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统一检测
七年级语文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试题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
班会课上,老师带领大家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请你用楷书或行书将“自缘身在最高层”七个字正确写到下面的田字格中。
2. “休”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见下图)像是一个人靠在一棵大树左边是“人”形,右边是“木”形,生动地描绘出一个人在树旁__________的场景( )
A. 停止;罢休 B. 休息 C. 禁止或劝阻 D. 吉庆;欢乐
3. 以下是小语分享给大家的文段,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翻开语文书,一篇篇课文如同历史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对往昔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它们带我们穿梭时空,让我们体会了志愿军______、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目睹了黄文秀将百坭村变成脱贫攻坚的热土,让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一天内“神舟”上天,“蛟龙”入海两大奇迹的发生……这些动人的文字镌刻在我们心中,教会我们只有满怀热忱,才能砥砺前行。
(1)文段横线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摧枯拉朽 B. 锐不可当 C. 长驱直入
(2)文段中加点字“忱”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chén B. shěn
4. 下图是文文为《阿长与〈山海经〉》准备的插图,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并说明理由。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同学们为邓稼先先生写了一副对联赞美他的功绩,请你把对联补充完整( )
上联:____________,两弹震天彰大志 下联:呕心沥血,一生许国__________
A. 隐姓埋名 铸丰碑 B. 隐姓埋名 丰碑铸
C. 隐埋姓名 丰碑铸 D. 隐埋姓名 铸丰碑
6. 下面是小宇分享给大家的语段,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帮他把语段补充完整,使其构成排比句。
王国维说过:“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我们看到凌风挺立的翠竹,会感慨它的坚韧不拔;我们凝视傲雪绽放的寒梅,会惊叹它的傲骨铮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间万物都有其不凡,让我们在山川林莽间、花草溪泉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7. 请你把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填写完整。
诗为心声,乃为上乘。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述自己欲捎家书报平安,却又苦于无纸笔书写的行色匆匆;杜牧在《泊秦淮》中,用(2)“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表现了对家国兴亡的忧虑愤慨。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随军出征,因谏言被贬,在天地苍茫的寂寥中抒发的是(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的怀才不遇的悲伤之情;壮志满怀的杜甫在泰山脚下抒发的是(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的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样是借花喻人,周敦颐借(5)“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龚自珍则借(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其五)]表达了自己崇高的献身精神。
8. 有同学在阅读了名著后说道:“作品中主人公面对困难的表现,会突显小说的主题。”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具体内容,论证这一观点。
班级举办了“孝亲敬老,传承家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9. 活动中,班长向大家分享了以下材料。结合材料,分析“孝”在现代社会变化。
在中国古代,“孝”最基本的含义,就是顺从父母的愿望、满足他们的需要和要求。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在现代社会,“孝”的本质含义正在慢慢从“顺”特化为“爱”,由单向的“服从”到双向的“支持”。有些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更像朋友,无话不谈。这些父母能获得子女的爱,靠的不是一劳永逸的承诺,也不是凭借任何道德义务,而是通过用心经营与子女的关系,获得子女由衷地喜爱。父母应该看到人和人之间的边界,在要求子女尽孝的同时,也要给予子女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10. 请你就我们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优良家风提两条建议。
二、理解与品味(共14分)
请你阅读以下三段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文本二】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本三】
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
(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
11. 读文本·明语气:
下面的语句该用什么语气读呢?请你为其选择恰当的朗读语气。
朗读的语气:激昂 悲伤 愉悦 惊讶 豪迈
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选择语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理文意·析字义:
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同学们就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表补充完整。
文言语句 方法及示例 释义
有仙则名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测 名:_____________
可以调素琴 查阅词典法:①和谐,协调②调弄,弹奏③调节,调剂 调:_____________(此空填序号)
不尚虚礼 成语借鉴法:礼尚往来 尚:_____________
如斯而已 课内迁移法:逝者如斯夫 斯:_____________
13. 品手法·释句义:
《陋室铭》中“绿”和“青”的词类活用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文本三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一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14. 悟情感·促成长:
这三则文本所体现的作者的形象有何异同?
