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和城市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探索(每课一练)
一、选择题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完成以下2题。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水平
环保门槛
苏南某市
5
000万元
100万元左右
3
000元左右
要求高
苏北某市
1
000万元
20万元左右
1
000元左右
要求较低
1.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小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2.江苏省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以下2题。
3.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4.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
5.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城市人口比重
B.②—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C.③—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6.图示曲线反映了(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80年代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完成以下6题。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8.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9.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10.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生活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左拉
11.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1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13.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的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
A.信息产业
B.轻纺产业
C.旅游业
D.精密仪表工业
14.四川某家电生产集团在广东某市建立了规模化的家电生产基地,其战略目的是…( )
A.利用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降低劳动成本
B.利用该市接近原材料产地的优势,减少原料运输成本
C.珠江三角洲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更大的国内市场潜力
D.利用广东靠海临港的优势,建立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基地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完成以下2题。
15.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16.下列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以下2题。
17.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18.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19.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得益于( )
A.优惠政策
B.便利的交通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资源丰富
二、填空题
20.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
286万增加到1
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21.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有学者总结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出现的三种模式,即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结合“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
(2)图b所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发展条件有何差异?
(3)近年来,欧美国家多次发起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c地区商品出口也受到了影响。请结合意大利新兴工业的发展经验,谈谈该地区的乡镇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增强发展的动力。
(4)乡镇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试结合你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加以分析。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C
5.D
6.C
7.D
8.B
9.A
10.A
11.D
12.A
13.B
14.D
15.B
16.C
17.B
18.C
19.A
二、填空题
20.(1)工业产值增加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
(2)城市面积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任答两点)
(4)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量增加,消费市场广阔。(或不利,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果树种植面积减少。)(合理即可)
21.(1)地处长江三角洲,工业基础好;濒临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受上海的辐射影响;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水陆交通便利。
(2)20世纪90年代前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国家开放的政策,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90年代后,经济实力较强,技术水平较高。
(3)重视团结协作,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信息,积极拓宽国际市场。
(4)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排放的废弃物较多;环境方面的投资过少;破坏农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技术水平较难提高;较难形成规模效益等。(任意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