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四升五语文开学摸底测试卷(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秋四升五语文开学摸底测试卷(五)(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3 12:3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年秋四升五语文开学摸底测试卷五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看拼音,写字词。(8分)
2024年10月30日,在大家bǐng xī 凝视下,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
伴随着jīng tiān dòng dì 的响声fā shè
成功,真是 bà qì 十足。这是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航天人 jìn zhí 地坚守gǎng wèi ,共同
miáo huì 的新画卷。
二、阅读语段,完成下面练习题。(10分)
2024年6月,“嫦娥六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zháo zhuó)陆。中国成为率(shuài lǜ)先实现月背采样的国家。从东方红一号一飞冲(chōng chòng)天,到探月工程稳步推进,中国航天取得的成绩令世界折(shé zhé)服。
1、请你用“√”选出加点多音字的正确读音。(4分)
2、“穹”是形声字,根据声旁,它的韵母应带有( )。(2分)
A.üe B.ong C.ao D.eng
3、同学们想选择名言弘扬航天精神,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同学们对探月事件展开了讨论,下面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能想象“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来回穿梭,呈现出一片车水马龙的景象。
B.“嫦娥六号”科研任务圆满完成,中国航天人已经成为世界航天事业的“千里马”。
C.本次任务与之前的科研任务相提并论,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重大进步。
D.航天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在月背采样的目标,真是铁杵成针,令人敬佩。
三、选择题。(10分)
1、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预防疾病 积劳成疾 B.方磨铁杵 四面八方
C.变化多端 举止端庄 D.不胜其烦 名胜古迹
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满身绒毛的蜜蜂飞到了花朵上,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C.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D.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3、下面句子所用标点符号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那里你能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B.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C.爸爸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
D.“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花丝镶嵌起源于春秋时期,其工艺精美,造型精湛。
B.中国篆刻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镌刻艺术。
C.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之一。
D.自唐代以来,宣纸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猫》和《母鸡》的作者都是老舍,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和赞美。
B.《巨人的花园》是安徒生的作品,告诉我们要学会与别人分享快乐。
C.《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是按游览顺序写的。
D.《铁杵成针》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万事功到自然成。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仿照下面例句,用作比较的方式介绍一种事物。(2分)
例: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2、你要写校园,就不能只写校园。你要写黑板上的印记和 ;要写 和 。(续写小诗)(3分)
3、按照不同的情感要求写比喻句。(2分)
(1)喜爱之情:那铃声传来, 。
(2)厌恶之情:那铃声传来, 。
五、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5分)
1、【品诗词,悟人生】王昌龄送友人时表达自己清正廉明的诗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冕借“不要人夸好颜色, ”表明自己的高尚情操;冰心用“心中的风雨来了,我 ”来诉说对母亲的依恋。
2、【读经典,学做人】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应该用“天行健, ”勉励自己;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时,我们应当警诫自己“
”。
