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06:2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学案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课标解读
1.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
2.师生举例,理解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
3.通过具体案例,掌握一些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可利用下列材料导入新课。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是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历史上记载的发达地区之一。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灌溉农业,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时,看到不少沙漠之中的城郭和农田。到了唐代,农业更为发达。《大唐西域记》记载古楼兰王国以楼兰绿洲为立国根本,历经几个世纪,曾经繁盛一时。然而在今天,古代的大片良田已沦为流沙,古城废墟历历在目,曾经浩瀚的罗布泊已经干涸。丝绸之路沿线的古文明已消失在荒漠之中。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24~25填写【课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并完成【思考交流】1;看教材P2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 步骤2: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学习“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内容。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步骤7:先由学生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对照【课堂小结】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6:教师通过【例2】学习分析“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的知识。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
2.掌握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重难点)
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
1.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减轻作用:科学防治可以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
(2)加剧作用: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以及战争等,会加剧自然灾害。
2.赤潮
(1)形成:通过河流及人工排污渠道输入沿海海域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海洋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或聚集。
(2)危害:对沿海地区捕捞业和养殖业发展极为不利。
3.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温室气体大量增加。
(2)危害:引发各种气候异常与海平面上升等现象,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1.修建水库对洪涝灾害的发生有什么作用?
【提示】 修建水库能够在汛期削减洪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
人类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或降
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具体如下表所示:
自然灾害
防治措施
冰雹
利用火箭或飞机将化学药剂撒入云中或用炮弹轰击云层,破坏其形成条件
霜冻
利用温室、风障等设施和灌水、烟熏、覆盖等办法进行减轻和防止
洪水
运用蓄洪、泄洪、滞洪和分洪等手段
泥石流
修建桥梁、涵洞、护坡和堤坝等工程设施
病虫害
培育良种、保护有益生物、合理使用农药、严格农业检疫等
2.试举例说明人类通过合理利用土地减轻自然灾害的灾情。
【提示】 人类合理利用土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够改善自然环境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例如,我国的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通过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损失;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高风险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等。
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
【问题导思】 
1.分析破坏地表植被可能产生哪些问题?
【提示】 加剧水土流失,从而诱发地质灾害,加大旱涝灾害的频率;土地荒漠化。
2.分析赤潮的产生有哪些原因及危害?
【提示】 人为排入沿海海域的营养物质增多,导致海洋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或聚集。对沿海地区捕捞业和养殖业不利。
3.分析城市规模扩大,建筑物迅速增多,排放热量过于集中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提示】 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暴雨增多,内涝增多。
4.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其表现和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提示】 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破坏植被。可以引起气候异常和海平面上升等危害。
1.过度开采地下水和破坏植被引发自然灾害
2.城市化引发自然灾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地面沉降的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____。其中沉降平均速度最快的地区出现在________附近。
(2)导致图示地区地面沉降最直接的原因是______。由于地面沉降,可能给A地区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
(3)与图示地区地面沉降相关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思路点拨】 该题可从两个方面突破,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由经纬网确定该地区地处华北地区渤海沿岸;二是通过负等值线判读地面沉降状况,注意该图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不相等。
【解析】 由负等值线分布状况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地区地面沉降程度不等,在负等值线闭合处形成沉降中心。地面沉降严重的区域主要在城市,一般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
【答案】 (1)分布不均 多中心 宁河
(2)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 地面沉降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致地下排污管道遭到破坏,致使市区出现污水外溢;河道泥沙大量淤积,汛期排洪不畅;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水质恶化;风暴潮灾害损失剧增。
(3)干旱(春旱)。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
【问题导思】 
1.人们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旱涝灾害的发生?
【提示】 修建水库;流域内植树造林、建蓄洪、分洪区等。
2.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城在1985年发生了7.
( http: / / www.21cnjy.com )8级地震,由于人们在灾前用现代抗震技术逐一加固了房屋,灾损大大减少,仅死亡了150人。而1962年发生在伊朗伊斯法罕的7.6级地震,全市幸存者仅有30%,有一万多人死亡。造成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是伊朗人习惯修建厚墙泥砖房,这种房屋抗震力极差。此案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 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1.人类合理活动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2.工程措施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建设防灾
减灾工程—)→改变受灾体
的易损程度→减轻
灾情
 (2013·泰安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同一次地震中,东、西两坡相比,受灾体易损程度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镇在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
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西侧森林被砍伐,引起地下水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河水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地区可采取哪些防治措施“缩小”灾情?
【思路点拨】 本题从图中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提取相应信息,西坡为城镇所在地,易损程度大。从地下水位线可以看出地下水位低,主要是过度抽取地下水所致。森林具有涵蓄水源的作用。
【解析】 图中西坡人类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多于东坡,发生同一灾害时,西坡的环境更不稳定,更易使受灾体受到损害,这也“放大”了灾情,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加植被覆盖率,及时防范等方式来“缩小”灾情。
【答案】 (1)西坡 西坡有城镇分布,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2)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表沉降、引起地面建筑物塌陷,并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
(3)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 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水位高
(4)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增加覆盖率;不要在洪水高风险区有过多的经济活动;合理利用水资源。
[图表展示]
 教材P24图1-3-1 赤潮
[解图精要]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赤潮暴发时不仅会使海洋生物缺氧,其分泌的毒素也会引起海洋生物死亡,危害巨大。
[图表应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2.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解析】 第1题,大量含磷的污水排入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封闭的海湾,与外界水体交换少,更容易发生赤潮。第2题,比较四个海湾,珠江口附近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排放含磷的废水较多,温度较高,最易发生赤潮。
【答案】 1.D 2.D
教材第24页思考
【答案】 1.可举化工厂排放酸性气体,形成酸雨等。
2.①日本、美国和欧盟计划联合提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一个对抗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国际机构,为能源消耗大国提供节能减排方面的建议和经验;②由于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主要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减排”和“节能”上大做文章;③英国对所有商业用电单位征收“气候变化税”等。
教材第27页思考
【答案】 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冰川融化,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部分岛屿;会使部分地区的旱灾加剧;会使沿海地区风暴潮加剧;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会更加严重;气温的升高会使虫灾更加严重。对中国的不同地区影响不同:东北地区增温有利于农业生产;华北地区则继续缺水;西北地区降水增多但仍缺水;华东地区洪涝风险加大;华中地区增温不明显,但旱涝交替频繁;西南地区山地灾害加重;华南地区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显著。人为活动对自然灾害产生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影响,身边的事例列举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