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区域和区域差异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区域和区域差异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23:1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区域的概念及特点。?
2.结合图示,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利用景观图,学会分析比较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特点及其人类活动的差异。(重点+难点)?
3.运用图表有关数据,结合景观图,学会分析东部季风区内南北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难点)
自主研习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
,是一个
的实体。作为一个实体,区域包含


方面的许多要素,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外部形态特征相似。?
2.区域划分的指标有


 等某一方面的,也有
性的。相应的区域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3.区域差异指
     
。?
4.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主要是比较区域发展的

,从而为选择
    
、调整
     

    
提供依据。
问题磁场
(1)阅读以下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湖南省简称湘,省会长沙,位于东经108°47′~114°13′,北纬24°38′~30°08′,面积21万平方千米。地处长江中游,湘江纵贯全省,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中部为湘中丘陵,其余三面皆为山地。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16~18.5℃,1月平均气温为4~7℃,7月平均气温为26~30℃,年均降水量1300~1700毫米。有汉、土家、苗、回、侗、瑶、维吾尔、壮等民族。农、林业较发达,昔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盛产水稻、茶油(产量占全国一半)、茶、柑橘、桐油等,水产亦多,有色金属矿藏丰富。?
①根据材料,你是怎样理解区域含义的??
②应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呢??
(2)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济南某中学的李明同学今年考上了海南省的一所高校,他计划从济南乘火车去海南。临行前,李明的妈妈帮儿子准备所带衣物,考虑到海南离家较远,这一去就是一个学期,所以李明的妈妈把秋季和冬季的衣服装了满满一大箱。?
①李明妈妈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
②李明要带一些具有自己家乡特色的时令水果和干果给老师和同学品尝。假如你是李明的朋友,你会帮他选购哪些?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5.决定区域差异的基本自然因素是

,自然区域的标志是

。?
6.中国自然区域差异的突出表现,就是


这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7.三大自然区地理特征表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和地势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气候
大陆性气候
水文特征
多冰川
植被和土壤
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
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8.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农业活动
农业区
聚落
较稀疏
交通
水平居中
教育文化
发达
历史/开放
经济重心移出/开放晚
问题磁场
(3)为什么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9.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大致以       为界,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10.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高原、平原为主
1月均温
>0℃
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干湿地区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
水文特征
一般水量大、含沙量小、 汛期长、无冰期
11.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2)

(3)

(4)

(5)

