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12 18:00:48

文档简介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2025五上·娄星期末)水里出现树木的倒影,这是光的   现象。
【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如水面)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并返回原介质,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树木的光线照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被水面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判断光源位置,从而看到与树木关于水面对称的 “倒影”。这与平面镜成像原理一致,属于镜面反射的一种表现。
2.(2025五上·娄星期末)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和   三部分。
【答案】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可划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是最外层,厚度较薄(平均约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是人类直接接触的圈层。地壳下方是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主要由富含铁、镁的硅酸盐岩石构成,内部存在熔融状态的软流层,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地幔深处是地核,位于地球中心,半径约3470千米,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主要由铁、镍等重金属元素组成。
3.(2025五上·娄星期末)脑由大脑、   、脑干组成的。
【答案】小脑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大脑是最大的部分,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负责高级神经活动,如思维、记忆、感知和运动控制等。小脑位于大脑下方,主要功能是协调身体的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和姿势,确保动作精准流畅。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位置在大脑下方、小脑前方,负责控制呼吸、心跳、血压等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是生命中枢。
4.(2025五上·娄星期末)心脏位于人体胸腔的   (左侧/右侧)。
【答案】左侧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其位置在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约在胸骨左侧第二至第五肋间的范围内。这一位置并非正中心,而是偏向左侧,约2/3的心脏体积位于身体正中线左侧,1/3在右侧。
5.(2025五上·娄星期末)光是沿着   传播的。
【答案】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同一均匀物质里,光沿直线传播,像影子、小孔成像就是证明。 光传播极快,每秒约 30 万千米,1 秒能绕地球赤道 7 圈多。
6.(2025五上·娄星期末)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   (快/慢)。
【答案】慢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的摆动快慢由摆长决定,这一规律称为 “单摆周期定律”。当摆绳变长时,摆的摆动轨迹弧线更长,重力产生的回复力作用效果减弱,完成一次全振动(左右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周期)增加,因此摆动变慢;反之,摆绳越短,周期越短,摆动越快。这一现象与摆锤质量、摆动幅度(小角度范围内)无关,仅由摆长决定。例如,钟摆通过调节摆绳长度控制计时精度,摆绳长则钟摆摆动慢,钟走得慢;摆绳短则摆动快,钟走得快。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7.(2025五上·娄星期末)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球表面壮美秀丽的风光。(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多样,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峡谷、沙漠、冰川、海岸等。这些地貌是由内力作用(如板块运动、火山活动)和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沉积)长期共同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展现出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喜马拉雅山脉的雄伟、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深邃、撒哈拉沙漠的浩瀚等,共同构成了地球表面壮美秀丽的风光。题干描述符合实际地理现象,因此正确。
8.(2025五上·娄星期末)良好的睡眠和体育锻炼可以保护大脑。(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良好的睡眠和体育锻炼对大脑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睡眠时,大脑会启动修复机制,清除代谢废物,巩固记忆并恢复神经细胞功能;体育锻炼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供应,刺激神经细胞生长,增强神经元连接,还能调节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缓解压力对大脑的损伤。两者共同作用,可改善大脑认知功能、延缓衰老相关的脑退化,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9.(2025五上·娄星期末)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都是很剧烈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既有剧烈的,也有缓慢的。剧烈变化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可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貌;但更多变化是缓慢的,如板块运动导致山脉隆起(喜马拉雅山每年升高约1厘米)、河流侵蚀形成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历经数百万年形成)、风力沉积塑造沙漠等,这些过程需历经漫长地质年代。题干中 “都是很剧烈的” 表述绝对,忽略了缓慢变化的普遍存在,因此错误。
