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图形的相似 单元达标测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图形的相似 单元达标测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2 21:10: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图形的相似 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图1是伸缩折叠不锈钢晾衣架的实物图,图2是它的侧面示意图,与相交于点O,,根据图2中的数据可得x的值为(  )
A.0.8 B.0.96 C.1 D.1.08
2.地图上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厘米,比例尺是,那么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
A.千米 B.千米 C.千米 D.千米
3.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 ,BC=2,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垂直AC交AD于点E,则AE的长是(  )
A. B. C.1 D.1.5
4.如果 ,那么 的值等于(  )
A. B. C. D.2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顶点B的坐标为,平分交于点C,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C.若,则k的值为(  )
A. B. C. D.
6.在Rt△ACB中,∠C=90°,AC=BC,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角O在AB边的中点上,这块三角板绕O点旋转,两条直角边始终与AC,BC边分别相交于E,F,连结EF,则在运动过程中,△OEF与△ABC的关系是(  )
A.一定相似 B.当E是AC中点时相似
C.不一定相似 D.无法判断
7.如图,在 ABC中,点D在AB边上,点E在BC边上,过点D作DGBC,交AC于点G,过点E作EHAB,交AC于点H,DG的延长线与EH的延长线交于点F,则下列式子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P是叶脉AB的黄金分割点(),则(  )
A. B. C. D.
9.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別在边AD,CD上,AF,BE相交于点.若,则的值是(  ).
A. B. C. D.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取一点E.使得,连接BE并延长BE到F,使,BF与CD相交于点H,若,有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则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已知 ∽ ,若周长比为4:9,则    .
12.如图,已知矩形中,,,点M,N分别在边,上,沿着折叠矩形,使点A,B分别落在E,F处,且点F在线段上(不与两端点重合),过点M作于点H,连接,给出下列判断:①;②折痕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③当四边形为正方形时,为的中点;④若,则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其中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判断的序号).
13.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过点C作直线L交x轴于点D,使得以点D、C、O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则点D的坐标为   .
14.在中,点、分别在直线、上,如果,,,,那么   .
15.如图,在矩形中,若,则的长为   .
16.如图,在边长为 的正方形 中,点Q是边 的中点,点P是边 上的一点,连接 , ,且 ,则线段 的长为    .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9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CED都是平行四边形,点R为DE的中点,BR分别交AC、CD于点P、Q.
(1)求证:△PCQ∽△RDQ;
(2)求BP:PQ:QR的值.
18.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ED=∠B,线段AG分别交线段DE,BC于点F,G.
(1)求证:△AED∽△ABC.
(2)若AG平分∠BAC,求证: .
19.如图,菱形边长为4,对角线交于点,点为上一点,,过作交于点,交于点,取中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
(1)求的长度;
(2)求.
20.如图,在矩形ABCD中,F为CD上的点,AF⊥BD且AF,BD相交于点E,
(1)求证: ABD∽ DAF;
(2)若AB=8,BG=3AD,求AG的长.
21.中,,,,点P以的速度由B向A运动,同一时刻点Q、R分别从C、A以的速度向B、C运动,当其中一个点运动停止时,其他点的运动也停止.运动时间为.
(1)t为何值时,?
(2)t为何值时,点P在的中垂线上?
(3)是否存在t值,使得?若存在求出t值,
22.如图,四边形 中 ,点F在 上,连 与 的延长线交于点G.
(1)求证: ;
(2)当点F是 的中点时,过F作 交 于点E,若 , ,求 的长.
23.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高线,BE平分∠ABC交AC于点 E,交CD于点F.求证:
(1)△ABE∽△CBF;
(2) .
24.如图,在△ABC中,∠ACB = 90°,D是BC的中点,过点C作CE⊥AD,交AD于点E,交AB于点F,作点E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G,连接AG和GC,过点B作BM⊥GC交GC的延长线于点M .
(1)① 根据题意,补全图形;
② 比较∠BCF与∠BCM的大小,并证明.
(2)过点B作BN⊥CF交CF的延长线于点N,用等式表示线段AG,EN与BM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5.如图,在 中,点D在 边上, .
(1)求证: ;
(2)若 求 的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图形的相似 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图1是伸缩折叠不锈钢晾衣架的实物图,图2是它的侧面示意图,与相交于点O,,根据图2中的数据可得x的值为(  )
A.0.8 B.0.96 C.1 D.1.08
【答案】B
2.地图上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厘米,比例尺是,那么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
A.千米 B.千米 C.千米 D.千米
【答案】B
3.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 ,BC=2,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垂直AC交AD于点E,则AE的长是(  )
A. B. C.1 D.1.5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B= ,BC=2,
∴AC=
∴AO=
∵EO⊥AC,
∴∠AOE=∠ADC=90°,
又∵∠EAO=∠CAD,
∴△AEO∽△ACD,


