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2 20:0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一、课标内容
通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形成合理想象,进行初步分析,正确认识其意义和影响。
2.时空观念:利用东晋南朝的相关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初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研读,理解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4.历史解释:通过研读史料,了解东晋王朝的政治特点,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提高史料分析技巧和史料解读能力。
5.家国情怀: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在今天的什么地方?两则资料描写江南地区有什么变化?
江南地区指的是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两则描写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江南地区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由贫穷变富裕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地区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东晋的兴亡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内容,找出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以及都城所在地。
学生回答: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历史上称为东晋,都城在建康。
教师提问:东晋统治初期,为何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学生回答: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以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教师提问:时的东晋虽然偏安江南,但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结果如何呢?
学生回答:东晋初期,南北政权对峙。东晋朝廷多次北伐,在祖逖等人的努力下,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掣肘;有的统帅北伐动机不纯,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些内耗最终导致东晋未能恢复中原。
教师提问:东晋初年,祖逖自行招募军队,渡江北伐,祖逖北伐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由于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偏安东南,北伐不利,祖逖忧愤而死。
教师讲解:北伐虽未成功,但东晋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历史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探究二:南朝的政治
教师讲解: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朝代 宋 齐 梁 陈
时间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开国皇帝 宋武帝刘裕 齐高帝萧道成 梁武帝萧衍 陈武帝陈霸先
都城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文帝、宋武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采取开明的统治政策,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整顿吏治,所以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
教师提问:南朝后期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你认为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大规模叛乱长时间无法平息。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探究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史臣曰”
教师提问:比较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史记》中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落后,人民多数贫穷没有积蓄。《宋书》描述了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正文内容并结合材料,说说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
学生回答:①北方战乱多,南方社会比较安定。②北方人大规模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③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等。
教师提问:观察江南地区开发图并结合教材内容,说说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回答: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垦荒);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推广和改进犁耕、推广粪肥等);实行多种经营;等等。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商业:商业兴旺,城市繁荣,建康是南朝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一概括此时的江南地区现状?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现象;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江南地区经济富庶,人民生活富足,手工业发达……现象: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影响: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东晋的建立和灭亡,知道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政权,这四个政权的都城都在建康。在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四)板书设计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当堂演练
( D ) 1.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
A.司马睿与王导共同做皇帝 B.王氏贵族与司马睿争夺权力
C.八王之乱影响深远 D.司马睿依靠大贵族王氏
( A ) 2.南朝(420—589年)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A.政权更迭频繁 B.疆域面积扩大 C.政权并立形成 D.商品经济发达
( D ) 3.南北朝时期,至少有七十万人从北方迁移到长江流域,使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仓廪充实。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君主专制的实行 C.北方政局的稳定 D.江南地区的开发
( B ) 4.西晋灭亡后,流民南奔,东晋政府在皖南沿江一带设置了许多侨郡县来安置这些流民,并由侨郡县授予流民表示侨人身份的特殊户籍,持此籍者可以免税、免役。这一做法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B.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
( D ) 5.(家国情怀)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
南北朝时期
A.政权更迭日益频繁 B.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了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问题,重点是江南地区的开发。在教学中,我通过具体史实让学生认识到今天江南地区经济的发达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