三、鉴赏与思辨(共23分)
(一)(共12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急送
①在高架桥下等红绿灯时,他的电瓶车忽然断电无法启动了。手机铃声又响起,他瞄一眼,还是那个着急等着要货的女货主。他便习惯性地朝电瓶车坐垫处狠拍几下,将左右手的挡位和刹把旋几旋。但电瓶车依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②手机铃声刚停,紧接着又响起。他无奈地腾出手,滑开接听键。“师傅你到底怎么回事,二十分钟可以到的路程,这都快一个小时了!”女货主的语调满是火气,态度不那么友好。
③“实在对不起,这闹心事都赶到一块,我的电瓶车刚才又坏了,正在想办法。”他尽量用平和的语调解释。“不会是又在乱扯吧?我之前问你,你说货物拿错了,返回去调换,大约迟十分钟送到。现在呢,已迟了半个小时还不见你人影,你这一趟带多少家货我不管,可你不能把我这单货一直往后拖。你电瓶车不是坏了吗,你打个车过来,赶紧将我那两箱货送到,我也不投诉你了。”看样子,女货主是真着急了。
④他将电瓶车推到对面一个单位门口,面向门口保安说:“大哥,我是‘同城急送’的送货员,我这车坏了,能不能推到你们院子里放一放,我打车把客户的货送过去,晚点再回来将车子推走?”“这样吧,你就将车靠到我们单位围墙边,我这边捎带帮你瞅着。七点之前能拿走吧?过了七点我交班可就不管啦。”保安看到他额上的汗,动了恻隐之心。
⑤还好,出租车用了不到十分钟时间便到达了。他理亏地将两箱货搬进女货主的后备厢,再将箱子打开,让女货主查看。验完货,他问:“要封起来吗?”女货主“嗯”了一声。于是,他又将箱子搬出,拿后备厢里的胶带,封严再搬进去,码放好。看到他被汗珠浸透的蓝色外衣,女货主噘着的嘴努了几努,还是将想说的话压下,发动油门走了。
⑥他这才想起,自己预备换穿的衣服还在电瓶车后座的箱子里。看一下手机时间,已经快到女儿通知的家长会时间了,现在打车过去取,怎么也得迟到二十分钟。这是女儿后的第一次家长会,孩子要求一定要准时。唉,本来他不打算接这趟单,可看这路程与依照通常的派送时间计算,基本不会耽误。谁料,提货出来会遇上这么些不顺利的事。
⑦算了,就这身衣服吧,反正女儿和她同学都提前放学了,第一次家长会,熟人不会太多。他将自己的上衣拍打几下,把拉链拉好,继续拦出租车。
⑧他进教室时,班主任老师还未到,家长们在低声交谈着。他走向女儿的位子,看到课桌上贴有女儿小名“小雅”字样的心形纸片,他的心平静了许多。坐定,他想起什么,赶紧掏出手机,调成静音。
⑨这时,他看见那位女货主也走进教室,并径直走向他的右边——教室里最后一个空座位。
⑩弯腰坐下那一瞬,女货主也认出了他。他只好朝她尴尬地笑笑。“这么巧?”女货主也轻轻嘀咕一句。
班主任随后匆匆进来,将家长会的各个事项按部就班地主持。一个半小时后,班主任总结:“……最后说个事,有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家长,想给班上的每位同学赠送一套文具。在此,我代表本班所有老师和同学,向这位爱心家长致以真诚的感谢!”
他当即明白,那位家长正是他身边这位女货主。因为那两箱文具就是他刚刚送的货。他向她笑笑,并投去敬佩、赞许的目光。当大部分家长离开教室时,他们才从座位上站起。
“谢谢您,没有给我差评和投诉;谢谢您,给孩子们的……爱心!”他轻声说。
“不,不,先前我脾气不好,还请你别见怪。我得谢谢你和你家小雅,我女儿休学过一年,学习跟不上。她说班上同学都很关心她,特别是邻桌的小雅,总是帮助她……这也是我给同学们赠送文具的起因。这事还请你不要说出去,我女儿也不知道。我希望这个班级永远保持这种融洽互助的美好氛围。”
学校话剧社想把这篇小说改编成话剧,参加校园艺术节的表演大赛,请你一起参与。
15.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助编剧组成员梳理剧情。
第一幕:(1)__________
第二幕:送货员准备打车给女货主送货,央求保安允许他停放电瓶车。
第三幕:送货员打车给女货主把货物送到并封装、码放好。
第四幕:(2)__________
第五幕:送货员和女货主互相表示感谢。
16. 剧务组的成员想删去第④⑤段中关于送货员的“汗”的描写,请你向他们解释不能删去的原因。
17. 排练过程中,饰演女货主的同学对于女货主的形象把握不到位,请你帮她分析女货主的人物形象。
18. 编剧组的成员在讨论作品主旨时,对标题“急送”产生了疑问。你认为本文“急送”的对象是什么?
