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及其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是美国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
B.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中部著名的山地——落基山
C.田纳西河流域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
D.长期以来,田纳西河流域一直是美国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
解析:选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它并不直接注入密西西比河,而是注入其支流俄亥俄河;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由于田纳西河流域降水丰富,且地形多山,起伏较大,因此它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但长期以来,该流域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后经治理,经济水平有所提高。
2.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
A.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B.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
C.防洪和灌溉
D.航运和发电
解析:选A。水资源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而B、C、D三项均为开发方案的有效组成部分。
3.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中,土地利用是重要方面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土地规划中,留出大面积的土地用于发展种植业
B.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发展棉花种植
C.采取围湖造田、砍伐森林等措施提高耕地的比重
D.采取措施稳固河、湖岸线,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解析:选D。在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中,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采取措施稳固河、湖岸线,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
(2012·南通市高二调研)下图为黄河流域及相邻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示区域中,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 )
①青、甘、宁、陕 ②新、宁、川、渝 ③内蒙古、晋、豫、鲁 ④晋、豫、冀、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黄河流域开发的重点有( )
①挖掘土地潜力,发展粮食生产 ②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 ③修建水利工程,发展航运旅游 ④加强流域管理,发展节水产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综合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 )
①大力植树种草,改良生态环境
②建设人工草场,提高牧业产出
③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
④沟谷打坝建库,扩大灌溉面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黄河自源头到入海口,依次经过了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省级行政区。第5题,黄河位于我国生态较脆弱的北方地区,不宜通过挖掘土地潜力来发展粮食生产;黄河流域的水能、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丰富,今后应重点发展黄河流域的能源工业;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资源短缺,今后应加强流域管理工作发展节水产业;由于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水量小,航运难以发展。第6题,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人类破坏植被及不合理地利用土地引起的,今后应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答案:4.A 5.D 6.A
7.(2012·深圳高二试题调研)“同一条尼罗河,同一盆地,同一未来”是尼罗河流域各国人们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下图为尼罗河流域图。
材料2: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流域内国家、人口众多,经济落后。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流域内干旱频发,生态破坏和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材料3:1929年,英国统治下的苏丹和埃及签署了《尼罗河水协定》,埃及和苏丹获得绝大部分的尼罗河水使用权。近年来,上游国家积极谋求平等利用尼罗河水的权利,埃及和苏丹因高度依赖尼罗河水而坚持捍卫历史协定,各国间矛盾时有发生。
(1)与青尼罗河相比,白尼罗河在支流数量、流域面积、径流季节变化等方面有何特点?
(2)指出尼罗河下游开发利用的重点,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说明各国间因利用尼罗河水资源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原因。
(4)作为一条国际性河流,你认为尼罗河流域综合开发的途径有哪些?
解析:(1)白尼罗河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2)下游区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但是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因而需要兴修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尼罗河的河水发展特色农业。下游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旅游业。(3)随着人口增多和经济发展,各国对尼罗河河水的依赖性增强,矛盾增加。(4)主要是加强合作,共同开发与利用。
答案:(1)支流多,流域面积较广,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较小。
(2)重点:兴修水利,防治洪涝,保障灌溉,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理由: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光热充足;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需兴修水利工程,防治洪涝,保障灌溉,促进特色农业(长绒棉)的发展;尼罗河沿岸自然风光迷人,人文景观荟萃,人口稠密,水运便利,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3)①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各国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大;②随着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和水污染,流域内水资源供应不断减少;③流域内许多国家对尼罗河水资源依赖程度很高;④殖民统治时期签署的水权协定影响尼罗河河水的公平使用。
(4)①加强区域合作,通过协商解决争端;②建立尼罗河流域国际合作组织,统一管理、规划,共同开发;③加强河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④积极开展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为流域的开发利用寻求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一、选择题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较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
2.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9~10月 B.11~12月
C.1~2月 D.4~5月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上游以山地为主,气候属亚热带气候,冬春降水较多。第2题,由图中降水资料可知,该地11月份进入多雨期,在此之前应留出一定的库容用以防洪。
答案:1.D 2.A
TVA是专门为开发田纳西河而设立的一个具有政府职能和个体企业活力双重身份的管理机构。读图完成3~4题。
3.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指向型工业 B.技术指向型工业
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D.动力指向型工业
4.综合开发后,有关田纳西河航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坝修建后,河流径流量变得稳定
B.修建了大量的大坝船闸,使通航里程增加
C.航道加深,通航能力加强
D.水运通航成本已经和陆路成本相差不多
解析:第3题,田纳西河以梯级开发作为核心环节,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因此宜布局动力指向型工业。第4题,田纳西河综合开发后,航运条件改善,水运通航成本远低于陆路成本。