解得AE=1.5.
故答案为:D.
【分析】证明△AEO∽△AC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解.
4.如果 ,那么 的值等于(  )
A. B. C. D.2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
∴3a﹣3b= a,
∴2a=3b,即a= b,
∴ = =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可以得到3a﹣3b= a,化简可得a= b,最后代入计算即可。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顶点B的坐标为,平分交于点C,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C.若,则k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B
6.在Rt△ACB中,∠C=90°,AC=BC,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角O在AB边的中点上,这块三角板绕O点旋转,两条直角边始终与AC,BC边分别相交于E,F,连结EF,则在运动过程中,△OEF与△ABC的关系是(  )
A.一定相似 B.当E是AC中点时相似
C.不一定相似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解答】解:连接OC,
∵△ABC中,∠C=90°,AC=BC,
∴∠B=45°
∵点O为AB的中点,
∴OC⊥AB,OC=AB=OB,∠ECO=∠B=45°
∵∠COE+∠COF=90°,∠COF+∠FOB=90°,
∴∠COE=∠FOB
在△COE和△BOF中
∴△COE≌△BOF(ASA)
∴OE=OF,
∴∠OEF=∠B=45°,
∵∠EOF=∠ACB=90°
∴△OEF∽△ABC,
故答案为:A.
【分析】连接OC,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45°,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得OC=OB,∠ECO=∠B,再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到∠COE=∠FOB,然后利用ASA证明△COE≌△BO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知OE=OF,即可证得△O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即可得到结论。
7.如图,在 ABC中,点D在AB边上,点E在BC边上,过点D作DGBC,交AC于点G,过点E作EHAB,交AC于点H,DG的延长线与EH的延长线交于点F,则下列式子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DGBC,
∴ ,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DGBC,
∴ ,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EHAB,
∴ ,故C选项符合题意;
∵EHAB,
∴ ,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逐项判定即可。
8.如图,P是叶脉AB的黄金分割点(),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P是叶脉AB的黄金分割点(),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点求出即可作答。
9.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別在边AD,CD上,AF,BE相交于点.若,则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M,
∵AE=3DE,
∴设DE=a,则AE=3a,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CM,AD=AB=CD=4a,DF=2a,
∴△ABE∽△DME,
∴,
∴DM=a,
∴FM=DF+DM=,
∵AB∥CM,
∴△ABG∽△FMG,
∴.
故答案为:C.
【分析】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M,设DE=a,则AE=3a,由正方形的性质得AB∥CM,AD=AB=CD=4a,DF=2a,由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的延长线,所截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得△ABE∽△DME,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从而可表示出DM、FM的长,最后再根据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的延长线,所截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得△ABG∽△FMG,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答案.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取一点E.使得,连接BE并延长BE到F,使,BF与CD相交于点H,若,有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则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已知 ∽ ,若周长比为4:9,则    .
【答案】4:9
【解析】【解答】解:∵△ABC∽△DEF,
∴ .
故答案为:4:9.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解答即可.
12.如图,已知矩形中,,,点M,N分别在边,上,沿着折叠矩形,使点A,B分别落在E,F处,且点F在线段上(不与两端点重合),过点M作于点H,连接,给出下列判断:①;②折痕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③当四边形为正方形时,为的中点;④若,则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其中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判断的序号).
【答案】①②③④
【解析】【解答】解:
由折叠性质,得,BG=FG,BN=FN
∴BF⊥MN
∵∠BIH=∠MIG,
∴∠HBI=∠GMI
∵∠MHN=∠BCF=90°