10.(2025五上·娄星期末)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森林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树木的根系可以牢牢抓住土壤,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植被覆盖地面能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流对土地的侵蚀能力。退耕还林能恢复被破坏的植被,进一步增强土地的抗侵蚀能力,因此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确实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故说法正确。
11.(2025五上·娄星期末)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解答】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越往下,上面积累的岩石层越多,自然压力越大;由于板块运动与地球内部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的热核反应,导致地球内部蓄积了很多热量,这样,越进入地心,热量越多,自然温度越高。
12.(2025五上·娄星期末)太阳光照在玻璃上闪闪发亮,玻璃是光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点亮的灯泡等。玻璃本身不能自行发光,它 “闪闪发亮” 是因为反射了太阳的光。这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并非玻璃自身发光。因此,玻璃不符合光源的定义,题干表述错误。
13.(2025五上·娄星期末)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骨骼的主要功能包括:运动:骨骼作为杠杆,与肌肉、关节配合,实现身体的各种动作;支撑:骨骼构成人体支架,维持身体形态,支撑软组织和器官;保护:颅骨保护脑,胸骨和肋骨保护心肺,骨盆保护盆腔器官等。这三种作用是骨骼的核心功能,题干表述符合事实,因此正确。
14.(2025五上·娄星期末)心脏位于胸腔的右侧。(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的位置在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左侧,1/3在右侧。其上方连接大血管,下方为膈肌,两侧被肺脏包围,前方是胸骨和肋骨,后方紧邻食管等结构。题干中 “位于胸腔的右侧” 与实际解剖位置不符,因此错误。
15.(2025五上·娄星期末)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合理休息能缓解身体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避免过度消耗;良好睡眠则是身体修复的关键时段,可促进免疫功能、巩固记忆、调节代谢和激素平衡。二者共同作用,维持生理机能稳定,降低患病风险,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题干表述符合科学常识,故正确。
16.(2025五上·娄星期末)遍布全身的血管让血液流到人体的各个器官。(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相互连接形成遍布全身的网络。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毛细血管负责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静脉再将血液送回心脏。这种循环确保血液能到达身体每个器官和组织,提供氧气、营养并带走代谢废物。题干表述符合血管的生理功能,因此正确。
三、单选题(每题选出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10分)
17.(2025五上·娄星期末)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的是(  )。
A.岩石的风化 B.火山与地震 C.河流的沉积
【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A.岩石的风化是岩石在自然力作用下逐渐破碎的过程,速度缓慢,属于长期地形变化。
B.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剧烈释放的结果:火山喷发可瞬间形成火山锥、改变地表形态;地震能引发地面断裂、隆起或塌陷,短时间内造成地形的巨大改变。
C.河流的沉积是河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堆积形成平原、三角洲等,过程缓慢,属于渐进式变化。
因此,能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火山与地震。B正确。
18.(2025五上·娄星期末)假如地震来了,以下措施不正确的是(  )。
A.高空跳窗逃走 B.躲在桌子底下 C.躲在卫生间墙角
【答案】A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A.高空跳窗逃走:地震时建筑物摇晃,高空跳楼会导致摔伤、死亡,且跳楼过程中可能被坠落物砸中,是极危险且不正确的做法。
B.躲在桌子底下:桌子可阻挡坠落物,形成安全三角区,是室内避震的有效措施。
C.躲在卫生间墙角:卫生间空间小、墙体坚固,管道可提供支撑,能减少被砸风险。
因此,不正确的措施为A。
19.(2025五上·娄星期末)如果太阳在物体的东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
A.西边 B.南边 C.后面
【答案】A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物体阻挡光线后,在背光一侧形成阴影。影子的方向与光源方向相反。当太阳在物体东边时,光线从东边射向物体,物体的背光侧在西边,因此影子会出现在物体的西边。选项B(南边)与光源方向无关,选项C(后面)是相对物体朝向的模糊表述,均不符合科学原理。综上,答案为A。
20.(2025五上·娄星期末)我们在阳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
A.反射现象 B.复合现象 C.散射现象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了光源(如阳光)的光,这些反射光进入人眼,从而形成视觉。选项A(反射现象)符合这一原理,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后被反射,是我们看见物体的直接原因。选项B(复合现象)通常指光的合成(如白光由多种色光组成),与视觉形成无关。选项C(散射现象)是光遇到微粒向四面八方散开(如天空呈蓝色),并非看到物体的主要原因。因此,答案为A。
21.(2025五上·娄星期末)下图中的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哪个摆摆动得快?(  )
A B
A.A摆的快 B.B摆的快 C.A和B摆的一样快
【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的摆动速度(周期)主要由摆长决定,与摆锤的轻重、摆动幅度无关。摆长是指从悬挂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题中B摆长短,摆动速度快。B正确。
四、问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2.(2025五上·娄星期末)说一说你去过的或见过的地方都有哪些地形?
