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06:2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学案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
2.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课标解读
1.指导学生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结合实例分析中国地震形成的原因、分布及产生的危害。
2.联系我国地形、地质、地貌和降水特点,分析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和形成原因。
3.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2010年1月17日17时35分,贵州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关岭、镇宁交界处发生4.0级地震;2010年2月26日2时,云南禄丰、元谋交界处发生5.1级地震;2010年4月19日5时57分,江苏省兴化市发生2.8级地震;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5.8级破坏性地震;2011年6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发生5.3级地震;2012年3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洛浦县发生6.0级地震。
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频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30~31填写【课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地震的分布与危害”,并完成【思考交流】1;看教材P31~3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3“泥石湾、滑坡的分布与危害”,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 步骤2: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及【图表活动解读】学习“地震的分布与危害”内容。

步骤8:先由学生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对照【课堂小结】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学习分析“滑坡、泥石流”的知识。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掌握中国地震形成的原因、分布及造成的危害。
2.理解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掌握时空分布特点。
3.理解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对生存发展的危害。
 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重点)
我国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重难点)
地震的分布与危害
1.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1)我国主要地震带:a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平洋地震带、b喜马拉雅地震带、c华北地震带、d东南沿海地震带、e南北地震带、f西北地震带、g青藏高原地震带、h滇西地震带。
(2)分布特点
2.危害
1.中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
【提示】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带的东北边界,多地震发生。
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云南省西北和东北山区、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甘肃省南部的白龙江流域、辽宁省东部山地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地。
2.危害
滑坡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主要发生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区,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
2.危

2.从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机制考虑,为什么我国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
【提示】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地表起伏大;人口众多,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季风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这就为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充分必要条件。
地震的分布与危害
【问题导思】 
1.我国地震分布有什么特点?我国有哪些地震多发区?
【提示】 地震分布不均匀,东少西多,呈明显的带状分布。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
2.分析南北地震带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 南北地震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正处在地形的转折地带。构造运动频繁,地壳脆弱,地质灾害多发。
1.我国的地震灾害多发的原因
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四个地震多发区、南北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
2.地震灾情
我国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人烟稀少,所以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可用下图表示:
建国后,我国地震灾情发展趋势: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震死亡人口总体下降,经济损失迅速上升。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2010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我国境内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8次,其中大陆地区17次,台湾地区11次。读“2010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我国境内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12月30日尼玛地震位于________地震带上。
(2)我国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空间上看,2010年我国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有何分布特点?
(4)如果这么多地震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造成的危害将比目前________(大/小),为什么?
【思路点拨】 地震多发区和板块交界处和断裂带有关,造成的灾情大小主要与人口、经济密度及抗震能力有关。
【解析】 第(1)题,由尼玛的位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判断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震带。第(2)题,可从我国所处的地质构造的角度归纳。第(3)题,“空间”是关键词,这28次地震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地区。第(4)题,可从建筑物、人口和经济密度三个方面归纳。
【答案】 (1)青藏高原
(2)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个世界最活跃的地震带上。
(3)西部多,东部少。
(4)大 东部地区建筑物、人口和经济密度远比西部地区大,因此带来的危害也严重。
滑坡、泥石流
【问题导思】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2.结合教材P31图2-1-2和P32图2-1-3,分析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提示】 从太行山到秦岭,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3.
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时间分布特点是什么?
【提示】 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更多。
1.我国泥石流类型及特点
区域
成因类型
特点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冰川泥石流
规模巨大,爆发频繁而猛烈
川滇山地
降雨泥石流
爆发较频繁,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爆发频率、规模和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山地
暴雨引发泥石流
爆发频率较低,但规模大且来势迅猛
2.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分布和特点
3.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点
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该地区成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具体如下所示: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4月23日,陕西清涧县发生山体滑坡致两车被埋,1人死亡。
材料二 下图是清涧县附近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1)山西省清涧县黄土自然滑坡多发生在(  )
A.1、2月份 
B.4、5月份
C.7、8月份
D.11、12月份
(2)下列因素对滑坡的活动强度影响最小的是(  )
A.地形
B.岩性
C.降水
D.气温
(3)
图中显示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特征和成因分别是什么?
(4)黄土高原滑坡灾害会加剧当地________环境问题。
【思路点拨】 结合滑坡的形成机制解答(1)、(2)题;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分析(3)、(4)题。
【解析】 第(1)题,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省7、8月份降水多,水分渗入软弱面更易引起滑坡。第(2)题,地势起伏大,岩层松软,降水多,易引起滑坡,气温对滑坡的活动强度影响最小。第(3)题,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严重而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4)题,黄土高原的滑坡导致地表物质更加松散,加剧水土流失。
【答案】 (1)C (2)D
(3)
沟壑纵横(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4)水土流失
[图表展示]
教材P30图2-1-1 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解图精要]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2.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我国东部人口、建筑物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图表应用]
1.下列省区不属于地震多发区的是(  )
A.新疆  
B.我国台湾
C.西藏
D.湖南
2.我国地震灾害的损失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重东轻
B.南北地震带灾情轻
C.华北地区灾情严重
D.台湾灾情轻
【解析】 第1题,我国地震多发区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疆、青藏、华北、我国台湾,A、B、C三省区都位于地震多发区内,只有湖南地震少。第2题,我国东部人口、建筑物及城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这就决定了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特别是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地震灾情严重。
【答案】 1.D 2.C
教材第30页思考
【答案】 1.许多自然灾害都有前兆或异常现象,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可能是发生了泥石流,所以要高度警惕。
2.暴雨过后,雨水会迅速汇集,如果地表覆盖差,加上地表碎屑物较多,就易发生泥石流,此时进入沟谷,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最好等一段时间。
3.在山区由于地势起伏大,泥石流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的速度很快,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很难躲避,而向泥石流袭来路径的两侧跑(即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脱离泥石流的危险。
教材第33页思考
【答案】 1.云南盈江县地处热带,降水丰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且多暴雨,地势起伏比较大,坡度比较陡,地层稳定性差,而且这里的岩石结构比较疏松,容易风化。风化的土层比较厚,特别是在陡坡地带的风化层,一旦遇到强降雨,水分在土体内饱和以后,造成土层滑落,从而形成滑坡、泥石流。
由于地势和降水的原因,当降水使土体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分饱和,便会增加滑坡体的重力,增大滑坡的几率,土层的滑落使碎屑物大增,与汇集的雨水一起从山上流下,形成泥石流。
2.对滑坡、泥石流应以预防为主,在平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危险地域进行重点排查,及时发现隐患,清理危险滑坡体,或加固滑坡体,并加强排水,建立监测点,加强植被的恢复,在暴雨时更应加强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