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言蹊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适应性检测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生命活动的正常发生离不开能量的驱动。下列过程的正常进行不需要能量驱动的是( )
A.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
B.TaqDNA聚合酶链接脱氧核苷酸
C.蛋白质中二硫键的形成
D.电鳗发电
2.细胞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B.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的可信度一般较低
C.受精卵是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
D.除病毒外的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进行生命活动
3.黄桃的广泛种植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乐章撰写了精彩的开场白,为全面巩固和深化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提升甲乙两村的黄桃产量和品质,科研人员对取自两村的黄桃内果皮样本的有关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甲乙两村的黄桃果肉的主要元素含量见下表:
表1
元素 含量 元素 含量 元素 含量
C 44.73 N 1.33 Mg 0.24
H 6.57 K 0.97 S 0.17
O 45.19 Ca 0.65 Mo 0.15
表2
元素 含量 元素 含量 元素 含量
C 43.36 N 1.20 Mg 0.48
H 6.01 K 0.82 S 0.36
O 46.86 Ca 0.77 Mo 0.23
注:黄桃果肉的主要元素含量用质量分数(百分含量)的形式表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选择黄桃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实验的理想实验材料
B.由表中数据可知,黄桃果肉中的微量元素是S和Mo
C.假设两村具备实验室条件,则乙村在5月份至7月份这段时间内的黄桃月产量可能高于甲村的
D.与自然森林生物群落相比,两村果园拥有更低的虫害发生频率
4.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及工作和学习压力不断扩大着“夜猫子”圈子的规模。过度熬夜对身体健康有很多不良影响,但可能不会( )
A.增加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时产生自由基的几率
B.促进毛囊细胞的衰老,加速毛发的脱落
C.减慢细胞内的色素积累进程
D.加剧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的损伤程度,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5.科学理论的总结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建构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孟德尔第一定律
②摩尔根使用假说—演绎法以数学模型分析的方式验证了萨顿的假说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均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④格里菲斯运用减法原理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⑤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定性地解析了DNA的结构
⑥高斯选用两种形态和习性接近的草履虫并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构建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探究了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6.我国古代思想家发现了许多哲学思想。下列生物学实例不能体现对应的哲学观点的是( )
选项 生物学实例 哲学观点
A 水由于氢键的存在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这使水对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联系具有条件性
B 亲代细胞通过分裂产生子代细胞,但蛙的红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事物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对同一器官的作用 对立统一
D 生物体内环境中的多种缓冲对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相互影响
A.A B.B C.C D.D
7.未来,我国航天人在实现飞天梦想和建设“太空家园”的同时,也将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作出卓越的贡献。在顺利登陆月球后,航天员可在登月飞船的实验舱中( )
A.使用科学仪器吸收、过滤和调整月球表面特定宇宙射线的强度及比例,以诱导培育出无染色体能联会成功的三倍体西瓜
B.运用分析仪检测月球车采集的岩石元素成分和含量,直接研究地球生物的进化
C.调整培养瓶的倾斜角度(角度变化的范围较小)以研究拟南芥茎的背地性生长的规律