故①结论符合题意;
假设F与C重合时,MN取得最小值,即为3;
假设F与D重合时,MN取得最大值,


∵MH=3,BC=4,

∵点F在线段上(不与两端点重合)
∴折痕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故②结论符合题意;
∵四边形为正方形
∴MH=HC=3
∴BH=1


令,则,


∴,(不符合题意,舍去)
∴,即N为的中点
故③结论符合题意;
④∵,AB=CD=3
∴DF=1,CF=2

∴BG=GF=


∴HN=
∵△FGN∽△MHN
∴GN=


∴BH=BC-HN-NC=4--=1
∵∠EMO=∠CNF,∠MEO=∠NCF=90°
∴△MEO∽△NCF

∴EO=
∴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故④结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证明即可判断①正确;假设F与C重合时,MN取得最小值,即为3;假设F与D重合时,MN取得最大值,由可得,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由点F在线段上(不与两端点重合),折痕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可判定②正确;根据四边形为正方形和可得,令,则,,,解之可得,即N为的中点,可判定③正确;
④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G=GF=,根据、△FGN∽△MHN、△MEO∽△NCF可求出ME、FN、EO,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可判定④正确。
13.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过点C作直线L交x轴于点D,使得以点D、C、O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则点D的坐标为   .
【答案】或或或
14.在中,点、分别在直线、上,如果,,,,那么   .
【答案】4
【解析】【解答】解:作如下图:
∵,
∴,
∵,,,
∴,
∴,
∴,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可得,求出AE的长,再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CE的长即可。
15.如图,在矩形中,若,则的长为   .
【答案】1
【解析】【解答】解:在矩形中, ,,
∴,
∵,
∴,
∴,
故答案为:1.
【分析】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可得,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最后将数据代入求出AE的长即可.
16.如图,在边长为 的正方形 中,点Q是边 的中点,点P是边 上的一点,连接 , ,且 ,则线段 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延长PQ、AD,交于M,作PN⊥AD,垂足为N,
则四边形 为矩形,
PN=4,
点Q是边 的中点,正方形

∴△MPN∽△MQD,且相似比为2:1,
设AN=x,则DN=4-x,
∵△MPN∽△MQD,
∴ ,
∴ , ,
∴ , ,
∵∠APQ=∠PAD,
∴MA=MP=8-x,
在Rt△MBP中, ,
即(8-2x)2+42=(8-x)2
解得x=4或 ,
∵P在BC上,
∴x=4(舍),
∴x= ,
∴MP= ,
∴PQ= ,
故答案为: .
【分析】先求出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9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CED都是平行四边形,点R为DE的中点,BR分别交AC、CD于点P、Q.
(1)求证:△PCQ∽△RDQ;
(2)求BP:PQ:QR的值.
【答案】(1)解:∵ ,
∴ .
又∵ .
∴ .
(2)解:∵四边形 和四边形 都是平行四边形,
∴ , .
∴ , .
又∵点 是 中点,
∴ .
由(1)知 ,
∴ ,
∴ .
又∵ ,
∴ .
【解析】【分析】(1)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到∠PCQ=∠RDQ,再根据有两组对应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结论.
(2)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到BC=AD=CE,AC∥DE,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求出PC与RE的比值,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可证得DR=RE,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证得QR=2PQ,再证明BP=3PQ,然后求出BP:PQ:QR的比值.
18.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ED=∠B,线段AG分别交线段DE,BC于点F,G.
(1)求证:△AED∽△ABC.
(2)若AG平分∠BAC,求证: .
【答案】(1)证明:∵∠DAE=∠CAB,∠AED=∠B,
∴△AED∽△ABC
(2)证明:∵AG平分∠BAC,
∴∠DAF=∠CAG,
∵△AED∽△ABC,
∴∠ADF=∠ACG,
∴△ADF∽△ACG,
∴ .
【解析】【分析】(1)根据∠DAE=∠CAB,∠AED=∠B,即可证出△AED∽△ABC;
(2)运用双角对应相等法,证明△ADF∽△ACG即可。
19.如图,菱形边长为4,对角线交于点,点为上一点,,过作交于点,交于点,取中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
(1)求的长度;
(2)求.
【答案】(1)解:连接FO并延长交AB于点P,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DA=DC=4,AC⊥BD,OD=OB,CD∥AB,
∴∠FDO=∠PBO,∠DFO=∠BPO,
在△FDO和△PBO中
∴△FDO≌△PBO(AAS),
∴DF=BP
∵EF∥AC,
∴∠DEF=∠DAC,∠DFE=∠DCA,
∵∠DAC=∠DCA,
∴∠DEF=∠DFE,
∴DE=DF=BP=4-3=1,
∴DG⊥EF,EG=FG,
∵点H是OE的中点,
∴GH是△EFO的中位线,
∴GH∥FO,

