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中国的生物灾害
学案
●课标要求
列举虫害、鼠害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及分布区域。
●课标解读
1.了解我国农作物虫害的主要类型、分布及灾情特点。
2.了解我国森林虫害的灾情。
3.掌握我国鼠害及鼠害地域分布状况。
4.能结合实例,分析生物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5.结合案例分析,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及其带来的危害。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灾害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种类多,而且危害大,每年给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12年8月14日,
近期由于降水量充沛,为粘虫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促使其迅速发展蔓延,目前中国多地发现灾情,今年玉米将大幅减产。目前,受虫灾的地区遍及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天津等地。据农业部消息,截至8月14日,黏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发生面积之大、危害程度之重为近十年来之最。据此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43~46填写【课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虫害的分布与危害”;看教材P46~4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鼠害的分布与危害”,并完成【思考交流】。 步骤1:导入新课。 步骤2: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及【图表活动解读】学习“虫害的分布与危害”内容。
步骤7:先由学生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对照【课堂小结】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6:教师通过【例2】学习分析“鼠害的分布与危害”的知识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危害中国农作物的主要虫害、虫害造成的危害、虫害的分布。
2.了解鼠害及中国鼠害发生的主要地区。
3.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及其带来的危害。
中国主要生物灾害的类型、危害及主要分布地区。(重难点)
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1.蝗虫
(1)习性:群聚群迁。
(2)分布:我国历史上蝗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
(3)危害:吃光庄稼,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灾害。
(4)防治
2.水稻螟虫
(1)分布:南方水稻区发生范围正在扩大,而且有向北方扩散的趋势。
(2)危害:造成水稻枯鞘、枯心,严重时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
(3)防治
3.黏虫
(1)分布: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部地区,在西北、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
(2)危害
(3)防治
4.松毛虫
(1)危害对象:森林。
(2)危害表现: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巨大损失,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鼠害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农牧区。
2.危害: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和草场、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等。
3.防治
各种生物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之间有没有关联性?试举例说明。
【提示】 生物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往往具有关联性。例如,低温往往带来蚜虫灾害;洪涝以后的水位降落和干旱会出现大量适于蝗虫生活和繁殖的荒地、草滩,引发蝗灾等。
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问题导思】
1.说出中国历史上蝗灾的主要分布地区。蝗灾严重和较重的地区主要在哪些地方?
【提示】 蝗灾多发区主要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在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黄河下游地区最为集中,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三省。
2.防治蝗灾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提示】 防治蝗虫有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
1.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农作物虫灾暴发主要是由气象、农作物及害虫天敌三方面因素决定的。主要虫害、分布如下表所示:
有害生物
主要危害
我国分布区
蝗虫
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
水稻螟虫
破坏水稻生长,造成减产
南方水稻的产区
黏虫
造成粮食减产
华南到东北东部地区,西北、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
松毛虫
破坏森林生态功能
森林分布区
2.蝗灾与旱灾的关系
松毛虫的种类及分布
类型
分布
发生区
常发区
海拔低于400
m,平均气温25
℃以上
偶发区
海拔400~500
m,平均气温10~25
℃
主要种类
油松毛虫
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马尾松毛虫
热带、亚热带林区
赤松毛虫
暖温带
落叶松毛虫
中温带
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时期到元朝期间111次蝗灾发生月份统计,读图,回答问题。
(1)蝗灾发生最多的季节是________季,其中________月份发生频率最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2)冬季几乎没有蝗灾的原因是什么?
【思路点拨】 根据统计图判断蝗灾发生季节变化,根据蝗灾发生的条件后解释冬季蝗灾少的原因。
【解析】
【答案】 (1)夏 6 夏季气温较高,前期降水少,后期降水较多,特别适合蝗虫大量繁殖、生长。(2)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发育。
鼠害的分布与危害
【问题导思】
1.鼠害对草原地区有哪些危害?
【提示】 (1)使草原牧草覆盖率下降,有的地区甚至成为不毛之地;(2)破坏草原,严重的可导致土地荒漠化。
2.我国鼠害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提示】 ①农作物复种、间种、套种的面积大,为多种害鼠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料条件等。
②蛇、猫头鹰等鼠类天敌被人类大量捕杀、食用。
我国鼠害分布的地域差异及灾情特点
地域差异
危害
常见鼠类
分布地区
造成鼠害原因
喜湿鼠类危害区
褐家鼠、小家鼠
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西北少数地区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悠久,为我国主要农业区
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和草原、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安全,传播疾病等
耐旱鼠类危害区
小家鼠、黄鼠
西北区大部、青藏高原大部及东北、华北区的边缘边带
降水少、气候干旱
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
(2)试提出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合理化建议。
(3)该区鼠类灾害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路点拨】 认真阅读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弄清楚其含义及各部分的因果关系。
【解析】 根据图示线索从自然和人类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个方面概括其成因,然后再根据环境恶化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鼠灾发生、发展是长期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的结果。
【答案】 (1)从自然条件方面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和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冰川融水、土壤水)每况愈下,导致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在人类活动中,滥捕野生动物,投药灭鼠误害其他动物,使得生态平衡破坏,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造成草场破坏和草场沙化。
(2)制止对有益动物的滥捕滥猎行为,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
(3)鼠灾与草场退化互为因果,相互作用。该区鼠灾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长期超载放牧引起草场退化的结果
教材第43页思考
【答案】 1.由图可以看出我国历史上蝗灾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
2.可以利用我国历史上遗留各地的龙王庙来判断各地的旱灾情况。
教材第48页思考
【答案】 1.外来入侵物种会造成入侵地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导致生态灾害频繁暴发,对农业造成严重损害危害经济发展。
2.危害的严重性,发生的连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