(二)(共11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飞向寰宇 再叩苍穹
——写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
殷泽昊
①2024年4月25日下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广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此举行。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身着航天服,迈着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走出,开始了叩问太空的征程。
②此次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一名第二批航天员和两名第三批航天员组成,三名航天员都是“80后”:1980年出生的指令长叶光富,参加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分别出生于1989年和1987年的李聪和李广苏,都是首次飞行。他仍如披挂出征的将士,步履从容,信心满满。
③叶光富回忆了自己的“飞天”历程:“神舟十三号”在轨期间,他第一次进行出舱活动。俯瞰地球,他看到了美丽的极光、闪亮的光斑和五彩斑斓的陆地。那次任务中,他进行了太空授课,与青少年天地互动。这些美好的记忆,让回到地球的他念念不忘。那时他就想:什么时候能再上一次太空?
④从2022年4月返回地球到2024年4月再赴太空,叶光富作为指令长以全新身份再次承担飞行任务,带领两位新队友踏上征程。他期待在全面建成的空间站里工作、生活,完成新实验任务,再次出舱,遨游太空。
⑤李聪心中航天梦的种子,是在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时种下的。2020年,李聪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他离自己的航天梦仅一步之遥。课业忙碌、训练繁重,面对挑战,他一直锲而不舍。对于出征太空,李聪信心满满:“我已做好准备,干就完了!”
⑥李广苏是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的文科生。他表示,面对大量理工科知识的学习任务,自己天资平凡,唯有努力,稳稳当当地走好每一步。第三批航天员赶上了高频次的空间站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自己只能利用课后时间,逐个攻破一个个小知识点,逐个“啃”一项项训练项目。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宿舍的灯总是亮到后半夜。“狂奔的蜗牛”,是李广苏用了很久的社交软件昵称,他以此勉励自己坚定地走好每一步。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狂奔的蜗牛”踏上了新的征程,这一次他要奔向太空。
⑦叶光富激动地表示,仰望苍穹,在浩瀚的太空中,中国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空间站,而且经过几代航天人接力,“一居室”已被建成了“三室两厅”的别墅。此时此刻,他发自内心地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⑧据了解,此次航天员乘组开展大量的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任务,比如,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实现我国在太空培育脊椎动物的突破;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实施6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2到3次出舱活动,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持续发挥综合应用效益。
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介绍,按计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⑩“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叶光富!”“航天员李聪!”“航天员李广苏!”
“出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下达命令,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点火!”20时59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点火发射,载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和3名航天员向太空飞去。
飞天梦圆,探索无止境。大气层外,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在等着他们,浩瀚太空在等着他们……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9. 阅读文章,梳理行文思路,完成思维导图。
20.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仰望苍穹,在浩瀚的太空中,中国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空间站,而且经过几代航天人接力,“一居室”已被建成了“三室两厅”的别墅。
21. 本文的主标题“飞向寰宇 再叩苍穹”有何妙处?