∴,

∴,

(2)解:设GM交AC于点Q,
∵AP=AB-BP=4-1=3,
∴AE=AP,
在△AOE和△AOP中
∴△AOE≌△AOP(SAS)
∴OE=OP,
设OE=OP=x,
∵QM∥OP,
∴△AQM∽△AOP,
∴,
∴,
∵∠OGE=90°,EG=OH,
∴GH=HE=HO=OE=m,
∵∠HEG=∠HOQ,EH=OH,∠EHG=∠OHQ,
∴△EHG≌△OHQ(ASA),
∴QH=GH=m,
∴,

【解析】【分析】(1)连接FO并延长交AB于点P,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AB=DA=DC=4,AC⊥BD,OD=OB,CD∥AB,可推出∠FDO=∠PBO,∠DFO=∠BPO,利用AAS证明△FDO≌△PBO,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DF=BP;再证明∠DEF=∠DFE,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DE=DF=1,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到GH∥FO,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比例线段,即可求出MP的长,根据AM=AB-BP-MP,代入计算求出AM的长.
(2)设GM交AC于点Q,易证AE=AP,利用SAS证明△AOE≌△AOP,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理智的OE=OP,设OE=OP=x,利用QM∥OP,可得到△AQM∽△AOP,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表示出QM、HE的长,再利用ASA证明△EHG≌△OHQ,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表示出QH的长,从而可表示出HM的长,然后求出HE与HM的比值.
20.如图,在矩形ABCD中,F为CD上的点,AF⊥BD且AF,BD相交于点E,
(1)求证: ABD∽ DAF;
(2)若AB=8,BG=3AD,求AG的长.
【答案】(1)证明:∵在矩形ABCD中,
∴∠BAD=∠ADF=∠ABC=90°,
∴∠ADB+∠ABD=90°,
∵AF⊥BD,
∴∠AED=90°,
∴∠ADB+∠DAF=90°,
∴∠ABD=∠DAF,
又∵∠BAD=∠ADF,
∴ ABD∽ DAF
(2)解:∵在矩形ABCD中,
∴AD=BC,AB=CD=8,AD//BC,
∵BG=3AD,AD=BC,BG=BC+CG,
∴CG=2AD,
∵AD//BC,
∴ ADF∽ GCF,
∴ ,
又∵CD=8,
∴CF= ,DF= ,
∵ ABD∽ DAF,
∴ ,
∴ ,
解得 ,
∴BG=3AD= ,
在Rt ABG中, ,
∴AG的长为16.
【解析】【分析】(1)先证明∠BAD=∠ADF=90°,进而可得∠ADB+∠ABD=90°,由AF⊥BD可得∠ADB+∠DAF=90°,进而可得∠ABD=∠DAF,由此可证得 ABD∽ DAF;(2)根据BG=3AD,AD=BC可得CG=2AD,由 ADF∽ GCF可得 ,再结合CD=AB=8可得CF= ,DF= ,由(1)得 ,由此可求得AD= ,进而可求得BG=3AD= ,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G的长.
21.中,,,,点P以的速度由B向A运动,同一时刻点Q、R分别从C、A以的速度向B、C运动,当其中一个点运动停止时,其他点的运动也停止.运动时间为.
(1)t为何值时,?
(2)t为何值时,点P在的中垂线上?
(3)是否存在t值,使得?若存在求出t值,
【答案】(1)解:∵,,
∴,.
∵,
∴,
∴.
由题意可知,,
∴.
∵,
∴,即,
解得:;
(2)解:如图,点P在的中垂线上,
∴,,.
∵,
∴,
∴.
∵,,
∴,
∴,即,
解得:;
(3)解:如图,过点P作,
∵,
∴.
由(2)可知,
∴,即,
∴,
∴.
∵,
∴,
解得:,
∴t的值为2或3.
【解析】【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AB,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BD=6cm,即得AB=12cm,由题意得,,,由PR∥BC,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代入数据求出t值即可;
(2)由点P在的中垂线上,可得,,,从而得出BQ=10-2t,BE=QE=5-t,证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解;
(3)过点P作,由题意可知,由(2)可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即得,根据建立方程并求解即可.
22.如图,四边形 中 ,点F在 上,连 与 的延长线交于点G.
(1)求证: ;
(2)当点F是 的中点时,过F作 交 于点E,若 , ,求 的长.
【答案】(1)证明:∵四边形 , ,
∴ , ,
∴ .
(2)解:由(1) ,
又 是 的中点, ,
∴ ,
, ,
,F为 中点,
为 中点,
是 的中位线,



