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件3

文档属性

名称 4.2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件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10:1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第 节2自主学习区互动探究区第四章 旅游与区域发展自我检测区课后巩固区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1.举例说出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举例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返回自主学习区1.促进了环境质量的 。
2.推动了对 及环境的保护。一、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野生动植物改善返回自主学习区1.对动植物的影响
(1)植物:最大危害发生在旅游开发_____,大量树木被砍伐,使物种________受到破坏。大量__________影响植物生存。
(2)动物:近距离观看和_____会扰乱野生动物的生活规律,降低其捕食能力。
2.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旅游者抛弃的各种_____,酒店排放的_____,水上交通工具排出的_____。
3.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旅游__________、宾馆、酒店排放的___
___以及_____形成的烟雾。二、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香火初期多样性旅游垃圾喂食垃圾污水油污交通运输油烟返回自主学习区4.对旅游吸引物的磨损和破坏:主要由于超规模接待旅游者,旅游者的 、抚摸、践踏,以及呼吸、汗气等造成。
5.对旅游景观的破坏二、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刻划乱填湖泊返回自主学习区1.对石刻、雕塑、壁画等人文景观,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 思维活动答案 最重要的是保护。 它们是我国重要的、不可再生的人文旅游资源,一旦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是无法补救的。二、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返回自主学习区三、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1.影响旅游环境质量的因素
(1)主要因素:管理部门的 和管理水平。
(2)表现:环境观念 ,不重视环境保护;只顾 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注重开发利用,不注重 。
2.提高旅游区环境质量的措施
(1)增强旅游区 、建设的环境意识。
(2)加强旅游 。
(3)加大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力度。
(4)运用法律法规,健全旅游 。环境管理体制环境观念淡薄眼前培育和保护规划环境监测返回自主学习区2.何为“绿色”旅游? 思维活动答案 涉及旅游各要素和全过程,不仅不破坏环境,而且形成循环旅游经济,改善旅游环境。三、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返回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陵源风景区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也因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过失误。一方面,在旅游资源开发、设施配套建设中,贪大、贪多、求全的现象较多,如旅行社盲目发展、互争客源,宾馆、游乐设施重复建设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自然风貌也受到人为的影响,受到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黄牌”警告。返回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材料二 著名的黄果树瀑布高74米,宽81米,是中国第一瀑布,也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瀑布之一,到过黄果树瀑布的人,无不被它的气势所震慑。然而,在2001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赫赫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却让日均12 000人以上远道而来的游客大为扫兴。常年被飞瀑急流冲刷得光秃秃的断崖上,正上演着一幅被游客形容为“一股细流,几行清泪”的凄清景象,全然没了宣传手册中“远隔五里,即闻瀑声”的豪壮。返回互动探究区(1)材料一、二中的旅游资源属于哪一类型?具有什么价值?答案 自然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探究点一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返回互动探究区(2)材料一武陵源风景区受到“黄牌”警告,材料二中黄果树瀑布让“游客大为扫兴”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答案 武陵源风景区:人为建设过多,破坏了景区的自然风貌(或视觉污染)。
黄果树瀑布:上游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涵养水源功能下降,降水量减少,水源枯竭所致。探究点一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返回互动探究区(3)两个景区在旅游开发中遇到了哪些环境问题?答案 ①环境污染或破坏;②生态系统破坏;③扰乱当地社会秩序;④损毁自然景观。探究点一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 反思归纳返回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野生动植物及环境环境质量返回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及其成因、危害,如下表所示:捕食土壤营养物种多样性返回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开山辟路垃圾污水油污生态平衡有关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C.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返回互动探究区 迁移应用1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确认识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旅游业并不是“无烟工业”,开发过度或不当都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把旅游业当成“无烟工业”,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旅游也会污染环境;只要提高认识,可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并不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还有废气(以交通工具产生最多)、废水、废物、噪声、电磁辐射等污染。A、B、C三项是错误的。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D探究点一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返回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探究活动根据右图及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在晋北的宁武,在黄土高原的深处,在人们以为荒凉无比的地方,竟隐藏着一个神秘异常的佳境,那里有林海、草原、沙漠、冰川、佛洞、悬棺、悬空寺、千年古城,这些完全不同的景观,简直就像一个浓缩的旅游集锦,但就是这样一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游人却很稀少,目前,当地政府正致力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返回互动探究区(1)宁武有林海、草原、沙漠、冰川、佛洞、悬棺、悬空寺、千年古城,这说明该地旅游资源的________状况和________状况都较好。
(2)宁武是一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但游客却很稀少,试分析其原因。