D.使用控温LED灯模拟阳光直接照射敞口的生态缸,定期观察缸内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并将记录的相关数据用于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遗传密码的破译是一条复杂而曲折并凝聚着众多科学家研究智慧的科学探索之路。1950年,①埃德曼发明了一种测定氨基酸序列的方法。1961年,②克里克以T4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发现:在相关碱基序列中增加或删除1个或2个碱基,无法产生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质。就在克里克完成实验的同一年,③尼伦伯格和马太在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再加入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最终发现:在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对于划波浪线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为蛋白质工程的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持
B.“②”中实验操作者对遗传信息传递所预见的一般规律在蛋白质工程和某些基因工程中均有体现
C.“②”无法说明由3个碱基排列成的1个密码子对应的某一个氨基酸
D.“③”说明由3个相邻尿嘧啶组成的密码子可编码由苯丙氨酸组成的肽链
9.科学家霍拉纳通过化学合成单链DNA并转录得到特定RNA的方法也对遗传密码子的破译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实验示意图如下:
注:①5'-CUC-3'编码亮氨酸;②Ser∶丝氨酸;③Leu:亮氨酸;④A与U间可形成两根氢键。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使用的同位素标记方法与分泌蛋白质合成和运输实验的相同
B.核糖体沿着P链由X→Y方向合成肽链,M、N分别对应tRNA的5'-端和3'-端
C.与转录P链的模板链的互补链的碱基序列为3'-CTC-5',E处的甲乙丙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甲和“C”与丙和“C”间的氢键对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结合稳定性的维持起主要作用
D.实验环境的温度与加入的Ser和Leu的浓度可能会影响翻译的速度
10.天冬酰胺内肽酶(AEP)是一种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发挥核心作用的蛋白酶。它通过双重剪切APP和Tau蛋白,分别驱动Aβ斑块沉积及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另一方面,AEP可激活β-分泌酶并触发级联放大效应,显著提高Aβ的生成效率。同时,该酶通过剪切SRPK2激酶,调控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与RNA剪接修饰,参与Tau病理进程。转录因子C/EBPβ促卵泡激素(FSH)通过激活AEP信号轴,协同驱动AD的病理级联反应,进而通过介导蛋白异常聚集、调控神经炎症及破坏蛋白质稳态失衡直接导致神经元退行性变化及认知-运动功能障碍。研究人员依次选取幼龄、中龄和老龄AD模型小鼠若干,并分别将同一年龄段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治疗及康复实验记录
年龄 组别 幼龄 中龄 老龄
+ + +
甲 ++++ ++ - - - ++++ ++++ - - - ++++ ++ - - -
乙 ++ ++ - - - ++ ++ - - - ++ ++ - - -
丙 ++++ - ++ - - ++++ ++++ ++ - - ++++ - ++ - -
丁 ++ - - ++ - ++ ++ - ++ - ++ - - ++ -
戊 ++ - - ++ - ++ ++ - ++ - ++ - - ++ -
己 ++++ - - ++ ++ ++++ ++++ - ++ - ++++ - - ++ -
庚 ++++ - - - ++ ++++ ++++ - - ++ ++++ - - - -
辛 ++ - - - ++ ++ ++ - - ++ ++ - - - ++++
壬 ++ - - ++ ++ ++ ++ - - ++ ++ - - ++ ++
癸 ++ - - - - ++ ++ - - - ++ - - - -
迷宫实验记录
年龄 组别 幼龄 中龄 老龄
入口→出口 入口→出口 入口→出口
甲 8 10 7
乙 11 13 10
丙 4 7 3
丁 6 8 5
戊 7 9 3
己 8 12 8
庚 10 11 5
辛 7 9 10
壬 16 18 14
癸 4 6 2
注∶(1)①○:生理盐水;②★:AEP抑制剂;③●:FSH抑制剂;④□:运动;
(2)“+”表示使用该药物的浓度或运动的强度,“-”表示不使用该药物或不进行运动;
(3)①本实验以不同年龄组小鼠成功完成迷宫实验的次数为衡量小鼠认知-运动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省略表中数据有关单位(次)];②不同年龄组小鼠的迷宫实验次数均为30次;③小鼠年龄组划分:(ⅰ)幼龄:2~5月龄;(ⅱ)中龄:13~16月龄;(ⅲ)老龄:22~25月龄(“月龄”以每个月为时间参考单位)。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AD的发生存在多条驱动通路,该病主要表现为部分人脑高级功能受损。其中,AEP是以年龄患病风险为基础推动Tau病理进程发展和损坏参与反射弧的部分结构来引发AD的决定性因素
B.本实验中AD模型小鼠的年龄、治疗及康复措施和使用药物的种类的自变量设置不遵循现单一变量原则,但对不同年龄组小鼠的药物治疗实验操作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C.兼用AEP抑制剂和FSH抑制剂对AD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在治疗期内,合理调整药物使用量并定期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可加快AD患者的缓解康复,并且该治疗及康复措施对老年AD人群的疗效更明显
D.根据本实验,AD的致病机理可简述为:神经细胞内肽链的折叠错误造成蛋白质的异常聚集破坏了细胞在分子水平上的酶活性稳态、蛋白质稳态和基因表达稳态,进而启动了决定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基因的表达,使脑部神经组织受到损伤,从而导致AD的发生
