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2章常用逻辑用语2.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教学课件(共9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2章常用逻辑用语2.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教学课件(共9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4 18: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5张PPT)
苏教版2019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
2.2 充分、必要、充要条件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
(数学抽象)
2.会求(判断)某些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数学运算)
3.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条件的证明.
(逻辑推理)
情景导入
著名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
英国牛津大学数学讲师卡罗尔曾提出如下趣题:
请判断:我是否可以看玛丽的信
结论是什么呢
如果已经知道以下信息:
①室内所有有日期的信都是用蓝纸写的;
②玛丽写的信都是以“亲爱的”开头的;
③除了查理以外没有人用黑墨水写信;
④我可以看到的信都没有收藏起来;
⑤只有一页信纸的信中,没有一封没注明日期;
⑥未作记号的信都是用黑墨水写的;
⑦用蓝纸写的信都收藏起来了;
⑧一页以上信纸的信中,没有一封是做记号的;
⑨以“亲爱的”开头的信,没有一封是查理写的.
学习了本节内容后,运用充分、必要条件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就容易判断结果了.
1.命题真假与推出关系
新知探究
一般地,当命题“若p,则q”为真命题时,
我们就说“由p可以推出q成立”,
记作“p>q”,读作“p推出q”;
如果命题“若p,则q”为假命题,
就说“由p不能推出q成立”,
记作“p q”,读作“p不能推出q".
命题真假 “若p,则q”为真命题 “若p,则q”为假命题
文字表述 由p可以推出q成立 由p不能推出q成立
符号表示 _____ ______
读法 p推出q p不能推出q
传递性 如果 p q,q s,那么 _______
p q
p q
p s
概念归纳
例如:
(1) x=y x2=y2,但 x2=y2 x=y;
(2) x>1 x2>1,但 x2>1 x>1;
这里,“x>1”表示“x是大于1的实数”;
“S△ABC”表示“△ABC的面积”.
(3) △ABC ≌ △A′B′C′ S△ABC= S△A′B′C′,
但 S△ABC = S△A′B′C′ △ABC ≌ △A′B′C′.
● 如果“p=q”,那么 p,q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分析(1)(2)(3),可以发现,“p q”的含义是:
一旦 p 成立,q 一定也成立.
即 p 对 q 的成立是充分的.
也可以这样说:如果 q 不成立,那么p一定不成立.
即q对p的成立是必要的.
● 如果“p=q”,那么 p,q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
新知探究
如果“p q”,那么称p是q的充分条件;
也称q是p的必要条件.
推出关系 p q
条件关系 p是q的__________条件,
q是p的__________条件.
充分
必要
课本例1
下列所给的各组 p,q中,p 是 q 的充分条件的有哪些
解:因为p q,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1) p:x=2,q:x2-x-2=0;
(2) 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正方形.
解:因为p q,所以 p 不是 q 的充分条件.
(3) p:同位角相等,q:两条直线平行;
(4) p: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解:因为p q,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解:因为p q,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课本例1
下列所给的各组 p,q中,p 是 q 的充分条件的有哪些
下列所给的各组 p,q 中,p 是 q 的必要条件的有哪些
(1) p:∣x∣=1,q:x=1;
(2) p: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q: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相等;
解:因为 q p,所以 p 是 q 的必要条件.
解:因为 q p,所以 p 不是 q 的必要条件.
课本例2
(3) p:同位角相等,q:两条直线平行;
(4) p: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解:因为 q p,所以 p 是 q 的必要条件.
解:因为 q p,所以 p 是 q 的必要条件.
下列所给的各组 p,q 中,p 是 q 的必要条件的有哪些
课本例2
观察例1 (3) 和 例2 (3)、例1 (4) 和 例2 (4),
可以发现,其中既有 p q,也有q p.
一般地,
如果p=q,且q→p,那么称p是q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简称为p是q的充要条件,也称q的充要条件是p.
推出关系 p q,且 q p,记作_______称为“p与q等价”或“p等价于q”.
条件关系 p是q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p是q的充要条件
p q
3.充要条件的定义
新知探究
充要条件的本质:
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也常说成p成立当且仅当q成立.
充要条件的应用:
充要条件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应用充要条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刻画很多数学内容.
概念归纳
“ ”和“ ”都具有传递性,即
例:如果 p q,q s,那么 p s;
如果 p q,q s,那么 p s.
