩的字、词、句、段、名言警句摘抄下来。他读过电学、地学、植物学、数学、化学等许多书,光摘抄下来的读书笔记就有满满的好几筐呢!
三背。富兰克林读书,有一个好习惯。对于好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他总要背下来。
四写。除了写读书笔记之外,富兰克林还常常练习写作。他写作的方式有:一是仿写。读过一篇文章他仿写一篇。写完之后,他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对照、比较,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问题之后,再进行修改。二是创作。在读了许多书之后,富兰克林结合自己对科学技术的乐趣、爱好,练习写自己的研究与发现,阐(chǎn shǎn)述自己的观点。
富兰克林这样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11.用“ ”标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2.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你认为富兰克林的第三种读书方法有什么好处,你还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分享给大家?
13.第⑥自然段以问题结尾,请先回答这个问题,再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14.“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不厌不倦。”请将这句话记下来。这句话说了几层意思?它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借鉴意义?
15.读了本文,请你谈谈在读书方面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坐落在海淀区白石桥东侧的真觉寺。
博物馆分为室内展和露天陈列两部分,共展出数百件文物精品,其中包括珍贵的东汉石人,宋代针灸穴位牌,清代石享堂等,这些文物都是北京石刻艺术的瑰宝,如清代石享堂,就是一座由30余块雕刻组成的石仿木结构建筑,在石头上雕镂出精美的花纹,工艺十分高超,被列为镇馆宝物之一。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特别针对中小学生求知欲强、善于体验、勇于动手的特点,在馆内建立了“石刻坊”科普实验室。实验室设有石刻传拓、石刻翻模、石头彩画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为中小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观须知门票价格:成人20元/张 学生10元/张 北京市中小学生免门票。每周三成人、学生均免门票。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休息)
16.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北京石刻艺术馆坐落在海淀区白石桥东侧的真觉寺。( )
(2)“石刻坊”科普实验室针对中小学生设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 )
(3)北京市中小学生参观石刻艺术馆可以免门票。( )
(4)石享堂是全木结构。( )
17.材料中画“_____”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 。
18.用“﹏﹏﹏”在材料中画出说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建立“石刻坊”科普实验室的原因的句子。
19.寒假期间,小丽接待来自英国的小伙伴,准备带她参观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妈妈担心小丽不能为英国小伙伴讲解。如果你是小丽,你会对妈妈说什么?
阅读理解,
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图书馆出现了,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chú)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dān),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史”,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的官职。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集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
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guì)”。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唐代的魏征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明代,秘书监一职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还在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
需要说明的是,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握,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
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的。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经在自己的诗歌里,这样描写过老朋友邺(yè)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唐代末年,眉州的“孙家书楼”藏书量在四川首屈一指。明朝范钦的天一阁,也是享誉古今、天下闻名的“图书馆”。
无论是私人藏书还是皇家藏书,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是第一次把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的圈书馆。所以说,“江南图书馆”是开创了我国“图书馆”新篇章的图书馆,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20.文章按照 顺序,介绍了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图书馆,最早出现于 ,先后沿用过 、 、 、 名称,直到 (时间)江南图书馆的出现,我国才有了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21.我国民间私人图书馆最早出现于( )
A.周代 B.汉代 C.唐代 D.清代
22.短文中引用韩愈诗句“插轴三万卷”,目的是说明( )
A.韩愈读书多 B.邺侯藏书多
C.唐代私人藏书多 D.唐代盛行私人藏书,而且藏书量极大
23.短文介绍我国古代私人藏书情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24.“江南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25.短文第1自然段引用《史记》中关于老子的记载,有什么作用?