问题磁场
(4)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②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2.划分的依据是      差异和      的分布与      发展水平的不同。 
13.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东部经济地带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中部经济地带
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
西部经济地带
14.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
15.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问题磁场?
(5)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集中表现为东、西部差异。?
①有人说,我国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②还有人说,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西部大开发,则主要是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对这个问题,你又是怎样看待的?
自主核对:
1.一定的地理位置 可度量 自然 经济 社会?
2.自然 经济 社会 综合?
3.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4.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区域发展的方向 区域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
问题磁场
(1)①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②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应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①不合适。海南位于我国南方,属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所以李明不需带秋冬御寒衣服。?
②水果:苹果、梨、桃、大枣等;干果:花生、栗子等。
5.地形 气候 土壤 植被?
6.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7.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高原盆地/海拔较高
高原、高山/海拔高
气候
季风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绝大部分地区属外流区
多属内流区,湖泊 多为咸水湖
植被和土壤
荒漠/荒漠土
寒冻荒漠/寒漠土
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
气温随纬度位置变化
水热随海拔的不同组合
8.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农业活动
畜牧业区
畜牧业区
聚落
稠密
较稀疏
交通
道路纵横 交通便利
交通不便
教育文化
落后
落后
历史/开放
经济、政治重心移入 /开放早
开放晚
问题磁场
(3)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而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且水源充足。
9.秦岭
——淮河
10.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低山丘陵为主
1月均温
<0℃
温度带
亚热带、热带
干湿地区
湿润
水文特征
一般水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冰期
11.(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5)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问题磁场?
(4)①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②楼房间距的大小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我国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12.中国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
13.
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陕、甘、宁、青、新、川、渝、黔、滇、藏
14.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速度?
15.区域位置差异 交通条件差异
问题磁场
(5)①正确。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因此,我国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
②这种看法正确。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西部大开发主要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强调公平。
疑难探究?
探究一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及地域差异表现和成因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由于受纬度位置(热量)、海陆分布(降水)和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的自然环境整体特征产生了差异。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具体如下所示:?
2.地域差异的表现及成因?
地形和气候是自然区划分的决定性因素,其差异的表现和成因如下表:
自然要素
地域差异
差异成因
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复杂的地质作用
气候
气温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地区出现转向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
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海陆位置的影响
探究二 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表现?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其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南北差异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感悟归纳
(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
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
由于降水量从东向西减少,植被大体上依次分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大致以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把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划分为两个区域。?
②青藏高寒区内部主要表现为垂直差异。
由于西北高、东南低且夏季东南部高山峡谷有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因此东南部温暖湿润、西北部寒冷干旱。植被由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的变化。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
①气温:大致与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重合。
②降水: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
③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
④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
⑤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
?
⑥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
⑦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
?
⑧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
⑨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
⑩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
?
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
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
?
地形区:?
秦岭: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
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
?
淮河: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与华北平原(北)的分界线。
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耕地类型
耕地以旱地为主
耕地以水田为主
农作物
小麦、棉花、杂粮
稻谷、茶叶、蚕丝
水果
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
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图表点拨]
图1-1-9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本组图由两幅图片组成。左为北方地区的小麦收割,右为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直观地反映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多雨,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南北内部差异,列表如下:
民居项目
北方
南方
屋顶坡度
小,降水少,可节省材料,也可晾晒作物
大,降水多,利于排水、通风、散热
代表
四合院:防寒保暖,北方冬季严寒且多大风窑洞:利用黄土高原干燥的气候和黄土的直立性,保暖、防寒、夏凉、冬暖
吊脚楼:水乡多雨,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防潮和通风散热傣家竹楼:就地取材,防潮、通风,且利于安全
材料
传统为土坯垒墙,厚度大
竹木和砖瓦、石料
[图表点拨]
图1-1-10
