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 单元培优练习卷(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 单元培优练习卷(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2 18:33: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直角三角形 单元培优练习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某个斜坡的坡度是,那么这个斜坡的坡角为(  )
A.30° B.45° C.60° D.90°
2.如图,厂房屋顶人字架(等腰三角形)的上弦AB=am,∠B=36°,则跨度BC的长为(  )m.
A.2a sin36° B.2a cos36° C. D.
3.如图,在Rt△ABC中,∠BAC=90°,过A作AD⊥BC于点D,若 = .则tanC的值为(  )
A. B. C. D.
4.如图,在6×6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tan∠BAC的值是(  )
A. B. C. D.
5.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E⊥BD于E,若OE:ED=1:3.AE= ,则BD=(  )
A. B. C.4 D.2
6.如图,小明站在自家阳台上A处观测到对面大楼底部C的俯角为a,A处到地面B处的距离AB=35m,则两栋楼之间的距离BC(单位:m)为(  )
A.35tanα B.35sinα C. D.
7.如图 ,在直角△BAD中,延长斜边BD到点C,使DC= BD,连结AC,若tanB= ,则tan∠CAD的值为 (  )
A. B. C. D.
8.在4×4网格中,∠α的位置如图所示,则sinα的值为(  )
A. B. C.2 D.
9.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F是CD上的一点,AE⊥EF,下列结论:①∠BAE=30°;②CE2=AB·CF;③CF=FD;④△ABE∽△AEF.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如图,在中,,,.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射线匀速运动,到点停止运动,同时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射线匀速运动.当点停止运动时,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的右侧以为边作菱形,点在射线.设点的运动时间为,菱形与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则能大致反映与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在高出海平面的悬崖面处,观测海面上的一艘小船,并测得它的俯角为,则船与观测者之间的水中距离是   .(,,结果保留整数)
12.某科技小组用无人机测量一池塘水面两端A,B的距离,具体过程如下:如图,将无人机垂直上升至距水面120m的P处,测得A处的俯角为 45°B处的俯角为 22°,则A,B之间的距离是   m.(tan22°取0.4)
13.矩形纸片 中, , 点 在边 所在的直线上, 且 , 将矩形纸片 折叠, 使点 与点 重合, 折痕与 分别交于点 , 则线段 的长度为   
14. 计算:   .
15.如图,在△ABC中,AB=AC= ,BC=2,在BC上有50个不同的点P1,P2,…,P50,过这50个点分别作△ABC的内接矩形P1E1F1G1,P2E2F2G2,…,P50E50F50G50,每个内接矩形的周长分别为L1,L2,…,L50,则L1+L2+…+L50=   .
16.如图,已知在菱形 中, , 则菱形 的边长等于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9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1)计算: ;
(2)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 .
18.平板电脑借助磁吸背板支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其侧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支架张开角为,其范围是,求点A到桌面距离的范围(结果精确到).
(参考数据:,,,)
19.通过学习锐角三角比,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是一一对应的,因此,两条边长的比值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底角的邻对(can).
如图(1)在△ 中, ,底角 的邻对记作 ,这时 ,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邻对值也是一一对应的.根据上述角的邻对的定义解下列问题:
(1) =   ;
(2)如图(2),在△ 中, , , ,求△ 的周长
20.小明在学校阅览室看到如图1所示的一个报刊支架, 图2为它的侧面示意图, 已知AB=BC=BD=60 cm,∠CBD=40°.
(1)如图2, 挂在B处报纸的垂落长度是50 cm, 为了摆放的整齐和美观, 要求报纸与地面的距离至少为10 cm,通过计算说明该报纸挂在B点处是否合理?
(2)如图3,小明站在报刊支架前的点H处观察报刊支架(点D、C、H在同一水平线上),测得CH=99 cm,小明的眼睛到地面的高度GH为160 cm,当小明的视线恰好落在点B处时,求∠G的度数.(结果精确到0.1 cm.参考数据:sin20°≈0.342,cos20°≈0.940,tan20°≈0.364, sin40°≈ 0.643, cos40°≈0.766,tan40°≈0.839, sin49°≈0.755,cos49°≈0.656,tan49°≈1.150.)
21.甲、乙两人去登山,甲从小山西边山脚B处出发,已知西面山坡的坡度(坡度: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长度的比,即).同时,乙从东边山脚C处出发,东面山坡的坡度,坡面米.
(1)求甲、乙两人出发时的水平距离.
(2)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多走10米.两人同时出发,并同时达到山顶A.求:甲、乙两人的登山速度.
22.小军同学想利用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知识测量一段两岸平行的河流宽度.他先在河岸设立A,B两个观测点,然后选定对岸河边的一棵树记为点M.过点M作, 垂足为N, 测得,.
