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每课一练2(中图版必修3)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的三个结构性指标是( )
A.农业产值比重<15%,农业就业人口比重<20%,城镇人口比重>60%
B.农业产值比重<20%,农业就业人口比重<20%,城镇人口比重>60%
C.农业产值比重<15%,农业就业人口比重<15%,城镇人口比重>60%
D.农业产值比重<15%,农业就业人口比重<20%,城镇人口比重>50%
答案 A
解析 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业人口、农业产值应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应该上升。
江苏省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下图,回答2~3题。
2.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
A.北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南部地区
D.北部和中部地区
答案 C
解析 江苏省南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
3.近年来,外商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与珠三角地区相比,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答案 B
解析 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
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城市人口比重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答案 D
解析 江苏省城市化过程在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判断②为城市人口比重;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波动上升,第二产业一直占主导地位,据此可判断①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③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④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5.图示曲线反映了
(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没有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长速度最快,并于1990年超过第一产业;城市人口比重增幅最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
“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都市圈”是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据此回答6~8题。
6.三大“城市圈”是指( )
A.南京、苏州、无锡
B.南京、苏锡常、徐州
C.无锡、常州、徐州
D.无锡、苏州、徐州
答案 B
解析 江苏省构建的三个“都市圈”是指南京、苏锡常、徐州。
7.实施该城市化战略,是针对江苏省城市化存在的什么问题而提出的( )
A.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
B.乡镇工业过分集中
C.缺少特大型城市
D.小城镇规模缩小,大城市规模相对扩大答案 C
解析 江苏省由于缺少特大城市,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建设三大“都市圈”,增强了核心城市的功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明显。
8.三大城市圈建设的意义有( )
①增强核心城市的功能 ②不利于跨江发展 ③促进苏南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 ④苏北地区发展劣势更加突出 ⑤使苏中快速崛起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苏锡常与南通、泰州间的联系增强有利于跨江发展,从整体上会提高苏南的发展水平,促进苏中的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
9.我国苏南地区的乡村小城镇发展很快,主要是因为( )
A.苏南紧邻上海、苏州、无锡等大城市,这些大城市中的人口和企业大量地迁往苏南地区
B.这里人口密集、人口数量大
C.这里最新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D.这里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答案 D
解析 苏南地区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南和太湖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主要包括南京、镇江、苏州、无锡等城市,这里人口密集,人口数量多,乡镇企业发达,但矿产缺乏,苏南乡村城镇发展快的原因是乡镇企业发达。
10.江苏省工业污染治理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以重工业为主,废水排放多
B.工业集中,废水排放集中
C.有色金属冶炼发达,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
D.乡镇企业的发展污染点多,面积大
答案 D
解析 江苏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由于乡镇企业分散,面积大,污染点多,造成治理难度较大。
11.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答案 B
解析 城市化发展的最重要一个标志就是非农业人口比重的增加。而A、C、D项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合理现象,如果在城市化过程中合理发展、合理规划,就不会出现这些现象。
(2011·连云港模拟)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下面“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完成12~13题。
12.上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答案 B
解析 由城市化知识可知,中国城市化率大致为30%多,日本城市化率为70%多;中国工业化率在不断上升,日本在下降。
13.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目前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答案 C
解析 目前,中国工业化水平远低于日本。
二、综合题
14.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结合以下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上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结合下表,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05年
苏南地区
59.6
67.0
苏中地区
37.7
46.3
苏北地区
31.2
39.5
(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原因。
(4)江苏省从苏南到苏中再到苏北梯度差异比较明显,实现该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为(多选)( )
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B.苏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
C.苏中地区要加强淮河流域开发
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
答案 (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
(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
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等。
(3)①水资源问题。由于污染严重,存在水质型缺水现象;②能源问题。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不平衡;③土地资源问题。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少,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④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治理投入跟不上。
(4)A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江苏省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弄清江苏省城市化的时间差异,回答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认清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要从它们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第(3)题,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且发展迅速,人口稠密,因而会导致能源的短缺、水资源的污染、土地资源的减少等问题,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导致“三废”的大量产生。第(4)题,苏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应承接上海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苏中借助淮河加强区域开发。而苏北地区应加大工业发展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15.(2011·靖江学业水平模拟)读“我国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图”,回答问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
,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省区的城市化水平是
。促进城市化发展迅速的主要动力是
。
(2)列举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发展过快给耕地、交通、水资源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
(3)近年来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能源日益紧张,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答案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0~60%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或工业化)
(2)耕地减少、交通拥堵、水资源紧缺(或水污染严重)。
(3)开源: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开发新能源(建立核电站等);节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的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强人们节能意识等。
解析 第(1)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中东部沿海大部分省区城市化水平约为40%~60%,其动力是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第(2)题,城市化过快,会带来耕地减少、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第(3)题,可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