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本组图由两幅图片组成。左为北方地区民居,为平顶屋;右为南方地区民居,多斜顶,直观反映了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北方地区光照强,降水较少,平顶屋可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农作物的场地;南方地区降水多,雨季长,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排泄。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尤其是交通运输的影响十分明显,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同时还受天气和气候因素影响。?
总体而言,我国东部地区交通方便,道路密集且通达性好,是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地区。我国东南部(南方)由于河流众多,内河运输也成为该地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古代,交通工具在地理分布上有“南船北马”的差异。?
[图表点拨]
图1-1-11
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本组图由两幅图片组成。左为北方的京塘高速公路,右为南方的珠江航道,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北方地区降水少,气候相对干旱,地表河流少,地形以平原为主,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网;南方地区降水多,地表河流众多,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交通除了公路、铁路运输外还利用天然河道进行内河航运。?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的影响明显而直接,对文化方面的影响则是“润物细无声”的和漫长的,俗语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交通不便的地区由于缺乏便利的交流条件保留了较多的方言和民俗,而交通方便的地区频繁的交往杂居,使文化趋于融合。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形成本身就是在长期相对封闭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如下表:?
南方
北方
食物
以米食为主
以面食为主
服饰
多单衣,颜色浅,多为裙装
防寒保暖,多为皮衣、棉衣。色彩以深色为主,多为袍装
生活习惯
喜游泳、赛龙舟
喜溜冰、滑雪
语言和方言
说话婉转,方言多。交通不便,战乱灾荒较少,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
说话直率,方言少。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利于交往,交流机会多
园林艺术
较小,布局精巧,色彩素淡,与水乡风光、湿润气候相协调
较大,色彩浓重,与北方多蓝天白云的天气和气候特点相协调
歌曲戏剧
南方音乐平和,如越剧
北方音乐,刚劲有力,如京剧
(5)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以及矿产资源的南北地域差异,使自然条件对工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使我国南北方糖料作物产生差异,有“南蔗北甜”的说法。北方气候温凉,适宜甜菜生长,因而北方以甜菜为原料发展制糖业。南方气候湿热,适宜甘蔗生长,因而南方以甘蔗为原料发展制糖业。?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北方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丰富,南方这些资源则比较贫乏。北方形成了以采矿、冶金、机械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南方则利用其交通便利、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发展了消耗资源少的轻工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图表点拨] 图1-1-12 中国北方的钢铁工业?
本图片说明了我国北方经济以重工业为主。北方地区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储藏量上有较大优势,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及其区位优势,北方地区发展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如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都以重工业为主。
探究三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经济发展的差异?
经济地带经济差异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
最发达
较发达
较落后
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
最多 (61.7%)
较多 (25.4%)
较少 (12.9%)
人均GDP
最多
较多
较少
经济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
最快
较快
较慢
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
最快
较快
较慢
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逐年增加
降低
降低
[图表点拨] 图1-1-14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较?
本图以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了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读图时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比较。动态方面主要看三个地带在不同年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异,即比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静态方面主要看同一年份三个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别,即比较的是经济发展水平。?
表 1-1-2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本表以数据的方式直观表达了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从表中可以读出,三个地带中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各地带的地区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只有东部在逐年增加,中部和西部都在减小。?
2.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自然基础是经济活动的前提,自然差异是形成经济差异的基础。区域位置的差异以及随之产生的交通条件的差异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自然原因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气候
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
大部分地区是湿润、半湿润地区,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
多属干旱区和高寒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地形
地势低平,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
大部分地区地势较低,较有利于开发利用
多数地区海拔较高,或地形崎岖,不利于农业开发
地理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区位优势明显
距海较远,不利于对外开放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区位条件很差
另外,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也是造成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误区警示
一、理解区域时常见的误区?
(1)区域内部各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非完全相同?
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不存在差异,只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例如,南方水田区作为一个区域,其耕地以水田为主,但内部也有旱地。?
(2)区域≠区划?
区域与区划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区域是区划的结果,区划是划分区域的过程。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的空间单位就是区域。?
(3)区域有边界,但有的界线明确,有的界线却是过渡性质的。
对点训练
1.(2011·安徽两地三校市示范高中期末)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
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答案 D?
解析 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性,但并非完全相同。?  二、区域差异并非是区域合作与发展的障碍?
区域差异的存在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前提,通过认识区域的差异,既促进了区域的分工,为区域发展提供依据,又促进区域合作,实现高一级区域的全面发展。
对点训练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重庆正式提出了构建“西三角”经济圈的设想,建议国家将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西安关中经济圈联合起来,形成“西三角”经济圈,并明确为全国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 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带分布图,圆圈内为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专家学者提出的“西三角”经济圈。?
(1)“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相比,在海陆位置上的最大的不同是
。?
(2)从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带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空间分布特点是