阅读理解。
偷看小说
季羡林
那时候,在我们家,小说被称为闲书,是绝对禁止看的。但是,我和秋妹都酷爱看闲书。
高级的闲书,像《红楼梦》《西游记》之类,我们看不懂,也得不到,所以不看。我们专看低级的闲书,如《彭公案》《施公案》《济公传》《七侠五义》《小五义》《东周列国志》《说唐》《封神榜》等。我们都是小学水平,秋妹更差,只有初小水平,我们认识的字都有限。当时没有什么词典,有一部《康熙字典》,我们不会也不肯去查。经常念别字,如把“飞檐走壁”,念成了“飞yàn走壁”,把“气往上冲”念成了“气住上冲”。反正,即使有些字不认识,内容还是能看懂的。
那时候,我们家没有电灯,晚上把煤油灯吹灭后,躺在被窝里用手电筒来看。那些闲书,都是洋光纸石印的,字极小,有时候还不清楚。看了几年,我居然没有变成近视眼,实在是出我意料。
我不但在家里偷看,还把书带到学校里去,偷空就看上一段。校门外左手空地上,正在施工盖房子。运来了很多红砖,摞(luò)在那里,不是一摞,而是很多摞,中间有空隙,坐在那里,外面谁也看不见。我就搬几块砖下来,坐在上面,在下课之后,且不回家,掏出闲书,大看特看。书中侠客们的飞檐走壁,刀光剑影,仿佛就在我眼前晃动,我似乎也参与其间,乐不可支。等到脑筋清醒了一点儿,回家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常常挨数落。
这样的闲书,我看得数量极大,种类极多。光是一部《彭公案》,我就看到了四十几续①。越说越荒唐,越说越神奇,到了后来,书中的侠客个个赛过《西游记》的孙猴子。但这有什么害处呢?我认为没有。除了我一度想练铁沙掌以外,并没有持刀杀人,劫富济贫,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危害社会。不但没有害处,我还认为有好处。记得鲁迅先生在答复别人问他怎样才能写通写好文章的时候说过,要多读多看,千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一类的书籍。我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注释:①续:指续写《彭公案》的书。
26.作者通过回忆 、 、 等童年经历,突出了自己小时候酷爱看闲书的爱好。
27.用“﹏﹏﹏”画出作者描写自己读书时感受的句子。
28.在谈论读闲书的好处时,作者引用了鲁迅说的话,起到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引起注意 C.引发思考 D.增强说服力
29.关于读闲书,作者说:“不但没有害处,我还认为有好处。”在这里,作者认为读闲书的好处是( )
A.打发时间 B.获取知识 C.提高写作水平 D.认识朋友
30.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1.现在也有不少家长反对孩子看闲书,你怎么看?
《第八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旧体诗 历史书 报纸 喜欢读书,离不开书 对书的热爱之情 2.除了爱读旧体诗外,我还爱读历史书。
读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休息时,翻翻书、读读报,也是我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3.积累精湛的诗句和巧妙的用词;记住重要的、感兴趣的内容,并及时地应用到写作中;制作剪贴本。 4.D 5.开头和结尾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方式。强调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突出了“我”对书的热爱之情。 6.我喜欢先看目录,了解了故事的大致内容后再读具体内容。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人物情感分析。
文章第二段介绍了作者偏爱读“旧体诗,特别是唐宋诗”,而通过第三段的过渡段“除了爱读旧体诗外,我还爱读历史书”则了解了作者还爱读历史书。通过文章一些关键句子能够分析出作者对书的热爱,比如“我的生活离不开书”“读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休息时,翻翻书、读读报,也是我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读书、看报、写书,每天,书就是我最忠诚的伙伴”。文章第四段还着重介绍了书对“我”的重要性。
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过渡句”是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文中符合过渡句的是“除了爱读旧体诗外,我还爱读历史书”。因为第二段介绍了自己爱读旧体诗,第三段介绍了自己爱读历史书。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内容概括。
先找关键信息“读书的方法”,将答案定位在第三自然段,通过第三段内容“我读书的方法与一般人似乎不尽相同,不做札记,也不做卡片,全凭自己的记忆,把重要的或感兴趣的记住,并及时地应用到写作中。这样自己写文章时就更有说服力,更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了”进行概括。
4.本题考查句子分析,词语理解。
文章全篇主要围绕“读书”进行叙述。通过句子“我与书本之间这样不可分离的关系,真可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了”可知,这里的“君”是指书本。选项D正确。
故选D。
5.本题考查分析句段的作用。
文章开头叙述“我的生活离不开书”,突出了“我”对书的热爱和书对我的重要性。而结尾又介绍“书”是“我”最忠诚的伙伴,“我”和书本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样突出了“书”对“我”的重要性。开头和结尾互相接应,使结构更加完整和严谨,含义更加深刻,使情感更加强烈,使主题更加突出。
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出自己的读书方法,方法要合理。如:我喜欢读书时写标签,把自己喜欢的章节做标注,抄写美妙的句子进行积累。
7.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8.C 9. 精彩 烦琐 索然无味 栩栩如生 10.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分析】7.考查现代文的识记能力,语段选自《忆读书》,学生根据积累和前文得出答案“腿上闭门不出”就做不到“行万里路”,只有在家“读万卷书”。
8.语段选自《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选段中从“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可以看出书经过比较也有不同,我们要选择读好书。