四、表达与交流(共5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2. 题目: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3)不得抄袭、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23. 题目: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3)不得抄袭、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海东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统一检测
七年级语文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试题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
班会课上,老师带领大家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题答案】
【2题答案】
B
【3题答案】
(1)B (2)A
【4题答案】
①. 示例一:图一 ②. 这幅插图温馨而富有深意,它捕捉到了《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一个极为动人的瞬间。图中,阿长(长妈妈)站在年幼的鲁迅身旁,眼神中流露出慈爱与关怀,而鲁迅则全神贯注地翻阅着手中的《山海经》。这一幕不仅展现了鲁迅对这本珍贵书籍的喜爱,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阿长对鲁迅深深的理解与爱护。阿长不识字,却费尽心思为鲁迅买来这本“有画儿的‘三哼经’”,这份礼物对鲁迅而言意义非凡。此刻的陪伴与静默观赏,是对这份深情厚谊的无声诠释。
示例二:图二 《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对《山海经》的渴望不仅是对一本书的向往,更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想象。图二中,通过《山海经》里喷薄而出的神话生物和奇幻场景,恰好表现了鲁迅阅读时的兴奋与震撼,强调了《山海经》对鲁迅的启蒙作用,也暗示了阿长这份礼物的珍贵——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打开想象之门的钥匙。相比图一的温情场景,图二通过夸张的视觉元素,如书中跃出的神兽、山川等,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不仅生动展现了鲁迅阅读《山海经》时的惊喜,也通过奇幻的画面强化了书籍的魔力,使阿长这份朴实的礼物显得更加珍贵。
【5题答案】
A
【6题答案】
示例:我们俯瞰潺潺流动的溪流 会敬佩它的坚持不懈(言之有理即可)
【7题答案】
①. 马上相逢无纸笔 ②.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 商女不知亡国恨 ④. 独怆然而涕下 ⑤. 会当凌绝顶 ⑥. 一览众山小 ⑦. 出淤泥而不染 ⑧. 濯清涟而不妖 ⑨.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⑩. 化作春泥更护花
【8题答案】
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而是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完成自己的小说。他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后来是自己口述,请人代录,最终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的行为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无论面对怎样的苦难与挫折,都要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用钢铁般的意志去战胜。
【9~10题答案】
9. 现代社会中,“孝”的含义从顺从父母转变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爱,由单向服从变为双向支持,强调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意思相近即可)
10. 示例:①和父母、祖辈一起了解家风家训并修改其中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内容,并沟通制定适合现代社会的家风家训。②将家风家训制成书法作品悬挂在家中,督促家庭成员在生活中践行良好家风。(言之有理即可)
二、理解与品味(共14分)
【11~14题答案】
11. 愉悦 12. ①. 出名,有名 ②. ② ③. 崇尚 ④. 这
13. ①. 名词的使动用法 ②.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③. 不说人是非,不羡慕功名利禄
14. 相同点:三位作者都表现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和热爱自然、崇尚俭朴生活的共同特点。不同点:陆游更注重与乡村民众的互动,刘禹锡更强调内心的修养,陈继儒则更注重与知己的交往和内心的宁静。
三、鉴赏与思辨(共23分)
(一)(共12分)
【15~18题答案】
15. ①. 送货员拿错货、电瓶车出现故障,再次接到女货主电话催促。 ②. 送货员参加女儿家长会时遇见女货主,并得知货物是送给女儿班上同学的文具。
16. 第④⑤段中关于送货员的“汗”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细腻地刻画出他不能及时送到货时的焦急心理,以及为女货主送货物的辛劳,也揭示了保安允许他放车、女货主不投诉他的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不能删去。