命题按条件和结论的充分性、必要性可分哪几类
答: ① 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即 p q且q p.
② 充分不必要条件,即p q且q p.
③ 必要不充分条件,即p q且q p.
④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即p q且q p.
归纳总结
(1) p:两个三角形全等,q: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解: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所以 p q.
反过来,由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不能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指出下列命题中,p 是 q 的什么条件:
课本例3
例如,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们对应的角相等,但对应边不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不全等. 所以 q p.
因此,p是q的充分条件,但p不是q的必要条件.
(2) p:三角形的三边相等,q: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解: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可知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p q.
反过来,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
所以 q p.
因此,p q,即p是q的充要条件.
指出下列命题中,p 是 q 的什么条件:
课本例3
(3) p:a2 = b2,q:a = b;
解:a2-b2 a2-b2=0 (a-b)(a+b)=0
a-b=0或 a+b=0 a=-b或a=b,
所以 p q.
反过来,a=b a-b=0 (a-b)(a+b)=0
a2-b2=0 a2=b2,
所以 q p.
指出下列命题中,p 是 q 的什么条件:
课本例3
因此,q p,但 p q,即p是q的必要条件,但p不是q的充分条件.
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说明,
如 42=(- 4)2,但 4≠-4.
概念归纳
(4) p:x > y,q:x2>y2.
解:取 x=1,y=-2,
此时,x>y,但 x2<y2,所以 p q.
反过来,取 x=-2,y=-1,
此时,x2>y2,但 x<y,所以q p.
因此,p 不是q 的充分条件, q也不是p的必要条件.
4.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和数学定义
新知探究
判定定理是指对象只要具有某具体的特征,
就一定有该对象的所有特征.
例: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表明,只要四边形具有“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个特征,就一定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特征1,2,3,4….
这时,我们看到,判定定理具有“充分性”,“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分条件.
进一步,我们看到,
“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
即“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价,
这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也等价,
因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也可以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同样地,下列三个命题: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其中的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和数学定义
(1) 性质定理是指某类对象具有的具体特征.
性质定理具有“_____________”.
(2) 判定定理是指对象只要具有某具体的特征,
就一定有该对象的所有特征.
判定定理具有“_____________”.
(3) 数学定义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充分性.
必要性
充分性
概念归纳
题型一 充分条件的判断
【例1】 指出下列哪些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
(1)在△ABC中,p:∠B>∠C,q:AC>AB.
(2)对于实数x,y,p:x+y≠15,q:x≠5或y≠10.
(3)已知x,y∈R,p:x=1,q:(x-1)(x-2)=0.
解 (1)在△ABC中,由大角对大边知,∠B>∠C AC>AB,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2)对于实数x,y,因为x=5且y=10 x+y=15,
所以由x+y≠15 x≠5或y≠10
故p是q的充分条件.
(3)由x=1 (x-1)(x-2)=0,
故p是q的充分条件.
故(1)(2)(3)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
典例剖析
要判断p是不是q的充分条件,就是看p能否推出q,即判断“若p,则q”这一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1.下列各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p:(x-2)(x-3)=0,q:x-2=0;
(2)p: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q:两个三角形全等;
(3)p:m<-2,q:方程x2-x-m=0无实根.
解析 (1)∵(x-2)(x-3)=0,
∴x=2或x=3,不能推出x-2=0.
∴p不是q的充分条件.
(2)∵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不能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p不是q的充分条件.
(3)∵m<-2,∴12+4m<0,
∴方程x2-x-m=0无实根,
∴p是q的充分条件.
(3)
练一练
题型二 必要条件的判断
【例2】 判断下列各组p,q中,p是否为q的必要条件?
(1)p:ac=bc,q:a=b.
(2)p:x=y,q:x2=y2.
解 (1)因为a=b ac=bc,所以p是q的必要条件.
(3)p:a+5是无理数,q:a是无理数.
(3)由a是无理数 a+5是无理数,所以p是q的必要条件.
典例剖析
“若p,则q”为真,即p q,则q是p的必要条件,
若q p,则p是q的必要条件.
2.判断下列各组p,q中,p是否为q的必要条件?
(1)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等;
(2)p:一个四边形是矩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解 (1)∵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个三角形相似,即q p.
∴p是q的必要条件.
(2)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这个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
∴p不是q的必要条件.
练一练
∴p不是q的必要条件.
(3)p:A B,q:A∩B=A;
(4)p:a>b,q:ac>bc.