11.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全球变暖加速冰川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研究表明,海藻年固碳总量显著高于陆地植物的,并且具有巨大的碳封存潜力。某海湾沿海水域分布着许多巨藻林,但随着该地区变暖,水中的草皮藻大量繁殖,衍生自这些藻类的物质甲使巨藻林的数量急剧减少,并抑制巨藻林的恢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等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禁止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可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环境的固碳能力,从而达到缓解全球变暖的目的
B.物质甲是一种化学信息,在其调节草皮藻和巨藻林的种间关系的过程中存在循环因果关系
C.该海域复杂多样的海洋和气候环境使草皮藻历经长期生存和进化后具备了抑制巨藻林生存优势的能力
D.当该海域的生态承载力大于其生态足迹时,植物的固碳总量将远大于此区域的生态系统中的碳释放速率
12.在单克隆抗体技术基础上,科研人员尝试制备“双功能抗体”,这类抗体可同时结合两种不同抗原表位,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有潜在应用价值。其制备流程为:先获得能分泌识别抗原X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A(染色体数70-80条)、能分泌识别抗原Y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B,再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得到融合细胞,经多次检测筛选,获得少量可产双功能抗体的目标融合细胞。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细胞株A、B可通过将相应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筛选获得
B.诱导细胞株A与B融合时,常用PEG融合法,也可尝试电融合、灭活病毒诱导等
C.融合细胞需经多次检测筛选,是因为仅少数融合细胞能同时保留分泌两种抗体的相关基因并正常表达
D.目标融合细胞染色体数约为140-160条,且能稳定分泌双功能抗体,说明融合后细胞染色体稳定无变化
13.铁人三项按“游泳→自行车→跑步”顺序依次进行。冬季时,参加该比赛的运动员( )
A.在游泳运动过程中,因所处的环境寒冷,身体出汗后体温下降、热觉感受器兴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量增加
B.在骑自行车过程中,因口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钠含量升高,血钾含量下降,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降低
C.在跑步过程中,因长时间的快跑运动,肌细胞因供氧不足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使肌肉酸胀乏力
D.在冲向终点线过程中,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和肝糖原分解活动增强,血糖浓度由较低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
14.汽车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重心之一。新型汽车燃料乙醇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释放淀粉酶,该过程相当于“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流程”的主发酵阶段
B.②③过程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工程菌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0℃
C.④过程获得乙醇,同时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
D.⑤过程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协调和整体原理
15.唐代陆羽的《茶经》详细阐述了“采茶、制茶、煮茶、饮茶”等四个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茶之芽者,……,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利于茶叶积累有机物,提升其品质
B.“出膏者(含茶多酚)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中主导茶汁变色的物质是一种次生代谢物
C.“其沸,如鱼目,……。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即浮沫)”加盐的目的是抑制茶汁中微生物的生长
D.“至若救渴,饮之以浆”的反射是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而“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16.甲和乙是生活在东非大裂谷中的两种动物。研究人员在某年对甲和乙的种群数量和老年个体数做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
B.甲和乙的种群数量变化呈同步周期性,且短时间内甲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乙的强
C.1-3月内,乙种群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大于甲的,且前者存在“J”形增长阶段
D.甲种群在3月份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而乙种群在该年内的值约为450头
17.一位男性红绿色盲患者和一位正常女性结婚后,生下的儿子与另一位女性白化病患者和一位健康男性生下的女儿结婚后生下一对龙凤胎。关于该家庭的家族系谱图,下列表示合理的是( )
