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平行线 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总分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符号表示.
2.掌握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学习过程】
任务一:平行线的概念及画法
平行线的概念
问题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问题2:小学里我们学行,你还记得平行线的定义吗?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与 两种.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表示方法: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 ”,读作“ ”.
做一做:如图,在长方体中,与棱 AD 平行的棱有哪些?与棱D′C′平行的棱呢?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
平行线的画法
活动:如图,已知直线a,你能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一条直线b与直线a平行吗?
先自己试一试,再合作交流,并总结作图步骤.
平行线的画法:(1) ;(2) ;(3) ;(4) .
例1 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过△ABC的顶点C,画MN∥AB;
(2)过△ABC的边AB的中点D,画平行于AC的直线,交BC于点E.
【即时测评】
1. 在如图的方格纸中有三条直线l,m,n,请在图中分别画出三条直线的平行线,并用符号表示它们.
2.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
(2)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的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
评价任务一
得分:
任务二: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及推论)
思考1:如图,过点 B 画直线 a 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思考2:再过点 C 画直线 a 的平行线,它和前面过点 B 画出的直线平行吗?
基本事实(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 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
几何语言: .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
(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
(3)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4)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即时测评】
如图,MC∥AB,NC∥AB,则点M,C,N在同一条直线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若AB∥CD,经过点E 可画EF∥AB,则EF与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评价任务二
得分:
自我反思:
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当堂训练:(要求:限时5分钟,独立完成后组内订正,成绩计入小组量化.)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因为 a∥d,b∥c,所以 c∥d
B. 因为 a∥c,b∥d,所以 c∥d
C. 因为 a∥b,a∥c,所以 b∥c
D. 因为 a∥b,c∥d,所以 a∥c
3.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经过点C 画与线段AB 互相平行的直线 l1,再经过点B 画一条与线段AB 垂直的直线 l2.
参考答案
即时测评
解:如图,a∥m,b∥l,c∥n.
2.解:如图所示:
(2)
3.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 EF∥CD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当堂训练
C 2. C
3. 解:如图所示:
PAGE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新课导入
问题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相交、平行
回顾与思考
平行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新课导入
讲授新知
平行线的定义及表示
讲授新知
问题2 小学里我们学行,你还记得平行的定义吗?
a
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注意: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
(1)“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
(2)“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
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
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直线 a 与直线 b 互相平行,记作“ a ∥ b”
读作:“直线a 平行于直线 b”
讲授新知
a
b
做一做:如图,在长方体中,与棱 AD 平行的棱有哪些?与棱D′C′平行的棱呢?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
解:与棱AD平行的棱有A′D′,B′C′,BC,
记作AD∥A′D′,AD∥B′C′,AD∥BC.
与棱D′C′平行的棱有DC,AB,A′B′,
记作D′C′∥DC,D′C′∥AB, D′C′∥A′B′.
即学即练
观察棱 AB 和棱 B′C′ 所在直线,它们相交吗?它们平行吗?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画法:
(1)放
(2)靠
(3)推
(4)画
平行线的画法
讲授新知
活动:如图,已知直线 a,你能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一条直线 b 与直线 a 平行吗?
a
b
范例应用
例1 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过△ABC 的顶点C,画MN∥AB;
(2)过△ABC 的边AB的中点 D,画平行于AC 的直线,交BC 于点E.
B
A
C
M
N
D
E
即时测评
1. 在如图的方格纸中有三条直线 l,m , n ,请在图中分别画出三条直线的平行线,并用符号表示它们.
m
l
n
a
b
c
解:如图,
a∥m,b∥l,
c∥n.
即时测评
2.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
C
A
P
B
D
即时测评
(2)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的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
P
C
A
B
D
E
F
再过点 C 画直线 a 的平行线,它和前面过点 B 画出的直线平行吗?
如图,过点 B 画直线 a 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讲授新知
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及推论)
a
B
C
b
c
平行线的传递性: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几何语言表达:
∵ b∥a ,c∥a ,
∴ b∥c .
基本事实(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总结归纳
讲授新知
a
B
C
b
c
范例应用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
(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
(3)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4)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
即时测评
3. 如图,MC∥AB,NC∥AB,则点M,C,N在同一条直线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 如图,若AB∥CD,经过点E 可画EF∥AB,则EF与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3题图 第4题图
EF∥CD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当堂训练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C
当堂训练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因为 a∥d,b∥c,所以 c∥d
B. 因为 a∥c,b∥d,所以 c∥d
C. 因为 a∥b,a∥c,所以 b∥c
D. 因为 a∥b,c∥d,所以 a∥c
C
当堂训练
3.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经过点C 画与线段AB 互相平行的直线 l1,再经过点B 画一条与线段AB 垂直的直线 l2.
当堂训练
B
A
C
l1
l2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平行线
定义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画法
一“放”:把三角尺一边放在已知直线上;
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
三“推”:沿直尺推动三角尺,使三角尺上与已知直线重合的边过已知点;
四“画”:沿三角尺上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性质
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课后作业
基础题:1.课后习题 第 1,2题。
提高题:2.请学有余力的同学采取合理的方式,搜集整理与本节课有关的“好题”,被选中的同学下节课为全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