解 (3)∵A∩B=A A B,即q p,
∴p是q的必要条件.
(4)∵c的正负不确定,
练一练
题型三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
【例3】 已知p:实数x满足3aq:实数x满足-2≤x≤3.若p是q的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p:3aq:-2≤x≤3,设集合B={x|-2≤x≤3}.
因为p q,所以A B,
典例剖析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技巧
(1)应用:可利用充分性与必要性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特别是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问题.
(2)求解步骤:先把p,q等价转化,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
归纳总结
3.(1)若“x2或x<1”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已知p:x<-3或x>1,q:x>a,且p是q的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1)由已知条件知{x|x2或x<1}.
∴m≤1,即m的取值范围为(-∞,1].
(2)由已知条件得{x|x>a} {x|x<-3或x>1},
∴a≥1,即a的取值范围为[1,+∞).
练一练
题型四 充要条件的判断
【例4】 指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数a能被6整除,q:数a能被3整除;
(2)p:|x|>1,q:x2>1;
∴p是q的充分条件,但p不是q的必要条件.
(2)∵p q,q p,
∴p是q的充要条件.
典例剖析
(3)p:△ABC有两个角相等,q:△ABC是正三角形;
(4)p:|ab|=ab,q:ab>0.
∴p是q的必要条件,但p不是q的充分条件.
(4)∵ab=0时,|ab|=ab,
∴|ab|=ab不能推出ab>0,
∴p是q的必要条件,但p不是q的充分条件.
典例剖析
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
关键是判断p q及q p这两个命题是否成立.
4.判断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ab>0,q:a,b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
(2)p:x>1,q:x≥0;
(3)p:A∩B=A,q: UB UA.
∴p是q的充分条件,但p不是q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条件,但p不是q的必要条件.
(3)∵A∩B=A A B UB UA,
∴p是q的充要条件.
练一练
题型五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探求
B
典例剖析
(2)设a∈R,则a>4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是(  )
A.a>1 B.a<1
C.a>5 D.a<5
A
典例剖析
探求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方法
(1)寻求q的充分条件p,即求使结论q成立的条件p,从集合的角度看,是找q对应集合的子集,得出子集对应的条件p;
(2)寻求q的必要条件p,即求以q为条件可推出的结论p,从集合的角度看,是找能包含条件q对应的集合,得出集合对应的结论p.
归纳总结
5. (1)0<x<2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是(  )
A.0<x<2 B.x≥-1
C.0<x<1 D.1<x<3
(2)函数y=x2+mx+1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1)令0<x<2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对应集合M,
则(0,2)?M,故B符合.
练一练
B
m=-2
题型六 充要条件的证明
【例6】 已知ab≠0,求证:a+b=1的充要条件是a3+b3+ab-a2-b2=0.
证明 先证必要性:∵a+b=1,即b=1-a,
∴a3+b3+ab-a2-b2=a3+(1-a)3+a(1-a)-a2-(1-a)2=a3+1-3a+3a2-a3+a-a2-a2-1+2a-a2=0.∴必要性成立.
再证充分性:∵a3+b3+ab-a2-b2=0,∴(a+b)(a2-ab+b2)-(a2-ab+b2)=0,∴(a+b-1)(a2-ab+b2)=0.
设关于a的二次函数y=a2-ab+b2,其中Δ=(-b)2-4b2=-3b2<0,∴a2-ab+b2≠0,∴a+b-1=0,即a+b=1,∴充分性成立.
综上所述,a+b=1的充要条件是a3+b3+ab-a2-b2=0.
典例剖析
一般地,证明“p成立的充要条件为q”时,在证充分性时应以q为“已知条件”,p是该步中要证明的“结论”,即q p;证明必要性时则是以p为“已知条件”,q为该步中要证明的“结论”,即p q.
归纳总结
6.求证:关于x的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的充要条件是a+b+c=0.
证明:先证必要性:∵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
∴x=1满足方程ax2+bx+c=0,则a×12+b×1+c=0,即a+b+c=0.
再证充分性:∵a+b+c=0,
∴c=-a-b,代入方程ax2+bx+c=0中,可得ax2+bx-a-b=0,即(x-1)(ax+a+b)=0,故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
综上,关于x的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的充要条件是a+b+c=0.
练一练
题型七 充要条件的应用
【例7】 已知p:x∈[-2,10],q:x∈[1-m,1+m],若p是q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p:x∈[-2,10],q:x∈[1-m,1+m].