(3)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当地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当地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探究点二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返回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解析 本题通过晋北宁武旅游业发展的相关背景材料,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及旅游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由材料可知,宁武旅游资源丰富,集群及地域组合状况较好,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导致游客稀少,过多游客的进入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政府及景区应采取调控措施,同时加强对游客环保意识的宣传等,以解决旅游环境问题。返回互动探究区答案 (1)集群 地域组合(2)宁武地处黄土高原深处,交通不便;该地区经济欠发达,且离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远;四周有著名的几大风景区,且非凡性较为突出;当地对该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游客较为稀少。(其他答案合理即可)(3)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访游客增多,可能会造成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可能会破坏旅游区的背景环境;过多游客及其不当行为可能会使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答出两点即可)
措施:加强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注意旅游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控制旅游开发的规模等。(答出三点即可)探究点二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1)管理部门的环境观念和管理水平影响旅游环境质量 反思归纳返回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保护环境保护培育(2)提高旅游区环境质量的具体措施返回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旅游环境监测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旅游建设活动是(  )
A.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星级宾馆
B.拆掉北京的胡同,建筑现代化首都
C.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施
D.合理开发陕北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返回互动探究区 迁移应用2解析 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星级宾馆,除了对西湖背景环境产生破坏,还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北京胡同以其非凡性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拆掉胡同,将会直接造成对胡同这一历史文化景观的破坏;寺庙多为超凡脱俗者修身养性的净土,如果安装现代化照明设备,将背离佛教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破坏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思想。D探究点二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返回互动探究区课堂小结1自我检测区234561.下列关于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旅游业虽曾被称为“无烟工业”,但发展应适度,否则会影响环境 ②旅游活动规模越大,效益越好 ③旅游活动既会产生“三废”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④旅游活动是一种消遣娱乐活动,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自我检测区123456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对旅游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据此回答2~3题。
2.读右面的漫画,图中反映了旅游
活动中的(  )
A.旅游环境污染
B.旅游活动对动植物的破坏
C.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C解析 由漫画中文物上刻满了字,体现了游客对文物古迹等的破坏。自我检测区1234563.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和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  )
①乱丢废弃物,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②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造成对文物古迹的直接破坏 ③在有草地的地方,绕过草地继续观光 ④遵守旅游规则,有秩序地旅游观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A解析 在旅游活动中,乱丢废弃物,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白色垃圾;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造成对文物古迹的直接破坏。这些都是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都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自我检测区123456文明的旅游者既能从旅游活动中获取愉悦和收益,又可以对旅游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做文明旅游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行为中,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是(  )
A.攀折旅游景点中的花草树木
B.猎取旅游景区中的野生动物,以获取食物
C.定期开放旅游景点,限制游览人数
D.为图方便,随地乱扔垃圾C解析 A、B、D都是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故选C。自我检测区5.下列有关文明旅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文明旅游应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
B.旅游时尊重地方习俗也属于文明礼貌的要求
C.文明旅游不仅要注意个人礼貌,还要注意旅游安全
D.旅游要尽兴,不必在乎繁文缛节123456D解析 旅游时要尊重旅游地的地方习惯和风俗礼仪。自我检测区6.2013年12月24日,载有52名多国游客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被困南极海域的浮冰区,中国“雪龙号”搁置考察任务紧急救援;2014年春节,106名中国游客突然造访长城站,他们的到来让科学家们左右为难。有关数据显示,南极游客人数在1990年时不足5 000人,现增至每年约3.5万人。123456自我检测区(1)指出南极地区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123456解析 南极地区的特色在于它处在极地、极寒的气候条件下的极地风光及特有的动物资源。由于极地同时也是地球的磁极,所以在极地可以观赏到美丽的极光现象。答案 原始的冰原景观;独特的动物资源;奇特的天文现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自我检测区(2)南极旅游必须规范管理、严格限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3456解析 主要是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答案 南极距离遥远,自然条件恶劣,危险性大;生态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接待能力差。课后巩固区1234567891011121.为保护文物古迹,敦煌莫高窟文物管理局对入洞游客人数作了限制,又限制停留时间,主要原因是(  )
A.避免游客丢弃大量垃圾
B.为了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C.减少因游客触摸、拍照、呼吸、汗水等使珍贵的壁画受到损坏
D.避免游客在壁画上乱刻乱画C解析 对游客数量和时间作限制主要是为了减少游客触摸、拍照、呼吸、汗水等对石窟小气候的影响,保护珍贵的壁画资源。课后巩固区1234567891011122.生态旅游的一大特色是“保护旅游对象”,下列旅游行为中与此不相符的是(  )
A.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
B.在旅游区中建造一些亭台、楼阁,以丰富旅游景点
C.旅游的接待设施以小巧为主,并掩映在树丛之中
D.旅游者在旅游中,所有的废弃物应丢入垃圾箱,以确保土壤和
水不受污染B解析 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是以认识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特点的。A选项可减少交通工具对环境的污染,C选项突出自然环境与接待设施的和谐,D选项可减少土壤和水污染。课后巩固区1234567891011123.下列不属于旅游中的问题的是(  )