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材料一】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外观别具一格,整个建筑像一把巨大的“鲁班锁”,蕴含着“解锁”“探秘”之意。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华夏之光”展厅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创造和伟大成就;“探索与发现”展厅介绍了人类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科技与生活”展厅重在让游客感受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挑战与未来”展厅呈现了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以及对未来科技的憧憬和探索。
【材料二】 展品介绍
①张衡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由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制成。地动仪用精铜制造而成,直径八尺(约1.90米),形如酒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地动仪的中心竖着一根铜柱,四周设八组杠杆,在地动仪的外侧相应地设置了8条口含小铜珠的龙,每个龙头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张口向上。
②当地震发生时,受震波作用,中心的铜柱失去平衡,触动杠杆,使地动仪外的龙张开嘴吐出铜珠,落在下面仰首张嘴的小铜蟾蜍口中。通过发出的声响和落珠的方位,报告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据史料记载,候风地动仪曾成功地记录了公元138年发生在甘肃的一次强烈地震。
③据《后汉书》记载,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曾进行过复原张衡地动仪的尝试。在各种复原方案中,主要的学术观点分为两派,一派主张采用简单直立杆结构,另一派主张采用悬垂摆结构。本展品是按比例缩小的直立杆式候风地动仪模型。
1、特别涵涵想了解张衡候风地动仪,你推荐他到 展厅参观。(1分)
2、请你根据【材料二】将张衡候风地动仪的相关信息补充完整。(2分)
张衡候风 地动仪 年代 直径 材质 形状 功能
东汉 形如酒樽 测验地震
3、根据【材料二】并参照下图,把张衡候风地动仪测验地震的
过程补充完整。(3分)
发生地震→ →铜柱触动杠杆→
→铜珠落入蟾蜍口中→
4、中国科学技术馆外观设计为“鲁班锁”,寓意是 。如果建造新的科技馆,你想把它设计成 的样式,蕴含 之意。(3分)
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并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2分)
问题:
解决方法:
七、阅读课内小古文,完成练习。(10分)
囊萤映雪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胤恭勤不倦:
(2)以夜继日焉:
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两处朗读停顿。(1分)
夏 月 则 练 囊 盛 数 十 萤 火 以 照 书。
3、根据短文内容,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3分)
4、你从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分)
5、下面名言可以用来赞美车胤的是( )。(2分)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9分)
那个乞丐
①青铜撑着小船,本是朝着家的方向的,但竹篙(gāo)放在船尾猛一摆动,却朝向了水泊的中央,他一心要捉住那只萤火虫,因为它实在太迷人了。
②萤火虫见小船过来了,便朝远处飞去。青铜就撑着船,拼命地追赶。萤火虫见自己快不过小船,便朝高空飞去。青铜只能仰起头来,无可奈何地看着它。
③过了一会儿,它又盘旋着,慢慢地往下降落。青铜没有撑船,而是像木桩般站在船上,很有耐心地等着它。
④萤火虫对船上那些花灯发生了兴趣,几次俯冲下来观望,又几次急速升空。经过几次反复,它的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在青铜的眼前飞来飞去。青铜看到了它的翅膀——棕色的、很有光泽的翅膀,但他却够不着它。他坚持着,心想:小东西,你总会飞到我能够着你的地方的!
⑤萤火虫飞到了青铜的头顶上,它似乎将青铜的一头乱发误以为是一丛杂草了。青铜很高兴,他宁愿自己的头发是杂草。
⑥青铜又等待了一会儿,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萤火虫在他的斜上方飞着。他在心里算计了一下,只要突然一下跳起来,就可将它捉住,他屏住气,在萤火虫又向他靠近了一些时,纵身一跃,双手在空中一合,将它捉住了。但,他
脚下的小船被蹬开了,他跌落在了水中。他呛了两口水,却依
然没有松手。从水中挣扎出来后,他合着的手掌内,那萤火虫
的亮光,依然没有熄灭,像在空中飞翔时一样地亮着,亮光透过手掌,将手掌照成半透明的。
⑦青铜爬上小船,将它放在南瓜花里。
⑧回到家,青铜进门之前,将十盏南瓜花灯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然后,他抓着绳子的两头,走进了家门。
⑨黑暗的窝棚,顿时大放光明。奶奶、爸爸、妈妈与葵花的面孔,在黑暗里一一显示出来。
⑩他们一下子反应不过来,站在那里发愣。
青铜将绳子的两头分别系在窝棚里的两根柱子上,然后朝他们笑着:灯!这是灯!
晚上,葵花不用再去翠环家或秋妮家了。
这是大麦地最亮、最美丽的灯。
我能给这篇短文取个题目: 。我的理由是
。(2分)
2、读第③~⑥段,照样子填一填。(3分)
我发现,青铜是个 的人。
3、请联系上下文,读读画线句子,揣摩青铜当时内心的想法,以批注的形式填写在文中横线上。(2分)
4、对文中结尾一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2分)
A.因为这盏灯是南瓜花做的。
B.因为青铜抓了最迷人的那只萤火虫做了这盏灯。
C.因为这盏灯是青铜亲手做的,饱含了对葵花的关爱。
综合实践
九、材料题请你阅读下面新闻材料,回答提出的问题。(6分)
【材料一】近年来,许多流行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1、用自己的话概括新闻内容: 。(2分)
我能根据新闻内容提问: ?