因为p是q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所以[1-m,1+m]?[-2,10],
又1-m<1+m,所以m>0,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0,3].
典例剖析
应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求参数值(范围)的一般步骤.
(1)根据条件转化为集合间的关系.
(2)根据集合间的关系构建关于参数的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求解.
归纳总结
7.已知p:x<-2或x>3,q:4x+m<0.若p是q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即m≥8,故m的取值范围为[8,+∞).
练一练
1.下列所给的各组 p,q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有哪些
(1) p: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 60°,
q: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因为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60° 三角形是正三角形即 p q.
所以 p 不是 q 的充分条件.
课本练习
(2) p:两个角相等,q:两个角是对顶角;
因为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有可能是内错角或同位角,故两个角相等 两个角是对顶角,即 p q ,所以 p 不是q 的充分条件;
(3) p: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故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 p q,
所以 p是q的充分条件;
(4) p:x > 2,q:x > 1.
因为 x>2 x>1,
所以 p是q的充分条件;
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的有(3) (4)
2. 下列所给的各组 p,q中,p是q的必要条件的有哪些
(1) p:两条直线平行,q:同位角相等;
(2) p: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q:四边形是矩形;
解:q p,p是q的必要条件;
解:q p,p是q的必要条件;
(3) p:a = b,q:∣a∣= ∣b∣ ;
(4) p:x2 = l,q:x = 1.
解:q p,p不是q的必要条件;
解:q p,p是q的必要条件;
3. 从符号“ ”“ ”“ ”中选择适当的一个填空:
(1) x2>1 _______ x>1;
(2) a,b 都是偶数 _______ a+b是偶数;
(3) x2=1 ______ ∣x∣ = 1;
(4) n 是偶数 _______ n 是4 的倍数.




1. 下列所给的各组 p,q中,p是 q 的充分条件的有哪些
p是q的必要条件的有哪些 p是q的充要条件的有哪些
(1) p:两个三角形全等,q: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解:由p:两个三角形全等能推出 q: 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故p是q的充分条件;
由q: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不能推出 p:两个三角形全等,
故p不是q的必要条件.
从而p不是q的充要条件;
习题1.2
感受·理解
(2) p: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q: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解:由 p: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能推出q: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故p是q的充分条件;
由 q: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能推出 p: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p是q的必要条件.
从而p是q的充要条件;
(3) p:m≤1,q:关于的方程 x2+2x+m=0有实数解;
解:∵关于x的方程 x2+2x+m=0 有实数解,
∴Δ=22-4m>0,解得:m≤1,
故由 p:m<1能推出 q:关于的方程 x2+2x+m=0有实数解,
故p是q的充分条件;
由q:关于x的方程 x2+2x+m=0有实数解能推出 p:m≤1,
故p是q的必要条件.
从而p是q的充要条件;
(4) p:ab=0,q:a=0.
解:由 p:ab=0 不能推出q:a=0,故p不是q的充分条件;
由 q:a=0能推出 p:ab=0,故p是q的必要条件.
从而p不是q的充要条件.
综上知:p是q的充分条件的有(1)(2)(3),
p是q的必要条件的有(2)(3)(4),
p是q的充要条件有(2)(3).
2. 从符号“ ”“ ”“ ”中选择适当的一个填空:
(1) x∈A ______ x∈A∩B
(2) x A∪B _____ x∈A∩B;
(3) x∈ U(A∪B) _____ x∈( UA ) ∩ ( UB );
(4) x∈ U(A∩B) ______ x∈( UA)∪( U B).




3. 下列所给的各组 p,q 中,p 是 q 的什么条件
(1) p:△ABC中,∠BAC>∠ABC,
q: △ABC 中,BC > AC;
充要条件
思考·运用
(2) p:a2 < 1,q:a < 2;
充分不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p:m ≤ 1,
q:关于的方程 mx2+2x+1=0有两个实数解.
必要不充分条件
4. 设 a,b,c ∈R,求证:关于x 的方程 ax2+bx+c=0有一个根是 1 的充要条件为 a+b+c=0.
证明:(1) 必要性,即“若 1是方程 ax2+bx+c=0 的根,则 a+b+c=0”.
∵ x=1是方程的根,将 x=1 代入方程,得 a·12+b·1+c=0,
即 a+b+c=0.