(1)设米, 则的长为 .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请你依据所测数据求出这段河流的宽度(结果精确到 ).
参考数据:,
23.如图,在Rt△ABC中,∠A =90°,点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连接DF,EF.
(1)求证:四边形AEFD是矩形;
(2)连接BE,若AB = 2,tan C =,求BE的长.
24.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BC上,连接DE,EF.已知四边形BFED是平行四边形, 、
(1)若AB=8,求线段AD的长.
(2)若△ADE的面积为1,求平行四边形BFED的面积.
25.某小区门口安装了汽车出入道闸.道闸关闭时,如图1,四边形ABCD为矩形,AB长3米,AD长1米,点D距地面为0.2米.道闸打开的过程中,边AD固定,连杆AB,CD分别绕点A,D转动,且边BC始终与边AD平行.
(1)如图2,当道闸打开至∠ADC=45°时,边CD上一点P到地面的距离PE为1.2米,求点P到MN的距离PF的长.
(2)一辆轿车过道闸,已知轿车宽1.8米,高1.6米.当道闸打开至∠ADC=36°时,轿车能否驶入小区?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sin36°≈0.59,cos36°≈0.81,tan36°≈0.7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直角三角形 单元培优练习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某个斜坡的坡度是,那么这个斜坡的坡角为(  )
A.30° B.45° C.60° D.90°
【答案】A
【解析】【解答】解:设这个斜坡的坡角为α,
由题意得:tanα=1:.=,
∴α=30°;
故答案为:A.
【分析】设这个斜坡的坡角为α,根据坡度可得tanα=,利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即可求解.
2.如图,厂房屋顶人字架(等腰三角形)的上弦AB=am,∠B=36°,则跨度BC的长为(  )m.
A.2a sin36° B.2a cos36°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B=AC,AD⊥BC,
∴BD=CD,
在Rt△ABD中,BD=cosB ·AB=acosB,
∴BC=2BD=2acosB.
故答案为:B.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CD,再利用锐角三角形函数求出BD的长,继而求解.
3.如图,在Rt△ABC中,∠BAC=90°,过A作AD⊥BC于点D,若 = .则tanC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
∴设 , ,
∵AD⊥BC,
∴ ,
∴ ,
∴ ,
∴ ,
∴ ,即 ,
∴ ,
∴ .
故答案为:D.
【分析】先求出 ,再求出,最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计算求解即可。
4.如图,在6×6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tan∠BAC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B作BD⊥AC,交AC延长线于点D,
则tan∠BAC= = ,
故答案为:C.
【分析】过点B作BD⊥AC,交AC延长线于点D,可得BD=3,AD=4,利用tan∠BAC=求出即可.
5.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E⊥BD于E,若OE:ED=1:3.AE= ,则BD=(  )
A. B. C.4 D.2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C=BD
∴AO= AC,BO= BD,
∴OA=OB=OD,
∵OE:ED=1:3,
∴OE:OD=1:2,
∴OE= OB,
∵AE⊥BD,
∴AE垂直平分OB,
∴AB=OA,
∴△ABO是等边三角形,
∵AE= ,
∴OE=AE×tan30゜= AE=1,
∴OB=2OE=2,
∴BD=2OB=4;
故答案为:C.
【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出OA=OB=OD,再求出OE= OB,得出AE垂直平分OB,可得AB=OA,证出△ABO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B,再求解即可.
6.如图,小明站在自家阳台上A处观测到对面大楼底部C的俯角为a,A处到地面B处的距离AB=35m,则两栋楼之间的距离BC(单位:m)为(  )
A.35tanα B.35sinα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在Rt△ABC中,∠ABC=90°,AB=35cm,∠ACB=a,
∴tana=,
∴BC=.
故答案为:D.
【分析】在Rt△ABC中,根据tana=tan∠ACB=,求出BC的值即可.
7.如图 ,在直角△BAD中,延长斜边BD到点C,使DC= BD,连结AC,若tanB= ,则tan∠CAD的值为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E.
∵∠BAD=90°,DE∥AB,
∴∠ADE=90°,
∵tanB= = ,设AD=5k,AB=3k,
∵DE∥AB,
∴ ,DE= AB=k,
∴tan∠CAD= = = .
【分析】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E=∠BAD=90°,由tanB= = ,可设AD=5k,AB=3k,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即得DE= AB=k,由tan∠CAD= 即可求出结论.
8.在4×4网格中,∠α的位置如图所示,则sinα的值为(  )
A. B. C.2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如图,
可知,,,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9.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F是CD上的一点,AE⊥EF,下列结论:①∠BAE=30°;②CE2=AB·CF;③CF=FD;④△ABE∽△AEF.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是正方形,