答案:3.D 4.D
(2012·广州市高二综合测试)下图为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约束
B.甲河下游受地形约束,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
C.均受地形约束
D.均受气候影响
6.关于甲、乙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上游地区终年少雨,荒漠广布
B.乙河上游地区终年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森林茂密
C.甲河下游地区草场广阔,乙河下游地区水田连片
D.目前乙河的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快于甲河的河口三角洲
7.关于甲、乙两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甲河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发展航运、发展种植业等
B.乙河上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梯级开发、发展旅游等
C.甲河下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保护植被生态、发展畜牧业
D.乙河下游重点开发水能资源、保护水质、发展灌溉农业
解析:第5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甲河为尼罗河,乙河为湄公河,甲河下游流经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其影响,河流流域面积狭小,乙河上游流经地区山高谷深,南北纵列分布,平地很少,受其影响,河流流域面积狭小。第6题,甲河上游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不可能终年少雨,荒漠广布;乙河上游为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甲河下游地区沙漠广布,上游地区草场广阔。第7题,甲河上游因落差较大不适宜发展航运,下游落差小不利于水能发电;乙河下游由于落差小,不能以开发水能资源为重点;乙河上游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应重点建设自然保持区,梯级开发、发展旅游等。
答案:5.A 6.D 7.B
读图,回答8~9题。
8.乌江流域( )
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B.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C.有遵义、荔波等旅游景点
D.煤、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
9.乌江流域开发建设内容有( )
①大面积种植水稻 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 ③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 ④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乌江从西南流向东北,因此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本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荔波不位于乌江流域,而位于西江流域。第9题,乌江流域以山地丘陵为主,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会破坏景区环境。
答案:8.D 9.B
(2012·烟台模拟)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峰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经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展旅游业 B.发展金属冶炼业
C.发展航运业 D.发展水力发电
解析:选C。红水河沿岸地形崎岖,落差较大,不适合发展航运业。
11.近年来红水河流域人口向下游流动,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下游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大量人口
B.下游经济发展迅速,需要大量劳动力
C.上游土地荒漠化严重,导致大量人口外流
D.上游污染严重,人口不得不迁移
解析:选B。红水河下游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劳动力。A、C、D三项不符合实际。
读河流流域对比图,回答12~13题。
12.甲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是( )
A.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
B.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产生水土污染
C.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D.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13.乙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湿地萎缩 D.物种减少
解析:第12题,根据经纬度位置确定甲河为印度河,该河流域气候干旱,发展农业需要引水灌溉,容易引起土壤盐碱化。第13题,乙河为亚马孙河,流域内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动植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物种减少。
答案:12.D 13.D
二、综合题
14.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河段流域面积约13万km2,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为375.3mm。历史上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以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A城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表
时段(年)
断流年数
断流天数
径流量(亿m3)
1991~1995
1
61
9.62
1996~2000
5
817
4.43
2001~2007
7
2555
0
(1)据表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简要说明该河段断流现象的延续将会产生的主要问题。
(3)针对该流域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断流年数增多,断流天数增多,径流量逐渐减少,据此可推断上游水量的变化趋势;径流量减少与水利建设、工农业用水有关,另外该地处于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蒸发旺盛。(2)河流断流会导致生活、生产用水紧张;图中有许多沙丘集中分布区,说明断流加剧土地沙化,使生态环境恶化;由于断流,水利设施的功能不能得到发挥。(3)针对断流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1)变化趋势:上游来水逐年减少,甚至出现多年无径流现象。原因:降水量减少(蒸发和下渗增加),上游水库的拦蓄,上游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加。
(2)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紧张,影响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加剧土地沙化;水利设施功能丧失;生态环境恶化。
(3)调整农业结构,实行退耕还草、还牧;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针对水土流失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等。
1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下图是波河流域图。
材料2: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邻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多在其一些支流上游兴建水利工程。波河中下游含沙量大,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
(1)根据材料1简述波河的水系特征。
(2)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分析其原因。
(3)请为波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出你的建议。
解析:(1)从流域面积、支流、流程和流向等角度组织答案。(2)主要回答冬季和春季河流流量较大的原因。(3)治理和开发需要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制度措施等方面回答。
答案:(1)干流较长,自西向东流;支流众多,基本呈南北对称分布;流域面积较大;干、支流河床比降大。
(2)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到冰雪融水补给,进入汛期;冬春季节,波河流域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径流丰富。所以波河的丰水期持续时间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
(3)在中下游地区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下游地区开挖新的入海河道;切实有效保护上游山区的植被;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在上游开展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电;提高流域的开放度;不断加大开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