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数学6.1《平方根》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解析
1、课标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学生要具备: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平方根》属于数与代数部分的数与式,而数与代数领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观念,发展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
2 、课标要求: 了解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的概念,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完全平方数的平方根,会用计算器计算平方根;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二、本章节教学内容及解析
1、知识上下位关系:
《平方根》是在学习了有理数之后对数系的又一次扩充,是今后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基础。本章节根据实数引入一种新的运算——开方,进而使运算有了新的发展,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类三级运算在本章中全部呈现,有了开方运算,也就有了数系的进一步扩充。《平方根》的学习不仅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物理和其他课程的基础。本章的教学应联系以前学习有理数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和形成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发展几何直观、数感和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
2、教材整合:
通过对沪科版七年级下册 2012 版和 2024 版以及北师大版、人教版教材的对比分析,类比有理数的研究路径:概念、分类、在数轴上表示、运算、大小比较,应用;确定无理数的研究
路径:概念、分类、在数轴上表示、运算、大小比较、近似值,应用。
3、教学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沪科版数学教材七年级 6 章第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自然数集、整数集和有理数集概念、运算、应用等相关知识后,积累了一定学习数与式的研究经验,通过对于开方开不尽的数学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明确为何学?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方程模型,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明确学什么?类比有理数学习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无理数的概念、表示、运算、大小比较等相关知识。明确如何学?同时平方根的学习研究方法也为八年级学习《二次根式》和求解高次方程和高中《复数》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开方开不尽的数学问题的思考 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方程模型 类比有理数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数的完全平方数的平方根。
3、学生在探究开方运算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美感,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难在学生对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的理解上,学生容易将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概念混淆。
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难在学生对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的理解上,学生容易将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概念混淆。
五、教学准备
1.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智慧课堂智能平板
AI 教 学 助 手 ( 如 ChatGPT 或类似工具)。
2. 学具:智慧课堂学生平板电脑、计算器。
3. 教学资源: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在线互动平台。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与评价
走 进 情 境 问题一:装修房屋,选用了某种型号的正方形地砖,这种地砖 4 块正好铺1cm2 ,如图,问这种地砖一块的边长是多少? 通过现实情境,将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抽象出数学问题,培养几何直观、抽象能力和模型观念,激发探究热情和求知欲。 评价:可以将实际生活转化成数学问题,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解:设 1 块正方形地砖的边长为米。 4x2 = 1
这是已经一个数的平方,求这个数。 思考:合作交流类比 x ,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合 作 探 究 问题二:在同学们举出的例子中发现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如何用文字语言去表述? 问题三: x2 = a 中,如何表示 x ? 文字语言: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 ,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平方根,也叫做 a 的二次根式。 符号语言: x2 = a ( a ≥ 0 ),写法: ± ( - ) 读法:正负根号 a AI 辅助: 使用 AI 工具生成动态图像,展示不同面积下正方形的边长变化,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方根的概念。 思考交流:1 、 16 的平方根是什么? 2 、0 的的平方根是什么? 3 、-9 的平方根是什么? 问题四:交流讨论,完成下表。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定义表示方法a 的取值范围性 质正 数0负 数联系
问题五:把下面表填写完整,思考其中的对应关系。 求一个数的平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开平方与平方是互逆运算。 在举例中归纳、总结、体会平方根的概念,思考是不是所有数都有平方根?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评价:能将数学问题文字化,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通过总结平方根的性质,加深对于平方根的理解。 评价:准确表达出平方根,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通过交流讨论填写表格体会平方根的性质,感受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比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加深对于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认识。 评价:能够准确说出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表示、性质和联系。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应 用 新 知 例 1 :求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1)1; (2)81; (3) ; (4)0; (5)(- 3)2 ; (6)- 32 例 2 :观看视频操作,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 0.01) (
(
1
)
s
2
;
(
2
)
;
(
3
)
-
s
0.876
;
(
4
)
;
)\ 7 例 3 :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短暂过程中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等其他影响因素,弹跳到最高点,人体下落到水面所需要的时间 t 与下落的高度 h 之间应遵循下面的公式: h = gt2 类比加与减,乘与除,体会平方和开平方的互逆运算,感受运算体系的完备性。 评价:能够准确说出平方运算和开平方运算的结果,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通过计算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感受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进一步加深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评价:展示学生成果,生评,互评,最后师评,给出板演过程,规范解答思路。 将数学问题再次回归到生活中,运用到生活中去,并且做到学科间的融合。
文 化 提 升 AI 教学助手 ChatGPT 对话展示《数学史上的变革性发现 》 大家好!我是 Dr. Math Magic ,分享有趣的数学小知识!今天,我们将聊一聊一个非常特别的数字—— 、 ,你可能会觉得它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你知道吗,它背后隐藏着很多有趣的秘密。 、 是个无理数,我们都知道,整数、分数都可以精确表示,但 、 却是一个无理数!这意味着,它的小数部分永远不重复也不终结— —就像一个永不结束的数字流。这种神秘感是不是很让人着迷? 发展符号意识,体会根号的发展过程。在体验AI 虚拟角色对话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发展和科技的力量,
、 的诞生:毕达哥拉斯定理 、 的故事最早出现在毕达哥拉斯定理中。想象一下,假如你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长都是 1 ,那么它的斜边长就是 、 !也就是说,、 代表的是单位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因此,、 不仅是个数学符号,还是几何图形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以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的。再见!
课 堂 总 结 整体建构: 通过四个问题,分别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知识、研究路径进行梳理,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方向,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思考后面学习的思想方法、研究路径,在总结中再次对知识建构。
作 业 评 价 基础性作业: 书本第 5 面习题 1、2 发展性作业: 本章引言中提到的速度 v2 是宇宙第二速度,其中v2 = g 取 9.8m / s2 , r 取 6.4 ×106 m 。请同学们课下试着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素养拓展性作业 : 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 400cm2 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 块面积为 300cm2 的长方形纸片,是它的长宽之比为 3: 2 ,不知能否裁出,正在发愁,小玲见了说: “别发愁,一定能用一块面积大的纸片裁出一块面积小的纸片。 ”你同意小玲的说法吗? 知识衔接性作业: 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3x2 -12 = 0; (2)25(x -1)2 = 49; 作业评价表: 响应双减政策,作业具有梯度的同时,减负提质,前后知识的衔接,加深对平方根的理解,对下面学习二次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奠定基础。
评价指标 等 级 备 注
A B C
答题的准确性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 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程错误、或无过程。
答题的规范性 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解法的创新性 A 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 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综合评价等级 AAA 、AAB 综合评价为 A等;ABB 、BBB 、AAC 综合评价为 B 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 等。
七、教学反思
1. AI 技术的应用效果:通过 AI 辅助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显著提高,但在技术操作上需要进一步培训。
2.大单元教学的衔接:本节课为后续学习立方根和实数奠定了基础,需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知识的连贯性。
3. 教学评价的改进:结合 AI 数据分析,可以更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八、板书设计
6.1 平方根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大单元教学理念,融入 AI 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