9.此题考查文段的理解能力。从文段句子“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可以得出答案。
10.此题考查关键词句的检索能力,选段第一自然段中最后一句话“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说出了好书就是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11.liè jìng cáng chǎn 12.第三种方法“背”的好处是,可以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我分享的好的读书方法是:通读、精读、跳读、泛读、想象画面读等。 13.启发:通过学习富兰克林的读书方法,我明白了积累的重要性,也学会了积累的方法。
好处:以问题结尾,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14.一是把读书当作自己唯一乐趣;二是从不将时间浪费在无益的事情上;三是对自己的事业勤奋不倦。
借鉴意义:我们如果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乐趣,不沉迷于游戏等无益的事情,成绩一定能够提高。 15.示例:要把读书当作自己的乐趣,不要沉迷于游戏等无益的事情,要学会积累。
【分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要求我们注重识记与积累。
“恶劣”的“劣”正确读音是:liè。
“家境”的“境”正确读音是:jìng。
藏
【cáng】1.隐蔽:躲~。2.收存:~书。
【zàng】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3.西藏的简称:青~公路。4.藏族。5.古又同“脏(zàng)”。
“阐述”的“阐”正确读音是:chǎn。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读书方法的掌握。
阅读文章可知,富兰克林的第三种读书方法是“三背。富兰克林读书,有一个好习惯。对于好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他总要背下来。”好处是可以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我知道的读书方法还有:通读、精读、跳读、泛读等。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结尾处“富兰克林这样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以问题结尾,在结合文中“买下的书,他在读的时候,总是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把最精彩的字、词、句、段、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对于好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他总要背下来。”“一是仿写。读过一篇文章他仿写一篇。写完之后,他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对照、比较,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问题之后,再进行修改。”分析可知,通过学习富兰克林的读书方法,我明白了积累的重要性,也学会了积累的方法。且文章结尾以问题结尾,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不厌不倦。”这句话共有三层意思:一是把读书当作自己唯一乐趣;二是从不将时间浪费在无益的事情上;三是对自己的事业勤奋不倦。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应该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乐趣,不断提升自己,不要沉迷于游戏。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结合文中“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不厌不倦。”分析可知,我们应该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乐趣,不断提升自己,不要沉迷于游戏。
结合“买下的书,他在读的时候,总是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把最精彩的字、词、句、段、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分析可知,阅读中汲取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积累。
16. √ √ √ × 17. 举例子 具体说明博物馆内收藏的都是文物精品 18.特别针对中小学生求知欲强、善于体验、勇于动手的特点,在馆内建立了“石刻坊”科普实验室。 19.妈妈请放心,博物馆提供汉语、英语等5种语言的参观引导设备。有了它,您就不必担心我不能为英国的小伙伴讲解了。
【分析】16.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
从“如清代石享堂,就是一座由30余块雕刻组成的石仿木结构建筑,在石头上雕镂出精美的花纹,工艺十分高超,被列为镇馆宝物之一。”来看石享堂并非全木构造。
1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的分析能力。
说明文的语言的要求是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真实性,周密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作假设。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
从“如清代石享堂,就是一座由30余块雕刻组成的石仿木结构建筑,在石头上雕镂出精美的花纹,工艺十分高超,被列为镇馆宝物之一。”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所以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博物馆内收藏的都是文物精品。
1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特别针对中小学生求知欲强、善于体验、勇于动手的特点,在馆内建立了“石刻坊”科普实验室。”可以看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建立“石刻坊”科普实验室的原因是为了增强小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动手的能力。
