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第2课时)学案
●课标要求
分析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分布区域。
●课标解读
1.说明我国旱灾、洪涝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2.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
3.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4.熟练运用地图查找我国旱灾及干旱程度的地区分布。
5.联系气候、地貌和水文因素,掌握洪水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与危害。
6.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洪涝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利用一些近期的洪涝灾害的例子或图片导入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如2012年8月11日:受台风“海葵”影响,江西婺源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造成多地受灾,其中该县赋春镇长溪村降雨量达到四百毫米,全村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成为全县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据了解,长溪村是婺源县一个千年古村,全村2200余名村民受灾,百分之八十户村民居住的房屋被水冲淹,近80多户村民家房屋倒塌或成危房不能入住,有三百多人失去居住场所无家可归。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37~39填写【课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旱灾的分布与危害”,并完成【思考交流】1;看教材P39~4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危害”,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 步骤2: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及【图表活动解读】学习“旱灾”内容。
步骤8:先由学生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对照【课堂小结】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及【图表活动解读】中的【思考解答】学习分析“洪涝灾害”的知识。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运用地图了解中国旱、涝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2.结合实例,分析旱灾和洪涝灾害的危害。
中国旱、涝灾害的分布和成因。(重难点)
旱灾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是我国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1.我国的旱灾有什么特点?
【提示】 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多,高原和山地少。
五个洪涝多发区:①两广大部、闽南和台湾;②湘赣北部地区;③苏浙沿海和闽北地区;④淮河流域;⑤海河流域。
2.危害:发生频次高、危害范围广、损失严重。
2.我国五个洪涝多发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量大,汛期长;河流中下游多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旱灾的分布与危害
【问题导思】
1.(1)为什么我国的干旱多为春旱?
【提示】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未到,降水少。
(2)为什么我国旱灾总频次最高的地区并不是出现在常年干旱区?
【提示】 只有当干旱危及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时,才称得上旱灾,而我国西北地区人口稀少,灾情较轻,灾情总频次较低,东部则相反。
2.为什么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提示】 (1)干旱发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2)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均,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缺水,致使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1.我国干旱灾害的发生机制
2.图解我国旱灾的原因
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灾情的差异
干旱、半干旱区年年干旱,几乎很少出现旱
( http: / / www.21cnjy.com )灾,人口稀少,经济落后,造成的灾情较轻;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由于本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发生旱灾时灾情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浪新闻中心报道,2011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我国天气呈现异常性,气候监测显示,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中游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长江干流各控制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至70%。长江中下游旱情将持续,部分地区冬春夏三季连旱。
材料二 干旱地区示意图。
(1)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2)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3)江西、湖南旱灾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试简述其原因。
【思路点拨】 由材料和图可以看出本区域分布在长江流域,易出现旱灾的时间主要在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形成伏旱。
【解析】 第(1)题,该地区是长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下游地区,干热少雨的天气是伏旱引起的,发生在7、8月份。第(2)题,华北平原地区春季少雨,多大风,蒸发旺盛,正值小麦返青,春旱严重。第(3)题,江西、湖南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省区,干热少雨天气是伏旱引起的。
【答案】 (1)C (2)B
(3)夏、秋季节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问题导思】
1.为什么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提示】 东部为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山脉东坡和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易出现洪灾。
2.读教材图2-2-10“中国暴雨洪涝灾害分布(1951~1990)”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加上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2)与教材图2-2-8“中国干旱季节分区”对比,分析我国旱灾和涝灾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何关系?
【提示】 ①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②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暴雨洪水分布与副高位置移动
正常年份
时间
副高位置
雨带位置
图示
春末、5月份
北纬15°~20°
华南(A)
夏初、6月份
北纬20°左右
长江中下游(B)
7~8月份
北纬25°~30°
华北(C)
东北(D)
9月份
副高南退
雨带随之南退北方雨季结束
2.异常年份
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北方干旱;当副高季节性北移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干旱。
洪水灾害的形成与气候、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貌和水文等因素以及人类活动有关,其中气候因素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因素。我国的洪水灾害包括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三种类型。
类型
时空分布
成因分析
影响
融雪洪水
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地区
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对农业影响最为严重
冰凌洪水
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影响城市、交通、工业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7月10日,受强降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淮河流域沂河发生10年一遇较大洪水。沂河、沭河等发生洪水,南四湖、骆马湖等水位上涨,部分低洼地区出现内涝。
材料二 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
材料三 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
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均发源于大别山。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涡河、新汴河、沭河等。下图为淮河主要水系图。
(1)试从自然角度分析淮河流域洪灾多发的原因。
(2)淮河流域易发生特大洪灾,从灾
( http: / / www.21cnjy.com )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的________特点和南方地区的________特点。
【思路点拨】 第(1)题,自然因素主要从淮河水系、水文特征、淮河流域地形地势特征及降水特征分析。第(2)题,北方降水量少但集中。
【解析】 该题考查洪灾的形成原因,洪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成和自然原因中降水和地形有关,降水越集中,地势低平时更易形成洪灾,也和人为原因有关,如滥砍乱伐、围湖造田等。
【答案】 (1)支流多,汇水区域广;洪泽湖周边地势低平,而下游泥沙淤积,导致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河道弯曲;夏季降水过于集中。
(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 暴雨历时长,强度大
[图表展示]
教材P38图2-2-8 中国干旱季节分区
[解图精要]
图中划分了6种干旱地区,即春夏旱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夏秋旱区、夏秋旱区、秋冬春旱区、冬春连旱区和常年干旱区。我国的干旱多发生在春季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季降水少。根据图中“旱灾总频次”的分布情况,明确我国的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
[图表应用]
1.对图中江淮地区旱灾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7,8月
B.3,4,5月
C.5,6月
D.12,1,2月
【解析】 江淮地区一般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
【答案】 A
2.华北地区旱灾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
【解析】 华北主要为春旱,原因是春季雨季未来临,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工农业用水量大。
【答案】 D
教材第38页思考
【答案】 中国的降水大多是夏季风带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冬春季节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的日子偏多,使蒸发旺盛,加上冬季无储备水源,春季干旱严重,此时又是农业用水的关键时期,更加重了旱灾的灾情。
教材第40页思考
【答案】 1.中国洪涝灾害损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地域差异:(1)东部损失大;(2)平原地区农业损失大,山区死亡人数多;(3)乡村地区农业损失大,城市地区对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影响大。
2.中国洪涝灾害损失地域差异的成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1)东部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频次多,人口密度、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损失大;(2)平原地区受洪涝灾害影响大,而且是主要农业区,所以农业损失大,山区易引发其他地质灾害而导致死亡人数多;(3)我国的城市防洪设施滞后于城市化速度,因此,城市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