我的回答: 。(2分)
【材料二】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入了“共享经济”“新常态”“移动支付”等反映时代发展的热词,也收入了一些贴近日常的网络用语,如“群聊”“脑补”等。从中不难发现,词汇之变出自社会生活之变,词语之新源于 。
3、词语之新源于何处 请你联系上文,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不超过12个字)(2分)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巨人的花园》《狐假虎威》《坐井观天》《海的女儿》这些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如果故事再重来一次,会有什么不同呢 请从以上几个故事中选择一个,展开想象,创编出新奇、有趣或感人的故事,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一、屏息 惊天动地 发射 霸气 成千上万 尽职 岗位 描绘
二、1、zhuó shuài chōng zhé
2、B
3、C
4、D
三、1、A
2、B
3、B
4、D
5、B
四、1、有一种叫作“蓝鲸” 的海洋生物,比十头大象还要重。
2、黑板上的印记和操场上的笑声;要写窗外的梧桐和天空的云朵。
3、喜爱之情:像欢快的溪水跳跃。
厌恶之情:像锋利的锯齿划破耳膜。
五、1、一片冰心在玉壶 只留清气满乾坤 你的怀里
2、君子以自强不息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六、1、华夏之光
2、八尺(约1.90米) 精铜
3、铜柱失去平衡 龙嘴张开吐出钢珠 报告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
4、航天飞船 中国科技腾飞之意
5、这种地动仪测量精确吗 联系生活实际、查资料、请教别人。
七、1、通晓,明白 贫穷
2、夏 月 /则 练 囊 /盛 数 十 萤 火 /以 照 书。
3、恭勤不倦 家里贫困,常常买不起灯油 车胤用白色薄绢做成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明读书
4、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要刻苦读书,认真学习知识,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5、B
八、1、最美丽的灯 青铜为了捉萤火虫来做南瓜灯,连危险都不顾了,南瓜灯里饱含着青铜对妹妹的爱,所以是最美丽的灯
2、萤火虫:俯冲、升空 斜上方飞
青铜:耐心地等 跳起捉住 有耐心、聪明、坚持、勇敢
3、好不容易捉住它,说什么也不能松手,我要用它做一盏最亮、最美丽的南瓜花灯送给妹妹。
4、C
九、1、近年来,流行词语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并使用。
2、网络词语为什么流行
①传播设备(互联网)的普及;②新媒体中新词传播速度很快。
3、时代发展之新
十、 《巨人的花园》新编
从前有一个巨人,他有一座美丽的花园。巨人很自私,他不允许任何人进入花园,害怕别人破坏他的美景。于是,巨人在花园周围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围墙,还插上了一根标语牌,上面写着:“禁止入内,违者重罚。”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不小心迷路了,走到了花园的围墙边。小男孩看着花园里盛开的花朵、葱郁的树木,心中十分好奇,想要进去看看。可是围墙太高了,他根本爬不上去。
小男孩在围墙边徘徊了很久,突然,他发现围墙边有一个小小的洞口。这个洞口对于巨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小男孩来说,却是一个进入花园的好机会。小男孩小心翼翼地钻进了洞口。
巨人发现花园里进来了小偷,非常生气,他拿起一根大木棒就要去打小偷。可是当他看到小男孩时,却愣住了。小男孩对巨人说:“我不是小偷,我只是想看看你的花园。你的花园真的太美了,我想分享给所有人。”
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心中有些触动。他想起自己以前的花园,曾经是多么的欢乐,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笑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而现在,只有他自己独自享受着这一切。
巨人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意识到自己太自私了。于是,巨人决定改变。他拆掉了围墙,还在花园的门口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欢迎大家来我的花园玩耍。”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孩子们在花园里嬉戏,巨人也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