【答案】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山地:如山区的连绵高山,地势陡峭,海拔较高,比如黄山,峰峦起伏,坡度大。
平原:像广阔的田野或城市所在的平坦区域,地势低平,起伏小,例如华北平原,视野开阔。
丘陵:比山地低矮,坡度较缓,如郊外的低矮土坡,高度和起伏都适中。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类似 “盆子”,比如四川盆地,周围被山脉环绕。
高原:海拔较高且顶面较平坦,如青藏高原,地势高但内部相对平缓。
这些地形是地球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各自有独特的形态特征。
23.(2025五上·娄星期末)有的青少年弯腰驼背,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怎么做?
【答案】这是由于平时不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使骨骼发育不正常造成的。应注意多运动,保持正确的姿势。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青少年弯腰驼背的原因主要有:
长期不良姿势:如低头看手机、伏案学习时脊柱前倾,或坐姿、站姿不端正,导致脊柱习惯性弯曲。
缺乏运动:久坐减少了对腰背肌肉的锻炼,肌肉力量不足难以支撑脊柱挺直。
书包过重:长期背负过重物品,迫使身体前倾以平衡重心,加重脊柱负担。
正确做法:
保持端正姿势:坐时腰背挺直,站时收腹挺胸,看电子设备时抬高屏幕避免低头。
加强锻炼:多做扩胸、腰背拉伸运动(如靠墙站立、引体向上),增强肌肉力量。
调整生活习惯:控制书包重量,选择有护脊功能的书包,每久坐1小时起身活动。
通过长期坚持,可有效改善体态,保护脊柱健康。
1 / 1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2025五上·娄星期末)水里出现树木的倒影,这是光的   现象。
2.(2025五上·娄星期末)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和   三部分。
3.(2025五上·娄星期末)脑由大脑、   、脑干组成的。
4.(2025五上·娄星期末)心脏位于人体胸腔的   (左侧/右侧)。
5.(2025五上·娄星期末)光是沿着   传播的。
6.(2025五上·娄星期末)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   (快/慢)。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7.(2025五上·娄星期末)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球表面壮美秀丽的风光。(  )
8.(2025五上·娄星期末)良好的睡眠和体育锻炼可以保护大脑。(  )
9.(2025五上·娄星期末)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都是很剧烈的。(  )
10.(2025五上·娄星期末)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
11.(2025五上·娄星期末)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12.(2025五上·娄星期末)太阳光照在玻璃上闪闪发亮,玻璃是光源。(  )
13.(2025五上·娄星期末)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
14.(2025五上·娄星期末)心脏位于胸腔的右侧。(  )
15.(2025五上·娄星期末)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
16.(2025五上·娄星期末)遍布全身的血管让血液流到人体的各个器官。(  )
三、单选题(每题选出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10分)
17.(2025五上·娄星期末)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的是(  )。
A.岩石的风化 B.火山与地震 C.河流的沉积
18.(2025五上·娄星期末)假如地震来了,以下措施不正确的是(  )。
A.高空跳窗逃走 B.躲在桌子底下 C.躲在卫生间墙角
19.(2025五上·娄星期末)如果太阳在物体的东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
A.西边 B.南边 C.后面
20.(2025五上·娄星期末)我们在阳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
A.反射现象 B.复合现象 C.散射现象
21.(2025五上·娄星期末)下图中的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哪个摆摆动得快?(  )
A B
A.A摆的快 B.B摆的快 C.A和B摆的一样快
四、问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2.(2025五上·娄星期末)说一说你去过的或见过的地方都有哪些地形?