17. ①知思图报:女货主为感谢班级同学对女儿的帮助,特意买来文具匿名赠送给每位同学。②宽容善良:女货主着急要货,但当看到送货员的辛劳时,没有因为送货员没按时送到而给他差评和投诉,并在家长会后表示希望班级永远保持融洽互助的氛围。③心直口快:需要的货物一直不到时,女货主打电话直言相问并表示质疑,得知送货员是帮助女儿的女孩的父亲时,直接表示歉意和感谢。
18. ①女货主两箱货物。②女货主给班上同学赠送文具所传递的爱心。③送货员和女货主之间化解矛盾后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情感。(答出两点即可)
(二)(共11分)
【19~21题答案】
19. 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广场 ②回忆“飞天”历程并表达期待 ③讲述自己的努力过程 ④开展大量的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任务
20.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空间站比作“太空家园”“别墅”,形象地写出了空间站的重要性和发展变化,体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表达了航天员的自豪之情。
21. ①“寰宇”“苍穹”营造了宏大壮观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宏伟气魄和壮丽征程。②“再叩苍穹”呼应了中国航天史上的这些辉煌成就,体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③传递出探索宇宙的持久信念和不懈追求,体现了航天人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④富有诗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四、表达与交流(共5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2题答案】
例文: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书桌上的玻璃罐里,还装着去年秋天外婆寄来的桂花。每当笔尖划过纸张,总会有细碎的甜香漫上来——那是外婆住的老院子里独有的味道,也是我最牵挂的气息。
去年深秋我回乡下,外婆正坐在竹椅上捡桂花。她的蓝布围裙上落满金粉似的花瓣,手指在竹筛里轻轻拨动,像在分拣星星。“今年雨水少,桂花比往年香。”她抬头时,银发上沾着的花瓣簌簌往下掉,“等晒干了装罐,你带到学校泡水喝,比超市买的蜂蜜甜。”我蹲在她身边帮忙,看阳光穿过她鬓角的白发,在竹筛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外婆的厨房永远飘着热气。清晨五点,她就踩着木楼梯下楼,在灶台前忙碌。我总被糯米的香气唤醒,趴在二楼栏杆上看她:佝偻的脊背在雾气里若隐若现,手里的木勺在陶罐里搅出咕嘟咕嘟的声响。她做的桂花糕要蒸三次,每次掀开蒸笼,白茫茫的水汽里都会浮起桂花的甜。“慢工出细活。”她把凉透的糕切成小块,在瓷盘里码成好看的菱形,“就像你们读书,急不得。”
离别的前一晚,外婆在灯下给我缝书包带。她的老花镜滑到鼻尖,针脚却依旧细密。“上次视频看见你书包带磨破了,”她用牙齿咬断棉线,把缝好的书包往我肩上比量,“这样就结实了,能用到放寒假。”我忽然发现她的指关节肿得厉害,像老树根一样弯曲着——那是年轻时在田里劳作落下的毛病。
现在每次打开玻璃罐,都会想起外婆站在桂树下的样子。上周视频时,她指着院子里的桂花树说:“新抽的枝条都长到窗台了,等你回来,正好能摘到最高处的花。”我望着屏幕里她眼角的皱纹,突然明白,所谓牵挂,就是无论隔着多少公里,总会在某个瞬间,被一句寻常话、一缕熟悉的香气,拉回那个飘着桂花甜的老院子。
窗外的梧桐叶又黄了,玻璃罐里的桂花还剩小半。我把鼻子凑过去,甜香里仿佛还裹着外婆的声音——那是刻在时光里的牵挂,永远温热,永远清晰。
【23题答案】
例文:
晨光里的幸福密码
晨光漫过厨房的玻璃窗时,总能看见母亲弯腰揉面的背影。面粉在她掌心簌簌落下,像初春的细雪,落在青花瓷盆里簌簌作响。这是每个周末清晨的固定景致,也是我最早读懂的幸福模样。
小时候总觉得幸福该是橱窗里的限量版玩具,或是考试后鲜红的满分试卷。直到那个雨天,我在学校门口看见母亲的蓝布伞。她站在梧桐树下,裤脚沾着泥点,怀里紧紧抱着我的外套。“怕你放学冷。”她笑着把衣服递过来,伞面有意偏向我这边,自己半边肩膀都浸在雨里。那时忽然明白,幸福从不是刻意追逐的流星,而是有人甘愿为你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
去年冬天我生了场病,夜里总咳嗽。母亲便每晚坐在床边削梨,果皮在她指间连成完整的弧线,像条晶莹的琥珀项链。她把梨块放进砂锅,加几颗川贝,小火慢炖成蜜色的甜汤。瓷勺碰着碗沿的轻响,混着窗外的落雪声,成了最安稳的催眠曲。病好后整理书桌,发现抽屉里藏着好些削得极薄的梨皮——原来她总怕削得太厚浪费,练了许久才掌握力道。那些被细心对待的时光,都藏在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里。
前几日整理旧物,翻到母亲的笔记本。末页有张泛黄的便签,是我小学时写的:“妈妈做的葱油饼比校门口的好吃一百倍。”下面有她用红笔写的小字:“明天早上去买新磨的芝麻。”原来那些被记住的喜好,会被人郑重地捧在掌心。就像她总记得我不吃姜,每次炖鸡汤都要把姜片切成容易挑出的大块;记得我喜欢梧桐叶,秋天会捡回完整的叶片夹在我的课本里。
此刻晨光正好,母亲正把蒸好的包子摆进竹篮。热气腾起时,我忽然看清她鬓角新添的白发。那些被我们称为“幸福”的东西,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瞬间,而是有人把你的一颦一笑、一粥一饭,都当作值得用心守护的日常。就像这晨光里的包子,面粉的香、酵母的暖,都是生活悄悄埋下的温柔伏笔。
其实幸福从不需要刻意寻找,它就藏在母亲揉面的掌心,在梨汤泛起的涟漪里,在每一个被认真对待的寻常日子里。当我们学会在细微处感受温暖,便会发现,原来幸福从未离开,只是化作了生活本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