A. B. C. D.
18.为了获得可进行人工种植的高品质青头菌菌株,某野生菌科研基地设计了一个实验流程,其主要内容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均由细胞膜、液泡膜和细胞质构成,酶a代表的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操作b可运用于微生物的数量测定,其所需工具须经湿热灭菌
C.③过程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且需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D.③过程可添加适量抗生素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二、多选题
19.基因M编码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其隐性基因不编码蛋白质)。基因型为DD或Dd被称为Rh阳性(Rh+),基因型为dd被称为Rh阴性(Rh-)。人的血清中不存在RhD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的人接受Rh+人的血液后,才会通过免疫反应产生抗体。RhD抗体可以透过胎盘。已知当Rh-的母亲怀有Rh+的胎儿时,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RhD蛋白可以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体。若此抗体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会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溶血,造成新生儿溶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dd的母亲和基因型为Dd的胎儿的RhD不相容
B.基因型为Dd的母亲和基因型为DD的胎儿的RhD相容
C.当母亲和胎儿的RhD不相容时,一般情况下,第一胎生产不会发生临床症状。但当母亲第二次生产时,就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其原因可能是母亲第一次生育时,少量RhD蛋白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少量的抗体;当进行第二次生产时,再次进入母体的胎儿RhD蛋白引发二次免疫,使母体产生的大量抗体更容易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从而增加第二胎新生儿溶血的几率
D.若一位Rh-的母亲第一胎生了一个Rh+的孩子。在第二次生育前,定期向母体注射抗RhD蛋白的抗体可预防第二胎新生儿溶血
20.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对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2n=16)和雄性蝗虫(23条染色体)的生殖细胞装片进行观察,其结果分别如下图a和图b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①植物细胞的体积通常大于动物细胞的;②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
A.图a中细胞①和图b中细胞(甲)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同时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图a中细胞①的赤道板
B.图b中的两个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每个细胞内的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结果是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
C.洋葱体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和物质运输效率大于蝗虫体细胞的
D.通过图a所示区域细胞的观察可得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进行细胞增殖的一个完整细胞周期,同时观察多个视野能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三、解答题
21.兰花是高洁、典雅的象征。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兰谱《金漳兰谱》的跋文对兰花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水晶兰因其野生植株数量稀少而备受保护,但人工培育的水晶兰不仅开阔了花卉界的欣赏视野,也助推了经济的发展。
回答下列问题。
(1)当科研工作者对水晶兰进行人工培养时,选择位于水晶兰的 附近的部位作为外植体,可确保其表面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外植体经流水充分冲洗后,用酒精消毒30s,然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 溶液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将外植体切割并接种于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待培养瓶内的愈伤组织经 后,将其置于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之比 (填“>1,=1或<1”)的培养基上以诱导生芽……即可获得水晶兰幼苗。
(2)上述培育属于微型繁殖,此方式的优点是 。(答出2点即可)
(3)在光反应阶段,光能被水晶兰 上的色素捕获并转化成 。当光质发生改变时,兰花叶肉细胞内的 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后,有关信号经一系列变化,进而调控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表达,促进油菜素内酯的合成和分泌,以促进 。(答出2点即可)……之后,在花卉爱好者的一番悉心照料下,水晶兰在阳光下欣然绽放。
22.每周进行适当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对体质改善效果显著,同时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修复。回答下列问题。
(1)热身时,大脑皮层 的顶部受到刺激,引起运动者下肢的运动。为协调人体血液流速和调节呼吸节奏,位于 中的许多必要中枢加快运转速率。
(2)随着奔跑强度增加,在短时间内,体液中的CO2浓度变化会 ,使呼吸运动加快。一段时间后,人体最主要通过 等方式进行散热。
(3)运动者经过草木茂盛的跑道时,其腿部易因疏忽而被划伤。在机体修复伤口所进行的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发挥的作用是 ,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4)休息时,因运动者补充了适量运动功能饮料,胰岛B细胞通过 (运输方式)分泌的胰岛素 ,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23.松树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常见树种,其生长速度较快,四季常青,全年累积的林下凋落物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 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它可帮助科学工作者清晰地认识一个群落。松林中自上而下栖息着黄鹂、啄木鸟、画眉等多种鸟类,这形成了该群落 的分层现象。
(2)松林因林下凋落物厚、空气干燥和气温高而易发生火灾,在无人为干预因素的条件下,林火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是 ,这与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的不同之处是 。