(2) 充分性,即“若 a+b+c = 0,则 x=1是方程 ax2+bx+c=0 的根”.
把 x=1代入方程的左边,得a·12+b.1+c=a+b+c.
∵ a+b+c=0,
∴x=1是方程的根.
综合(1)(2)知命题成立.
5. 设集合A= {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
(1) 如果 A B,那么p是q的什么条件
(2) 如果 B A,那么p是q的什么条件
(3) 如果 A=B,那么p是q的什么条件
试举例说明.
探究·拓展
解:(1)若A B,则有 x∈A x∈B,
即每个使 p 成立的元素也使q成立,即p q,
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3) 如果 A=B,那么p是q的什么条件
解:若A=B,则 A B 且 B A,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2) 如果 B A,那么p是q的什么条件
解:若 B A,则有 x∈B x ∈A,
即每个使 q 成立的元素也使p成立,即 q p,
所以 p是 q 的必要条件.
如A = {x∣x >0},B = {x∣x >1},B A,
则 x>1是x>0的充分条件,x>0是x>1的必要条件.
易错点1 条件判定不全面而致误
A
错因分析
解析:
错因分析
易错点2 不能正确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而致误
错因分析
求证: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0.
错因分析
一、选择题
1.使x>3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x>4 B.x>0 C.x>2 D.x<2
A
解析 只有x>4 x>3,其他选项均不可推出x>3.
2.若a∈R,则“a>1”是“|a|>1”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D.无法判断
分层练习-基础
A
3.(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x>y”的一个充分条件的是(   )
A.|x|>y B.x2>y2
C.|x|>|y| D.x>|y|
解析 取x=-2,y=1,
适合选项A,B,C,但推不出“x>y”;
由x>|y|≥y知“x>|y|”是“x>y”的一个充分条件.
ABC
分层练习-基础
ABD
A.a<0分层练习-基础
C
5.设p:-1≤x<2,q:x<a.若q是p的必要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  )
A.{a|a≤-1} B.{a|a≤-1或a≥2}
C.{a|a≥2} D.{a|-1≤a<2}
解析 由题意p q,即{x|-1≤x<2} {x|x<a},
∴a≥2.
分层练习-基础
二、填空题
6.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为AC,BD,
则“四边形ABCD为菱形”是“AC⊥BD”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或“必要”).
充分
解析 若“四边形ABCD为菱形”,则“对角线AC⊥BD”成立;
而若“对角线AC⊥BD”成立,则“四边形ABCD不一定为菱形”,
所以“四边形ABCD为菱形”是“AC⊥BD”的充分条件.
分层练习-基础
必要
分层练习-基础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x>5”是“x>4”的充分条件;
②“xy=0”是“x=0且y=0”的充分条件;
③“-2解析 ②中由xy=0不能推出x=0且y=0,则②不正确;①③正确.
分层练习-基础
A
一、选择题
1.设p:实数x,y满足x>1且y>1,q:实数x,y满足x+y>2,则p是q的(  )
A.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无法判断
解析 当x>1且y>1时,x+y>2,所以充分性成立;
令x=-1,y=4,则x+y>2,但x<1,所以必要性不成立,
故选A.
分层练习-基础
2.已知p:-2<x<2,q:-1<x<2,则p是q的(  )
A.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解析 p:-2<x<2,q:-1<x<2.
∵(-1,2)?(-2,2),
∴p是q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B
分层练习-基础
3.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其《从军行》传诵至今,“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由此推断,“攻破楼兰”是“返回家乡”的(  )
A.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B.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无法判断
解析 “攻破楼兰”不一定“返回家乡”,但“返回家乡”一定有“攻破楼兰”.
A
分层练习-基础
C
解析 选项中只有x∈{-1,3,5}
分层练习-基础
5.(多选题)-1<x<3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可以是(  )
A.-2C.0AB
解析 由于-1-1分层练习-基础
二、填空题
6.设x∈R,则0|x-1|<1是0解析 由|x-1|<1,解得0因为(0,2)?(0,5),
故0<x<5是|x-1|<1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x-1|<1是0<x<5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
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
分层练习-基础
7.已知p:A={x|-1≤x≤5},q:B={x|-m(3,+∞)
解析 由p q,∴A B,
分层练习-基础
8.关于x的方程m2x2-(m+1)x+2=0的所有实数根的和为2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当m2=0,即m=0时,此时方程为x=2,适合;
当m2≠0,即m≠0时,
m=0
解之m∈ .综上:m=0.