是的中点,


,故①错误,





,,
,,
,故②③正确,



,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进而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从而即可判断①;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即可得到,从而结合题意即可判定②和③;进而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从而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判断④。
10.如图,在中,,,.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射线匀速运动,到点停止运动,同时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射线匀速运动.当点停止运动时,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的右侧以为边作菱形,点在射线.设点的运动时间为,菱形与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则能大致反映与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在高出海平面的悬崖面处,观测海面上的一艘小船,并测得它的俯角为,则船与观测者之间的水中距离是   .(,,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173
【解析】【解答】解:在高出海平面米的悬崖顶处,观测海平面上一艘小船,并测得它的俯角为,

船与观测者之间的水平距离米.
答:船与观测者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故答案为:173
【分析】根据正切定义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出答案.
12.某科技小组用无人机测量一池塘水面两端A,B的距离,具体过程如下:如图,将无人机垂直上升至距水面120m的P处,测得A处的俯角为 45°B处的俯角为 22°,则A,B之间的距离是   m.(tan22°取0.4)
【答案】180
【解析】【解答】解:如图
由题意可得:PD∥BC
∴∠PAC=∠DPA=45°,∠DPB=∠PBC=22°
在Rt△PAC中,
在Rt△PBC中,
∴AB=BC-AC=180
故答案为:180
【分析】由题意可得:PD∥BC,根据直线平行性质可得∠PAC=∠DPA=45°,∠DPB=∠PBC=22°,再根据正切定义可得AC,BC,再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13.矩形纸片 中, , 点 在边 所在的直线上, 且 , 将矩形纸片 折叠, 使点 与点 重合, 折痕与 分别交于点 , 则线段 的长度为   
【答案】 或
【解析】【解答】解:设BM,EF交于点O
∵ 将矩形纸片 折叠, 使点 与点 重合, 折痕与 分别交于点
∴OM=OB,EF⊥BM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
∴∠M=∠OBF,∠MEO=∠BFO
∵OM=OB
∴△OEM≌△OFB(AAS)
∴OE=OF
①当点M在点D的右侧时
∵BC=5,DM=1
∴AM=AD+DM=BC+DM=6
在Rt△ABM中,

∵,即
解得:

②当点M在点D的左侧时
∵AB=3,BC=5,DM=1


∵,即
解得:
综上所述, 的长度为 或
故答案为: 或
【分析】设BM,EF交于点O,根据折叠性质可得OM=OB,EF⊥BM,再根据矩形性质可得AD∥BC,则∠M=∠OBF,∠MEO=∠BFO,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得△OEM≌△OFB(AAS),则OE=OF,分情况讨论:①当点M在点D的右侧时,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可得AM=6,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当点M在点D的左侧时,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M=5,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
14. 计算:   .
【答案】1
【解析】【解答】解:.
【分析】根据0指数幂、负指数幂和绝对值的性质计算即可。
15.如图,在△ABC中,AB=AC= ,BC=2,在BC上有50个不同的点P1,P2,…,P50,过这50个点分别作△ABC的内接矩形P1E1F1G1,P2E2F2G2,…,P50E50F50G50,每个内接矩形的周长分别为L1,L2,…,L50,则L1+L2+…+L50=   .
【答案】200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过A作AD垂直于BC于点D;易得BD=1,
设E1F1与AD交于M,则E1M=AM tan∠BAD= AM,
∴AM=E1F1,
因此矩形E1F1G1P1的周长L1=2E1F1+2E1P=2AM+2DM=2AD=4,
同理可求得△ABC其它的内接矩形的周长均为4,
因此L1+L2+…+L50=4×50=200.
故答案为200.
【分析】过A作AD垂直于BC于点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BD=1,根据勾股定理算出AD=2,设E1F1与AD交于M,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E1M=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得出E1M=AM tan∠BAD= AM,故 AM=E1F1,根据矩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得出矩形E1F1G1P1的周长L1==2E1F1+2E1P=2AM+2DM=2AD=4,同理可求得△ABC其它的内接矩形的周长均为4,从而算出代数式的值。
16.如图,已知在菱形 中, , 则菱形 的边长等于   
【答案】
【解析】【解答】解:作BG⊥EF,连接BD,与EF相交于点H,如图:
∵DE∥BF,
∴∠F=∠E,
∴sin∠F=sin∠E= ,
∵BG⊥EF,
∴ ,
∵BF=EF=5,
∴BG=4,
∴FG= ,
∴EG=5 ;
∵DE∥BF,
∴△DEH∽△BFH,
∴ ,
设GH=x,则EH=2+x,FH=3-x,
∴ ,
解得: ,
∴ ;
在Rt△BGH中,由勾股定理,得