(3)松林中丰厚的林下凋落物虽然经微生物的降解,可为诸多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更多养分,但因气候环境变化而不断积累的林下凋落物也影响了某些珍稀植物的生存,除就地保护珍稀物种外, (答出2点即可)等措施也可拓宽它们的生存空间。
(4)松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因为 。
(5)护林员保护松林生态系统时,需对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并通过清除入侵物种,从而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24.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Cry1Ac)导入棉花细胞,以培育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品种。在培育过程中,所用的Ti质粒中的限制酶识别位点、标记基因等信息如图所示。其中,HindⅢ、PstⅠ、EcoRⅠ、BamHⅠ、XhoⅠ、SpeⅠ表示限制酶;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表达产物对氨苄青霉素有抗性;LacZ基因编码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可以分解X-gal产生蓝色物质,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为白色;终止子和启动子均能在棉花细胞中调节基因表达。同时,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对棉花细胞进行了一系列处理以提高转化效率。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Cry1Ac基因的过程需要先经 过程得到cDNA,再根据cDNA设计相应的引物,引物的作用是 。在动物细胞工程中,若要对棉花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当细胞贴壁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用 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
(2)在构建含Cry1Ac的cDNA的表达载体时,宜选用限制酶 对质粒和Cry1Ac的cDNA进行处理,将Cry1Ac的cDNA插入质粒中相应酶切位点之间的原因是 (答出2点即可)。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将重组质粒导入棉花细胞前,通常会用 处理棉花细胞,使其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
(3)获得转基因棉花时,先将含Cry1Ac的cDNA的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与棉花细胞共培养后,利用 技术将含Cry1Ac的cDNA的受体细胞培养为转基因棉花。在这个过程中,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时,需要在完全培养基中添加 ,挑选 色菌落。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对培养的棉花细胞进行检测时,可通过 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棉花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四、实验题
25.已知某种二倍体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其翅型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控制,体色由性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B/b共同控制,原理见下图:
白色物质黄色物质红色物质
设各对基因具有完全显隐关系,且A/a,B/b其中一对只在X染色体上,另一对在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不考虑突变和致死,某纯合长翅白色雄性昆虫(记为A)与某纯合残翅黄色雌性昆虫(记为B)杂交,其子代F1均为长翅红色个体。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A和亲本B的基因型分别为 、 。
(2)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为 。
(3)若F1随机交配,则F2体色的表型和比例为 。
(4)若F2中长翅红色个体自由交配,则F3基因型与某一亲本P(A或B)一致的概率为 。
(5)若某纯合黄色雄性个体(记为Q)与某纯合白色雌性个体(记为W)杂交
①F1雄性个体的体色为 ;
②若F1中有一半的红色个体,F1的所有个体自由交配,此时若F2中出现了一只红色雄性个体,在只考虑一次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设计两组可以相互印证的实验以确定其形成的原因 。(要求写出实验结论并预期结果)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A
6.A
7.C
8.D 9.B
10.C
11.B
12.B
13.D
14.B
15.C
16.A
17.D
18.B
19.ABC
20.ABC
21.(1) 分生组织 次氯酸钠 再分化 <1
(2)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短期内获得大量植株
(3)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光敏色素/光受体 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增加叶绿素含量
22.(1) 中央前回 脑干
(2) 升高 皮肤散热
(3)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从而清除病原体
(4) 胞吐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23.(1) 物种组成 垂直结构
(2) 次生演替 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初生演替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 次生演替(林火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
(3)适当清理林下凋落物,合理引入适应当地环境和无害的分解林下凋落物的微生物
(4)其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5)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清除入侵物种,有利于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4.(1) 逆转录 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胰蛋白酶
(2) PstⅠ、EcoRⅠ Cry1Ac的cDNA不含启动子和终止子;需要玉米细胞的启动子和终止子调节Cry1Ac的cDNA表达;Ti质粒的T-DNA能转移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Ca2+
(3) 植物组织培养 氨苄青霉素、X-gal 白 PCR
25.(1) DDXaBYB ddXAbXAb
(2)B/b
(3)红色:黄色:白色= 2:1:1
(4)5/36
(5) 白色 实验1:让该红色雄性与纯合黄色雌性(XAbXAb)杂交。若后代雄性全为红色,则因父本(F1雄性)减数分裂时Y染色体交叉互换产生YB配子。若后代雌性全为红色,则因母本(F1雌性)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交叉互换产生XAB配子。
实验2:让该红色雄性与纯合白色雌性(XabXab)杂交。若后代黄色:白色 = 1:1,则因父本(F1雄性)减数分裂时Y染色体交叉互换产生YB配子。若后代红色:白色 = 1:1,则因母本(F1雌性)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交叉互换产生XAB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