分层练习-基础
三、解答题
9.下列各题中,p是否为q的充分条件?
(1)p: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q:四边形的对边分别相等;
(2)p:x为无理数,q:x2为无理数.
解 (1)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分层练习-巩固
10.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a+b=0,q:a2+b2=0;
(2)p:四边形是正方形,q: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
分层练习-巩固
a2+b2=0 a+b=0.
∴p是q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四边形是正方形 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
∴p是q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分层练习-巩固
11.已知集合A={x∈R|-1A.[2,+∞) B.(-∞,2]
C.(2,+∞) D.(-2,2)
A
解析 因为x∈B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x∈A,所以A B,
所以3≤m+1,即m≥2.
分层练习-巩固
12.(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能成为x>y的充分条件的有(   )
ACD
解析 A.由xt2>yt2可知t2>0,所以x>y,故xt2>yt2 x>y;
B.当t>0时,x>y,当t<0时,xyt x>y;
C.由x3>y3 x>y;
分层练习-巩固
解 若方程mx2-2x+3=0有两个同号且不等的实根,
分层练习-巩固
从而方程mx2-2x+3=0有两个同号且不等实根.
分层练习-巩固
14.设集合A={x|-1≤x≤2},集合B={x|2m<x<1}.
(1)若“x∈A”是“x∈B”的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若“x∈A”是“x∈B”的必要条件,则B A.
∵A={x|-1≤x≤2},
分层练习-巩固
(2)若B∩( RA)中只有一个整数,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A={x|-1≤x≤2},
∴ RA={x|x<-1或x>2}.
分层练习-巩固
三、解答题
9.指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x-3=0,q:(x-2)(x-3)=0;
故p是q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3)p:a>b,q:a+c>b+c.
解 (1)x-3=0 (x-2)(x-3)=0,
故p是q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3)a>b a+c>b+c,且a+c>b+c a>b,故p是q的充要条件.
分层练习-巩固
10.求证: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原点的充要条件是b=0.
证明 ①充分性:如果b=0,那么y=kx,
x=0时y=0,函数图象过原点.
②必要性:因为y=kx+b(k≠0)的图象过原点,
所以x=0时y=0,得0=k·0+b,b=0.
综上,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原点的充要条件是b=0.
分层练习-巩固
1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开口向上”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的是(  )
C
分层练习-巩固
12.设A={x|2a+1≤x≤3a-5,a∈R},B=[3,22].则A (A∩B)的
充要条件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A (A∩B) A B,B={x|3≤x≤22}.
若A= ,则2a+1>3a-5,解得a<6;
a≤9
解得6≤a≤9.
综上可知,A (A∩B)的充要条件为a≤9.
分层练习-巩固
14.求方程ax2+2x+1=0只有负实根的充要条件.
当a≠0时,原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又ax2+2x+1=0只有负实根,
综上,方程只有负根的充要条件是0≤a≤1.
分层练习-巩固
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闭合开关A”是“灯泡B亮”的什么条件
分层练习-拓展
点评:实际问题中的充要条件要从实际含义去理解其是否成立,从而确定充要条件,主要考查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解 如题图1,闭合开关A或者闭合开关C都可能使灯泡B亮.
反之,若要灯泡B亮,不一定非要闭合开关A.
因此“闭合开关A”是“灯泡B亮”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如题图2,闭合开关A而不闭合开关C,灯泡B不亮.
反之,若要灯泡B亮,则开关A必须闭合,说明“闭合开关A”是“灯泡B亮”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如题图3,闭合开关A可使灯泡B亮,而灯泡B亮,开关A一定是闭合的,因此“闭合开关A”是“灯泡B亮”的充要条件.
如题图4,闭合开关A但不闭合开关C,灯泡B不亮.
反之,灯泡B亮也可不必闭合开关A,只要闭合开关C即可,说明“闭合开关A”是“灯泡B亮”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分层练习-拓展
课堂小结
1.理解3个概念
(1)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
2.掌握2种方法——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直接利用定义进行判断.
(2)等价法:“p q”表示p等价于q,等价命题可以进行转换,当我们要证明p成立时,就可以去证明q成立.
(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如果条件p和结论q相应的集合分别为A和B,那么若A B,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A B,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3.注意2个易错点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不唯一.
(2)求参数范围时,要注意能否取到端点值.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分类
应用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充分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充要条件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