∴ ;
∵∠A=60°,AB=AD,
∴△ABD是等边三角形,
∴ ;
故答案为: .
【分析】作BG⊥EF,连接BD,与EF相交于点H,由三角函数求出BG和GF的长度,然后得到EG的长度,由DE∥BF,则△DEH∽△BFH,则 ,设GH=x,则EH=2+x,FH=3-x,代入求出GH,再由勾股定理求出BH,得到BD的长度,即可得到菱形的边长.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9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1)计算: ;
(2)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 .
【答案】(1)解:原式
(2)解:原式

当 , 时,
原式
【解析】【分析】(1)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的性质、0次幂的运算性质可得原式,据此计算;
(2)根据异分母分式减法法则对原式进行化简,然后将x、y的值代入进行计算.
18.平板电脑借助磁吸背板支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其侧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支架张开角为,其范围是,求点A到桌面距离的范围(结果精确到).
(参考数据:,,,)
【答案】点A到桌面距离的范围为
19.通过学习锐角三角比,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是一一对应的,因此,两条边长的比值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底角的邻对(can).
如图(1)在△ 中, ,底角 的邻对记作 ,这时 ,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邻对值也是一一对应的.根据上述角的邻对的定义解下列问题:
(1) =   ;
(2)如图(2),在△ 中, , , ,求△ 的周长
【答案】(1)
(2)解:∵在△ABC中, canB ,∴

过点A作AE 垂足为点E,
∵AB=AC ∴
∵∴

∴△ABC的周长= .
【解析】【解答】解:(1)(1)过点A作AD⊥BC于点D,
∵∠B=30°,
∴cos∠B= = ,
∴BD= AB,
∵△ABC是等腰三角形,
∴BC=2BD= AB,
故can30°= =
【分析】(1)过点A作AD⊥BC于点D,根据∠B=30°,可得出BD= AB,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BC= AB,继而得出canB;(2)过点A作AE⊥BC于点E,根据canB= ,设BC=8x,AB=5x,再由S△ABC=24,可得出x的值,继而求出周长.
20.小明在学校阅览室看到如图1所示的一个报刊支架, 图2为它的侧面示意图, 已知AB=BC=BD=60 cm,∠CBD=40°.
(1)如图2, 挂在B处报纸的垂落长度是50 cm, 为了摆放的整齐和美观, 要求报纸与地面的距离至少为10 cm,通过计算说明该报纸挂在B点处是否合理?
(2)如图3,小明站在报刊支架前的点H处观察报刊支架(点D、C、H在同一水平线上),测得CH=99 cm,小明的眼睛到地面的高度GH为160 cm,当小明的视线恰好落在点B处时,求∠G的度数.(结果精确到0.1 cm.参考数据:sin20°≈0.342,cos20°≈0.940,tan20°≈0.364, sin40°≈ 0.643, cos40°≈0.766,tan40°≈0.839, sin49°≈0.755,cos49°≈0.656,tan49°≈1.150.)
【答案】(1)解:如解图①,过点B作BECD于点E,