23.(2025五上·娄星期末)有的青少年弯腰驼背,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怎么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如水面)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并返回原介质,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树木的光线照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被水面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判断光源位置,从而看到与树木关于水面对称的 “倒影”。这与平面镜成像原理一致,属于镜面反射的一种表现。
2.【答案】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可划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是最外层,厚度较薄(平均约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是人类直接接触的圈层。地壳下方是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主要由富含铁、镁的硅酸盐岩石构成,内部存在熔融状态的软流层,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地幔深处是地核,位于地球中心,半径约3470千米,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主要由铁、镍等重金属元素组成。
3.【答案】小脑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大脑是最大的部分,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负责高级神经活动,如思维、记忆、感知和运动控制等。小脑位于大脑下方,主要功能是协调身体的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和姿势,确保动作精准流畅。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位置在大脑下方、小脑前方,负责控制呼吸、心跳、血压等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是生命中枢。
4.【答案】左侧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其位置在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约在胸骨左侧第二至第五肋间的范围内。这一位置并非正中心,而是偏向左侧,约2/3的心脏体积位于身体正中线左侧,1/3在右侧。
5.【答案】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同一均匀物质里,光沿直线传播,像影子、小孔成像就是证明。 光传播极快,每秒约 30 万千米,1 秒能绕地球赤道 7 圈多。
6.【答案】慢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的摆动快慢由摆长决定,这一规律称为 “单摆周期定律”。当摆绳变长时,摆的摆动轨迹弧线更长,重力产生的回复力作用效果减弱,完成一次全振动(左右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周期)增加,因此摆动变慢;反之,摆绳越短,周期越短,摆动越快。这一现象与摆锤质量、摆动幅度(小角度范围内)无关,仅由摆长决定。例如,钟摆通过调节摆绳长度控制计时精度,摆绳长则钟摆摆动慢,钟走得慢;摆绳短则摆动快,钟走得快。
7.【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多样,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峡谷、沙漠、冰川、海岸等。这些地貌是由内力作用(如板块运动、火山活动)和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沉积)长期共同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展现出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喜马拉雅山脉的雄伟、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深邃、撒哈拉沙漠的浩瀚等,共同构成了地球表面壮美秀丽的风光。题干描述符合实际地理现象,因此正确。
8.【答案】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良好的睡眠和体育锻炼对大脑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睡眠时,大脑会启动修复机制,清除代谢废物,巩固记忆并恢复神经细胞功能;体育锻炼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供应,刺激神经细胞生长,增强神经元连接,还能调节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缓解压力对大脑的损伤。两者共同作用,可改善大脑认知功能、延缓衰老相关的脑退化,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既有剧烈的,也有缓慢的。剧烈变化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可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貌;但更多变化是缓慢的,如板块运动导致山脉隆起(喜马拉雅山每年升高约1厘米)、河流侵蚀形成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历经数百万年形成)、风力沉积塑造沙漠等,这些过程需历经漫长地质年代。题干中 “都是很剧烈的” 表述绝对,忽略了缓慢变化的普遍存在,因此错误。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森林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树木的根系可以牢牢抓住土壤,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植被覆盖地面能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流对土地的侵蚀能力。退耕还林能恢复被破坏的植被,进一步增强土地的抗侵蚀能力,因此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确实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故说法正确。