19.本题考查口语交际,学生在解答时要注意语句表达的礼貌和得体。
妈妈请放心,博物馆提供汉语、英语等5种语言的参观引导设备。我一肯会给英国小朋友讲解旳,仔仔细细,让小朋友们很开心。
20. 时间(朝代) 周代 盟府 石渠 天录 金匮 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21.C 22.D 23.A 24.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而且第一次把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开创了我国“图书馆”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25.引用《史记》中的记载,说明图书馆在周代已经存在,而老子也确实担任过“图书馆馆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分析】2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文章段落内容来作答。从“周代、西汉、东汉、明代、唐代”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从而介绍了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名称的改变。
2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握,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可以看出私人图书馆最早出现于唐代。
2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
引用的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体现说明文准确性。所以引用“插轴三万卷”为了强调唐代盛行私人藏书,而且藏书量极大。
23.本题中狐妖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插轴三万卷”和“孙家书楼”来看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4.本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是第一次把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的圈书馆。”可以看出图书馆的演变,也可以体现“江南图书馆”是开创了我国“图书馆”新篇章的图书馆,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2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说明方法的辨析以及作用的分析。
开头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体现说明文准确性。
所以引用《史记》中的记载,说明图书馆在周代已经存在,而老子也确实担任过“图书馆馆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6. 识字有限偷看低级闲书 躲在被窝里偷看闲书 在校外偷看闲书 27.书中快客们的飞檐走壁,刀光剑影,仿佛就在我眼前晃动,我似乎也参与其间乐不可支。 28.D 29.C 30.对读书的热爱,对童年的怀念。 31.家长反对孩子看闲书是不对的,但是我们要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只要我们多读好书,自觉抵制无聊、有害的闲书,并积极将所读运用到学习、生活之中,让家长看到阅读的好处,他们就不会反对我们看闲书了。
【分析】26.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准确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反正,即使有些字不认识,内容还是能看懂的。”可以体现写了识字有限偷看低级闲书。
从“那时候,我们家没有电灯,晚上把煤油灯吹灭后,躺在被窝里用手电筒来看。”可以体现写了躲在被窝里偷看闲书。
从“我不但在家里偷看,还把书带到学校里去,偷空就看上一段。校门外左手空地上,正在施工盖房子。”来看写了在校外偷看闲书。
27.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我就搬几块砖下来,坐在上面,在下课之后,且不回家,掏出闲书,大看特看。书中侠客们的飞檐走壁,刀光剑影,仿佛就在我眼前晃动,我似乎也参与其间,乐不可支。”中的“书中快客们的飞檐走壁,刀光剑影,仿佛就在我眼前晃动,我似乎也参与其间乐不可支。”可以看出“我”在读书时的开心。
28.本题主要考学生对于文章“引用”的作用。
从“记得鲁迅先生在答复别人问他怎样才能写通写好文章的时候说过,要多读多看,千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一类的书籍。我认为,这是至理名言。”来看是要借助鲁迅的观点更深入地告诉读者读闲书的好处,所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2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不但没有害处,我还认为有好处。”以及“记得鲁迅先生在答复别人问他怎样才能写通写好文章的时候说过,要多读多看,千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一类的书籍。我认为,这是至理名言。”来看是要阐述读闲书与提高写作的关系。
30.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准确理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道理。
从作者对童年读书时的描述体现了对读书的喜爱以及童年的怀念之情。
31.本题属于探究题,答这类题要仔细审查题干从中筛选重要信息。
从题目中看是要对“看闲书”的话题进行作答,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其次要从利处进行阐述写出自己的论据。如:
家长反对孩子看闲书是不对的,但是我们要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课外书我们会有所选择,一定能帮助我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扩大积累。当家长看到有利的一面就不会反对我们看闲书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