。?
(3)“西三角”经济圈是西部大开发地带中产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简述“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4)我国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在于(多选)
(  )?
A.为西部大开发打造引擎和龙头?
B.利于三大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C.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
D.有利于资源、资金、人才和市场的集聚并形成产业集聚带?
E.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基地开发和建设,使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答案 
(1)位于内陆地区?
(2)以城市为中心 沿交通线(河流、铁路)呈条带状分布?
(3)有利因素: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比较丰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自然条件较好(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较充足),农业基础较好;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以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为依托;交通比较便利。(任答三点即可)?
(4)ABCD?
解析 第(1)题,“西三角”经济圈位于内陆地区,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均位于沿海地区。第(2)题,读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带分布图可知,西部地区产业地带以城市为中心;沿河流和交通线呈条带状分布。第(3)题,“西三角”经济圈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较充足,自然条件优越;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丰富;以大城市为依托,交通便利,并在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方面具有优势。第(4)题,联合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西安关中经济圈建设“西三角”经济圈,利于三大城市之间的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和龙头,集聚资源、资金、人才等,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三、几个区域范围的不同
我们通常所说的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并不等同于西部经济地带,两者存在着差异。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除了包括西部经济地带外,还包括东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中部经济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共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5%,地区生产总值不到20%。(2006年数据)?
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中部崛起战略”中的“中部”也不是指中部经济地带,这里的中部是指中部经济地带中的六个省,即: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中部六省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1%,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2.5%。(2006年数据)
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比较?
对两个不同区域进行差异比较,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比较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比较,首先要对照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再就是重点从地形(地势的起伏状况、地形类型)、气候(特点、类型)、植被(覆盖率、类型)、水文(径流的多少、流量的变化、水力资源、航运价值等)、矿产(丰歉程度及主要矿产资源)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差异;二是经济发展水平及要素的比较,主要从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进程起步的早晚、发展进程中的特点)、工业布局(主要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及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人口和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城市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后,可将所分析内容列成表格,这样两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就简单明了,直观形象,从而达到掌握其差异的要求。?
我们在这个案例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对本节区域研究方法进行一次总结。主要是通过对这两个盆地差异明显的农业经济发展条件的对比,从而抓住各自的区域特征。?
为使得区域差异的对比更明显,可以采取列表的方法比较两个盆地的气候、地形、水文、水资源开发等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
位置
亚热带季风区的西部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深居内陆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有“火洲”之称
地形
高山和高原环绕,内部有低山丘陵;为丘陵性盆地
群山环抱,地形闭塞,有中国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
土壤
肥沃的水稻土和紫色土
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荒漠土,有机质含量极低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荒漠
水利工程
人工运河和都江堰
坎儿井
特产
物产丰富,天府之国
长绒棉及水果,如葡萄
[图表点拨] 图1-1-17 坎儿井示意?
本图直观表现了坎儿井的结构。读图时注意两点:(1)读出坎儿井的组成部分,体会各部分的作用。(2)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思考该工程修建的意义。?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蓄水池等组成。暗渠是在地下开凿的输水道,用于将地下水引到地面。在暗渠流经的地方,每隔几十米开挖一个通向地面的竖井,用来通风和取出砂石,也便于修理渠道。暗渠和明渠的接头处有蓄水池,为蓄水用,又可减缓暗渠水流的冲力。坎儿井是吐鲁番盆地引用地下水的特殊工程,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要点例析
考查要点 区域和区域差异
例1 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各区域都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了有关区域的概念及特点。区域是地表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是有等级的。?
答案 D
变式训练1
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形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图示地形区为
。?
(2)图示地形区与周围区域的边界类型是
(明确的或模糊的)。?
(3)图示地形区中的河流属于
(内流河或外流河)。?
(4)图示地形区河流短小、多季节性河流等自然特征的形成反映了区域的
性。?
(5)图示区域在自然特征上与华北平原差异较大,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双选)(  )?
A.地形               B.气候?
C.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 
答案 (1)塔里木盆地 (2)模糊的 (3)内流河 (4)整体(或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5)AC?
解析 由图示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该区域为80°E附近;②河流呈向心状分布;③图中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该地形区为塔里木盆地地区。这里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降水稀少,加之盆地地形使河流呈向心状分布。
考查要点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例2 读材料,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及其面积、人口比例表,回答问题。?
材料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地区
a
b
c
面积(%)
30
45
25
人口(%)
4
95
1
(1)图中A、B、C三地分别与表中的         、         、
         (填字母)对应。?
(2)图中A、B、C三地区相比,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区,原因是         ;A、B两地区相比,降水量较少的是         区,原因是         。?
(3)B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         、         、
。?
(4)田晓的家乡位于图中
区的
部,属
气候。?
(5)西北地区与东北平原的纬度相当,但两地积温和无霜期相差很大,西北地区有些地方无霜期低于140天,主要原因是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及其原因。第(1)题,表格中b区人口所占比重最高,应该是东部季风区,c区人口、面积所占比重最低,为青藏高寒区。第(2)题,三大自然区中夏季气温最低的是青藏高寒区,原因是地势最高。图中B区由于深处内陆,加上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第(3)题,B区由于自东向西水分条件的差异,植被明显地分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第(4)题,材料中描述当地种植早稻、桑树、甘蔗,河流众多,可以推断此地为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5)题,与东北平原相比,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
答案 (1)b a c?
(2)C 地势最高 B 深居内陆,且四周多山,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4)A 南 亚热带季风?
(5)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很低
变式训练2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地形复杂,地势
。?
(2)PQ线的东南部属于
(地形区),该地形区的气温、降水特征是
。?