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解答】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越往下,上面积累的岩石层越多,自然压力越大;由于板块运动与地球内部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的热核反应,导致地球内部蓄积了很多热量,这样,越进入地心,热量越多,自然温度越高。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点亮的灯泡等。玻璃本身不能自行发光,它 “闪闪发亮” 是因为反射了太阳的光。这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并非玻璃自身发光。因此,玻璃不符合光源的定义,题干表述错误。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骨骼的主要功能包括:运动:骨骼作为杠杆,与肌肉、关节配合,实现身体的各种动作;支撑:骨骼构成人体支架,维持身体形态,支撑软组织和器官;保护:颅骨保护脑,胸骨和肋骨保护心肺,骨盆保护盆腔器官等。这三种作用是骨骼的核心功能,题干表述符合事实,因此正确。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的位置在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左侧,1/3在右侧。其上方连接大血管,下方为膈肌,两侧被肺脏包围,前方是胸骨和肋骨,后方紧邻食管等结构。题干中 “位于胸腔的右侧” 与实际解剖位置不符,因此错误。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合理休息能缓解身体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避免过度消耗;良好睡眠则是身体修复的关键时段,可促进免疫功能、巩固记忆、调节代谢和激素平衡。二者共同作用,维持生理机能稳定,降低患病风险,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题干表述符合科学常识,故正确。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相互连接形成遍布全身的网络。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毛细血管负责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静脉再将血液送回心脏。这种循环确保血液能到达身体每个器官和组织,提供氧气、营养并带走代谢废物。题干表述符合血管的生理功能,因此正确。
17.【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A.岩石的风化是岩石在自然力作用下逐渐破碎的过程,速度缓慢,属于长期地形变化。
B.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剧烈释放的结果:火山喷发可瞬间形成火山锥、改变地表形态;地震能引发地面断裂、隆起或塌陷,短时间内造成地形的巨大改变。
C.河流的沉积是河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堆积形成平原、三角洲等,过程缓慢,属于渐进式变化。
因此,能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火山与地震。B正确。
18.【答案】A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A.高空跳窗逃走:地震时建筑物摇晃,高空跳楼会导致摔伤、死亡,且跳楼过程中可能被坠落物砸中,是极危险且不正确的做法。
B.躲在桌子底下:桌子可阻挡坠落物,形成安全三角区,是室内避震的有效措施。
C.躲在卫生间墙角:卫生间空间小、墙体坚固,管道可提供支撑,能减少被砸风险。
因此,不正确的措施为A。
19.【答案】A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物体阻挡光线后,在背光一侧形成阴影。影子的方向与光源方向相反。当太阳在物体东边时,光线从东边射向物体,物体的背光侧在西边,因此影子会出现在物体的西边。选项B(南边)与光源方向无关,选项C(后面)是相对物体朝向的模糊表述,均不符合科学原理。综上,答案为A。
20.【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了光源(如阳光)的光,这些反射光进入人眼,从而形成视觉。选项A(反射现象)符合这一原理,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后被反射,是我们看见物体的直接原因。选项B(复合现象)通常指光的合成(如白光由多种色光组成),与视觉形成无关。选项C(散射现象)是光遇到微粒向四面八方散开(如天空呈蓝色),并非看到物体的主要原因。因此,答案为A。
21.【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的摆动速度(周期)主要由摆长决定,与摆锤的轻重、摆动幅度无关。摆长是指从悬挂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题中B摆长短,摆动速度快。B正确。
22.【答案】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山地:如山区的连绵高山,地势陡峭,海拔较高,比如黄山,峰峦起伏,坡度大。
平原:像广阔的田野或城市所在的平坦区域,地势低平,起伏小,例如华北平原,视野开阔。
丘陵:比山地低矮,坡度较缓,如郊外的低矮土坡,高度和起伏都适中。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类似 “盆子”,比如四川盆地,周围被山脉环绕。
高原:海拔较高且顶面较平坦,如青藏高原,地势高但内部相对平缓。
这些地形是地球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各自有独特的形态特征。
23.【答案】这是由于平时不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使骨骼发育不正常造成的。应注意多运动,保持正确的姿势。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青少年弯腰驼背的原因主要有:
长期不良姿势:如低头看手机、伏案学习时脊柱前倾,或坐姿、站姿不端正,导致脊柱习惯性弯曲。
缺乏运动:久坐减少了对腰背肌肉的锻炼,肌肉力量不足难以支撑脊柱挺直。
书包过重:长期背负过重物品,迫使身体前倾以平衡重心,加重脊柱负担。
正确做法:
保持端正姿势:坐时腰背挺直,站时收腹挺胸,看电子设备时抬高屏幕避免低头。
加强锻炼:多做扩胸、腰背拉伸运动(如靠墙站立、引体向上),增强肌肉力量。
调整生活习惯:控制书包重量,选择有护脊功能的书包,每久坐1小时起身活动。
通过长期坚持,可有效改善体态,保护脊柱健康。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