该报纸挂在B点处不合理;
(2)解:如解图②,过点B作BECD于点E,过点B作BFGH于点F,则四边形BEHF是矩形,
∵∠CBD=40°,


答:G的度数约为49°.
【解析】【分析】(1)过点B作BECD于点E,根据三角函数解答即可;
(2)过点B作BECD于点E,过点B作BFGH于点F,则四边形BEHF是矩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弧长公式解答即可。
21.甲、乙两人去登山,甲从小山西边山脚B处出发,已知西面山坡的坡度(坡度: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长度的比,即).同时,乙从东边山脚C处出发,东面山坡的坡度,坡面米.
(1)求甲、乙两人出发时的水平距离.
(2)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多走10米.两人同时出发,并同时达到山顶A.求:甲、乙两人的登山速度.
【答案】(1)解:过点A作,如图,
由题意得:,,
∴设,则,
∴,解得:,
∴,
∴,解得:,
∴米;
(2)解:由(1)得:,,
∴,
设乙的速度为v分钟/米,则甲的速度为分钟/米,
由题意得:,解得:,
经检验:是分式方程的解,
则,
∴甲的登山速度为60分钟/米,乙的登山速度为50分钟/米;
【解析】【分析】(1)过点A作,根据坡度比设,则,再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方程可得BD,CD,再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设乙的速度为v分钟/米,则甲的速度为分钟/米,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22.小军同学想利用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知识测量一段两岸平行的河流宽度.他先在河岸设立A,B两个观测点,然后选定对岸河边的一棵树记为点M.过点M作, 垂足为N, 测得,.
(1)设米, 则的长为 .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请你依据所测数据求出这段河流的宽度(结果精确到 ).
参考数据:,
【答案】(1)米
(2)这段河流的宽度约为米
23.如图,在Rt△ABC中,∠A =90°,点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连接DF,EF.
(1)求证:四边形AEFD是矩形;
(2)连接BE,若AB = 2,tan C =,求BE的长.
【答案】(1)证明:∵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
∴ DF∥AC, EF∥AB.
∴ 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 ∠A=90°,
∴ 四边形AEFD是矩形.
(2)∵ AB=2,,
∴ 在Rt△ABC中,.
∵ E是AC的中点,
∴.
∴ 在Rt△ABE中,.
【解析】【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再结合∠A=90°,可得四边形AEFD是矩形;
(2)先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再求出,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
24.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BC上,连接DE,EF.已知四边形BFED是平行四边形, 、
(1)若AB=8,求线段AD的长.
(2)若△ADE的面积为1,求平行四边形BFED的面积.
【答案】(1)解:由题意,得DE∥BC,
∴△ADE∽△ABC,

∵AB=8,
∴AD=2
(2)解:设△ABC的面积为S,△ADE的面积为S1,△CEF的面积为S2.


∵S1=1,
∴S=16.

同理可得S2=9,
∴平行四边形BFED的面积=S-S1-S2=6.
【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DE∥BC,由此可推出△ADE∽△AB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AD的长.
(2)设△ABC的面积为S,△ADE的面积为S1,△CEF的面积为S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求出S的值;同理可求出S2的值,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BFED的面积=S-S1-S2,代入计算可求解.
25.某小区门口安装了汽车出入道闸.道闸关闭时,如图1,四边形ABCD为矩形,AB长3米,AD长1米,点D距地面为0.2米.道闸打开的过程中,边AD固定,连杆AB,CD分别绕点A,D转动,且边BC始终与边AD平行.
(1)如图2,当道闸打开至∠ADC=45°时,边CD上一点P到地面的距离PE为1.2米,求点P到MN的距离PF的长.
(2)一辆轿车过道闸,已知轿车宽1.8米,高1.6米.当道闸打开至∠ADC=36°时,轿车能否驶入小区?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sin36°≈0.59,cos36°≈0.81,tan36°≈0.73)
【答案】(1)解:过点D作DQ⊥PE,垂足为Q,如图所示:
由题意可知,∠ADC=45°,PE=1.2米,QE=0.2米,
在Rt△PDQ中,∠PDQ=45°,PQ=1.2 0.2=1米,
,,
∴DQ=PQ=1(米),∴PF=EN=AB DQ=3 1=2(米).
(2)解:当∠ADC=36°,PE=1.6米时,则∠DPQ=36°,PQ=1.6 0.2=1.4(米),∴DQ=PQ tan36°≈1.4×0.73=1.022(米),∴PF=3 1.022≈1.98(米),∵1.98>1.8,∴能通过.
【解析】【分析】(1)过点D作DQ⊥PE,垂足为Q,在Rt△PDQ中,由题意易得三角形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可得DQ=PQ,由矩形的性质和线段的构成PF=EN=AB DQ可求解;
(2)在直角三角形PDQ中,由锐角三角函数tan36°=可求得DQ的值,然后由线段的构成PF=AB-DQ可求得PF的值,然后把PF与轿车宽1.8米比较大小即可判断求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