A.对旅游地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B.旅游地的环境遭到污染
C.旅游地的经济快速发展
D.旅游地大量出售当地特色野生动物C解析 旅游地的经济快速发展是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不属于旅游中的问题。4.下列旅游活动属于对社会秩序扰乱的是(  )
A.旅游者随意践踏、触摸、拍照
B.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过度开发
C.旅游者的捕猎活动和采集贝壳、珊瑚等
D.旅游者的活动占据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课后巩固区D123456789101112解析 旅游者的活动占据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了当地的公共设施,扰乱当地的社会环境。课后巩固区1234567891011125.在旅游环境保护中政府的作用是(  )
A.倡导绿色旅游 B.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C.建立环境保护法规 D.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A解析 B项是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的作用,C项是立法机关的作用,D项是旅游研究和教育专家的作用。6.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有(  )
①空气污染 ②珍稀物种灭绝 ③建筑物过于密集 ④自然资源的破坏 ⑤文物古迹的破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课后巩固区123456789101112解析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有自然环境破坏和社会环境破坏两方面。其中,建筑物过于密集、文物古迹的破坏属于对社会环境的破坏。B课后巩固区1234567891011127.1956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其根本目的是(  )
A.保护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B.保护亚热森林生态系统
C.发展旅游业
D.保护著名古寺——庆云寺解析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主要是针对当前地球上各种生物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加速的状况所采取的措施。B8.下列关于旅游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环境保护就是禁止开发旅游资源
B.旅游只是少数人的活动,所以不必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C.旅游环境保护提倡“绿色旅游”“红色旅游”
D.建立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对旅游环境保护起了积极
作用课后巩固区123456789101112解析 旅游环境保护是为了防止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活动已经大众化,成为大多数人的活动,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绿色旅游”是针对旅游环境保护提出的,但“红色旅游”不是。D课后巩固区123456789101112每年的农历五月“端午节”,珠江三角洲各地都进行龙舟竞渡,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人前来观光,进行文化交流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等活动。据此回答9~10题。
9.龙舟节在珠江三角洲延续了2 000多年,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B.基塘、湖泊众多
C.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D.河流无明显的枯水期C10.要想使龙舟节更好地延续和发展,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建立环境立法和相关保护政策
B.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C.加大开发力度,多建娱乐场所
D.提供“绿色”旅游课后巩固区C123456789101112课后巩固区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部某地区地理简图123456789101112课后巩固区材料二 1992年九寨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每年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不断增多,2002年更是高达125万,2009年值“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当日进入景区的游客达2.8万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督察员桑塞尔以前参观九寨沟时曾留下一句忠告:“旅游是对景区的挑战,游人增加会损害景观本身,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所以旅游开发要相当谨慎。”123456789101112课后巩固区123456789101112(1)九寨沟在图中的对应字母________,试分析该地区发展旅游资源的优势与不足。
(2)旅游活动中游客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3)九寨沟内著名的五彩池,是阳光、水藻、湖底沉积物的“天作之合”。近几年,却出现水位大幅度下降的现象。试分析五彩池水位下降的原因。
(4)为控制游客数量超载,你认为应采取哪些限制性措施?
(5)九寨沟旅游景区进一步发展的措施有哪些?(至少写出三项)课后巩固区123456789101112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为四川省九寨沟地区,该地区自然景观丰富,是世界“自然遗产”,旅游价值极高。但由于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对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就需要政府和旅游区管理者采取恰当措施,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答案 (1)C 优势:旅游资源独特,具有非凡性,游览价值高,集群性好,地域组合好。不足:客源市场远,位于深山地区,交通通达性较差,旅游的环境承载量较小。课后巩固区123456789101112(2)造成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背景环境、文物古迹、视觉效果的破坏,影响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等。(3)游客增多,沟内经营规模扩大,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和浪费,导致水位下降。(4)提高门票价格,限制游客数量;实行门票提前预订方案;在景区内的饱和区设置限流设施等。(合理即可)(5)制订发展政策:“沟内游,沟外住”“以开发为目标,以保护为前提”等;控制人员进入量;加大环保力度。课后巩固区12.读下面的旅游漫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课后巩固区12345678910111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图片及文字说明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四幅漫画所揭示的旅游中的不良行为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破坏宾馆设施 ②不讲文明礼貌和公共道德 ③破坏文物 
④随地乱扔果皮
B.①破坏文物 ②随地乱扔果皮 ③破坏宾馆设施 ④不讲文明礼
貌和公共道德
C.①破坏文物 ②不讲文明礼貌和公共道德 ③破坏宾馆设施 
④随地乱扔果皮
D.①不讲文明礼貌和公共道德 ②破坏宾馆设施 ③随地乱扔果皮 
④破坏文物C课后巩固区123456789101112解析 针对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结合所学知识与实际旅游活动分析即可。答案 环境破坏、环境污染。 遵守法律法规,爱护旅游资源,尊重旅游地的文化习俗,讲究文明礼貌,注意旅游安全。(2)图中旅游者的不良行为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旅游者旅游时应遵守哪些旅游要求?课后巩固区123456789101112解析 文明旅游十分必要,既可获取愉悦和收益,又可保护旅游资源、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下列有关文明旅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文明旅游应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
B.旅游时尊重地方习俗也属于文明礼貌的要求
C.文明旅游不仅要注意个人礼貌,还要注意旅游安全
D.文明旅游可有可无,只要尽兴就好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