【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明△CDF∽△BGF.(2)根据点F是BC的中点这一已知条件,可得△CDF≌△BGF,则DF=FG,则EF是中位线,即可解题.
23.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高线,BE平分∠ABC交AC于点 E,交CD于点F.求证:
(1)△ABE∽△CBF;
(2) .
【答案】(1)证明: BE平分∠ABC,
∠ACB=90°,CD是高线,
△ABE∽△CBF;
(2)证明: △ABE∽△CBF;
【解析】【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CBE=∠ABE,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BCD,然后利用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进行证明;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AEB=∠CFB,结合邻补角的性质可得∠CEF=∠CFE,推出CE=CF,然后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进行证明.
24.如图,在△ABC中,∠ACB = 90°,D是BC的中点,过点C作CE⊥AD,交AD于点E,交AB于点F,作点E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G,连接AG和GC,过点B作BM⊥GC交GC的延长线于点M .
(1)① 根据题意,补全图形;
② 比较∠BCF与∠BCM的大小,并证明.
(2)过点B作BN⊥CF交CF的延长线于点N,用等式表示线段AG,EN与BM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1)解:①如图,
②∵∠ACB=90°,
∴∠ACG+∠BCM=∠ACE+∠DCM=90°,
∵点G与点E对称,
∴∠ACE=∠ACG,
∴∠BCF=BCM;
(2)解:如图,过点B作BN⊥CF交CF的延长线于点N,连接DN,
∵CN⊥BN,点D为BC的中点,
∴DN=CD=BD,
∵CE⊥AD,
∴CE=NE,
∵∠BCF=BCM,BN⊥CN,BM⊥CM,
∴BN=BM,
∵BC=BC,
∴△BCN≌△BCM(HL),
∴CM=CN=2EN,
由轴对称得AG=AE,∠CAG=∠CAE,
∵∠ACG+∠BCM=∠ACG+∠CAE=90°,
∴∠CAE=∠BCM,
∵∠AEC=∠BMC,
∴△AEC∽△CMB,
∴,即,
∴.
【解析】【分析】(1)①根据要求作出图象即可;
②根据∠ACG+∠BCM=∠ACE+∠DCM=90°,再结合∠ACE=∠ACG,即可得到∠BCF=BCM;
(2)过点B作BN⊥CF交CF的延长线于点N,连接DN,先证出△AEC∽△CMB,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即, 再化简可得。
25.如图,在 中,点D在 边上, .
(1)求证: ;
(2)若 求 的长.
【答案】(1)证明:
∵∠ABC=∠ACD,∠A=∠A,
∴△ABC∽△ACD;
(2)解:∵△ABC∽△ACD,
∴ ,即 ,
解得:AC=6.
【解析】【分析】(1)根据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证结论;
(2)利用(1)结论, 由△ABC∽△ACD可得 ,代入相应数据即可求出AC的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