(3)PQ线的东南部与西北部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造成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答案(1)西北高,东南低,起伏大 (2)云贵高原 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年降水量较多,集中在夏季 (3)东南部 地形(海拔高度)?
解析 从图中所给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区。从地势上看,本地区西北部海拔高,东南部海拔比较低。PQ线东南部是云贵高原地区,该地区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弱,比较温暖,由于海拔比较高,夏季比较凉爽,降水集中在夏季。PQ线东南部和西北部海拔高度不同,西北部海拔高,自然条件差,人口密度小,而东南部海拔低,人口密度较大。
考查要点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例3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1)~(4)题。?
(1)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2)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3)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季节变化小?
(4)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地理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定位及各地形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第(1)题,由图中所给的纬度可以推知,①②③在秦岭——淮河以北,④⑤⑥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再结合经度判断,①为鄂尔多斯高原,②是黄土高原,③是华北平原,④为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大部,⑤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江南丘陵,⑥主体为武夷山地区。故①区不可能梯田层层稻花香,②不会是草原茫茫牧牛羊,③也不会有翠竹青青,只有四川盆地的低山丘陵与云贵高原会有山歌阵阵采茶忙。第(2)题,各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分别是:①区土地沙化严重;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③区春旱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广大;⑤区红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平原地区洪涝严重。第(3)题,各区水文特征表现为①②③地区河流水量较小,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大;④⑤⑥地区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第(4)题,深秋季节,旅游者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应该是秦岭——淮河以北的②和③,穿越重重隧道,说明两区之间有大山脉分隔,之后树木葱郁、山清水秀,说明是到了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此确定火车经过的是②和④。?
答案 (1)D (2)B (3)C (4)B
变式训练3
读我国甲、乙、丙三地区海拔、气候等相关资料,填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海拔(米)
3658
505
7
年太阳总辐射量(千卡/厘米?2·年)
202.4
88.5
112.3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平均气温(℃)
7.5
16.3
16.1
七月平均气温(℃)
14.9
25.8
28.7
一月平均气温(℃)
干湿地区
半干旱区
湿润区
湿润区
年均降水量(mm)
所在农业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年日照时数:A.1239.2 B.1970.6 C.3005.3?
一月平均气温:A.-2.3 B.3.6 C.5.6?
年均降水量:A.453.9 B.976 C.1400.7?
所在农业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A.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高) B.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低) C.草地?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A.水稻、甘蔗等 B.青稞、油菜等 C.水稻、茶叶等?
(2)甲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
(3)丙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答案 (1)自上而下依次为:CAB ACB ABC CAB BAC?
(2)海拔高,热量不足(或高寒)?
(3)地势低平,水热资源丰富(或气候暖热湿润)?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及农业发展等问题。第(1)题,甲地区海拔3658米,可确定其在青藏高原。第(2)题,丙地区海拔7米,可确定其位于沿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位置,其年平均气温为16.1℃,说明其位于亚热带地区,可推知丙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第(3)题,乙地区年平均气温与丙地区相差不大,说明其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乙地年太阳总辐射量远小于丙地,说明乙地阴雨天气较多,可推知乙地位于四川盆地。
考查要点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例4 (2011·东北三省四市联考)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①人才缺乏 ②交通落后 ③资源短缺 ④外商投资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科技人员占全国的比重较低,说明西部地区人才缺乏;外资占全国比重较低,说明外商在此投资较少,但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排除③,        答案为C。
第(2)题,四个选项中,铁路建设、资源开发、人才培养等措施都需要较长时间,不能在短时间内见效,排除ACD选项,答案为B。?
答案 (1)C (2)B
变式训练4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东、中、西部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这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但在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就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大致上具有“南轻北重,东轻西重”的基本特征。东部地带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地带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地带则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1)据图和材料,比较我国三大地带产业结构的差异。?
(2)说明三大地带产业结构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答案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都呈现出“二、三、一”的特征,但也存在明显差别。第一产业的比重东部低于中部,中部低于西部,只有东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的比重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只有东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的比重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也只有东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地理区位、民族心理、国际化程度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改进的对策是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中西部地带要逐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考题精析
  (2011·天津)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
A.c       B.d      ?C.e      D.f?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图中a分布在西北天山地区,沙漠广布,温差大;b分布在甘肃祁连山下,地表崎岖,降水少;c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草原广布,多风沙;d分布在小兴安岭,森林广布、气候湿润;e分布在青藏高原,光照充足,风沙少;f分布在青藏高原边缘和黄土高原,地表崎岖,但青藏高原的边缘降水较多;g分布在东南丘陵,气候湿润,林地多。综合以上分析判断正确选项为D。第(2)题,本题考查我国湿地的保护。e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该生态功能区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涵养水源。c、d生态功能区规划的目的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f生态功能区规划的目的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案 (1)D 
(2)C
开阔视野
长江中下游的“水”文化?
长江中下游的每一项经济活动无不与水紧紧相连。?
水稻:全国最主要的水稻产区。湖南是全国产水稻最多的省。?
水产: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有众多的江河,淡水养殖的青鱼、草鱼、鳙鱼以及武昌鱼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佳品。?
水果:柑橘、荔枝、桂圆、菠萝、柚子等,有的脆,有的松,有的软;有的甜如蜜糖,有的清爽可口,有的是甜中带酸味,有的甜中带着浓香,有的根本不含脂肪,你想吃哪一种,样样俱全,任你选用。?
水杉:抗战期间,在湖北利川发现了世界上已经绝迹的水杉,轰动一时。水杉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植物熊猫”。现在,水杉已在全国很多地方栽植。?
水生植物:湖泊中生长的莲子、菱、藕等水生植物营养价值很高。?
水电站:小型水电站遍地开花,大型水电站已建成二滩、葛洲坝、三峡等20多座水电站。?
水道:长江、珠江水运繁忙,船舶是南方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水城:长江中下游六省二市的省级行政中心中,除合肥外,有5个省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及上海市均位于大江大河沿岸,各省重要县城也大多临江河发展。苏州有“水城”之称,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此外,南方的水车、水牛遍及农村;还有钱塘观潮,中外驰名;长江干支流上的水文石刻流传后世;游泳、龙舟竞赛是南方人喜爱的运动项目。水族人民以水井为崇拜对象。总之,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处闪烁着“水”文化的光辉。于是有人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水的世界”、“水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