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导学案1(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导学案1(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16:0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导学案1)
年级: 班级: 姓名: 小组名称:
科 目
地理
课 题
课型
习题课
授课人
设计人
审查人
审批人
师评
组评
学习
目标
强化这一节课所学知识
学习
重点
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
学习
难点
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
学 习 过 程
学习笔记
(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以后,德国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据此回答1~2题。
1.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2.鲁尔区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结构单一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010·淮北模拟)面对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结合下图,回答3~5题。
3.下列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图示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
A.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B.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
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
5.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在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的过程中,新兴的工业部门有
①钢铁工业 ②汽车工业 ③石油化工 ④机械工业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 D.②③④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6~7题。
材料1:焦作市位置图。
材料2:焦作煤矿久负盛名,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焦作市除原煤外,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也非常丰富。焦作市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
6.焦作市目前的工业地域类型和哪一工业区类似
A.鲁尔区 B.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C.英国苏格兰工业区 D.德国南部工业区
7.煤城焦作的出路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下面有关焦作以后的发展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做强做大炼铝工业
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
C.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业
D.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2010·大同模拟)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分析回答8~10题。
8.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 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 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 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
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
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10.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业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2010·南京模拟)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16.(2010·平顶山模拟)读“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鲁尔区在冬季易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一天中污染程度最大发生在    (时间段)上。
鲁尔区某日气温统计资料
时间(时)
3
7
11
15
19
23
温度(℃)
3.7
1.5
4.2
5.7
5.0
4.1
A.3~4时 B.7~8时 C.13~14时 D.19~24时
(2)根据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分析20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鲁尔区的环境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曾遭受严重污染,鱼虾难觅,今日却清澈洁净,成为欧洲人度假休闲胜地之一。试分析该河得到成功治理的有效途径。
【纠错反思(教学反思)】
DDCAA ADDCB DC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一天中污染程度最大的时间为7~8时,因为此时易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鲁尔区大气污染物的变化图是解答鲁尔区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依据,分析原因要结合鲁尔区不同年代产业结构的变化。莱茵河的治理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即可。
答案:(1)B
(2)大气污染物含量呈波状下降,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原因:产业结构调整,重污染企业规模减小,轻污染或无污染的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采取了减轻和消除污染的相关技术措施;绿化美化环境。
(3)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